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娘親給2元錢讓我買些學習資料,每次路過學校邊上的路邊攤,那個美女阿姨總是會說出那一句讓我至今難以忘記的廣告語:來來來小夥,買塊冰棍吃吧,熱騰騰的冰棍出鍋了,有錢不花,掉了白搭,有錢不買掉了白曬,於是乎在她每一次的吆喝鼓動下,我一周的生活費,瞬間就花完了,哎想想都是淚啊。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其實並沒有多少意思,大意是說,一個家庭如果節儉省吃儉用,一分錢都不捨得花,那麼就會風波不斷,剩下了再多的錢,也都是會花盡一空,無濟於事,而那些平時裡面該吃吃該喝喝的家庭,花著掙著,反而積蓄不斷,其實吧這個說法沒有多少道路,只能說是應在一小部分人身上,都是時也命也。老話也有一句叫做,今年想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這個破大襖,仔細考慮一下和這句話有一定相似之處。
在農村信奉這句話的其實並不多,農民過日子有幾個不是勤儉持家的,畢竟家裡有,遇事心才不慌,老農民一年能掙幾個錢,如果花錢大手大腳的,那麼以後孩子上學結婚,錢從那裡出?你還真想著有菩薩給你啊,別做白日夢了。
說說我村裡三叔和四叔的真實事情吧,三叔四叔年齡相仿,一輩子都是靠打工種地為生,截然不同的就是,三叔從結婚就省吃儉用,不吸菸不喝酒,一輩子幾乎沒去過幾次酒場,為了剩下兩元錢的車費,能從縣城跑著回家,而四叔那,小酒喝著小煙抽著,小生活確確實實很滋潤,家裡面也是隔三差五的改善生活。
三叔和四叔都在村裡的工廠打工,兩個人的工資其實都差不多,村裡人也都認為兩家的條件差不了多少,可是等兩個人的兒子到了成家立業結婚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差距有多大了,三叔的兒子,從訂婚結婚花費了差不多50萬元,可是三叔只在外面借了不到2萬元,其餘的都是自己拿的,我跟著三叔去銀行取錢,存款單子好多張,數額都不大,三千五千,甚至是1000元的都有,三叔說這都是一輩子的積蓄,而四叔那,從蓋房子就開始借錢,一直借到他兒子結婚,用四嬸的話說,家裡沒有一點積蓄,而現在那三叔還是我往常一樣打工掙錢,吃喝了一輩子的四叔卻開始戒菸戒酒努力還債了。
所以啊咱老農民能節約的還是一定要節約,大家都說大生意怕賠錢,小生意怕吃喝,咱一個農民不做買賣生意,咱不省吃儉用,錢怎麼存,當然了也不能說是都像我三叔一樣,他那個節儉卻是過分了,但是用三叔的話說,自己心安啊,貳萬元的債務一年就還清了,餘生慢慢掙錢,再給孩子出把力氣就行了,最起碼的走在大街上咱看見誰都不心虧啊。
不要想著什麼,用著用著菩薩送著,等你有了事情你就知道什麼是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了,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歡迎你的點讚轉發和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