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本次參與月球返回助力活動的高校一共有13所,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各個大學分別參與了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到返回的重要環節。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們肩上擔負的重任吧!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要研究的市月面採樣技術,嫦娥五號工程四大核心技術之一。
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鄧宗全原始、黃玉東教授、趙陽教授、張學習教授等科研團隊歷時十年的研究,攻克各種技術難關,採用多種技術助力採樣任務,其中鄧宗全教授團隊主持了月面採樣與封裝專項論證,可以完成月球表層和此表層樣品的任務。黃玉東團隊完成了取芯軟袋型號產品型號研製任務,這個產品具有耐高溫、易翻折、結構緊密等優勢,可以經受住月面採樣的嚴酷環境完成樣品封裝任務。趙陽團隊保障嫦娥五號鑽取採樣流程在地面的演練以及在軌道上作業狀態的判讀。張學習團隊為機械臂多點、多次採樣及樣品精準轉移提供了技術支撐。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校友韓紹金參與了嫦娥五號無線聯試任務。為了嫦娥五號整個採土任務的順利完成,他2017年參與工作,到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採土工作的順利完成,整個過程當中盡職盡責,不辭辛勞,因為他覺得支持中國航天人走下去的是每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凝聚了每個中國人與國家休戚與共的集體精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校友楊夢飛是嫦娥五號的總設計師。1982年獲得學士學位、2005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個人長期從事飛行器領域的科研工作,為探月工程,載人航天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和研製,創造性的設計出了基於視覺引導的月面採樣位姿測量方案,避免了採樣器與月面巖石障礙物發生碰撞,相當於給執行任務的機械臂裝上了眼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團隊為火箭的熱防護方案進行關鍵性的地面熱環境實驗,以及著陸緩衝裝置動摩擦力與時間、緩衝柱位移工作的測試,確保了實踐著陸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團隊將研製的超聲電機應用在了嫦娥五號的探測器上,用於光譜儀驅動與控制,針對月表地形複雜所要求的著陸穩定性承擔了著陸緩衝柔性體建模和著陸衝擊計算等任務,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空間視覺研究團隊完成了月表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同過這個系統引導機械臂進行自主採樣,並且保證了採樣的效率和精準度,同時還可以將採樣過程發送回來供地面人員研究。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研究團隊負責研製了某型抗輻射宇航系統晶片,應用在了採樣封裝控制器的主控制處理中。並且西北工業大學本身作為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大學,為航天領域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校友劉石剛在此次任務中擔任了中心計算機分系統的指揮員,王志霞在銅鼓嶺測控區大口徑光學實況記錄系統中擔任該分系統的指揮員。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校友胡旭東擔任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他曾參與發射任務40餘次,真正可以說是太空飛行器升空見證者第一人。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三位校友助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他們分別是胡紹華、馮振華、劉青鋒,談起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感恩於北化工對他們的培養,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奉獻著北化人的青春與熱情。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的肖龍教授及其團隊研製了用於材料加工的模擬月壤,也參與了嫦娥五號採樣點的選址工作。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校。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必然要感謝各大高校為我國培育出了許多優秀人才,助力航天事業。一個衛星的發射從設計提出到研究製造,成功發射以及安全返回整個過程,背後是無數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幸苦付出,航天事業離我們並不遙遠,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是國家安定和平,另一仿方面也便利了我們的生活, 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新能源,改善了自然環境,航天研究工作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航天人也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人,我們的驕傲。
各大高校排名不分先後,只是按資料搜集順序編寫,如果你心裡或者你家孩子心裡也有一顆航天夢,這些高校將來必然是你的所到之處,可以提前了解起來!
最後再次像航天人致敬,如果你還有精彩評論,歡迎評論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