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一靈
在黃浦江畔,信銀理財迎來了批籌一周年。
公開資料顯示,信銀理財自2019年12月4日獲批籌建,2020年6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開業;7月10日,信銀理財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也是在上海落戶的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
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銀理財的產品轉型已「勝利在望」,將持續加快創新投入為業務發展賦能,用科技創新強化集團協同。若順利完成轉型,銀行系資管未來必將在我國大資管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產品結構明顯優化
中國證券報:信銀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展如何?
賀晉:信銀理財堅定落實監管要求,穩步推進理財產品轉型。目前我們理財業務總規模接近1.2萬億元,其中產品結構明顯優化。2019年初,新產品與老產品的比例大約為1:9,新產品比例較低;今年年初,這一比例變成3:7;預計到年底會出現「反轉」,新、老產品比例會變成7:3,按照這個趨勢來看,信銀理財的轉型可以說「勝利在望」。
到明年年底過渡期結束,我們會按照要求把老產品關閉,全部轉成新產品。對於周期較長、較難處理的資產,政策也有預留空間。結合監管政策和自身發展態勢來看,我們資產整改雖有壓力,但明年非常有信心能夠圓滿解決。
中國證券報:接下來對權益類產品有何規劃?
賀晉:權益類產品需要符合銀行客戶的心理曲線,匹配客戶對應的風險承擔能力和意願。具體來看,銀行客戶風險偏好不高,允許產品淨值曲線的波動幅度較小,所以信銀理財主推固收打底、小比例配置權益資產的組合產品,另通過量化策略和管理工具對衝風險,控制回撤,通過定增、打新以及中性策略增加穩定收益來源。
目前,信銀理財權益類投資大約佔新產品規模的5%左右。我們已建立專業的權益相關投研隊伍,具體有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的團隊緊密配合,用量化控制總體風險,堅守正確理念進行基礎配置,同時充分發揮投資範圍較廣等優勢緊跟制度紅利、套利機會等,力爭為投資人帶來性價比更高的收益。
充分保證金融科技投入
中國證券報:金融科技將成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能否透露科技相關投入的業務成本比重?
賀晉:信銀理財今年7月正式開業,現在科技投入還無法核算金額,因為以前的系統開發投入都是由中信銀行承擔。但我們目前正在自建技術團隊,規模預計百人,佔信銀理財整體人員的比例約為三分之一。接下來,我們將充分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推動各條產品業務線發展,構建投融雙生態圈,用科技創新強化集團協同。
中國證券報:信銀理財金融科技平臺建設如何?核心技術系統是自研還是外採?
賀晉:信銀理財秉持「科技賦能業務」理念,在自主掌控的前提下與專業廠商合作建設一體化「數智理財平臺」。目前已初步搭建了直銷、分銷、風控、資管、交易、報送、數據等較為全面的業務支撐體系。
未來,我們將充分保證科技投入,深入挖掘金融科技的應用場景,全面推動數位化轉型,推動資金和資產兩端業務全面觸達客戶,推動開放式生態體系構建,「以客戶為中心」切實提升投資者服務能力。
強化協同走差異化路線
中國證券報:信銀理財如何和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託之間做好協同效應?
賀晉:中信集團金融牌照較全,中信證券、中信信託等在各自的領域都是行業標杆。對中信集團來說,信銀理財生逢其時,是一個具備協同屬性的平臺,既可以服務好銀行客戶,又能同時在資產端藉助證券、基金、信託等合作夥伴,提供多樣化的資產和投資品。
中國證券報:資管行業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理財子公司如何做好與券商、基金、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的競爭與合作,走出差異化路線?
賀晉:首先要加強向先進資管機構學習,加快彌補在投研實力、產品研發、科技系統等方面的短板;其次,需要依託於母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客戶群體和銷售渠道優勢,充分發揮在品牌、客戶、渠道、穩健經營文化和產品豐富度等方面優勢。最後,利用大數據資源,為理財客戶創新研發個性化理財產品,為融資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融資解決方案,提高產品銷售能力、資產獲取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另外,由於客群不同,未來理財子公司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呈現差異化趨勢。
中國證券報:大資管行業格局未來將如何演化?
賀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居民財富積累推動理財需求持續增長。長期來看,部分領域有望形成藍海市場,資管行業有望獲得更多期限較長、風格穩健的機構資金。我們判斷,銀行系資管未來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從國際角度來看,世界前二十大資管公司,有半數屬於銀行系。銀行資管具有客戶、渠道、信息、技術等天然優勢,若順利完成轉型,必將在未來我國大資管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未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企業併購融資、PE融資也將迎來大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前景廣闊,必將為銀行提供獲取高收益資產、降低資本消耗、提高利潤增長的戰略機遇。
責任編輯: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