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裡在藏語中被譯為「青山美麗的少女」。作為中國最後一片原始的處女地,曾經有地理學家說過:在這裡,你留下的每個腳印都有可能是人類留下的第一個腳印。
就是這樣的一個遠離塵世,自然又原始的地方上演著最殘酷殺戮。
藏羚羊是可可西裡中最美麗的精靈,藏羚羊身上的羊絨輕薄珍貴,這讓他們成為了盜獵分子獵殺的對象。從1985年左右,偷獵現象頻發,甚至有過一年殺害幾萬頭藏羚羊的記錄,使得藏羚羊族群急速下降到了5萬多隻。
《可可西裡》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整部電影鏡頭極具衝擊力。這是導演陸川的早期作品,他的電影幾乎全部偏向紀錄片風格並且粗獷豪放,直接揭露人內心的欲望。
雖然看過一遍電影但看到槍殺巡山隊員的那個鏡頭時,內心還是「咯噔」了一下。
盜獵的人問:你是日泰的人嗎?巡山隊員回答:是;盜獵者嘴上說放了他,抬起手中的槍,沒有過多的話語和動作,鏡頭更沒有給到面部表情,一槍斃命。冷峻、殘酷不加修飾,一個生命就這樣消失在了可可西裡。
盜獵者口中提到的日泰就是巡山隊隊長,巡山隊是當地政府組織對抗盜獵者的巡邏隊但沒有編制更沒有補助。與其說是政府組織倒不如說是一群志願者。拿著槍在同盜獵者拼命。
每一次入無人區大家都不能保證安全的回來,每一次分別都可能是永別。導演加入了一個記錄的視角尕玉,通過他的角度來講述巡山隊員和盜獵者的鬥爭。
導演認為加入這樣的角度能夠更加獨立且客觀,能夠真實地展示出巡山隊員的悲劇性。
接著巡山隊員們抓到了一群剝羊皮的工人,他們都是本地的牧民因為土地沙漠化,導致無法放牧幫助盜獵者剝羊皮,一張羊皮僅需要5元。
這是多麼複雜的一個數字5元能終結一條生命,也能養活一家人!
在無人區內生命就是如此的廉價,巡山隊員們要繼續追擊那些盜獵者,沒有辦法帶上這幾個剝羊皮的牧民,隊長日泰決定放了他們,在無人區釋放他們幾乎等於變相給他們判了死刑。
在這裡人類的命和藏羚羊一樣不分高低貴賤。在充滿危險的荒原裡面人或許還不如藏羚羊。在這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古老的話得到了充分的解釋。
片中還有一個鏡頭是巡山隊員劉棟被流沙吞噬,在這裡鏡頭語言被陸川運用到了極致。
沒有多餘的臺詞,只是靜靜地看著他一點一點的被流沙吞噬,除了呼嘯而過的風聲,再無其他沒有多餘的掙扎和無用的呼喊。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的來臨。
最後導演切了一個遠景,僅剩下一些物資和一輛吉普,除卻風的聲音沒人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就像是大自然跟你開了一個玩笑,在它眼中巡山隊和盜獵者都是一樣的。
大自然靜靜地看著在這片原始土地上發生的一切,對於所有生命它都是公平且渺小。人性的惡在這裡被無限放大。
隊員們在卓乃湖旁邊發現了數百具藏羚羊的屍體,在荒蕪的原野中一處處鮮紅伴隨著禿鷲的叫聲是那麼的刺耳,刺眼!
後半段日泰和記著尕玉,追到了一群盜獵者。
試圖收買無果以後一槍殺死了日泰,毫無拖沓,鏡頭隨即切換到了盜獵者離開的背影和驚慌失措的尕玉,通常這種鏡頭語言常用在英雄身上,體現出那種正義得到伸張的快感。
如今用在了反派的身上更多的是悲劇和無奈。囂張離開的壞人和茫然失措的尕玉還有躺在地上冷冰冰的日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就像是尕玉,只能看著那些盜獵者遠去,只能看著日泰無助的哭泣。
片中在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藏族特有的墓葬方式「天葬」。在旁人看來這種極其殘酷的方式,在藏族眼中是神聖的是一場輪迴。最後結尾天葬的對象是日泰,也是那些為了可可西裡奉獻一生的人們。
在可可西裡生與死真的是一文不值?那要看你是 不是為了自己的信仰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