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女性的貢獻越來越多:2015年,中國女性科學工作者人數差不多是6300萬人,佔總科學人口的40%多。
但是,昨天,第八屆中日韓女科學家論壇上公布的一系列調查顯示,在科學界女性和男性遠未實現平等——比如,學生時代男女比例差不多,但是越往後發展,高級職稱的男性佔比遠遠高於女性,到院士這一層面,女性只佔6%左右;又如,雖然在2015年女性佔了博士畢業生的比例超過了50%,甚至在一些工程學科也是如此,我們的女科學家也佔科學家總數的大約40%,但是有高級職稱的女科學家只佔25.7%。
屠呦呦
女性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科學創新力量
女性正在成為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中國,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昨天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王志珍透露了一組數據。
調查發現,2011年,在中國的高學歷畢業者中,女性佔了50.2%,首次超過了男性高等教育畢業者;
到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了52.7%,而在畢業的研究生中,女性的比例達到了51.4%。女性科學工作者人數差不多是6300萬人,佔總科學人口的40%多。
2015年新增的131位兩院院士中,共有12位女性,是比例最高的一次,達到了9.16%。
事實上,近年來有關部門正在聯手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王志珍透露,2011年,女性申請「女科學家基金」的年齡限制從35歲提高到40歲,中國科協也開設了中國年輕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獎項,並且將原先年齡的上限從40歲提高到了45歲。
雖然女科學工作者包括女性院士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多,但是女性科學工作者的地位卻遠遠沒有達到和男性平等。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與管理學院院長、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方新說,從2005年中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就作了一系列專門針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調查。
居裡夫人
一份對於5000位女科學家和2000位女博士的調查顯示,「女科學家需要的能力」中,除了有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能力,應用多種技術、裝備、現代工具的能力等和男性科學家同樣的能力,還要有超越社會對女性價值定位的能力。雖然在2015年女性佔了博士畢業生的比例超過了50%,甚至在一些工程學科也是如此,我們的女科學家也佔科學家總數的大約40%,但是有高級職稱的女科學家只佔25.7%。
而在日本,女性科技工作者雖然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總體狀況與中國相似。日本女子大學教授宮崎女士(Akane Miyazaki)說,她所在的推動科學界男女平等的機構在2015年的調查顯示,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有50%的科學工作者是女性,但是在一些工程領域,這一比例只有5%,在化工領域成為科學工作者會員的女性比例大約是7%。
女性科學家的「剪刀差」非常明顯
女科學家的「剪刀差」非常明顯。方新在昨天的論壇上透露,學生時代男女比例差不多,但是越往後發展,高級職稱的男性佔比遠遠高於女性,到院士這一層面,女性只佔6%左右。而且從這個剪刀差來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30歲博士畢業起步的時候,男女比例基本一樣,40歲逐漸拉開差距,50歲以上差距越來越大。
「在影響女性發展的因素裡,有一些很重要,其中包括個人的選擇,如婚姻、生育、職業經歷等,其次才是研究能力。」方新說,通常人們認為,女性在某些研究領域是有弱點的。但是從「傑出女性」看,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兩性之間的弱點有多大的差別。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則稱,她見過10位比她年輕出色的女科學工作者,「但是沒有一個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這使我常常會問,我們的女性科學家在哪裡?」
顏寧(左一)
在方新看來,女性的價值導向也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在老一代甚至我父母一代,他們真心覺得男女都一樣。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希望家庭和工作是平衡的。而如今對年輕女博士做調查時,確實有人在問卷上填『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方新說,這雖然意味著價值觀越來越多元,但是「認為家庭和事業要兼顧的女性遠遠超過這麼認為的男性。這既是為什麼在高層次科學家中男性遠遠多於女性,也是為什么女性的成長比男性要付出更多的重要原因。」
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的韓國女科學家,同樣是中日韓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起者之一,韓東大學教授、梨花女子大學名譽教授李厚珠(Heisook Lee)舉了個例子:
方新稱,調查顯示,對女性科技工作者不利的因素,在不同年齡段,影響並不一樣,「影響女性成功主要是社會的視角、家庭和工作的雙重責任以及個人的價值觀。除了給女性科學工作者更大的平臺,也需要主管部門未來據此調整政策,為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獲得更好的發展提供支持。」
【連結】
昨天,第八屆中日韓女科學家論壇在東華大學舉行。與大多數科學家論壇一樣,科技創新成為這個論壇的重要主題,但是與大多數科學論壇不同的是,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也是這個論壇的主題之一。
第八屆中日韓女科學家論壇作為2017年第八屆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國際會議的第十一主題分會場,由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支持,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主辦,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和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本屆論壇以「科學中的女性:合作與創新」為主題,圍繞科技女性的領導力、示範力、創新力三個方面開展研討。
編輯:張瀟予
本帳號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長按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文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