沃特瑪高位跌落 動力電池巨頭更替誰是「黑天鵝」

2021-01-12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導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正在刺激動力電池行業的重新洗牌。一邊曾經是國內第三大電池企業的沃特瑪陷入資金斷裂、工廠歇業的局面,一邊卻是行業新秀寧德時代成功IPO,開啟了寶馬加持德國建廠之路。而在二者之間,比亞迪吹響了重回王者之位的號角。

如果說寧德時代是因率先站上了三元鋰電的技術高點,並乘上了政策的東風而登頂,那麼,這場排位賽遠未結束。隨著國內新能源電池補貼的徹底退出,日韓電池企業已在華開啟了新一輪布局,並將「固態電池」鎖定為新的技術方向。

「潛在的替代、顛覆性的技術或將出現,誕生『黑天鵝』的概率很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這具有前瞻性的思考,直接道出了動力電池行業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1/3企業出局

6月28日,一張貼在沃特瑪辦公室官方通知讓行業譁然:「為解決因公司訂單不足、資金困難給全體職工帶來的職業發展影響,經公司高層戰略研究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全體職工放假六個月,期間工資按規定支付、五險一金按規定購買。」7月4日,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再發公告,擬通過存貨銷售的方式將沃特瑪的部分資產進行變現,所涉及資產的帳面價值約7億至8億元,按照帳面價值的2至3折進行處置,變現金額預計不超過1.5億。

關門歇業、清倉甩賣,這在快消品行業才會出現的景象,如今在昔日的電池巨頭沃特瑪身上重演,而沃特瑪並不是個例。從官方公布的數據看,三年裡動力電池配套企業已銳減1/3,從2015年的大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更有一份業內的統計顯示,到2017年底其實只剩下約80家,其中還包括新增的8家。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從目前情況看,行業頭部效應凸顯,裝機量前五名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已從2017年的61%提升至目前的71%,也就是說剩餘70多家企業在拼搶30%的份額,生存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在張永偉看來,低端產能過剩無疑是引發淘汰加速的主因。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動力電池行業整體規劃的產能達到了228GWh,2017年行業只消化了37GWh。一邊是龍頭企業的優質產能受到歡迎、產能緊張,另一邊則是落後產能的消化成為難題。「在目前國內汽車產業鏈中,電池的發展最為領先,其他的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短板。但伴隨產能增大,也出現了投資虛化的問題。所謂的投資虛化是大量的投資圍繞著一些固化的技術、一些低端的領域來積聚,容易製造一些沒有實際競爭力的產能,這些產能最後可能會成為產業創新的障礙,所以產能大了不一定是最大的優勢,但是沒有產能很難跨過構築競爭的門檻,這是一把雙刃劍。」張永偉向記者表示。

在動力電池行業,說到低端產能和優質產能,不得不說到兩個專業名詞: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沃特瑪是做磷酸鐵鋰電池起家的,因此數年來始終堅持磷酸鐵鋰電池。但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不耐低溫、能量密度相對小的磷酸鐵鋰電池正逐漸被市場淘汰。最致命的一擊就是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加大了對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支持力度,大大改變了我國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以高能量密度著稱的三元電池得到市場青睞,磷酸鐵鋰電池市場需求再度萎縮。目前,深圳電池電芯生產線的開工率僅為4%,其他地區電芯生產線停工;深圳PACK生產線的開工率為24%,舒城(安徽六安)PACK生產線的開工率為9%,其他地區PACK生產線停工。堅瑞沃能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7.83億元減少59.8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3.1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54億元減少225.86%。

等待「黑天鵝」

但在國內發展得風生水起的寧德時代並非高枕無憂。曾經政策之手助推寧德時代登頂,日韓系電池企業被排除在工信部電池目錄之外。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進入最後兩年倒計時,從4月份開始,包括三星、LG、SKI在內的韓系三大電池公司紛紛打破沉默狀態,高調啟動在中國的新一輪投資。松下電池從2017年起接連在中國江蘇、遼寧擴建基地;LG今年5月在浙江合資建立新能源材料企業;SKI也宣布將投入864億韓元重啟2016年在華合資項目,用於生產電池材料。

「隨著未來競爭加劇,所有企業不可能獨霸市場。」中國電池網創始人於清教預測,「目前排名前二十名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未來三五年,都會處於名次不斷變化的態勢當中。」其預測稱,目前動力電池市場爭霸的局面還將持續,而未來日韓電池商的加入,將衝擊到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本土電池提供商。令業內人士尤為擔心的是,處於高估值的寧德時代,或將在兩年後面臨業務萎縮的窘境。「寧德時代很多業務來自於新造車企業,這些企業可能兩年後就不存在了,這顯然是有風險的。」某車企負責人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當三元鋰電池還炙手可熱時,下一代電池主流技術已經出現。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日前宣布,將與豐田公司和松下等企業啟動固體電池的核心技術的開發,力爭2022年度之前確立核心技術,到2030年前後,將每千瓦時電池組的成本降至鋰電池的1/3左右,將快速充電時間縮短至1/3,即10分鐘。這一新項目將舉全日本之力推進研發,力爭奪回電池產業的霸權。大眾近日也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建立固態電池生產線。大眾預測固態電池容量會是現有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兩倍多,將現在E-Golf的續航裡程從目前的186英裡(NEDC)提升到466英裡。

「全球動力電池競爭日益激烈,中國企業將逐步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擴展,而日韓企業也將進一步向中國市場發力,中國將成為動力電池競爭的主戰場,歐美國家的企業雖然在本輪競爭中失去了位置,但是已經在為下一階段的競爭做布局,是潛在的強大競爭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

以技術為導向的動力電池行業,打破了其他行業「強者恆強」的魔咒。沃特瑪也曾站上過高地,寧德時代也曾偏安一隅,淘汰與晉級,是未來每家企業都要時刻面對的話題。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相關焦點

  • 動力電池的變局與成本
    3、國內動力電池行業並未進入充分市場競爭時代,「白名單」業已廢止,跑步入場的日韓電池或將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推入「三國時代」。從2015年至今,倒下的知名和不知名動力電池企業粗算算有80多家。他們或因盲目快上,或因技術差池,或因刀尖舔蜜。 沃特瑪或許算是刀尖舔蜜的。其垂死風波起於2018年,2019年進入了破產清算。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到2017年這三年,沃特瑪一直在動力電池裝機榜單上排第三,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 2019八大零部件企業事件 海外巨頭大批裁員
    國際 1.零部件巨頭大批裁員 2019年初以來,全球多家知名零部件企業,包括博世、大陸、歐司朗、舍弗勒、奧託立夫、巴斯夫、馬勒等相繼公布了裁員計劃,少則數百人,多則數千人。例如,大陸集團計劃未來十年內進行結構轉型,預計將裁員2萬餘人。
  • 動力電池負極巨頭混戰,璞泰來冉冉升起!
    03  動力電池負極巨頭混戰,璞泰來(603659,股吧)冉冉升起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儲存鋰的主體,使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嵌入與脫出。負極是電池放電時流出電子的一極,負極材料主要影響鋰電池的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負極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響鋰電池的性能,負極材料佔鋰電池總成本5~15%左右。
  • 盤點:全球掌握核心科技的動力電池巨頭
    盤點:全球掌握核心科技的動力電池巨頭全球電動汽車持續升溫,各大廠家爭先恐後地投資研發。作為其核心,全球範圍內來看,主流電動汽車和最具代表性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技術都是哪些廠商提供的呢?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哪些廠商的手中呢?
  • 堅瑞沃能「逃出生天」變身保力新 昔日鋰電巨頭易主後艱難重生
    保力新的前身堅瑞沃能(300116,股吧)起家於消防產業,在2016年的動力電池大潮中收購沃特瑪而大舉擴張。然而僅僅兩年過後,這一鋰電巨頭資金鍊陷於斷裂,直到去年底引入新的第一大股東常德中興。在常德中興實控人高保清的執掌之下,堅瑞沃能公告變更名稱「保力新」。10月30日,以「保力新」之名,該公司披露的首份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業務走向復甦,負債規模顯著降低。
  • 廠家因動力電池出問題召回,誰的鍋?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8日電 (付玉梅)又一家車企因動力電池出問題而發生召回事件。日前,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寶馬中國)召回部分進口插電式混合動力X5汽車,召回原因是該車輛由於動力電池供應商生產裝配過程中的失誤,極端情況下甚至引發電池起火。據中新經緯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少已經發生過4起類似案例。
  • 全球電動化加速,動力電池市場「刀光劍影」
    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從市場規模來看,未來需求增量高且空間廣。據起點研究院(SPIR)保守估計,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有望達640GWh。今年下半年以來,動力電池概念股集體大漲,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首,包括上遊一眾材料設備企業紛紛漲停。
  • 揭秘 ▏動力電池標準化為何「遲疑不前」?
    動力電池標準化一直是動力電池行業期望實現的目標,其標準化的實現將會極大促進行業的發展。但目前從現實來看,動力電池標準化雖然呼籲很多,也有國家政策和頂層規劃支持,但業界卻始終透著一股「雷聲大雨點小」的怪異,推進速度緩慢遲疑,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 新電池技術頻出,到底誰是「大殺器」?
    根據頭部主機廠的研發進程,預計到2025年,動力電池平均價格將下探至100美元/kWh以下,純電動汽車的總擁有成本將與傳統燃油車基本持平。 華西證券認為,多元材料體系為中短期提供電動車續航裡程最為成熟的技術路線。華泰證券分析稱,全球鋰電池巨頭未來的發展方向仍將是高能量密度,目前多元業態鋰離子體系下的可行路線是提升鎳含量。
  •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有著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
    同時,廢舊動力電池中含有大量的有價金屬(Co,Ni,Li,Mn,Al,Cu,Fe等),回收廢舊動力電池中的有價金屬能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與處理的目的是有效分離動力電池各組分,提取動力電池中的有價金屬,同時減小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
  • 動力電池巨頭戰:「韓國歐巴」春風得意,「中國一哥」蟄伏追擊
    不僅營收喜人,LG化學還將寧德時代從「電池一哥」的王座上拽了下來。據SNE Research報告顯示,今年1-6月,LG化學佔據了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24.6%份額,排名第一,其累計電池消耗量達到10.5GWh,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2.8%。而寧德時代以23.5%的市場份額屈居第二名。在此之前,寧德時代已連續3年穩坐全球動力電池銷量的頭把交椅。
  • [機構看盤]華泰期貨:印尼或吸引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投資建廠
    原標題:[機構看盤]華泰期貨:印尼或吸引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投資建廠   鎳品種:   據路透社消息,印尼海洋與
  • 大眾、戴姆勒為其「撐腰」,軟包電池能否扳回局面?
    據悉,圓柱、方形電池的外包裝一般為硬殼或鋁殼,而軟包電池是鋁塑膜包裝的。由於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內阻小及設計靈活等優勢,軟包電池深受歐洲車企巨頭青睞。目前,軟包電池主要被日韓廠商佔據主導地位,國內電池廠商更傾向於方形電池。
  • 中國電池巨頭鋒芒畢露,一舉擊敗松下、LG,蟬聯3年全球第一
    由此不難看出,寧德時代是真正的中國電池巨頭。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12月16日,這意味著從成立到坐上全球第一,寧德時代僅用6年的時間。那麼,寧德時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汽車電池領域巨頭的呢?
  • 新能源產業風雲變幻細數整車企業與動力電池廠分與合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已進入快速成長期,車企及電池廠正在通過不同方式獲取這場戰爭「入場券」,分與合不斷上演:一是車企補短板自建或與電池企業合資建動力電池工廠;二是動力電池巨頭保地位擴張突圍,以期進入更多車企供應鏈。
  • 頭部格局尚未固化,動力電池領域風雲四起
    今年7月,一直穩坐動力電池行業第一寶座寧德時代被LG化學反超,加之比亞迪「刀片電池」崛起,寧德時代可謂是腹背受敵。隨著寧德時代此次設備的採購,動力電池行業龍頭寶座的爭奪也拉開了帷幕。
  • 十大訂單看2020動力電池演進邏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球能源體系變革以及汽車電動化浪潮下,2020年國際車企對於動力電池的需求表現得更加「饑渴」。2020年,部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陸續啟動對國際車企的動力電池輸出供應。
  • 黑天鵝中的「黑天鵝」,2020汽車圈遠比你想像中的更離譜
    儘管後來疫情得到控制,但在這場「黑天鵝」的催化下,車市也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瀕臨邊緣的車企加速死亡,「新四化」浪潮快步前行,新品牌異軍突起,新勢力IPO資本大狂歡…… 毫無疑問,這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帶來的影響絕非是可以估計的,而在這場「黑天鵝」的籠罩中,汽車圈內也接二連三發生不少「黑天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