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52歲學畫,畫3隻小鳥卻賣了118萬,專家:被央視「耽誤」的畫家
當下,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跨界。比如朱軍是一個主持人,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畫家和相聲演員,他的畫栩栩如生,在業界的評價非常高。
其實,跨界的不止是朱軍一個人。在文化圈類似的跨界很多。而讓筆者最佩服的一個就是倪萍老師。她的簡歷不在這裡贅述,在以前的春晚上,她的面容已經被一代代觀眾所熟知。即使是現在,我們再次回頭,發現她還是一個難以超越的主持界燈塔。
50歲是知天命的年紀。很多人到此時,已經開始享受兒孫繞膝的生活。可是,倪萍卻在52歲開始學習畫畫。倪萍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在她的那個年代,人們的刻板觀念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學習藝術有時被看成是異類。所以畫畫的種子,雖然在心中生根。但是倪萍還是一路學習文化知識,最終在主持界「一覽眾山小」。
一個偶然的機會,倪萍親自為自己的散文集《姥姥語錄》繪製插圖,她才拿起畫筆,認真研究起繪畫來。這時她已經是52歲的年紀。
畫畫是一項高雅的藝術,真正練習起來是非常枯燥、無味的。試問,一天時間不間斷地畫各種曲線,感受各種光線,腦海中展現不同的空間布局,你煩不煩?
可是,倪萍卻能在如此高齡,克服種種的困難,終於在繪畫界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她的畫主要是展現生活場景,或者是動物、植物等心中所想的日常場景。能夠做到寓情於景,筆墨清新、疏朗,別具風味。
在主持界倪萍是一座後人難以翻越的山。在繪畫界她同樣取得了不凡的藝術成就。著名畫家範曾先生評價倪萍說:「倪萍的畫是活的,可以以賣畫為生。」熟悉文化圈的人都知道,範曾是我國的畫壇巨匠,書法、繪畫樣樣都是大師的水準。得到他如此評價,倪萍的繪畫造詣可見一斑。
甚至有一些專家認為,如果當時倪萍不進入央視,成為主持界的「一姐」,她現在在繪畫界的造詣會更深,走得會更遠。完全是一個被央視「耽誤」的畫家!
以上這句話雖然有調侃的意思,但是,倪萍的畫水準之高,已經獲得業界的認可。
在2010年舉辦的一個慈善拍賣會上,倪萍也帶著自己的畫作參加,為貧困地區的兒童能上學盡一點綿薄之力。她的作品在這次拍賣會上大賣,特別是這幅《韻》,更是以118萬的天價拍出。
這裡要說一個小插曲,倪萍這幅《韻》,其實若是放開了拍賣,價格會不止是118萬。但是,倪萍發現作品的價格不斷攀升,可能會不斷突破新高之後,她果斷搶過主持人手中的錘子,提前落錘,這幅畫才以118萬元成交。
韻
拍賣結束之後,很多人對倪萍的這個舉動很不解,為何阻止拍賣高價呢?倪萍對此謙虛地說,「我的作品不值錢,值多少錢我心中有數」!
眾所周知,慈善拍賣,作者就是要奉獻愛心。而在高價面前,倪萍還能保持一份平常心,她的淡泊名利之心,對自己清醒的認識,真的讓當下很多在成名之後,失去方向的藝術家汗顏。
而收藏界給予這幅《韻》118萬的高價,也是對她的最大褒獎與肯定。我們現在就欣賞一下這幅畫。
這幅畫有3隻鳥立在樹枝上,樹枝上已經滿是積雪。而三隻鳥神態各異,有的低頭,有的昂首注視前方,把風雪後鳥的神態給畫活了。
我們再看樹枝,密布、長短不一,有粗有細,需要很強的工筆,才能展現出《韻》的效果。這也可以看出倪萍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基本功很紮實。
這幅畫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韻味。一是雪枝的高潔。二是小鳥的恬靜。在雪中,小鳥的生活其實是很艱辛的,甚至會找不到食物死掉。而畫中這幾隻鳥,卻依然恬靜,這也是一種樂觀意境的表達!
這樣的意境,你讀懂了麼?
其實,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風骨。倪萍之所以在繪畫上取得成績,筆者感覺一是靠著她的勤奮。但更重要的是,靠著她那知識分子特有的風骨與氣度支撐。而這也是大師與畫匠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