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嘗試過靜坐你就知道,坐好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其實是你身體)就必須動,調整一下坐姿呀,換一下腿呀,身體搖晃呀,各種動...總之你不動就很不舒服,很多人甚至直接就躺趴了,5分鐘都堅持不了。
我在靜坐的時候觀察自己,發現我如果figdeting動來動去,那麼通常原因都不是身體層面而是精神層面的;特別在開始練習靜坐的初期,單單就是安靜地和自己相處,你就會感到很不安 - 因為當世界的紛擾平息之後,你內心的各種念頭就會被你聽的格外清楚,安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會創造出一種不安的感覺,身體也會下意識地動來動去以便掙脫這種不安。
但是我先把精神層面的問題留給未來的思考和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就講一講從身體層面來說,舒服地打坐的關鍵是什麼。
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靜坐一會就開始腰酸背痛,或者肩膀很累,因為我們很多人大多數時間都坐在設計不合理的椅子和沙發上,很多年中已經形成不良的坐的習慣。所以舒服地坐首先要讓髖部的位置比較和諧,因為髖部的骨盆是脊柱的基座。你可以自己嘗試一下,無論你現在坐的位置如何,你嘗試把骨盆向各個方向動一下,感受一下你的脊柱 - 你會發現你的脊柱是和骨盆聯動的。除非你的髖部的位置是中立的,你的脊柱就不會處在中立的上下線上,而這又是你保持脊背豎直坐很長時間的關鍵。
我們都知道脊柱的腰椎段有向內(身體前側)的生理曲度,胸椎段有向外(身體後側)的生理曲度;頸椎也是和腰椎類似有向內(身體前側)的生理曲度;這些生理曲度在坐姿中都要保持其自然的樣子,因為只有在自然的位置上脊柱的所有部分承受的壓力都是最小的。
無論你根據你身體情況選擇怎樣的坐姿來練習靜坐,全蓮花,簡易坐,英雄坐,還是坐在椅子上 (每錯,這些坐姿-包括坐在椅子上都可以練習靜坐冥想),重要的都是要保持髖部位置的中正,以便讓脊柱的生理曲度處在自然的位置。假如有哪個曲度沒有順位,就會影響整條脊柱。就像向上疊放積木搭一個柱子那樣,一塊一塊地向上,如果剛剛放的一塊和下面的沒有對齊,用不了多久整個柱子就會塌倒。儘管你的坐姿不會塌倒,但是脊柱曲度的不順位就會大大地增加你維護一個豎直的坐姿所要用的肌肉努力,這就會讓你很快就坐的不舒服,幹擾了你的靜坐冥想練習。
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骨盆的中立位置(沒有前傾和後傾)是關鍵, 你可以坐好,然後把雙手掐在在骨盆上邊緣的腰部,手指超前,大拇指在後面;現在我坐在椅子上,我掐腰發現我的大拇指的位置遠低於手指的位置 - 這說明我的骨盆是後傾的,這樣就會把我的脊柱帶到一個屈曲的狀態。這樣坐時間長了肯定是很累的 (右)。
如果你是坐在地邊上盤腿簡易坐,可能有膝蓋翹的比較高,甚至高於骨盆上邊緣的情況。這個時候,你就必須抬高自己的髖部,否則你肯定會有圓背的姿勢。最好是用墊子疊成的四方快讓坐骨坐在墊子上,你可以觀察一下墊子疊幾層高度比較合適,調整一下,感受一下脊柱的位置。
下一個要關注的手臂的位置,如果你的手上放在膝蓋上,很容易出現的一個狀況是手臂的重量是向前的。所以掌握不好手臂的位置感覺比較累的話,可以把手放在肚子前面的大腿上,讓小手指靠近大腿,掌心面向肚子,保持手指是放鬆的。讓手肘自然地在身體兩側下垂,腋窩保持一定空間好像能各放一個雞蛋似的。如果你的前臂還是豎直的狀態,你要在手掌下再放墊子墊起來點讓前臂處在水平的狀態,這樣就不會因為手臂的重量讓肩膀和頸部過於勞累。
頭的位置先要保持像眼睛看向正前方的樣子,然後把頭骨向下一點點,讓眼光落在身前一米左右的地方。有的冥想傳統要求睜眼,有的要求閉眼,你自己嘗試適合自己的,重點是調整凝視點讓頭部的位置保持舒適。
其實當你調整好坐的姿勢,你就會發現你的心會變得很靜...自然地會有一種類冥想的狀態的發生。冥想的狀態創造了舒服的坐姿,舒服的坐姿也帶來冥想的狀態;大腦和身體其實是一。
當你有了感覺之後,你可以嘗試把靜坐練習的坐姿翻譯為日常生活中所有坐的場合的身體語言。當你學會讓脊柱自然直立,髖部中正根基穩定之後,靜坐就會成為一個非常享受的練習,而再不是痛苦和煩躁的來源。
(文章完)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路路編輯的瑜伽知識店鋪圍觀更多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