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可以分為很多種,按內容可以分為敘事詩如《琵琶行》《木蘭詩》等,邊塞詩諸如《從軍行》《關山月》等,抒情詩像《天問》《離騷》等,懷古詩《後庭花》《蜀相》等。
按音律分,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是指唐代之前的詩歌,如《楚辭》、樂府詩等;近體詩只要是指晚唐和宋代之後的詩,包括絕句和律詩。
每一首詩描寫的景象不同,表達的感情也各不相同。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最能體現詩人灑脫釋然、體現詩人胸襟的的五首詩。
一、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時正值下著雨,拿著雨具的人都匆匆離開,被雨淋溼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狼狽,只有詩人不這麼覺得。拄著拐杖,穿著草鞋的蘇軾徐徐前行,感覺比騎上飛馳的快馬還要快,就算下雨又如何,穿一身蓑衣依舊能夠度過此生。
詩人作這首詩時,正是因「烏臺詩案」貶到黃州之時,面對前途的迷茫,仕途的打擊,詩人毫不在意,泰然處之,吟詠前行,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生長在山上,緊緊地「咬」著山石,將跟深深地扎在巖石底下,受過千磨萬擊身骨仍還堅韌,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北風都不怕。詩人筆下的竹子不僅僅是竹子,而是一個品行高尚和意志頑強的人。
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下闋寫詞人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了詞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詞的上闕,詩人仿佛看到了幾千來來英雄人物的身影,不管這些人物曾經經歷過什麼,或成功,或失敗,如今都已蕩然無存。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洪流,說盡了歷代興亡,寄託了人生感慨,無論是非成敗,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盡,唯有青山綠水永恆存在。
就像作者楊慎,歲為首輔之子、一代狀元,然一朝得罪,前途盡毀。他失意之時無意看到了江上老者,淡泊超脫,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頗為感嘆釋懷。
四、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是李白在仕途遇挫的時候,同友人在嵩山做客的時候,借酒抒情而作的一首詩。
除了這句之外,這首詩還誕生了許多名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無不表現出了李白的超脫,和傲氣。
五、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出自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
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漁翁的性格更是如此孤傲。所處的環境不順又如何?獨自釣這滿江的大雪又如何?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給讀者的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