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扎染樂趣 感受千年之美

2021-01-11 大公資訊

  何為扎染?縫扎、浸染、漂、晾、曬,用一道道工序和勤勞,創造出不用針線的刺繡,不經紡織的彩棉,一針針縫扎,一缸缸浸染顯示出的匠心,還有精湛的技藝和優秀品格,將世界一切美好融入到扎染的圖案裡。 

  提起扎染,腦海裡馬上浮現雲南大理白族的婦女們,在高山上,陽光裡扎縫、浸染、拆線、漂洗。在那裡,婦女們個個在扎花,戶戶在入染。 

  如今,除了對古法手藝的傳承,隨著時尚市場的需求擴大,更多元素進入到百姓視野,位於中東新天地4樓鱷魚集市的手工扎染,吸引著一群同老闆劉周建一樣的熱愛扎染的年輕人。 

  「如果沒有畫筆 ,一根線繩也能勾勒出一片風景,扎染便是如此,用色料營造出古樸的意蘊,方寸之間,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拙趣。」扎染的樂趣對於劉周建來說是尋找原生態的感覺吧。能把愛好和工作結合在一起,對於他來說是最開心的事。 

  在新天地的扎染工作室裡,擁有一件自己扎染的物件並不難,只需要2—3個小時,就可以簡單的製作出衣服、抱枕、絲巾…… 

  「先繪圖,然後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然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扎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劉周建說。如果想製作出更高規格的產品,那麼就要到他的個人工作室了,此時,他會坐下來好好的為你講述扎染千百年來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扎染:激活你的洪荒之力,讓千年之美綻放
    各種紋樣折射出的民俗風情和審美情趣,流傳千年,世代不朽,這才是穿越千年的洪荒之力。你知道現代的扎染都能做出什麼嗎?跟著touchBox小創客一起來,讓線條的纏繞和各種顏料,給你帶來未知的藝術感受。跳出indigo的框架,嘗試下多彩色的扎染,得到星空的視覺感受。
  • 走進扎染世界 感受時光之美
    五象四小學生和家長體驗傳統扎染技藝魅力。(梁英攝)   本報訊(記者陳媚 通訊員梁英)一線一布一紮染,時光沉澱最美麗。10月24日上午,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六(1)班的學生和家長們來到南寧市樂知工社香草體驗園,當了一回「扎染魔法師」,體驗扎染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同學們把手中的白布和繩線自由綑紮,天馬行空地進行創作。綑紮、浸泡、晾曬,簡單而又神奇。
  • 公教課撞上非遺日 來湖南美術館感受古老又時尚的扎染藝術
    6月13日,湖南美術館舉辦《湘土之美——湖南美術館裡的民間美術》之扎染藝術公教活動。活動邀請親子家庭,以藝術沙龍形式,帶領孩子和家長走進植物扎染的藝術世界。小朋友們有序地打開扎染材料和工具,體驗扎染的製作工藝。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體驗中發現民間美術的樂趣,豐富他們的周末生活。紅網時刻6月13日訊(記者 夏君香)「我扎的像棒棒糖,你的像大粽子。」「太神奇了,真的出現了藍色的印花呢。」
  •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8:00 | 作者:喻茂 鄭菁倩 | 編輯:董之震  「快看,我的成功了,菱形的圖案出來啦!」  「呀!我的也出來啦,好美的花朵圖案!」
  • 扎染,沉澱之美
    有一種美歷經風霜雨雪,經過歲月刷洗,沉澱在塵土中,依舊叫人驚嘆。它的厚重,它的凝力,沒有奢華,卻是恆古不變的大美,它就是讓可非痴迷的手工技藝——扎染。擁有一雙巧手,怕是每一個女人夢寐以求的心願。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作為優秀女子的低配。段位能不能再提高几個level?當然可以。可非就是這樣一個「高配」女子。
  • 教你在家插花、做扎染,足不出戶也能體驗藝術之美~
    插花小知識中國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皆有靈性,主張「天人合一」,視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更是有靈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國插花藝術更注重「自然之美」。
  • 10道工序被稱奢靡,千年歷史遭毀滅式禁絕,揭秘扎染背後的故事
    千年歷史,全民追捧,卻遭毀滅式禁絕;10道工序,環環相扣,成就永不褪色的非遺;今兒,咱們就聊扎染背後的故事。在他心裡對於扎染的概念不過就是一塊白布放在染料裡染色,此外再無其它了解。他也很納悶,單憑這項「技術」咋就能成為非遺之一呢?聊到這裡的確是有些傷感的,看著扎染千年的歷史,有些無法表達心酸與嘆息。
  • 扎染之美
    經過南詔、大理國至今的不斷發展,扎染已成為頗具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扎染技法的採用。使面料富於變化,既有樸實渾厚的原始類,又有變換流動的現代美,具有中國畫水墨韻味的美和神奇的朦朧美,扎染服裝是立足民族文化的既傳統有現代的服裝藝術創作。夾染、抓染、線串染及疊染等出現各種不同的紋路效果。
  • 商學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體驗活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曹蓮娜 聶川越)「我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扎染布袋了!」「看我扎染的手絹像青花瓷一樣!」12月5日在八裡臺學生活動中心306教室,一場別開生面的美育體驗課開講了。  12月5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同學們分不同的時間段前來體驗扎染工藝,共有不同學院的60餘名同學參加,共製作了80塊扎染手絹和35個扎染布包。在扎染體驗課上,同學們通過親手參與勞動,感受扎染的魅力,讓布料在自己的創意和設計中煥發新的光彩,充分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
    中浙網(記者 王志鵬)2018年7月8日 獨家報導:為了響應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增強文化自信,7月7日,正逢小暑節氣,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社團管理委員會暑期社會實踐團探訪南宋御街,來到一新坊開展了「憶往昔千年傳統,著今朝扎染傳承」主題活動,學習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邂逅扎染世界,體驗生活美學 杭師大東城二小向陽小隊走進西溪溼地...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初冬佳時,杭師大東城二小203班向陽小隊在美景如畫的西溪溼地零距離接觸扎染,感受中國古老的扎染文化。「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我國民間一項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也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體驗手工扎染 傳承非遺文化
    本報訊(記者 孫志剛 通訊員 張丹 文/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探索非遺奧妙。日前,中原區棉紡路街道方圓經緯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了非遺文化體驗活動——扎染,讓社區兒童在感知、體驗中了解傳統的歷史文化,走近民間工藝,學習扎染藝術,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 非遺文化進機關:感受扎染的藝術與魅力
    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是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為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工藝,豐富幹警文化生活,9月9日上午,鳳凰縣檢察院在七樓檢察文化活動室開展了「感受扎染的藝術與魅力」為主題的手工扎染活動,讓幹警們親自體驗動手的快樂。
  • 濟南天橋濱河幼兒園創意扎染活動獲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我國民間藝術的風採,感受扎染的圖案美、色彩美和形式美,激發幼兒對美的事物的關注和喜愛,濟南市天橋區濱河幼兒園彩虹班開展了一場生動有趣、別具一格的扎染活動
  • 傳承發揚民間工藝 淮安一幼兒園上演扎染時裝秀
    據了解,此次活動從每件衣服的挑選到扎染、配色、晾曬及節目編排,孩子們都全程參與。這衣服是我和老師親手配色、扎染並晾曬的衣服,一定要展現出最美的形象。」>  應邀到場的家長對此次活動大加讚賞——「要把掌聲送給今天上臺表演的所有小朋友,感謝他們將如此精彩的節目呈現給大家;要把掌聲送給臺前幕後的老師們,感謝她們帶著孩子們一同感受民間傳統工藝的魅力
  • 所謂的扎染是什麼?
    扎染有著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是出於新疆地區。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變化自然,各有特色。
  • 感受扎染之美 世上僅此一件的創意作品
    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每一件扎染作品,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2018年11月8日,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小學栢景灣校區的校園裡鋪展了一幅52米長的巨幅扎染,那是學校青藍印染手工坊的精美作品。操場上,手工坊的同學們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同學在設計花紋;有的同學在扎結;還有的同學在染色。
  • 懷柔區廟城鎮開展扎染傳統技藝體驗活動
    摺疊、綑紮、染色……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懷柔區廟城鎮舉辦「我們的節日·元旦——傳統扎染體驗」活動,50餘名參與者通過體驗、互動,傳習扎染傳統技藝,在實踐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糖果書屋專業教師向大家介紹了扎染的相關知識及具體操作方法,並為到場的每位人員準備了扎染的工具和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動手體驗扎染的製作,紛紛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喜好的圖案紋理,將預先準備好的白色手帕,通過圖案設計定位、摺疊、綑紮、扭曲等工藝進行造型,然後固定綁紮、上色著色,邊學邊玩不亦樂乎。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她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地處成都至貴陽,重慶至昆明兩大軸線交匯點,與貴州、雲南交界的南來第一城――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自唐置藺州、元置永寧路以及明設永寧宣撫司以來,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正是在浩瀚的歷史時空裡,歷經風雨滄桑的敘永,不僅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而且商賈雲集,自然形成了川滇黔三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川南門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