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大咖聚一堂 銀保合作正當時

2020-12-26 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我國大資管行業正進入改革轉型、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

  11月20日,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專委會主辦、平安資產管理公司承辦的「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合作與發展圓桌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由銀行保險資產管理專委會秘書長、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張劍穎主持,逾200位來自監管、學界及銀行、保險、公募基金人士齊聚一堂,就銀保加深合作、理財市場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分析與解讀。

  發展創新正當其時

  自2018年4月資管新規實施以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逐步呈現出統一監管、回歸本源的「大資管」格局。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資管行業如何發揮好資管理財的金融功能,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和市場需求,即是課題也是任務。

  銀保監會創新部副主任蔣則沈認為,資管行業要主動適應直接融資體系建設的特徵和進程。他指出,未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將走向多元化、多層次性,金融機構對於資產的生成和定價需要將更加豐富。

  「資管行業運營模式發展創新正當其時。」蔣則沈表示,資管產品資金來源是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打造不同產品,這樣的資產偏好會對應不同的風險水平資產。

  蔣則沈認為,還需要關注資金期限轉換能力。資管機構是穩定投資預期,靈活匹配資金存續期限的專業載體和中介轉換器。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離不開作為穩定器和壓艙石的長期資金。資管機構的專業能力和長期視角,便是把社會上的短期資金轉化成長期資金的基礎和中介橋梁。

  夯實主動風險管理能力

  近年來,銀行理財轉型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老產品壓降與新產品發行保持平穩,規模和理財投資能力穩步提升。同時也需要看到,隨著理財規模增長和投資範圍擴大,銀行業理財風險管理、投資者教育保護等問題比較突出。

  對此,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總裁成家軍表示,首先要關注流動性風險管理,著力提高資產端和負債端期限匹配程度,理財產品要配置相當比例的高流動性資產,提前制定針對流動性問題的應對方案。

  其次,切實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重點考慮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工作。充分評估和披露產品相關風險,將適當的產品提供給適當的投資者,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同時要明確銷售代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人權利、責任及義務,加強理財產品銷售和從業人員管理。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資管機構需夯實主動風險管理能力。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曹偉清提出,應從「風險管理」轉向「管理風險」。建立全面覆蓋、全程管理、全員參與的風險防控制度和敏捷主動的風險管理流程。在深耕底層資產、拓展投資範圍中,引入更紮實的研究方法和更豐富的盡調手段,加快構建「識別、管理、控制、處置」為一體的系統化風險管理模式。國壽資產搭建起了以「國壽資產雙塔構型(CTT)」為核心的投資風險管理框架,建立了「國壽金字塔量化風險評估模型(RPS)」,實現了對投資風險的動態主動管理。

  近期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對信用投研體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羅水權指出,信用研究回歸了企業基本資質的邏輯,這對信用評級能力、風險定價能力等核心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機構需要打破粗放式投研模式,從企業的經營狀況、基本面研究入手,回歸主體信用研究,這對打造信用債投資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他在會上介紹了平安資管在固收方面的實踐。通過自主開發的KYZ債券投資一體化平臺,平安資管在管理信用風險過程中引入「人機合一」模式,將資深信用分析師的人工評級與智能平臺輸出的AI量化評級相結合,專家經驗與機器結論相互驗證、相互迭代,極大提升了投研效率,也幫助平安資管有效規避了近期的風險事件。

  抓住銀保合作新契機

  本次會議的關鍵詞之一便是「銀保合作」。在大資管背景下,銀行理財和保險資管均是行業的重要「玩家」。二者競爭優勢有所不同:銀行理財以短期資金為主,信用管理能力很出眾;保險則以長期資金為主,長錢短配,大類資產配置能力較強。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保合作也出現了新契機。

  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在會上介紹,銀行及理財子公司與保險機構已經在資金委受託、資本補充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在養老金融產品、不良資產處置等領域開展積極探索。

  下一步,銀行理財與保險資管如何加深合作?曹德雲提出了幾點設想:在機構合作方面,要強強聯合與優優聯合併重;在業務專長方面,兩個行業各展所長與取長補短並重;在業務領域方面,產品業務與受託管理並重;在促進穩健方面,資管業務互動與資本互動並重;在市場運行層面,深化合作與良性競爭要兼顧;在協同發展方面,要相互學習,共同發展。(常佩琦)

相關焦點

  • 中保登「銀保通」系統正式上線
    本網訊 見習記者 王笑報導 12月14日,中保登牽頭建設的保險資管產品集中代銷業務平臺——「銀保通」系統正式上線。其中,首家上線的保險資管機構為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另有10餘家商業銀行和保險資管機構正積極開展業務溝通及系統對接。據了解,首批上線的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面向機構投資者發售,首日銷售額即突破6億元。
  • 百萬億大資管的最後一塊拼圖,來了!
    來源:私募工廠廠長的話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過去兩年以來,銀行、基金、券商、信託等資管的管理辦法陸續公布。3月25日,最後一個大資管領域的管理辦法終於正式出爐。8.不可剛性兌付規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開展保險資管產品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投資者投資保險資管產品,應當根據自身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 資管大咖說|地產大佬眼中的搶手貨,要做好也不容易
    本期【資管大咖說】,來自首批國家軟體產業基地之一的成都天府軟體園的嘉賓為大家帶來園區管理實踐中的所思所想。資管大咖說《產業園區運營理念與服務體系》1984年我國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設立,中國產業園區風起。
  •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 科技創新強化協同 銀行系資管大有可為
    若順利完成轉型,銀行系資管未來必將在我國大資管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中國證券報:信銀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展如何?  賀晉:信銀理財堅定落實監管要求,穩步推進理財產品轉型。目前我們理財業務總規模接近1.2萬億元,其中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 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
    來源:中國基金報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過去兩年以來,銀行、基金、券商、信託等資管的管理辦法陸續公布。3月25日,最後一個大資管領域的管理辦法終於正式出爐。不可剛性兌付規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開展保險資管產品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投資者投資保險資管產品,應當根據自身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 於佳寧:資管新規讓區塊鏈嶄露頭角 智能投顧、大數據作用不可或缺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經濟洶湧巨變,不確定性大幅攀升,中國金融行業遭遇了巨大挑戰,同樣也是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橫空出世,金融科技賦能如火如荼,財富管理轉型風起雲湧,基金業迎來前所未有之大風口。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跟我有什麼關係?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央行有關負責人就資管新規過渡期調整答記者問: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充分考慮今年以來疫情影響的實際情況,在堅持資管新規政策框架和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審慎研究決定,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 誰是新「資管之王」?
    公募基金規模大增,衝擊「資管之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各類資管業務中,管理規模佔比TOP6分別為銀行理財、信託、保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券商。佔比分別為21.8%、21.3%、18.2%、14.5%、13.5%、10.7%。
  • 都說大利好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1年,基金子公司總算緩口氣,548...
    整改在推進,規模在縮水「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央行在《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一文中稱。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招商信諾再發起成立資管公司,註冊資本增至5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日前,招商信諾人壽在保險業協會披露重大關聯交易公告,將與招銀金控、招銀國際金控、招銀國際資管共同出資設立招商信諾資管。由此計算,招商信諾資管註冊資本為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招商信諾人壽曾發起設立招商信諾資管,但未獲得監管同意籌建,當時註冊資本為1億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收入增長和保險需求的喚醒,中國保險市場預期會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此外,對外開放政策進一步強化了外資保險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和投資力度。
  • 政、商、學三界百餘位大咖齊聚佛山 把脈不動產資管新變局
    作者: 李瑩   來源:地產資管網受困於疫情影響,2020年成為了不動產資管行業最為難忘的一年。國內大小商場、寫字樓、長租公寓紛紛降租,行業亟待突破與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不動產資管在模式與技術創新的雙重挑戰下,恰逢中國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房地產領域的關注,更將不動產資管從幕後推向臺前。經濟新常態下,不動產資管被賦予了拉動內需、盤活資產、推動經濟、加速轉型等重要意義。大量困境資產如何盤活?資產價值如何提升?商業數位化創新如何突破?成為了全行業無法避開的難題。
  • 政、商、學三界百餘位大咖齊聚佛山,把脈不動產資管新變局
    受困於疫情影響,2020年成為了不動產資管行業最為難忘的一年。國內大小商場、寫字樓、長租公寓紛紛降租,行業亟待突破與創新,轉型迫在眉睫。不動產資管在模式與技術創新的雙重挑戰下,恰逢中國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房地產領域的關注,更將不動產資管從幕後推向臺前。經濟新常態下,不動產資管被賦予了拉動內需、盤活資產、推動經濟、加速轉型等重要意義。大量困境資產如何盤活?
  • 國際資管機構須搭上中國這班車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方匯理資管)大中華區主席鍾小鋒說。前不久,國際媒體Investment&PensionsEurope(IPE)發布的「2020年全球500強資產管理公司榜單」顯示,東方匯理資管(Amundi)以1.65萬億歐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位居全球資管機構第九位,是歐洲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
  • 資管新規過渡期要延長多久?
    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央行相關負責人近日透露,資管新規實施兩年多以來,不規範的影子銀行規模明顯壓縮,資管產品整體風險持續收斂,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個險挺進銀保 安聯新華平安的「三國演義」
    天平向銀保渠道更大幅度的傾斜。上半年工作會議中,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行業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銀保主導的渠道格局沒有改變,銀保業務佔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儘管如此,一眾壽險公司們並沒有意思要收縮其在銀保領域的觸角,相反,卻都想把「手」伸得長些、再長些。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明年年底 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
    來源:經濟日報7月31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周學東強調,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從疫情常態化防控出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具體舉措。
  • 東方匯理資管鍾小鋒:國際資管機構必須搭上中國這班車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下稱東方匯理資管)大中華區主席鍾小鋒說。▲東方匯理資管大中華區主席 鍾小鋒今年年中,國際媒體Investment&Pensions Europe(IPE)發布的「2020年全球500強資產管理公司榜單」顯示,東方匯理資管(Amundi)以1.65萬億歐元的資產管理規模,位居全球資管機構第九位,是歐洲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