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Q正傳》到《阿甘正傳》,見證中國的底蘊文化

2021-01-15 公子夢醒時

《阿甘正傳》被譽為美國精神的象徵,阿甘堅持、勇敢、正直,這些都不需要我在去贅述;而《阿Q正傳》呢,魯迅筆下愚昧、無知的落後小人物。二者有相似之處嗎?有的,阿甘是小人物,阿Q也是小人物,同樣是小人物,二者的結局不一樣,阿甘憑著堅持、自信贏得了成功,迎娶了白富美,成為了英雄,然而美國又有幾人是憑著堅持成功的?不要跟我說你不知道比爾蓋茨的母親是大學校長、IMB高級主管;父親則是超牛的律師,在美國,醫生和律師往往意味著高收入,而律師更有機會步入政壇。美國哪屆總統後面大財團的影子?如果是在現實中,阿甘真的能憑著堅持獲得成功嗎?連導演都暗示了阿甘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例如在阿甘出海打漁的場景,如果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所有漁船全部沉沒,阿甘可能賺的第一桶金嗎?所有的漁船都沉沒了,只有阿甘的沒有沉?除非阿甘有天選之子的待遇,當然,老美是不信這個的,他們信耶穌。

當然,我們說藝術來源於現實,高於現實,這沒錯。阿甘頂多算是老美的一場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滿足一下老美的虛榮心:看,我們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我們夠堅持,這真是偉大的國家啊!

阿Q則不同,雖然我們需要承認,阿Q這種人在我們身邊,至今仍然存在,可阿Q的那種精神,縱然麻木、愚昧,可卻是能夠生存下去再適合不過的法則。沒了這種阿Q精神,他連出場三秒鐘都堅持不住,如果阿Q學的是美國的堅持精神,王鬍子打他,他堅持打回去,而不是當做清風拂面,恐怕阿Q以後的日子可是難熬了。

說起來,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等老故事,哪一個不是中國的古典代表,舊事不重提,那沒意思。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現實就是最高的哲學。如果不吃飽肚子就去搞學問,那是書呆子無疑。可惜,百年的建國歷史並沒有告訴美國人民這個道理,充斥著美好藝術想像力的美國人民,塑造了一個阿甘這樣偉大的藝術形象,可是有沒有想過,當阿甘在無數次的失敗過後仍然沒有成功,仍然沒有放棄的時候,於阿甘而言,學下阿Q是否更能讓自己舒服點呢?人生啊,最大的痛苦不是身體上的痛苦,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走了大半輩子,才發現,其實自己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好。就像98年賣了北京的四合院去美國刷盤子,掙了幾百萬美元回來後發現連個商品房廁所都沒不起,這時候你不學阿Q,難道學阿甘嗎?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背後映射的中國精神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不單單以刻畫鄉下無賴漢為能事,阿q是中國人各種劣根性的結晶體,是每個中國人,卻不是任何的個人。魯迅是有意識地要指出中國民族性的弱點。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傳》不單單讓人笑,其中包蘊著一種嚴肅的意義。
  • 《阿甘正傳》觀後感
    >「電影《阿甘正傳》的歷史背景設置於二戰後三十年的美國,這段時期也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風雲激蕩、波瀾壯闊的時代。另一方面,代表著美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阿甘卻總以救贖者的形象出現,在珍妮陷入崩潰結束流浪生活後給予了她一個溫暖歸所。影片想要告訴我們只有回歸到自然原始的本真社會,才是珍妮這一類人唯一的歸宿;通過阿甘和布巴的友情,顯示出種族衝突問題在官方的努力與奮鬥中已經得到解決;阿甘身上表現出來的詩性精神與質樸的心靈道德,引導著丹上尉的精神,使他走出越戰陰影,重獲新生。
  • 《阿Q正傳》:為什麼阿Q沒有女人?
    魯迅先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旗幟,在民國的時候,他通過他自己的文章深刻的諷刺了一些社會現實,同時有想那些反動革命者插入了幾把刀子,深深的讓他們難受。但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國人,一生都在呼號著,不怕揭露傷疤,用自己鋒利如刀的筆去喚醒沉睡麻木的人。
  • 在墨子書院讀《阿q正傳》有感
    眾所周知,魯迅的小說以思想深刻、技巧精練而聞名,《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一篇,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傑作。它寫於1921年,最初分章發表於《晨報副鐫》,後收入《吶喊》。《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
  • 《阿甘正傳》走進印度,你是否還留著你的阿甘鞋?
    近日,根據發布的電影宣傳海報,印度的實力派演員阿米爾·汗將出演改編版的《阿甘正傳》,具體這部影片最終的翻譯是什麼,大家還不能確定,現在暫時將題其定為《阿甘正傳》,這次電影的出版方仍舊是印度的阿米爾·汗的製作公司,他們通過購買翻拍的版權,將這部電影實現了印度版本的變化。
  • 致敬《阿甘正傳》!BEAUTY&YOUTH 發布《阿甘正傳》膠囊系列
    為致敬美國經典電影《阿甘正傳》,BEAUTY & YOUTH 發布了全新膠囊系列。系列帶來長袖、t恤和帽子等款式,「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馬州綠茵社區周圍的草地」,「一張空板凳下面放著阿甘的公文包」等電影經典元素注入,辨識度極強。Forrest Gump 字樣呈現於服飾中心位置,也表明了致敬主題。
  • 《阿甘正傳》:珍妮為什麼一次又一次離開阿甘?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1994年上映,第二年一舉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名垂影史。《阿甘正傳》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傻子阿甘一步步打怪升級的故事,說升級或許還不準確,因為智商75的阿甘恐怕到最後智商也沒有增加,還是邊緣智力的屬性。
  • 《阿甘正傳》:走近「愚人」的光輝一生
    《阿甘正傳》、《雨人》、《第七天》等作品紛紛出現。對於《阿甘正傳》的定位,筆者認為它不僅僅是一部勵志片。影片看似是對阿甘非凡一生的敘述,但實際上卻蘊含著工作、愛情、親情、友情等每個人必須面臨的生活規則。
  • 《阿甘正傳》珍妮愛阿甘嗎?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慢慢的琢磨和體會。在《阿甘正傳》中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明線是阿甘,一條隱線是珍妮。也就是珍妮在童年時遭遇到了父親性侵,這也為後面的悲劇鋪墊。2、珍妮的愛珍妮對於阿甘的感情是愛情從大學時期帶阿甘回宿舍,阿甘參軍去珍妮的裸體歌唱表演後兩人的對話以及黑豹黨聚會中的行為。雖然珍妮一直都沒有明確表現對阿甘的愛,但是從細節是可以看出來的。
  • 《阿甘正傳》的原型人物是誰?還是虛構故事?
    《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勵志類電影,是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中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的阿甘是一個遭遇不幸的男孩,從出生就帶上了腳支架走路,為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冷眼。但就像歐美的那句話,上帝關上一扇窗,就會為你開一道門。阿甘腦子雖然不好使,但是他的人生是讓旁人羨慕的,高中時期就是學校的橄欖球隊員,並多次觸底得分,後來參軍打仗晉升到了上士軍銜,並且也獲得了軍人榮譽勳章,還到代表美國到中國參加桌球比賽,憑藉不認輸的心態,成為了億萬富翁。
  • 淺談魯迅名傳《阿Q正傳》雕塑賞析
    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 阿甘正傳原著作者去世!還記得阿甘腳下那雙經典的球鞋麼?
    中國小康網訊 據外媒,知名電影《阿甘正傳》的原著作者溫斯頓·格魯姆(Winston Groom)去世,享年77歲,他的死因等細節尚未得到證實。格魯姆的小說中《阿甘正傳》賣出了170萬本。這是電影《阿甘正傳》的經典臺詞。影片開頭,阿甘在對旁邊的人複述這句話時,剛剛跑完長跑,除了泥濘的西服,人們印象最深的是他腳下那雙跑鞋。實際上,足下之物就是這麼神奇,因為機緣巧合,也會成為文化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為大家盤點那些被寫入文化史的經典鞋款。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莊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 《阿Q正傳》賞析
    阿Q性格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它與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屢遭外國侵略的屈辱歷史相聯繫。是那種雖然破落,但還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的鴕鳥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國小農經濟社會的產物。中國小生產者的保守落後、不覺悟等弱點使阿Q這樣的農民更容易染上「精神勝利法」。同時,阿Q的性格還與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釋家文化相連接。迴避現實和不敢面對現實,是阿Q和傳統的道家和釋家文化的相通點。
  • 電影《阿甘正傳》原著作者過世,享年77歲
    電影《阿甘正傳》原著作者過世,享年77歲 溫斯頓·葛魯姆美聯社剛剛報導,美國作家溫斯頓·葛魯姆去世,享年77歲,他於1986年創作長篇小說《阿甘正傳》,改編成電影後大獲成功。
  • 《阿甘正傳》:阿甘的首選不是湯姆漢克斯,電影裡的長椅被收藏!
    《阿甘正傳》冷知識!1.《阿甘正傳》上映於1994年,那一年上映了很多佳片,可以說是神仙打架,有《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但最終《阿甘正傳》還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敗了《肖申克的救贖》等電影,斬獲了奧斯卡的多項大獎。
  • 《阿甘正傳》:家庭出身影響到長大後的珍妮不能和阿甘在一起
    之前寫過幾篇關於《阿甘正傳》的小評,但都是偏於籠統的概括和總述。今天把範圍縮小一下,單單就長大後的珍妮為何不能和阿甘在一起,聊聊自己的淺見。提起這部電影似乎就總是繞不過一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話題:《阿甘正傳》憑什麼在一九九五年第六十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打敗《肖申克的救贖》獨攬六座小金人?關於這個問題,如果非得辯出個所以然似乎不大可能,網絡上這樣的文章一搜一大堆,有興趣可以自己搜,更何況當年《阿甘正傳》打敗的僅僅是《肖申克的救贖》這一部後來的影史超級經典嗎?
  • 書與影:《阿甘正傳》
    看到這句話,你是否以為這是在對電影《阿甘正傳》那句知名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糖」的解構和化用?然而這句話卻是原著小說的開頭。原先我總以為改編總是要沿著原著的脈絡,所以往往也總是有和原著相同的氣質,但是在我最近讀了這部小說之後卻驚訝的發現小說和電影間的反差卻相當之大。
  • 跑步電影系列之豁達坦蕩的《阿甘正傳》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會吃到什麼味。」對的,沒錯,我們今天要來分享的就是1994年上映,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的《阿甘正傳》。聽到片名是不是有點自鳴得意了呢,完全和你猜得沒錯吧。
  • 關於阿甘正傳,8個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1.阿甘扮演者湯姆漢克斯的片酬在此之前,拍攝電影時大部分演員的片酬都是固定的。但是湯姆漢克斯在拍攝阿甘正傳的時候,片酬卻採用的票房抽成的模式。阿甘正傳上映後獲得了巨大成功,湯姆漢克斯獲得的片酬高達40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3億,而且這還是25年前,不可思議吧!2.最初選的阿甘扮演者並非湯姆漢克斯當初湯姆漢克斯並非阿甘的第一人選,最初選擇的是其他三位,其中也包括約翰.特拉沃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