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的壽命一般只有是60年,過度使用會加重對它的磨損,並且不可修復。尤其對於熱愛登山的驢友來說,稍不注意,就會因膝蓋損傷而斷送自己的戶外生涯。
膝蓋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登山時上下坡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人體3~4倍,承受重量越多膝關節退化越快。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登山技巧,膝蓋就很容易受損。
如何判斷膝蓋是否受傷?
不一定明顯感覺疼痛才是真的受傷,有時可能在你還沒注意到的時候,你的膝蓋內部已經有了勞損,在平時鍛鍊完之後,你可以經常進行自我判斷:
躺在床上,雙腿要伸直,用手的虎口對準膝蓋上沿,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然而,膝蓋疼痛,完全不運動不一定是最好的保養方法,最好是能正確地進行恢復性鍛鍊,加速膝蓋的自愈。那麼膝蓋受傷後該如何運動。
這個才是最好的復健術!
不管你現在有沒有膝蓋不舒服的情況,這個動作都會適合你,因為這個運動:不需要外出,不需要器械,不損傷膝蓋,還能鍛鍊到膝蓋!
動作一:
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後坐,靠著椅背。雙手放在椅子背後,背部墊靠墊。
大腿下一條浴巾,也可以將幾條浴巾和毛巾捆綁在一起,只要夠厚、捆得紮實就可以,目的是要將膝蓋墊高。
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兩腳垂放,一前一後地自然晃動。不需太大幅度擺動,輕輕鬆鬆地晃啊晃就可以了。
動作二:
這一招看似十分簡易,對強化膝蓋卻非常有幫助。舉個例子,如果每天可以晃到4000下,運動效果會比跑步更厲害。
膝蓋有舊傷或腳痛的人,可以用健康的腳去帶動痛的那隻腳,健康的腳託著痛的腳同時前後來回自然晃動,這麼做相當於復健,可以讓膝蓋漸漸恢復健康。
膝傷往往是由於連續長期的勞損導致,恢復也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如果膝蓋受傷,一定要耐心保養。當然,最好還是在爬山時多多注意,採用正確的方法,從根本上防止膝蓋受傷的發生。
七字爬山法,讓你輕鬆登頂!
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方法」呢?如何在登山中最大限度降低對膝蓋的傷害呢?可以記住「七字爬山法」。
全腳掌落地
越野跑山賽為求速度,腳掌重心會稍微調整,但如果長時間爬山,每一步最好是全腳掌落地。使用全掌肌肉,相較於用腳尖或半腳掌落地有更高的穩定性,也可以減輕腳部肌肉疲勞及扭傷機會。使用單只或兩隻登山杖也要注重保持雙腳的受力平衡。
低臺階行走
爬山最怕攀著石頭上坡,第二天膝蓋會非常的酸軟。如非必要,步伐不要踏太高,儘量找較矮的石頭搭腳而上,避免將腳抬得高於另一條腿的膝蓋,這麼做可減輕膝蓋及大腿的負擔。
呼吸順暢
登山最重要的是呼吸順暢,特別是山路坡度變斜,開始喘不過氣的時候,呼吸技巧可以幫你找回步伐節奏,繼而走得更順暢。每個人的呼吸方法有不同,有的人會選擇用「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方法,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習慣的呼吸方法。
休息步法
步行中雙腳如何休息?踏出下一步時,將支撐身體重量的腳伸直,另一隻腳習慣在空中停一停,讓大腿、小腿肌肉也有十分之一秒的休息。這個動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對長途登山者卻有很大的緩解作用,延長登山者的耐力。
八字腳
八字腳爬山看似滑稽,其實可以縮短腳部伸直的時間,減輕膝蓋的壓力。特別在下山時,如果感到膝蓋酸痛,極度疲勞的時候,以八字腳姿勢行走,便會發現其中的差別。
慢行勿急
登山過程中,切記勿追趕同伴。登山要用自己適當的速度、步伐行走,保持步速,在考驗耐力的長途山線中才會更持久。
登山杖
登山杖將腳的部分運動量轉移至手及上半身,可以減輕下半身肌肉的負擔。但使用方法要正確,登山杖應該同腳並排,與手呈90°角度,懂得運用才不會成為負擔。
不管你是新驢還是老驢
都該不斷地在實踐中
去學習和總結登山經驗
並且把它們用到實際當中去
做到真正地學以致用
這個爬山護膝技巧
請務必牢記
因為只有重視自己的膝蓋
你才能去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覺得有用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覺得棒點個{贊}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