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者是讀過,而知道這個故事的人都會被阿甘純粹的堅持深受鼓勵。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總不會那麼十全十美,總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這種小瑕疵才令人的生活變得更有挑戰性和神奇性,就如阿甘而言,如果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大眾,和所有一樣對這個世界都能夠深刻感知,那麼就不存在這樣一個故事能讓我們津津樂道了。
阿甘是特殊的,卻也是幸運的。他特殊在小時候沒有同齡人的機智敏銳,但他幸運的是有一位從不放棄他的媽媽,和一位能令他滿心歡喜的同伴或朋友。阿甘的成功,在整部劇中都是那麼輕描淡寫,就如在阿甘眼中那些財富和榮譽都是那麼無足輕重。
五年後,當我再次重看《阿甘正傳》時,我才發現原來阿甘的人生裡有三個重要的轉折點,如果沒有這個決定,也許阿甘會就此銷聲匿跡,淪落為這個世界該愛心資助的無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即是他媽媽再三乞求校長讓阿甘就讀於普通學校,而不是進入特殊學校就讀。
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指出一個很有意思的「期待效應」,意思是如果你心裡對孩子有怎樣的期望,那麼孩子就會往哪個方向發展。「期待效應」問世以後,有很多的家長對此嗤之以鼻,因為很多的家長都覺著自己一顆心都在期望孩子能夠成才成人,可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人類的心是異常敏感的,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如孩子在自己的房間好好學習著,可是他的媽媽卻張口一問:「這麼安靜,是不是又在玩手機呢?」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明白原來我在媽媽心裡是這樣的孩子,雖然轉念一想,媽媽這樣對自己下標籤,是否她的內心裡其實默許自己可以一直玩手機呢?或者破罐破摔,既然父母都這樣把自己想得那麼不堪,那麼就遂了他們的心願吧。至此「期待效應」應驗了。
阿甘的媽媽,也許非常清楚這種「期待效應」,她知道一旦阿甘就讀於特殊學校,就意味著阿甘再也不可能成為正常人,過正常人的生活。因為在特殊學校的教育的大環境裡,當周圍人都是特殊學生,也就此與普通人形成楚河漢界的局勢,再沒任何的能力將「特殊」的標籤撕下。慶幸的是阿甘在她媽媽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就讀於普通學校,雖然在普通學校遭受了一些「欺負」,但阿甘正一步一步走向正常。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發展的過程總是含有劇痛。我們時代的劇痛便是一個個折翼天使的誕生,他們或是因為某一些遺傳因素,或是因為周圍的生存環境,或是因為某一突發事件造成了無法扭轉的傷害成為一個令人心痛的特殊孩子。但是希望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能滿懷敬畏之心,將其視正常人,不要將某一些自我感動的「愛心」夾雜著歧視的意味。
特殊孩子和我們所有人都一般無二,只不過他們的世界也許就如同阿甘一般,不需要理解這個世間太多的紛紛擾擾,他永遠純粹堅定地活在他認定的世界裡,願世界所有折翼的天使都能如同阿甘那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