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

2020-12-26 全景山東

  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

  山東紮實推進法治建設,持續夯實發展穩定基石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大樓前,員額法官向憲法宣誓。(□張依盟 韓國健 報導)

   

  法者,治之端也。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深入推進法治山東建設。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山東牢記於心、踐之於行。「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堅持厲行法治,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積極探索法治領域改革,夯實發展穩定的法治「壓艙石」,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越來越濃厚,法治山東「金招牌」越來越閃亮。

  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紮實開展重點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

  立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傳染病疫情期間,到同一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對傳染病疫情期間違反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行為,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從重處罰」……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醫療廢物如何有序有效處置?立法規範!3月26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山東省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這是全國第一部省級層面關於醫療廢物管理的專門地方性法規,為疫情防控「火線」提供了法律「彈藥」。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回望「十三五」,山東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紮實開展重點領域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努力做到「立一件成一件」,行得通、真管用。5年來,共制定法規和法規性決定57件,修改法規75件,廢止法規和有關決議、決定32件,宣布失效決議、決定12件。

  改革發展的「堵點」「盲點」,就是立法的重點——

  制定全國首部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以創製性立法引領和推動改革,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保駕護航;出臺《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上升為法律規範,優化營商環境有了地方性法規可依。

  人民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就是立法的焦點——

  通過國內第一部省級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規《山東省反家庭暴力條例》,確立首辦負責制,擴大申請人身保護令範圍,向家庭暴力說「不」;出臺《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作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的規定。

  2019年5月7日,一場特殊的立法聽證會在煙臺長島舉行。創新聽證方式,下沉聽證地點,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將立法聽證會開到「漁民家門口」,就《山東省長島海洋生態保護條例》聽取生產企業、漁民養殖戶等基層各行各業的陳述。這一打破慣例的探索,拓寬了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也收穫了真實、有效、接地氣的立法意見。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法,就必須開門立法、問法於民。5年來,山東堅持網上徵求法規草案意見建議,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集中召開立法聽證會,創新試點「返場聽評、蹲點調研」立法工作方式,充分發揮立法顧問、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外腦」作用,確保了立法更好地體現民情、匯聚民意、集中民智。

  2015年底,全省設區市全部獲得地方立法權。「十三五」這5年,也是各市加緊地方立法、特色立法的5年。《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臨沂市蒙山保護條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截至目前,各市共制定180餘件地方性法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沿海七市均出臺了海岸帶保護法規,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沿海城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不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殭屍文件」怎麼辦?堅決予以清理,全力破除阻礙發展的制度束縛。2018年,省人大常委會對符合報備條件的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文件766件,督促文件制定機關對其中77件進行了修改、廢止、宣布失效,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山東首個規範性文件基礎資料庫,為運用大數據提高備案審查工作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

  履責用權,「法」字當頭

  依法而治,循法而行,為政者須率先奉法。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加強法治建設,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十三五」以來,山東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省政府定期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會議,主動向社會公開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

  「邀請我參加討論稿的座談會,不僅是對我們政府法律顧問的重視和信任,也是政府部門履責用權先想『法』的突出表現。」連續三次當選省政府法律顧問,山東康橋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張巧良深有感觸。去年,張巧良對山東多項重點領域立法提出意見和建議,並被相關部門採納。

  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一環。山東是全國第一個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的省份,目前省、市、縣三級政府普遍建立起法律顧問制度。同時,還積極試點建立黨政一體的法律顧問制度,將法律顧問服務範圍擴大至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各部門單位和各人民團體。三年多來,各級政府法律顧問共參與政府立法、規範性文件審查等1萬多件,參與辦理各類行政複議應訴案件1000餘件。

  行政執法是法治政府建設的中心環節,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山東通過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給執法部門戴上「緊箍」,敦促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規範文明執法。

  「執法人員都是出示執法證件後,再進行執法檢查。整個過程還會全部記錄下來,執法行為更加透明。」在濱州市組織的涉企行政執法隨機回訪中,多家企業為行政執法全程留痕點讚。為化解隨意執法問題,濱州市探索開展涉企行政執法備案管理制度,督促執法部門制訂年度涉企執法計劃,不得超出計劃到企業檢查,為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良好執法環境。

  不僅如此,為加強行政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管理,山東還在全國率先啟動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兩清理」工作。清理後,2019年全省行政執法主體共7656個,比清理前減少2664個;行政執法人員共166313人,比清理前減少49137人。

  健全「接訴即辦」機制、「免罰清單」機制、「法律服務代理」機制、「限時清欠」機制……良好的法治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今年是「重點工作攻堅年」,全省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優化法治環境便是其中之一。《關於嚴格依法辦事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意見》隨之出臺,集中清理一批不利於營商環境和公平競爭的法規、規章及規範性文件,開展政府違約失信問題治理,探索建立「山東法治指數」等16項改革攻堅舉措紮實推進,山東用法治架起「防護網」、豎起「邊界線」、託起「公平秤」,營商環境更加穩定公平透明。

  以示範創建帶動建設水平提升,山東積極參與國家級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濱州市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淄博市「行政複議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濟寧市「健全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獲評示範項目。與此同時,省級示範創建也紮實開展,今年10月,第一批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公布,4個示範市、30個示範縣(市、區)、30個示範項目獲命名,營造起良好的法治政府建設氛圍。

  辦案質效得到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讓人民群眾感受更多公平正義

  369名員額法官,197名員額檢察官!9月28日,山東新一批員額法官檢察官遴選結束,566名遴選出的員額法官檢察官經過相關程序後將走上辦案崗位,成為山東司法一線骨幹力量的重要補充。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回首過去5年,山東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努力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作為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基石,員額制改革實現了法官檢察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截至目前,全省共遴選出員額法官檢察官1.4萬餘人。入額就辦案,辦案要負責,辦案質效得到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

  優化資源配置,釋放審判活力。山東還普遍建立新型審判團隊,實現了審判權公正高效運行,法官人均結案數量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全省法院共收案837萬件、結案825萬件,反映辦案質量的主要指標持續向好。

  2月3日上午9時,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在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而庭審現場,除法官和書記員外,旁無一人。原、被告及委託訴訟代理人通過網際網路法庭進行了法庭調查。

  這是山東深化智慧法院運用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省三級法院共建有網際網路法庭1500多個。今年疫情期間,各級法院通過網際網路法庭審理了大批案件,既及時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又有效避免了疫情擴散風險。

  不僅如此,為深入落實司法為民便民,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智慧法院帶來的紅利,今年6月起,山東還率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開全流程、全節點、實時在線的網上辦案模式,當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網上立案、繳費、退費、閱卷和訴訟,電子送達用時由原來的平均15天轉變為一鍵送達。

  7月14日,威海劉公島碼頭,在檢察官的見證下,工作人員將一袋袋許氏平鮋魚苗送入放流槽,250餘萬尾魚苗流入黃海。投放這些魚苗,是為了修復被破壞的海洋漁業資源,而這200萬元的魚苗費用,全部由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被告人郭某等承擔。

  環境汙染、資源保護不力,誰來管?公益訴訟「亮劍」!自2017年7月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推開以來,山東檢察機關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的辦案理念,立足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侵害公益的問題,共立案8655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8096件,提起訴訟677件,其中,行政機關主動履職糾錯7304件,訴前整改率達98%;訴訟請求獲法院支持率達100%,公益司法保護的「中國方案」在齊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回望「十三五」,不論是深入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還是大力推動解決執行難,不論是積極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還是立足職能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一項項司法重點工作在山東有序推進,公平正義的陽光更多地照進人民心田。

  法治的真諦,在於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如何將法治真正融入群眾生活、送到群眾心裡?今年國慶假期,一場「法治清風之旅」讓煙臺市牟平區劉女士一家倍感清新: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到法德文化廣場散步……「既放鬆身心又學到法律知識,有意義也有趣味,孩子很喜歡。」劉女士說。

  創新「法德共進」普法模式,豐富「法律六進」載體形式,2017年以來,煙臺市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普法,在發動群眾參與中提高普法效果,讓普法「活」了起來,也「火」了起來。

  不只是煙臺,「十三五」以來,普法宣傳在山東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憲法宣傳日」擴大為「憲法宣傳周」,憲法宣傳邁上新臺階;「誰執法誰普法」有力落實,法治宣傳融進法治實踐全過程;緊抓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少數」,學法檔案納入幹部人事檔案統一管理……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

  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進入新發展階段,山東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法為綱,崇法善治,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關焦點

  • 立善治之法 走法治之路
    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45號主席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6號主席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47號主席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48號主席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
  • 法治天元丨學思踐行 尚德崇法
    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系統學習宣傳《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反不當競爭法》《傳染病防治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處罰法》《國旗法》《國歌法》《國徽法》等法律法規,推動法制教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 【地評線】南方網評:吹響法治中國新號角 開闢良法善治新境界
    全面準確貫徹《規劃》精神和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奮力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就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加快實現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 法治雄關的幸福底色——嘉峪關市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
    法治雄關的幸福底色——我市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工作紀實嘉峪關日報記者 朱玲 通訊員 張興虎拾起絲綢古道上的浩瀚黃沙,悠悠駝鈴聲中「法令行則國治」的箴言如春風化雨。追法治夢想,行法治之路。近年來,我市按照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甘肅建設總體要求,著力構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格局,法治嘉峪關建設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一批批在全省、全國叫得響的法治品牌和亮點,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並成功入圍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 【法治之基】善用村規公約「軟法」之鑰 打開城鄉社區「善治」之門
    【法治之基】善用村規公約「軟法」之鑰 打開城鄉社區「善治」之門 2020-09-11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善治」要在讓群眾「心氣順」
    這種反彈琵琶,提示了青島「善治」的另一個特點:從「方便我管理」的官本位管理,轉向「讓群眾更方便」的民本位治理。對此,王清憲舉過一個例子:某十字路口人車混雜,交通事故多,管理部門簡單地建起一個隔離帶,此後事故是減少了,但群眾卻得繞1公裡才能過馬路,怎麼就不去想既方便群眾過路又能減少交通事故的辦法呢?
  • 【法治攻堅·鄉村振興】章丘區深化「五治融合」鄉村治理 探索打造...
    【法治攻堅·鄉村振興】章丘區深化「五治融合」鄉村治理 探索打造新時代基層良法善治新格局 2020-11-17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鏡頭裡的世界也要有法治底色
    鏡頭裡的世界也要有法治底色 2020-07-1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以民為本,循法而行。在法治中國建設的蓬勃生機中,各地群眾不斷感受到更多的溫暖,收穫著更多的紅利。
  • 「善治」要在讓群眾「心氣順」 ——青島社會治理的一大看點
    這種反彈琵琶,提示了青島「善治」的另一個特點:從「方便我管理」的官本位管理,轉向「讓群眾更方便」的民本位治理。  對此,王清憲舉過一個例子:某十字路口人車混雜,交通事故多,管理部門簡單地建起一個隔離帶,此後事故是減少了,但群眾卻得繞1公裡才能過馬路,怎麼就不去想既方便群眾過路又能減少交通事故的辦法呢?
  • 欸乃一聲山水綠,法治底色濃鄉愁
    當地頗有名氣的「賣梨書記」宋火良介紹,經百姓議事會討論,該村在奉賢區率先探索制定了「美麗鄉村·美麗約定」,有大事大家群策群力決策,將法治賦能村規民約,將其升級為村民自治共治的行動指南,如今已深入每個村民的心中。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新華社記者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 新華每日電訊丨以民為本 循法而行 法治中國建設亮點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顧小立、何欣榮、周楠、蘭天鳴、唐弢)從湖南岳陽以良法善治保護「一江一湖」生態環境,到上海浦東依靠法治創新吸引大批優質外資,再到浙江金華「無證明城市」改革的不懈實踐,一樁樁鮮活的基層探索案例與群眾身邊事息息相關,標註著各地法治建設的新成果。  以民為本,循法而行。
  • 法治山東
    將開展防控疫情的法治宣傳教育作為當前普法工作重點內容來推進,突出抓好輿論宣傳引導,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及時將《新冠疫情防控法律政策知識問答》《省政法四部門關於督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高危重點人員如實登記申報的通知》等法律政策張貼宣傳到鎮街、部門、單位、社區、村居,把疫情防控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和具體防控措施送到群眾家門口,營造依法戰「疫」情的濃厚法治氛圍。
  • 把牢法治中國正確航向——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法治成色亮眼。
  • 【法治金鄉】「七五」專輯 | 法治助企 護航飛躍 ——山東凱盛集團...
    【法治金鄉】「七五」專輯 | 法治助企 護航飛躍 ——山東凱盛集團「七五」普法成果巡禮 2020-09-17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在建設法治央企中走在前作表率
    習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在「十一個堅持」,即,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和根本目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道路和根本方向;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
  • 學習新思想|怎樣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軌道」表述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
  • 建德以黨建引領鄉村善治
    建德市市長朱歡在會上介紹道,「一方面,我們堅持『大家事情大家辦』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注重發揮村民在強村善治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深入挖掘優秀本土文化,傳承弘揚『建功立德』精神和新時代千鶴婦女精神,立好村規樹鄉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實現德治和法治和諧統一,結合推行『好家風信用貸』『道德銀行』等做法,既凸顯道德文化的約束力,又激發村民自治熱情。
  • 賈莊鎮「三化三動」工作法 構建鄉村善治新格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通訊員 魏安然 濟南報導  近年來,賈莊鎮以組織振興為統領,探索實施「三化三動」新村融合工作法,通過網格化聯動一網到底、條塊化互動一線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