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被譽為美國精神的象徵,阿甘堅持、勇敢、正直,這些都不需要我在去贅述;而《阿Q正傳》呢,魯迅筆下愚昧、無知的落後小人物。二者有相似之處嗎?有的,阿甘是小人物,阿Q也是小人物,同樣是小人物,二者的結局不一樣,阿甘憑著堅持、自信贏得了成功,迎娶了白富美,成為了英雄,然而美國又有幾人是憑著堅持成功的?不要跟我說你不知道比爾蓋茨的母親是大學校長、IMB高級主管;父親則是超牛的律師,在美國,醫生和律師往往意味著高收入,而律師更有機會步入政壇。美國哪屆總統後面大財團的影子?如果是在現實中,阿甘真的能憑著堅持獲得成功嗎?連導演都暗示了阿甘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例如在阿甘出海打漁的場景,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所有漁船全部沉沒,阿甘可能賺的第一桶金嗎?所有的漁船都沉沒了,只有阿甘的沒有沉?除非阿甘有天選之子的待遇,當然,老美是不信這個的,他們信耶穌。
當然,我們說藝術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這沒錯。阿甘頂多算是老美的一場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滿足一下老美的虛榮心:看,我們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我們夠堅持,這真是偉大的國家啊!
阿Q則不同,雖然我們需要承認,阿Q這種人在我們身邊,至今仍然存在,可阿Q的那種精神,縱然麻木、愚昧,可卻是能夠生存下去再適合不過的法則。沒了這種阿Q精神,他連出場三秒鐘都堅持不住,如果阿Q學的是美國的堅持精神,王鬍子打他,他堅持打回去,而不是當做清風拂面,恐怕阿Q以後的日子可是難熬了。
說起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等老故事,哪一個不是中國的古典代表,舊事不重提,那沒意思。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現實就是最高的哲學。如果不吃飽肚子就去搞學問,那是書呆子無疑。可惜,百年的建國歷史並沒有告訴美國人民這個道理,充斥著美好藝術想像力的美國人民,塑造了一個阿甘這樣偉大的藝術形象,可是有沒有想過,當阿甘在無數次的失敗過後仍然沒有成功,仍然沒有放棄的時候,於阿甘而言,學下阿Q是否更能讓自己舒服點呢?人生啊,最大的痛苦不是身體上的痛苦,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走了大半輩子,才發現,其實自己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好。就像98年賣了北京的四合院去美國刷盤子,掙了幾百萬美元回來後發現連個商品房廁所都沒不起,這時候你不學阿Q,難道學阿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