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關於繪畫藝術,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做「畫龍點睛」,雖然這個故事過於誇張,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動物畫中畫眼睛是個難點,眼睛能傳神,也能改變整幅畫的氣質。所以欣賞一幅動物畫,千萬要關注其眼睛的神韻。
01
說起國畫,這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承載著中國人的驕傲。從顧愷之的人物像到鄭板橋的竹像,從齊白石的蝦像到張大千的山水圖,還有畫聖吳道子的「吳帶當風」,可以說中國藝術界從不缺少繪畫大師。藝術是大眾的,它可以用來博民眾的眼球,但藝術又是高雅的,藝術之精妙不是外行人所能體會,所以對同一幅畫普通人和藝術家常常會給出兩種完全不同評價的事情發生。
普通人欣賞畫作,會比較畫是否足夠逼真、畫中內容是否足夠豐富多彩、繪畫程度是否足夠精細,符合這些特點的就是普通人眼中的佳作。但對畫家來說,一幅畫最重要的確實要能夠傳神,能表達出畫家的心境,尤其是我國古代的寫意畫,常常出現故意「歪曲」事實的現象,比如著名的朱竹,我們知道現實中是不可能有紅色的竹子,但是在國畫中這卻作為一個意象常常出現。
即使只是普通的竹子也難以給人逼真的感覺,比如我們欣賞鄭板橋的畫作,他作為畫竹的大師,筆下的竹子往往瘦弱不堪,有些還勾勒得十分粗糙,甚至竹節處也有斷層。如果我們用是否逼真的標準來評判的話,可能鄭板橋的竹畫還不如一些初學者。
02
正是因為存在認知上的差別,所以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葉永青在個人畫展上畫的小鳥圖賣出82萬的高價時,網上才會有那麼多的質疑聲。葉永青是一位畫家,但在大眾圈子裡名氣不彰,但他由於在多個國家都舉辦過個人畫展,所以在圈子裡是小有名氣,前面所說的事就發生在葉永青的一次個人展中。
這個展覽被葉永青取名為「畫個鳥」,這不是在罵人,而是真的畫鳥。葉永青畫的鳥受到了訪客們的讚賞,畫作以82萬人民幣成交。隨後葉永青也在網上展出了這幅作品,但由於網上不同畫展上,多數網友並不具備美術的專業素養,所以紛紛質疑這幅畫為何能賣出如此高價,還有網友批評說是小孩兒畫作,幼兒畫作。
的確,我們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來看,這幅畫中只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了一隻簡易的鳥形狀,而且線條顯得凌亂不堪,就如小孩在紙上塗鴉一般,或者說像是本來一筆畫出了輪廓,卻不斷在這條線上揮舞,最終模糊了本來的樣子。在我們的認知中,能賣出高價的畫作絕對應該是場面宏大或者精美絕倫的,哪會想到竟然如此簡單?
03
那麼,如果給真正的專家來欣賞,又會怎麼說呢?對網友的議論,有專家出來作出了解釋:動物畫的價值主要在於眼睛。葉永青的這幅作品屬於油彩畫,全作僅採用黑色油墨來勾勒出鳥的神韻。可以說,鳥的周身無論是「胡亂勾畫」還是精雕細琢都不重要,關鍵是最後鳥的眼睛要能跟整體氣質搭調。假如說有兩幅水平很高的花鳥畫,其中一幅就如葉永青這幅顯得簡單凌亂,而另一幅則是栩栩如生。因此有專家對那些質疑的人表示這是藝術,你行你來。
作畫不是照相,如果單純模仿景物的話無論誰都可以做到,那些古今名畫也可以被後人對照著一筆一划模仿出來,但是這種模仿都是缺少靈魂的。如書畫鑑定家要鑑定畫作的真偽,絕不會只靠腦海中儲存的知識和現代儀器來鑑定,有些偽作可以在這些方面仿造得天衣無縫,但依然能被鑑定高手一眼看出來,就是因為偽作沒有原作的神韻。
因此,作畫傳神很重要,而最能傳神的就是眼睛。如何讓眼睛在筆下顯得靈動有神,如何讓眼睛中的神韻與整體氣質搭配,這些才是畫作的精髓。我們普通人不懂得如何體悟畫中神韻,所以不能理解一些畫為何成為佳作也就情有可原了。
結語
中國花鳥畫的高手不知凡幾,如鼎鼎大名的「八大山人」朱耷,他同樣喜歡畫醜鳥、怪鳥,鳥眼神的獨特之處也正是朱耷的高明之處。後人想要偽造朱耷的花鳥畫,卻常常因為畫不好鳥的眼睛被專家識破,可見畫中自有大學問。希望國畫能夠代代傳承經久不息,永遠走在世界藝術的頂峰。
參考資料:
《歷代名畫記·張僧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