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白起、吳起誰的實力更強?這一次我挺吳起

2020-12-21 歷史煙雲閣

春秋戰國時期是相互徵伐的時代,也是名家輩出的時代,也正是因為這個亂世才造就了思想繁榮、武將璀璨,奠定了文化、軍事政治的基礎。今天就白起、吳起兩位軍事能力來進行較量,你覺得誰技高一籌?

白起拜將

兩人地位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人稱「殺神」「人屠」,最為出名的就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降卒四十萬,簡直是喪心病狂,「人屠」之名由此而來。

吳起,後世人稱「兵家亞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殺妻求將」的故事。當年吳起為了消除國君對自己身份的疑慮,把妻子直接殺了。軍事才能與孫子齊名,後世並稱為「孫吳」。

吳起畫像

這兩位同是「武廟十哲」之一,在裡面地位相當。說起來兩人都有各自的「特種部隊」,吳起有親自訓練的「魏武卒」,白起手裡握著「秦銳士」(這個含金量有點低,其實就是激勵政策訓練的新兵),都是以一擋千的存在。相似之處還是頗多的,也都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如果這兩人沙場相遇,按照大家的設想,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先賢有話說

荀子曾經預言這兩支部隊相遇的結果「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意思是說齊國也有特種部隊,叫技擊士,技擊士是打不過魏武卒的,而魏武卒又是打不過秦國的新兵。你看這話說的,那吳起豈不是沒有半點機會?

白起劇照

我想說不見得。老話說的「千金易得,良將難求」,可見一個好的將軍對軍隊的重要性。軍隊的戰鬥力固然重要,但是這個戰鬥力受多方面的影響,而好的將軍則會成為輸贏的關鍵。

兩者對比

吳起吳起真的是個全才,文能安邦定國,推行變法,富國強兵;武能橫掃千軍,一生戰功赫赫,歷經76戰,無一敗績。其中更多的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縱使戰場千變萬化,吳起也能運籌帷幄取得勝利。

吳起曾言:兵不在多,而在其治!他善於練兵,魏武卒就是高強度訓練下的產物,只要是承受不住這個訓練強度的,就直接淘汰,完全是兵在精而不在多。練兵這一點是很多將領都難以掌控的一點,更多的是善於用兵而已。

作為一個戰神式的人物,善於用兵就更不必說,他深入士卒之間,和士兵同甘共苦,並且善於收買人心,想想他親自為士兵吸膿瘡的故事,哪一個將軍能做到?

而他也是典型的「謀戰派」代表,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在戰爭中總能因地制宜,根據地形、人心、天時來制定最合適的戰略,因此他是相當重視戰前的偵察工作,不得不說這也是他取得勝利的一大保障。

白起「人屠」白起,攻城70餘座,威震六國,一生也無敗績。白起震懾六國那真是震懾,他的戰術思想就是摧毀敵軍的有生力量,戰場上大開大合、縱橫捭闔,每一場戰役都在屠殺,打的是「殲滅戰」,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可能也正是這種軍事思想才造就了秦的統一。

白起劇照

《孫子兵法》裡有一句「十則圍之」,也就是說當兵力是敵人十倍的時候就可以圍困起來,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地步。然而在長平之戰中,白起率六十萬秦軍圍住了四十萬趙軍。

圍是圍住了,但是面對廉頗的守城能力,白起卻是無計可施了,看到這裡千萬別說後來的離間計,在戰場上真的有能力破廉頗的話,又何必採用離間計?又何必拖了三年之久?只能說廉頗是碰到了豬隊友,趙王竟然換掉廉頗任用趙括這個沒有經驗之人為將。先不說能力怎麼樣,只說這臨陣換將本就是兵家大忌。

長平之戰

對比結果

很明顯白起是善攻者,一往無前,但是碰上廉頗這種善守者還真是無計可施。那如果是吳起上場可能就不一樣,吳起本就善攻,更善以弱勝強,能結合天時地利更會收買人心,這就可以讓吳起立於不敗之地。天時地利吳起用的會比白起更有優勢,就算有政治上的攻訐也是能輕而易舉的解決,前有「殺妻求將」,誰知道後會不會有個「斷臂明志」。

而在吳起的奇謀之下,白起想要圍城恐怕真的得十倍兵力才行,就像韓信所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吳起、韓信之類的「謀戰派」的蠶食下,白起必定是抵擋不住的。殲滅戰靠的就是大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更多的是成倍的兵力,碰上了更會利用的此條件的吳起,真的是太難了。

因此,我覺得就白起、吳起兩位而言,吳起的軍事實力會更強一些,何況吳起無論是在魏國還是楚國都是將秦軍按在地上摩擦的。只是吳起的人品一直是人們所詬病的地方,相比之下,白起雖是「人屠」,人品卻沒什麼讓人指責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戰國名將,吳起與白起孰強孰弱?
    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紛,各種英雄豪傑也更是層出不窮。白起在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而吳起在魏國時期,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新兵大破秦軍50萬。雙方究竟孰強孰弱呢?他說:「我思用趙人。」不久,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死在楚國壽春。此戰讓戰國元氣大傷,要不是信陵君,恐怕趙國要更早滅亡。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同時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在今年的7月15日還在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
  • 白起坑趙兵45萬,吳起破秦兵50萬,他們誰更厲害?答案很簡單
    自從武王分封天下諸侯後,800多年的周王朝就經歷了春秋與戰國2大時代。就戰國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而言,前後足足跨越了200多年。有道是:「春秋戰國多名將」。光200來年的戰國時代就出了不少的名將,吳起與白起就是那時的2大代表人物。
  • 吳起破秦兵50萬,白起坑殺趙兵45萬,他們到底誰更厲害?
    中國歷史上有過一段極大的分裂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其中自公元前770始自公元前221年結束共經歷了差不多五個世紀。在始皇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之前,中國在這個時代一直都是處於分裂割據的情況。各國之間混戰不止,但是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
  • 都是戰國名將,殺神白起和兵聖吳起,二者誰更勝一籌?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將,其中白起因長平之戰坑殺秦軍40萬,一戰封神,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而吳起則在魏國時期,以5萬新兵大破秦軍50萬。二者誰強誰弱呢?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白起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軍事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三人並列戰國四大名將。他一生中,最轟動的事情,便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40多萬士卒,讓趙國一蹶不振。
  • 戰國時期四大兵聖吳起、孫臏、孫武、白起,誰更厲害?
    戰國時期是一個風雲跌宕、戰亂不止的時代。在這混亂的幾百年裡,各國互相攻伐,百姓生活極苦。諸子百家紛紛登場,開出自己的治國良方,拯救這個亂世。最後結果我們都知道,是法家和兵家合謀結束了亂世,統一了中國。戰國兵家裡面吳起、孫臏、孫武、白起最為耀眼,那麼他們四個人哪個人更厲害呢?
  • 《春秋戰國》——吳起變法
    當時正值魏文侯招攬賢才時期,於是,走投無路的吳起去了魏國。「到了魏國後,魏文侯將他安排在館驛休息,並召見宰相李悝,問他:吳起這個人怎麼樣啊?《史記》記載,李悝評價吳起四個字「貪而好色」,但是如果用此人練兵打仗,孫武子和司馬穰苴也不過如此啊。
  • 白起戰無不勝號「戰神」,吳起從無敗績善變法,兩人相比誰更厲害
    吳起生活的年代是戰國初期,白起生活的年代是戰國晚期,雖然同處戰國時期,但是吳起的活動時間比白起早了一百多年,兩人所面對的戰國形勢是不同的。作為一個人才,想要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基本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平臺,而人才所能取得成績的大小,就取決於自身的能力和平臺的支持度。
  • 戰國時期前十的武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第一實至名歸……
    第一:兵神吳起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戰神乃吳起白起是也,無一敗績天下無雙
    現在是2020年10月19日的晚上上晚自習的時間,我又要佔用一些時間來寫我這個雜亂無章的日記了。首先,我得說明一下我今天的日記就是只關於我自己的一些不太牢記的東西以及感想。這些東西呢主要以古代文化歷史知識為主。
  • 魏國變法,到底是吳起功勞大還是李悝功勞大?
    作為「三分之一的晉國」,憑啥就能成為戰國首雄?「正規的答案」很簡單,幾乎任何一個戰國時期的國家強盛都是千篇一律的總結為四個字——變法圖強。史料記載從魏文侯時期就開始改革,就是所謂的李悝變法,這也是戰國第一個變法,改革措施包括什麼獎勵農耕啊、興修水利啊之類的。
  • 吳起變法戛然而止,楚國也失去了圖強的最後機會
    楚國作為春秋時最強勢的國家,進入戰國之後卻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原本積極擴張、力壓中原諸侯、最富有侵略性的強國,成了一個虛胖的典型。三晉分裂時期,被新生的趙、魏、韓三國打得節節敗退,三晉軍隊數次攻破「方城」防線。
  • 吳起變法沒成功,為何屈原變法也失敗了?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種思想互相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但這個時期不僅僅是思想的碰撞,也是國與國之間博弈的關鍵時期,各國試圖通過變法圖強,楚國也不例外,但是歷經吳起、屈原變法失敗之後,楚國終於滅國。吳起平民出身,屈原貴族出身,為何變法都未成功,就讓我們探究一下原因吧。
  • 吳起變法:文武偏科的短暫改革
    中原大國魏國進行李悝變法之後,國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增強,迅速成為戰國初期的第一強國。此時南方的楚國,長期受到中原各國的攻擊,損兵折將,丟失土地,完全沒有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氣概和風採。處境艱難的楚國,也希望能夠進行一次魏國那樣的變法。
  • 秦國有白起王翦,趙國有李牧廉頗,其他五國的名將是誰?
    戰國時期的精彩程度不遜於三國時期,這個時期同樣湧現出了無數英雄豪傑,尤其是名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歸屬於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也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兩個,趙國也是秦國費盡力氣才打敗的。那除了秦國和趙國,其他五個國家的代表名將是誰呢?
  • 魏相之爭,是什麼讓吳起甘拜下風,人脈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說的是魏國選相的故事,當時的吳起作為西河最高長官的時期裡,聲望其實是很高的,而魏國選相卻沒有選擇他,而是選擇了田文,這使得吳起相當的不開心,於是去找田文理論。古代講究一個文武雙全,上馬可治軍,下馬可安民,歷史上許多優秀的將領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比如:姜子牙、曹操這一類。
  • 同樣是變法,吳起在楚國的變法與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有何差別
    因此,魏國才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佔一方領土獨領風騷。那麼,魏國因變法而強大,在奴隸制衰落的時期,楚國又有什麼變化呢?強大的楚國楚國是戰國初期時領土最大的一個國家,這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楚國不停地東進、北上,吞併和佔領了很多領土,從這也能看出楚國的強大實力。
  • 戰國七雄:秦國白起,趙國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而下面的諸侯都在為爭奪天下而戰,先是趙魏韓崛起,後是秦楚齊燕崛起,在歷史上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他們實力都非常雄厚,其手下也有不少的名將。那麼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名將是白起,趙國的名將是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楚國—昭陽
  • 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是誰?在公元前389年,秦國出兵50萬徵討陰晉,可能是為了考驗這隻軍隊的實力以及自己推行的「武卒制」是否好用,吳起就帶領著5萬的新兵以及戰車和少量騎兵便出徵了。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這5萬新兵居然大勝秦軍的50萬軍隊。
  • 戰國七雄都先後變法圖強,為何楚國吳起變法最後半途而廢?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為了生存,避免被別的國家吞併,從魏國開始各國都變法圖存,期望在激烈的兼併戰爭中勝出。於是,戰國七國分別在李悝、申不害、商鞅、鄒忌、吳起、趙武靈王等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新法來改變自己窘迫的現狀。整個戰國時代的中前期都是變法的時代,持續一百多年。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