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奇怪舌頭,它們的功能和結構,都五花八門形形色色!

2020-12-21 宇宙探索百科

動物的舌頭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不僅構造千差萬別,而且功能各有千秋,真是令人驚奇!

「尖嘴薄舌」

在不少無脊椎動物中,就已出現類似於舌的結構。口腔發達的一部分軟體動物,如石鱉、鮑魚、田螺、蝸牛和烏賊等,口內均具有齒舌——它們獨有的特殊器官。這種齒舌是一個長形的幾丁質的帶子,由多列角質板組成,狀似銼刀,有的極長,平時藏於口腔底部的齒舌囊中,用時自囊中伸出,通向口外,幫助攝食。

蝸牛的齒舌非常發達。

它的嘴生在頭部腹面,嘴有兩對觸唇,觸唇的感覺很靈敏,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口唇一樣。蝸牛的齒舌上就像長了許許多多細小的「牙齒」,有的「牙齒」可達100多排,每排100多顆,所以,這類蝸牛吃東西的時候,竟然要動用1萬多顆「牙齒」!此外,它的口腔內還有一個顎片,是咀嚼食物用的。蝸牛齒舌的前端可以從嘴裡伸出來刮取食物,並且像我們所用的擦菜板一樣,能將食物磨碎。蝸牛大多以植物的根、莖和葉等為食,特別是蔬菜和果樹的嫩葉,只要用齒舌在嫩葉上一刮,就把嫩葉刮進嘴裡,所以對農作物有害。

昆蟲也有舌。昆蟲的口器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咀嚼式口器,一類是吸收式口器,而後者又可根據昆蟲口器吸收方式不同,分為刺吸式、虹吸式、銼吸式、嚼吸式、舔吸式和刮吸式等。昆蟲就是靠著其特有的多樣類型的口器,使它們的取食種類和範圍大大擴展,增強了它們的生存本領。

咀嚼式口器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類型,其他類型的口器都是由這種口器演化出來的。具有這類口器的昆蟲主要是吃固體的東西,如螽斯、蟈蟈、蝗蟲等。在它們的口器中有一個能幫助運送和吞咽食物,同時又具有味覺的作用、能品嘗食物是否鮮美可口的舌,位於上下顎之間的口腔底壁,是一個狹長的突起,舌壁上有幾丁質刺。

具有吸收式口器的昆蟲的舌均有變態。例如,刺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食植物汁液和動物的體液,如蚊蟲、蟬、蝽象及蚜蟲。它們的口器很像一根空心的注射針頭,吃東西時,它們把這個像針頭一樣的口器刺入動植物表皮內就可以吸食營養了。虹吸式口器的昆蟲主要吸吮蜜露和汁液,這種口器是蝶:蛾類所特有的。它們的嘴像是鐘錶的發條,可以伸縮,不吃東西時捲縮在頭下,吃東西時就伸直到食物上,就如同人們用吸管吸吮汽水一樣。因此,具有這些類型的口器的昆蟲,它們的舌也己退化或消失了。

蜜蜂則具有發達的「舌頭」,生在口器管狀的吻的中間。它的口器為嚼吸式,保持著一對左右對稱、呈刀斧狀的上顎,具有咀嚼固體花粉和建築蜂巢的本領。它的下唇延長,和下顎、舌組成細長的小管,中間有一條長槽,有助於吸吮的功用。蜜蜂有了這樣的口器,既能採花粉,又能吸吮花蜜。

春夏季節是鮮花盛開的時期,蜜源最為豐富。這時候,工蜂開始頻繁地外出採蜜。它們停在花朵中央,將精巧如管子的「舌頭」伸進花筒,舌尖還有一個蜜匙,當「舌頭」一伸一縮時,花冠底部的甜汁就源源不斷地順著「舌頭」通過吻部流到蜜胃中去。工蜂們吸完一朵再吸一朵,直到把蜜胃裝滿,肚子鼓起發亮為止。

「唇槍舌劍」

真正具有舌的是脊椎動物,從圓口類到哺乳類,舌的結構由簡而繁,功能也由少變多。圓口類的口為吸附型,沒有上下頜,所以又叫無頜類,包括七鰓鰻、盲鰻等,都是適應於半寄生生活的種類,用口漏鬥吸附在其他魚類的身體上或從魚鰓鑽入其身體內。

魚類的舌很短,構造很簡單。它只有一個黏膜皺襞,由基舌骨支持,但沒有舌內肌,不能作局部動作,僅能前後挪動幫助吞食。嚴格說來,魚的舌只是舌的雛形。

不過,射水魚的舌頭則另有一番風採。這種魚的口腔比較狹長,上頜有兩個很深的溝槽,同舌頭貼合形成射管。當舌頭抬起,緊貼上頜的時候,溝槽就成了一個直徑1.3毫米的「槍膛」。

只要舌頭稍向下一些,「槍口」便打開了。在射擊的一瞬間,舌根壓緊鰓蓋,在鰓蓋的壓力下,一股「水彈」即通過「槍口」噴射出來。有趣的是,射水魚能根據目標控制射擊的方式,在1米左右的距離內,射出的水彈可以不偏不倚地擊中昆蟲。飛行中的昆蟲被打中後,跌落水面,正好被射水魚一口吞掉。

從無尾兩棲類開始,脊椎動物的舌越來越發達。舌中有發達的肌肉,可自由伸縮。有些動物的舌頭,甚至已經特化成為它們進攻的武器。

水塘邊上的青蛙,常常是一動不動,凝視著遠方,一副神態自如的樣子。但是,如果突然有飛蟲掠過,它就會驟然躍起,伸出舌頭,迅速地把昆蟲黏住,卷進口內。

青蛙為什麼能這樣閃電般捕食呢?因為它的舌頭與眾不同。一般動物的舌根都長在口的後端,而青蛙的舌頭根部卻長在口腔底部的前端。平時它將舌頭捲曲在口內,又長又寬,分叉的前端伸向喉部。當見到昆蟲飛臨時,舌頭就像子彈一樣彈射而出,突然向外翻伸,舌面上分泌有黏液,飛蟲一碰上,就被黏住。然後,它將舌頭快速翻轉,飛蟲也就進肚了。

從前,人們認為青蛙是依靠顎骨的推力翻動舌頭的,後來的研究否定了這種說法。原來,蛙舌的移動是靠舌肌的彈力作用,因為那兒有很多強硬的纖維組織,彈性很大,所以形成了青蛙捕食的絕招。

爬行類中的龜類和鱷類的舌比較短,不能伸出口外。不過,它們的舌也有很多奇妙之處。例如分布於美國中部、南部一帶的大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類。

它不但體形巨大,而且長相十分奇特。在它的舌頭上長有一個分叉的蠕蟲狀鮮紅色肉突,肉突的中間是一個圓形肌肉,同舌頭相連,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有時候,大鱷龜會平靜地逗留在水域的底部,張開大嘴,靜靜地等待著魚兒前來自投羅網。因為它舌頭上的蠕蟲狀肉突,在暗色的口腔內顯得非常耀眼,加上肉突會有節奏地顫動,魚兒見了,往往誤以為這是可口味美的水蚯蚓等蠕蟲,便爭先恐後地遊去。這時候。大鱷龜只要閉上嘴,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吞下食餌了。

爬行類中的蛇類和一些蜥蜴的舌非常發達,功能也很多,有的甚至成為特殊的捕食器。例如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科摩多島上的科摩多巨蜥,又叫「科摩多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蜥蜴類動物。它的橙黃色的長舌裂成兩片,經常從嘴裡伸出來,遠遠望去恰似熠熠閃動的火焰,所以有人說它能「口吐火蛇」,令人望而生畏。

同屬於蜥蜴類的壁虎,舌頭也長而靈活,不僅能捕捉昆蟲,還能伸出來像毛巾一樣拭擦掉自己眼睛表面上的灰塵。

棲息在非洲熱帶叢林中的避役,俗稱變色龍。它的舌頭極為發達,舌尖寬,舌上多腺體,可黏住昆蟲,平時收縮在口腔內,伸出後約有半個身子長,有時甚至與其體長相等。

避役平常靜靜地呆在樹枝上,兩隻眼睛不住地向各個方向掃視。當發現獵物出現時,它可以測出是否在有效的射程內,一旦測出是威力所及的距離,就迅速地瞄準目標,在1/25秒的瞬間,閃電般地從口中吐出一條尖端膨大、又細又長的蠕蟲狀的舌頭。舌頭的末端有黏液,可以準確無誤地把昆蟲擊中並送回到嘴中,幾乎百發百中,其速度之快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嘆為觀止。

「巧舌如簧」

蛇的舌頭細小而長,尖端呈深叉裂狀,俗稱信子,當舌頭伸出口外時,看上去就像有兩根舌頭一樣。在舌的基部有個舌鞘,平時能把整個舌頭縮進鞘內,當舌肌收縮時,舌頭便迅速從舌鞘內伸出。蛇的下顎前端正中有一缺口,所以閉口時也能將舌頭自由伸出,並能在口外左右前後活動。蛇的舌尖上常有豐富的黏液和許多感覺的小體,起觸覺及味覺的作用,識別天敵和尋找食物的感覺也主要是靠舌頭來傳遞。它在地上遊動時,總是仰起頭,把分叉的舌頭從嘴裡不停地伸出縮進,這是用舌頭在探察周圍的情況。蛇的舌能敏銳地感覺到周圍物體移動時所形成的空氣壓力,並通過舌頭探索周圍的物體和辨別方位。

蛇無論是在靜臥或爬行的時候,總是將舌頭不時地探出,縮回口中的時候舌尖立刻伸入口腔壁上的兩個小孔——即鋤鼻器的開口中。鋤鼻器呈彎曲的小管狀,在顎骨前方的深凹處,開口在口腔頂部的前方,是一種化學感受器,表面分布著嗅覺上皮細胞,通過嗅神經與腦相連。鋤鼻器與外界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伸出口外的舌頭搜集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黏附或溶解在舌頭的溼潤表面上,送到鋤鼻器,反應靈敏的鋤鼻器再將各種信息傳達到大腦,然後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鳥類的舌硬,一般為狹長的三角形,上皮增厚並角質化,舌面上密布角質化的纖小乳突,舌內缺少肌肉。舌的運動主要是靠舌器上所附著的伸肌與縮肌來完成。

鳥類食物的多樣性使舌在形態和功能上發生各種適應變化。例如食蜜鳥的舌細長呈管狀、半管狀或刷狀;猛禽和鸚鵡的舌厚實,具有肌肉以及由結締組織構成的海綿體;企鵝的舌後部有角質鉤,能牢牢地鉤住吞入的魚、蝦;鴨科鳥類的舌粗闊厚實,兩側具有濾食的突起:許多雞類的舌短而粗壯,主要功能是向食道推送食物。火烈鳥的舌邊有一圈尖刺,能起到過濾的作用,可以幫助將水壓出和防止吞食大塊的物體。

蜂鳥的舌前端呈管狀或刷狀,適於吸食花蜜,借特殊的構造能伸出口外甚遠,最長者可達體長的2/3。在花枝間,蜂鳥盡情地施展其高超的飛行技術,將身體懸停在空中。由於它的舌是管狀的,就如同醫生使用的注射針管一樣,因此當它將嘴插入花冠時,舌頭便能很快地在嘴的前端伸出,用舌尖上的纖毛去舔食花蜜,當纖毛上吸滿花蜜後,舌就縮回口中,將花蜜舔掉。這種既準確又便利的取食方式,在多姿多彩的鳥類世界中,恐怕也是無與倫比的。

彩虹吸蜜鸚鵡也能夠像蜂鳥那樣傳播花粉。它的舌尖部布滿了刷子狀的突起,完全適應吸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的生活。

棕樹鳳頭鸚鵡則能把需要用鐵錘才能敲破的堅硬的椰子,用嘴輕而易舉地鑿上,一個洞,然後再用湯匙一般的舌頭來吸食汁液,所以也被叫做「椰子鸚鵡」。

被譽為「森林醫生」的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

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角骨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黏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每天清晨,它們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而後就伸出特別細長的舌,用前端逆鉤將隱藏很深的害蟲一隻只地鉤出來,美餐一頓,即使躲在樹幹深處的蛀蟲也休想漏網。

相關焦點

  • 千奇百怪的動物眼睛,它們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用途,和人眼相差甚遠
    與人類眼睛的獨特魅力相比,動物的眼睛有著不可思議的神秘感和無窮奧妙。從某種意義上說,動物的眼睛常常很好地反映它們的生活習慣。動物眼睛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和特點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奇異的。你有眼一雙 我有目無數在動物眼睛的數量上,有很大的差距。
  • 貓舌頭上的倒刺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他做過很多實驗都是看起來很奇怪,看起來沒什麼卵用,但還是可以申請到經費。也包括這個對貓舌頭的研究,至於研究的目的,到後面再說。他帶領了一個團隊,專門去研究貓舌頭的倒刺[3]。先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貓舔人造毛皮的過程。視頻放慢了25倍。你可以看到貓舔毛的時候,主要分為4個階段:1、舌頭伸展
  • 八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70S核糖體可解離為50S和30S兩個大小亞單位,80S核糖體可解離為60S和40S兩個大小亞單位。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把胺基酸高效且精確地合成肽鏈。核糖體在細胞內並不是單個獨立地執行功能,而是由多個甚至幾十個核糖體串連在一條mRNA分子上,高效地進行肽鏈合成。這種具有特殊功能與形態結構的核糖體與mRNA聚合體稱為多聚核糖體。
  • 最奇怪的動物是什麼?
    3、葉狀螽斯葉狀螽斯是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發現的一種新物種,它們與眾不同的是,雌性動物的顏色帶有明顯的玫瑰色,雄性則是綠色。然而,這種生物身上都有獨特的紋理,使它們看起來就像葉子一樣,所以很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它沒有眼睛,同樣震驚的是,它有200個毒腺和4個陰莖,它還可以繼續增加身體部位。為了保護自己免受任何危險,它們身體的每一節都有一種化學物質。5、指猴由於其奇異的外觀和不尋常的餵養習慣,許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靈長類動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夜行靈長類動物。
  • 盤點:自然界中各種動物耳朵功能如此強大,你知道嗎?
    除了超聲波,動物們還能傳感音頻每秒鐘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聲波,即便是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遊動物———水母(又叫海蜇),都能聽到人聽不到的次聲波。它的傘形邊緣長著像 「耳朵」似的感受球,感受球裡含有鈣質的平衡小石。當風暴來臨時,會產生一種次聲波,水母靠這塊小石早就聽到了,於是趕緊逃之夭夭。
  • 眼睛的結構和功能
  • 【高中生物】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70S核糖體可解離為50S和30S兩個大小亞單位,80S核糖體可解離為60S和40S兩個大小亞單位。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把胺基酸高效且精確地合成肽鏈。核糖體在細胞內並不是單個獨立地執行功能,而是由多個甚至幾十個核糖體串連在一條mRNA分子上,高效地進行肽鏈合成。這種具有特殊功能與形態結構的核糖體與mRNA聚合體稱為多聚核糖體。
  • 動物百科知識;地球上有多少種動物,它們又是怎麼分類的呢
    魚類動物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大家都很清楚。因此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首先要保護好動物的生活環境。動物分類在自然界中分布的生物種類繁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目前被人們發現的物種有200多萬種,其中動物有150餘萬種,但是據科學家估計,生活於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一共有2000萬-5000萬種之多。
  • 溶酶體、液泡、葉綠體等八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70S核糖體可解離為50S和30S兩個大小亞單位,80S核糖體可解離為60S和40S兩個大小亞單位。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把胺基酸高效且精確地合成肽鏈。核糖體在細胞內並不是單個獨立地執行功能,而是由多個甚至幾十個核糖體串連在一條mRNA分子上,高效地進行肽鏈合成。這種具有特殊功能與形態結構的核糖體與mRNA聚合體稱為多聚核糖體。
  • 恆溫動物與冷血動物
    現在春天到了,很多冬眠的動物都陸續開始出來活動了。我家的烏龜也開始大口大口吃東西了,冬天餓了這麼久,也該補充能量了。其實有冬眠習性的動物大多是生活在溫帶地區的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在冬天會降至零度以下,這會讓它們凍死的,所以它們冬天就找了個溫暖一點的洞穴冬眠。
  • 貓為什麼要吐舌頭?並不是為了單純的賣萌哦!
    貓咪是很容易被吸引並轉移注意力的動物,一點點小的動靜就能引起它們的好奇。可能上一刻它正在喝水或者舔貓,你突然叫它一下,它就直接轉過來看你而忘了收回自己的舌頭!除了姿勢上會放鬆到各種撩人外,舌頭有時候也會放鬆到掉出來.這說明貓對你和家裡的環境都已經非常熟悉非常信任了哦。
  • 【乾貨】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3、蛋白質的功能:(1) 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髮)(2) 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3) 運輸載體(血紅蛋白)(4) 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5) 免疫功能( 抗體)4、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 10隻眼睛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
    如今,視覺已成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最重要的感覺,並且它們變得異常多樣和複雜。看看動物界中一些最奇怪,最不可思議的眼睛。第十、眼鏡猴眼鏡猴是一種小型(約松鼠大小)夜間靈長類動物,見於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捕食的靈長類動物,以蜥蜴和昆蟲為食,甚至以中途飛行中的鳥類而聞名。
  • 神奇的舌頭!你的舌頭雖然一直在你的嘴巴裡,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世界上也沒有相同的的舌頭哦,每個人的舌頭都有自己獨特的舌痕,就是舌表面一些或深或淺的紋路,但即使每個人的舌頭都不一樣,也沒有社交媒體發明「舌頭解鎖」,難以想像每個人過安檢、支付購買東西的時候都得吐出舌頭的模樣,又奇怪又搞笑。不過假如人類進化到最後,大腦變得越來越發達,代步工具與機器人完全取代腿和手,會不會出現用舌紋解鎖的情況呢,畢竟活動手臂也需要時間,調皮的吐舌頭會更方便。
  • 貓的舌頭為啥這麼剌手
    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用3D印表機複製了貓舌上的乳突結構,還用一撮毛兒測試了下它的梳毛功效。 由於所有的鉤子都是向同一個方向傾斜,所以毛髮很容易從上面剝落下來。但同樣一撮毛,如果用普通的貓毛刷,就只能手動一點點把掛上的毛髮揪下來了。
  • 世界十大最奇怪的動物 水滴魚因醜陋的外表排第一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植物與動物,有一些是可愛、友好、吸引人的,然而,有些卻是很奇特,令人恐怖的。今天的文章是關於世界上一些奇特動物的,有的動物你甚至都沒見到過,但是你會見過這種圖片。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最奇怪的動物名單,你一定會好奇的。10.長鼻猴這隻長鼻猴是在東南亞的婆羅洲島發現的,它突出的鼻子使這種罕見的生物很容易辨認。
  • 細胞膜的結構特徵和物質轉運功能 · 腦洞總結
    結構決定功能紅細胞!除了核糖體以外什麼都沒有..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也沒有DNA,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糖酵解途徑(無氧呼吸)合成能量【糖酵解和有氧呼吸分不清楚的,學了生化的要是再問的話..
  • 各種動物的行走和奔跑,它們的運動形式千差萬別
    動物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是與億萬年的物種演化密切相關的。可以說運動的形式越多,對環境的適應就越完善。不同動物有不同的運動形式,同一動物也可進行不同的運動。人類不僅起源於動物,而且與動物的關係十分密切。就人類奧運會所表現的奔跑、跳躍、遊泳、技巧等各項技能的競技比賽來說,都能夠從各種動物的生存技能中找到其中的原形或相似之處。
  • 我們竟然都是蜥蜴人?談從「爬行」到哺乳的進化:哺乳型動物
    哺乳型類系統發育圖:紅框為哺乳型類,藍框為真哺乳動物最早的哺乳型類哺乳動物的祖先是合弓動物。合弓動物,過去被作為爬行動物的一個類群,稱為似哺乳爬行動物,因為傳統的演化分類學派認為,它們在形態結構上更像爬行動物,即仍然處在「爬行動物」這個演化階段。
  • 這些動物竟然好這一口!它們比你想像的會吃!
    在東南亞的水域,廣泛分布著一種叫食蟹獼猴的猴子,它們既吃果實,也酷愛海鮮,這讓它們從小就學會了一項技能——趕海。每當潮水退去,甲殼類海味紛紛浮出水面,食蟹獼猴們便聚集到海邊,一場海濱盛宴開始了。這到嘴邊的美食能不能吃到,還得憑智慧和本事。為了對付海螺和蛤蜊,它們學會了運用工具。要吃到長在石壁上的美味生蠔,就得找到更扁平、更尖的石頭,用正確的角度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