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難懂的3種方言:老外學不會,當地人都難聽懂,是你家鄉嗎?

2021-01-20 騰訊網

「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明] 唐寅

語言作為人類溝通的橋梁,是大家一生下來就必須要會的技能,如吃飯之於生死,如呼吸之於存活一樣重要。而地球上現存的國家和地區只有235個,全世界切實存在的語言卻有5651種,是如何造成這麼大倍數差的呢?

那是因為語言存在物種性。每個物種都會自己進化出自己的一套交流方式,就像人聽不懂鳥語,鳥聽不懂花語,而薔薇花和杜鵑花也有壁,人和人之間也會出現語言差異,這就造成了在官方語言下,方言的數量龐大——古代人稱「鄉音」。

中國作為多民族人口大國,方言更是多種多樣,劃分標準至今未達到統一和完善,只籠統概括出來十大方言——官話、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但事實上很多地區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比如說南昌、廣州、福州和長沙。

而本次為大家說三個在中國最難懂,也最難學的方言——外國人聽到想哭,本地人學到難受的方言(從易到難)。

三、閩南語

閩南語並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樣,一開始就在福建泉州,而是在黃河流域,那邊的人遷到福建,才變成了如今的閩南語。

公元304-439年間正是五胡亂華的分裂時期,戰火連天,大家不得不逃亡避亂,有一批人形成了泉州話,不過數量並不算多,波及面積也不廣,直到第9世紀後期,泉州話在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統治該地區時期,才得到了定性和長足發展。明末學者還為他們的語言寫了《匯音寶鑑》,就誕生了15音。

作為一個需要音標才能學會的方言,它難道不難嗎?而且閩南語跟官方語言,還有其它方言都不一樣,他們重疊的元素很少,就是說每個詞彙都基本不重複,你很難憑藉聽去猜測意思,他們還喜歡加上很多的前置後置,能讓你聽得一頭霧水,而且他們的發音方式也不太一樣。但是因為多年的遷移,全世界會閩南語的地區也不算少。

二、陝西話

陝西話的來頭可不小。當初西周將都城建在那裡,陝西話成為了官方語言,被論語說是「雅言」,而且還大肆推廣和教學(不過也僅限於上流社會)。

它的音韻古樸大氣,優雅脫俗,成為上等人追捧的一種發音,很多的人詩詞其實是按照那時候制定的平仄來進行書寫的,它的韻律也是按照陝西話的方式來進行的,於是當我們念到《詩經》,念到《唐詩》,其實更應該用陝西話來讀,才會有那種獨特的韻味,其中蘊含的情感才更為充沛。

不過陝西話並不是那麼好學,他們地區之間的差異也很大,還分荊楚和巴楚,同時大家都習慣了現在的聲調,但是陝西話雖然老早有聲調,但是聲調和我們現在學校所學的,其實都很不一樣的,基本沒有重複的地方,雖然做過一些系統性的總結,但是那些細微而且明顯的差別還是存在。

更重要的是陝西話其實被普通話同化非常嚴重,基本上不敢說它們還是西周時期的「雅言」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看到陝西話上榜,但是又覺得你明明能聽懂的原因——你聽的可能並不是純粹的陝西話,而是被現代音標無形中篡改過的新陝西話,它們近似於普通話,但是帶著方言的口音。

一、溫州話

溫州話就是前頭說過的吳方言中一個語種,公元前333年吳越被滅掉之後,因為楚國人的加入,兩相混合於是就變成了江東方言,直到六朝時期才開始再次分裂為吳語和閩語,唐宋時期出現了大規模移民潮導致溫州當地巨多外來人口,然後發展成為了現在複雜的溫州話,俗語「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說的就是溫州話。

所以溫州話體系又分為純甌語區、準甌語區和半甌語區,然後他們地區之間也還有不同的差別,不管是在語音還是在詞彙上面都是,連他們自己之間溝通都很困難,更不要說讓別人來學,別人來和他們溝通,別人來聽懂他們的語言了。不過他們的語言也漂洋過海去了美國紐約,只是沒能得到很好的傳播。

他們還覺得這個是「鬼話」,是「惡魔低語」。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二戰時期,各國之間都會傳遞情報,當時情報戰如火如荼,情報傳遞的方式無非就是線上和線下兩種,線下就是對暗號接頭,線上就是電話聯絡和電報。線下傳遞情報很有可能會暴露自己,所以很多人通過電話電報,但是後來有了竊聽和截取技術,線上的手段也不再安全,大家都要加密才敢發。

不過比起各國什麼飄亂碼密碼學輪番上,咱中國就簡單多了,直接讓溫州人來對接情報,密碼什麼的象徵性的上一上,反正大家都聽不懂——自己人聽不懂,外國人也聽不懂。果然老外即便截獲到了也是一頭霧水,壓根破譯不了。不過他們也沒有那麼傻就是,知道是什麼地區的方言後,挾持了不少當地的居民來為他們進行情報破譯工作。不過這又是另外一些國人的英雄故事了。暫且不表。

相關焦點

  • 我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它到底難在哪裡?
    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多民族匯聚而成的大家庭,不僅人口眾多,風俗習慣,方言也是十分不同。說到方言,還真的值得一說,我國的方言真的實在太多了,有時候一個鎮就說好幾種方言,而且非常不同,不只是口音不同,是本質上的差別。
  • 中國最難懂的六大方言,第一名被稱作「鬼話」,你知道是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六大方言,第一名被稱作「鬼話」,你知道是哪裡嗎?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更何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語言方面更是繁多複雜,這次心心要說的是我國最難聽懂的六大方言,這些方言在外地人聽著就像在聽天書,其中最難懂的第一名還被稱作是「鬼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華輝美食人: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竟是,你的家鄉上榜沒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僅僅在廣東,就有72種地方方言。出來工作之後,平時覺得用普通話交流還沒什麼,但是大家一講起地方方言,我的內心就是:我們不都是廣東人嗎?一不小心,就變成「雞同鴨講」。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廣東真的好正常啦。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說普通話,在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言語
  • 廣東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系一支,是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廣東的方言文化各有各的特色,而且與歷史發展也有關係,雖然說在不同區域中所形成的方言文化有不同的發展趨勢,但從總體上說,廣東境內的語言文化還是非常豐富的,像是在全國很知名的粵語,還有客家語等語言,它們在對廣東市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發展地位,而這也是令很多外地人感到比較難懂的地方。
  • 南通方言有幾種?真的和日語有關嗎?能聽懂南通方言的都是人才
    在南通上了4年大學,畢業後又在南通工作兩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至今南通話我也聽不懂,南通方言堪比日語,同一個鎮的不同村,方言都不一樣,比學外語還要難。最近帶朋友去南通旅遊,早上在路邊的麵館吃早飯,老闆年齡比較大,全程都用當地方言說話,對於聽不懂南通話的我,只好硬猜老闆的意思,還好點餐付錢的過程比較簡單,沒有出現會錯意的事情,但朋友好奇地問,你在南通這麼久了竟然聽不懂南通話?我只能尷尬地笑笑啦!
  • 廣東有個地方的方言很「難」聽懂,與普通話不搭邊,你去過嗎?
    自古以來,語言一直都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尤其是在旅遊當中,交流旅遊感受和遊記等。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很多景點可以去,在這些地方中,方言就有80多種方言。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廣東有個地方的方言很「難」聽懂,與普通話不搭邊,你去過嗎?
  • 愛說方言的三個城市:上海話難懂也很好聽,有你們的家鄉話嗎?
    愛說方言的三個城市:上海話難懂也很好聽,有你們的家鄉話嗎?我們國家的疆域面積非常的遼闊,因為這樣的原因,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南北差異也很明顯,不過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我們每個地方的語言習慣也不同,有些方言說出來的確是挺樂的,有些方言說得就像是外國話一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最愛說方言話的城市是哪三座吧!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 廣東話並非最難
    (原標題: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一份來自微博網友總結的《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走紅網絡。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排名前三位。據稱抗戰期間八路軍聯絡就是溫州話,讓翻譯官很想死。廣東話排第2位;閩南話和蘇州話並列第3。第4至10依次為: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東北話。
  • 中國所有方言最全版,快來看看你的家鄉屬於哪種方言吧!
    在這麼多的省市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域差異,而方言,就是這其中的地域差異之一,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甚至有的一個省裡的不同地方方言都不同,都有好幾種方言,能做到所謂的十裡不同音。平時我們說一個地方的方言,經常會以這個地方的省份或整體區域命名,比如我們說河南話,說山東話,稱東北地區說的方言叫東北話,把四川人說的話叫四川話。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特工也無能為力
    學生們常常抱怨說英文太難懂,英文難學,實際上拿漢語跟英文相對比就會發現,漢語要難學得多。雖然英文的詞彙量遠遠比漢語要多,然而漢語的意思卻比英文要複雜得多,這點從古人喜歡的文字遊戲就能看出來。不過注意的是,說是漢語,其實漢語還分成標準語和方言,人們常指的漢語僅僅是標準語普通話。
  • 我國交流「最困難」的城市,2區9縣方言不一樣,會是你家鄉嗎
    推廣普通話的範圍越來越廣了,這是為了方便各地區之間的往來,不給交流帶來不便,人們對這種語言使用更多的東西,但受方言的影響,群眾常常說自己的普通話,給人很親切的感覺,大多數人不太喜歡普通話,推廣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天介紹一下我國最困難的城市,這裡的兩個區,九個縣的方言完全不同,果真是你的故鄉嗎
  • 外地人第一次到潮州,感覺「潮州話」難懂,嘆:與「古人」交流?
    當珊珊三丫頭到達潮州的第一天,就已經開始體會到:潮州話太難懂了!在進入潮州的一刻開始,當與潮州本地人交流的時候,如果對方不轉換成粵語或普通話,無論我怎麼認真的聽,也是無法聽懂對方的意思。然而,在溝通中,發現奶奶並不會講粵語,普通話也勉為其難。老奶奶以講潮州話為主,珊珊三丫頭又完全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潮州話,難道就這樣錯過了更深入了解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築的機會?這個時候,真恨不得自己馬上能學會潮州話,可為什麼潮州話這麼難懂難學呢?潮州話難學難懂,罪魁禍首是「潮州八音」。
  • 說普通話最「費勁」的兩個新一線城市,說的很標準,但就愛講方言
    雖然現在的普通話普及了,但人們平時會練習普通話,但還有很多地方用方言,因為方言是一個地方的特色,所以要被大家繼承,我國有兩個城市的人總是說流利的方言,說普通話很吃力,很多遊客聽了半天也聽不懂當地人在說什麼,你知道這兩個城市是哪裡嗎?
  • 中國很沒「牌面」的方言,連老外都聽得明白,你也會講幾句
    我國有多少個省就有多少種方言,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有些地方的方言,若不是當地人的話,可能很難理解中間的意思。而有些地方的方言,卻十分好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最「牌面」的方言!全國上下都能聽得懂,甚至就連老外都明白的一種方言。
  • 我國這個省,11個地級市卻有88種方言,省內人都靠普通話交流
    人生之所以珍貴,不是我們去過的一個又一個精彩華麗的旅遊勝地, 而是旅途之中,寂寞、無聊、不可打發的時間裡有你陪伴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方言是非常多的,所謂的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我國方言有多少。
  • 中國愛講方言的4座城市,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卻不愛講普通話
    我國人口眾多,有56個民族。而每個民族的都有自己的特色語言,俗話說十裡不同音,有時候緊挨的兩個鄉鎮,方言都不一樣,這就造就了我國有上千種方言,為了能讓天南地北的人自由交談。第二大城市是重慶雖然它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但也是近年來人氣頗高的網紅城市,所以每天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但這裡沒有多少人喜歡說普通話,大多數人說四川方言,很多時候當你向當地人問路或尋求建議時,另一邊給你的答案是濃重的方言,是的,重慶方言也能聽懂,但對於一個新來的遊客來說,基本上是糊塗狀態。
  • 山西最難懂的城市方言,外地人一臉蒙,聽懂算你厲害!
    這裡所說的鬼話並不是侮辱溫州人的意思,而是說溫州話實在難懂,讓人頭疼!而今天我們聊的山西話,難懂程度堪比溫州話,一起來看看,看你懂多少! 有一種撒嬌叫個產 有一種麻雀叫家巴巧兒 有一種螞蟻叫馬馬邊縫兒 有一種毛骨悚然叫溼雷 有一種不爽快叫各絲各忍 有一種形象不好叫各出 這些山西方言
  • 教老外學中文的你 真的了解漢語嗎?
    教老外學中文的你 真的了解漢語嗎?「漢語」這個概念,首先是指漢族的語言。「漢族」這個名稱當然是漢朝以後才有的,但是漢族作為一個民族則是遠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殷商社會使用的甲骨文是早期的漢字,甲骨文所記錄的語言是早期的漢語,所以殷商部落就是早期的漢族;後來周朝推翻了殷商,而周朝的甲骨文及其記錄的語言跟殷商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最多只是方言的不同而已,那麼周部落應該也是早期的漢族。至於秦漢以後中原地區的住民為漢族,所使用的語言為漢語,記錄漢語的為漢字,則是大家都知道的了。
  • 潮汕話為何如此難懂難學
    儘管這樣的評選活動存在爭議,但作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閩方言的閩南次方言,潮汕方言(即潮汕話)向來都被公認是中國最難懂和最難學的方言之一。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曾說潮汕話乃古漢語。精通古文化的郭沫若也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著名作家、編劇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那麼,潮汕話為何如此難懂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