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特講究!宋朝小姐姐就愛打扮捯飭。從中也看出宋朝女性地位高

2020-12-12 騰訊網

為了寫關於宋朝的圖文讓我更多地開始關注宋朝的畫作。在觀看這些畫作中我感悟到宋朝人對服飾是特別講究工藝製作的,更特別追求花紋和色彩的搭配,從這些畫作中觀摩宋朝女性著裝也能讓我們領悟到宋朝女性是被寵愛的,這證明了宋朝織造業以及服飾行業是異常發達的,宋朝女性地位也還真不是我們印象中男尊女卑所規定的低下。

仕女圖

上圖中仕女服飾中裙裝花紋端莊大方非常顯眼!而且色彩搭配十分講究,同時花紋還沒有落入俗氣的窠臼。就算放到現在都是時尚高雅的表現。畫面裡硃砂紅和淺綠色撞色以及同色系搭配處處可見。

宋.蘇漢臣《妝靚仕女圖》

宋朝《戶令》規定:「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上述法律條文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到宋朝時有所提高,即便出嫁的女兒也能分得過世父母的遺產。

宋朝按現在的標準也是算公民社會、婦女相對自由的。那時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為此女性在宋朝的時候,享有著相當高的自由權利,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社會歷史裡最高的。

這讓我聯想到在杭州打工時在鄉下租房的村裡看見一個鄉村公告,上面寫道:出嫁的女子能按1/2份分得村中年終分紅。當時讓我很是驚訝,私下想: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嗎?怎麼杭州還有這樣通達的鄉約民俗啊!現在看來還真有古訓啊。

當年許多宋人都主張女子要多讀書,從小學習琴棋書畫和歌舞,不少女孩長大後從事歌姬行業,北宋、南宋瓦市勾欄非常繁華,也是宋朝戲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場所,相當於現在的戲院。而在這些瓦市勾欄裡受觀眾追捧的歌姬有超過一半是女性藝人。她們收入是相當的可觀。

彈琴自娛自樂很常見

因為宋朝生產的瓷器、茶葉、絲綢被歐洲、中東等國家地區受到瘋狂追捧,使得宋朝對外貿易異常發達。在達官貴人以及平民百姓對服飾美的追求下,直接導致宋朝織造的異常發達,做女紅自然讓女性心靈手巧的天賦異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這就讓女性就業成為潮流,也讓宋朝女性收入得到明顯提高成為可能。在家中的地方自然就會提升不少!

圖中應該和印染工作相關

從上圖就能看到從事印染工作的基本都是女性,商品大受歡迎後自然水漲船高讓從事服飾生產的女性收入得到提高。

宋朝養蠶圖

從上圖我們能看到養蠶的重活是男子在承擔,而室內技術類型的活卻是兩個女子在操作。這因為這項工作是需要女性細膩耐心的特性才能勝任的。

如南宋末年的黃道婆就是織造方面的專家,自然能獲得超出常人的收入,就能獲得如同今天高級專家一樣的收入。

織造機

可以看到上圖機器已經是多人合作的複雜機器了,產量和工藝就一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西方古羅馬的凱撒曾經穿著紫色絲綢長袍出席元老院會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自此東方的絲綢享譽西方,成為貴族專屬的奢侈品。而那時歐洲平民百姓的衣著多以麻布和皮革為材料。因為西方因為氣溫低的緣故不適合棉花種植,自然棉花產量稀少,

而宋朝的絲綢和布料十分漂亮,花色出眾,著色固色經久不怕洗,南宋上衣,看似簡單,實則下擺緣、袖口緣等均有彩繪花邊及金粉印花。這是典型的低調奢華有內涵,背後是女性愛美以及女性地位普遍較高的緣故 ,受社會上普遍寵愛。

南宋泥金 印花羅上衣

當時宮廷后妃的衣服就講究在上穿寬袖衣,下有長裙身,而「誥命夫人」則會欣賞整體瘦、細、長的著裝特點,他們也會跟隨丈夫的朝服而定穿著顏色,而到了平民這一層次上就明確的規定了不能用過於豔麗的顏色來縫製衣物,只能使用淺色系的布匹。

據《宋史》記載:「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國朝之令,非婦女、小兒不許衣純紅黃」,所以當時對女性和幼童在衣著上是很寬容的。

宋朝對女子和孩童紅色面料穿著很寬容

宋.蘇漢臣《秋日嬰戲圖》

上圖姐弟倆身上的服飾都有紅色面料的應用,而且弟弟的褲子上印花紋路明顯,這也證實當時雕版印花技術的發達水平是非常高的。同時姐姐上衣衣襟褐色包邊和米白面料起到了強烈的深淺對比視覺感,同時有修飾姐姐身材起到顯瘦的視覺效果。

宋代以絲織品最受追捧,是權貴階層的心頭好,並以成都的蜀錦最受歡迎。特別是輕薄透氣的羅織物最好。

宋朝養蠶技藝成熟,為絲綢生產提供最好的原料

1975年在江蘇金壇出土的周瑀墓中出土50件衣服多是提花羅製品,同年1975年在福建黃升墓中出土200多件羅織物。有單經羅、三經羅、四經羅,有不起花的素羅,以及起花的平紋、斜紋各類花羅。而四經羅是中國古代織羅最高巔峰,但可惜的是已經失傳。

福建出土皺褶襯裙

在當時北宋只有官家才能使用雕版印花,後來才傳入民間。在洛陽有著名的「李裝花」的李姓印花雕版藝人。

現代雕版技藝

嘉定安亭藥斑布又稱「歸氏藥斑布」,是現在藍印花布的前身。《古今圖書集成》卷中記載:「藥斑布——以布抹灰藥而染青,候幹,去灰藥,則青白相間,有人物、花鳥、詩詞各色,充衾幔之用。」

藍印花布工藝

這些都說明宋朝的服飾在織造、印染、縫製上面都已經非常精湛,自然受到宋朝百姓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們的歡迎。完全就是宋朝的」中國製造「!

宋朝出土的服飾色彩至今沒有褪色,服飾上多有刺繡的應用,被做成花色包邊,以一年四季的花卉組成「一年景」裝飾花紋為主,並從此對後世服飾工藝產生深遠影響。

出土宋朝服飾,花卉包邊特別顯眼

這些都表明宋朝服飾面料印染和細節裝飾上面已經是非常發達的了,能帶給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需求和美的享受。

穿了抹胸

這圖中女子是穿了抹胸的,更是表明宋朝女子對身體上沒有像清朝那樣的禁錮,女子對自己的身體能有更多自由打扮的權利。

大約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了棉花種植.棉花種植技術傳入中國後,自漢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區有零星種植.南宋末,長江流域種植棉花漸廣。公元1世紀,阿拉伯商人將亞洲精美的細棉布帶入歐洲,棉織品的魅力漸漸徵服了歐洲人,對棉織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這也是宋朝的高檔面料作為奢侈品被歐洲追捧,也是宋朝外貿巨大順差的一個支柱,整個宋朝國民經濟也就特別強盛,百姓收入自然就高。

15世紀,英格蘭開始出現棉花種植,隨後被英國殖民者帶到了英國北美殖民地,但18世紀後我國從北美引進的棉花早已經取代明清以前的亞洲棉的品種。

而收入高的家庭自然會對自己的母親、妻子、女兒給予財富上更多的自由使用度。加上宋朝女子從事歌姬、女紅、經商也獲得了更豐厚的收入,也同樣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下面我們再一起重點觀摩下宋朝宮廷畫師蘇漢臣的兩幅畫作《秋日嬰戲圖》、《冬日嬰戲圖》,據考證兩幅圖中姐弟倆是同一對姐弟。

而這《秋日嬰戲圖》背後有一個美好的傳說:說這姐弟倆的父親是汴京遠郊的一位通過經商致富的讀書人,有錢後拜投在蘇漢臣門下學畫。一日這位父親出門尋找作畫的靈感,而他的老師蘇漢臣恰好去遠郊看望這位學生,在學生家院子裡看見這姐弟兩和諧安靜的在玩耍」棗磨「的遊戲。

宋.蘇漢臣《秋日嬰戲圖》局部

蘇漢臣見姐弟倆玩得很投入,蘇漢臣在邊上安靜地觀察姐弟倆的動作及神情也十分忘我。直到姐弟倆的父親也就是蘇漢臣的學生回來在一旁問候老師時,蘇漢臣才從此景中回過神來。

主客相互客套落座後,蘇漢臣當下取出筆墨做好這副畫作。也成就了這幅傳世的佳作!

宋.蘇漢臣《冬日嬰戲圖》局部

而在《冬日嬰戲圖》我們能看見姐弟倆逗玩小貓的場景,姐弟倆的服飾都十分考究,衣襟上都有寬寬的正色包邊,將有序、順暢體現在姐弟倆的服飾打扮中。就連姐姐手中的逗貓小旗子製作的都十分精美。小旗子更是特別使用了紅綠撞色和格紋組合以及花邊的裝飾。這都體現出宋朝富裕家庭對服飾有特別的講究,對穿著打扮追求特別的精細。

格紋紅綠撞色小旗子

LV大牌包包

題外話是:對比以上兩圖中宋朝小旗子和現在西方大牌的設計,不禁讓我們要問總不會是宋朝中國人穿越到現在的歐洲來抄襲的吧?

但從《秋日嬰戲圖》、《冬日嬰戲圖》兩幅圖中我是能體會到姐弟倆日常生活裡的和諧情感和相互間的謙讓,姐姐更是時刻在護佑著弟弟,始終體現出在關愛照顧著弟弟。

可以設想一下這姐弟倆的母親如果常常被她的夫君欺辱,這兩個孩子難有這樣自然圓融和諧的情緒表現和體面的穿著打扮的。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家庭中男女地位都是要同樣被尊重被照顧的,沒有特別也不應該去區分男尊女卑。

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有相似的邏輯,就是家庭中男女間要相互尊重相互體諒要有共同的美好目標。小姐姐都是應該被寵愛的!

當年宋徽宗私下出宮狂追京都名妓李師師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宋徽宗還是尊重李師師的,沒有利用皇權去強搶民女!這也證明宋朝女性地位是得到社會認可和保障的。

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更是改嫁過、離婚過的,而且厲害的是李清照還是通過告官的方式實現離婚的!更是體現宋朝女性有完全的女性權利,並不是後面朝代那樣是男人附屬品一樣地位低下的。

李清照畫像

怪不得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深入研究宋朝後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很多中外學者研究宋朝後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宋朝是現代社會的早期模式!

看完《秋日嬰戲圖》、《冬日嬰戲圖》後讓我想起我童年生命裡的小姐姐來了!雖然是鄰居家的小姐姐,而且我都不記得她具體的長相了,但一直記得她帶著我在四川古鎮老街小巷裡穿梭遊玩、帶著我們學唱歌的場面。

四川古鎮老街

願每個人生命裡都有一位溫暖如玉的小姐姐,也提醒我們更要用真心的去保護每位小姐姐!願男女相互尊重,女生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女權,因為女生小姐姐生來就應該被呵護被尊重的!

相關焦點

  • 宋朝人服飾裝飾打扮揭秘,人靠衣馬靠鞍,宋代人也不例外講究打扮
    宋朝服飾裝飾揭秘,人靠衣馬靠鞍,宋代人也不例外講究打扮說到打扮,相信很多人總是想到現代女性塗脂抹粉,一趟出門二十分鐘需要用2個小時打扮,衣服挑了又挑,粉底抹了又抹,直到自己都不耐煩自己才願意出門!話說古代人需要這麼麻煩嗎?
  • 服飾 | 獨特之美的宋朝服飾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 服飾見歷史:從先秦到清朝的女子服飾看女子地位的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崇時尚,愈發將金錢、精力等物放在了外在穿著、打扮上。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也不難看出,女性服飾的演變可以從某些程度上代表女性地位的演變。本篇文章將根據先秦到清朝的女子服飾看女子地位的轉變。
  • 講究衣品 歷史上的宋朝時尚獨特幞頭,宋代服飾的象徵
    劇中服飾高度還原歷史。《清平樂》中的宋仁宗。《宋仁宗坐像軸》。服飾之美。 雙層腰帶引好奇解讀:腰帶也體現品位劇中帝王和官員的袍色很多,用色有什麼講究?帝王的常服有赭黃、淡黃和紅色三種。宋代的公服(常服),沿襲唐制以服色來分別官職的大小。
  • 宋朝服飾上的「土豪金」
    1975年10月的一天,福州七中在拓寬操場時,發現了一座南宋古墓。墓室裡共有三具棺槨,最右邊的墓室保存完好。考古人員打開棺蓋一看,裡面是位女性,這位女墓主可非同一般!頸上繫著繡花綬帶鳳紋金墜,胸前繫心形鎏金鏤孔銀香燻,這是人們常說的霞帔。
  • 民族碰撞,文化交融,三個字總結宋朝服飾文化特點
    但是在古代,穿著是一件非常講究的事情,它是體現古代「禮」的一部分。從中,我們不僅要遵從人的身份,還有地點、程序,甚至在佩戴的首飾上也是有非常高的要求規範。比如你的父母如果還健在,那麼作為兒女就不能穿純白色的衣服。宋朝在當初建立朝代的時候,為了能夠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制定的非常有趣的穿著要求。下面就引導大家一塊看看宋朝服飾穿著的特點。
  • 宋朝叫母親姐姐,叫比自己大的也叫姐姐,怎麼區分?
    不是宋朝人叫母親叫姐姐,其實很久以前就叫母親為姐姐了。「姐」這個詞不是指比你大的年輕女孩為姐從古文上看,從字義上看,應該是對所有女性的一個總體的稱呼,相當於一個女性總體的一個稱呼,某某婦女的尊稱先看姐這個字的來歷從字面上看「姐」是「女」與「且」的組合女,都曉得了且,是個男性物體或先祖這兩個字加在一塊就是能夠生殖的,並能養育後代的。這樣看來這絕對就是一個廣義的稱呼,稱呼自己的祖母也可以,稱呼自己的母親也可以,稱呼自己的姐妹也可以。
  • 江疏影《孤城閉》中穿的褙子有何講究?宋朝版風衣,男女都愛穿
    導讀:江疏影《孤城閉》中穿的褙子有何講究?宋朝版風衣,男女都愛穿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江疏影《孤城閉》中穿的褙子有何講究?宋朝版風衣,男女都愛穿!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上有衣象徵天,下有裳代表地」,漫談宋朝服飾中的美學藝術
    蘇軾被貶至黃州前,任職禮部尚書,甚至連「過街老鼠」奸臣蔡京,都是書壇大家,再加上宋明理學的出現等,宋朝文學繁榮可見一斑。《清平樂》中宋朝服飾表現像這種官職高位,同時兼任文壇領袖的現象,在宋代是層出不窮。而正是因為文學繁盛,人們印象中的文人大多迂腐陳舊,於是造成對宋朝的錯誤認識。
  • 宋朝的審美,領先世界一千年
    可,細細地觀察劇中人物的服飾選擇上無不是符合宋朝服飾的特點,比較貼近歷史。曾經有研究歷史的人說過:把當時宋朝的東京跟其他當時任何一個世界上的城市做對比都是在貶低東京。因為,當時的東京不僅是全世界最大和最繁華的城市,它還是具有一個獨特現代氣息的城市。
  • 美麗的宋朝時期,從服裝、髮飾上穿越後,你的身份屬哪個檔次?
    (二)宋朝文化和服飾的改良創新,改善了生活宋朝的崇文抑武的教育,也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不再以武力相爭,也就出現了很多文人志士。宋朝的服飾主要分為公服、禮服和常服三種。因為身份和地位不同,服飾的布料材質和顏色上都有區分。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何用途?發明者是誰?為何皇帝也要戴
    從人們的生活中來看,穿衣得體也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因此,古人一直都很重視服飾禮儀。在服裝中,帽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生活中,帽子是我們用來禦寒的工具。但是,在古代帽子的意義不同於現代,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古者,冠與服相因,故以冠名服。帽飾也叫頭衣,是穿戴在頭上的服飾。《論語·冠義》中記有:'冠者,禮之始也。
  • 【問宋】宋朝的女性會使用哪些化妝品與香水?
    現在女性追求完美,包括梳妝打扮「由外而內」。所以在古代,古代女性用什麼樣的物品進行梳妝,又使用什麼樣的「化妝品」?答:愛美是女子的天性,古代女子當然也會像現代女性一樣使用化妝品,她們的閨房中,當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妝奩,裝著琳琅滿目的粉底、胭脂、眉墨、香水等化妝品。
  • 《知否》中的宋朝女性,為何既能結伴出行,也能男女共同打馬球?
    然而不少人發現,這部電視劇中的女性似乎跟明清不太一樣,雖說沒有像盛唐時期推崇女性地位,但也沒有明清時期各種封建禮節約束。很多人都認為古代女子屬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刻板印象,基本上家庭住宅屬於她們日常居住所在,極少拋頭露面與外部世界聯繫。
  • 通過古代服飾文化:如何看出古人的社會禮儀、審美以及地位?
    在之後的社會發展中,人類的服飾也由最原始的保暖與遮羞功能,引申出了更多的功能,在服裝的演變歷史中,也融合了許多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伴隨著服飾的發展,深入人心。從古人的服飾,看當時人們的社會禮儀、審美以及地位服裝不但是人類文明的現狀,更是一個民族文明延綿的縮影。
  • 宋朝的妝飾文化:細眉淡妝,櫻桃小口總相宜
    有史書記載,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無心於國事,整日與嬪妃舞女荒唐度日,他為寵妃窅娘築了一座六尺高的金蓮花,並命窅娘以帛繞足,使之纖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狀,外著素襪而歌舞。從此,窅娘成為了歷史上女性纏足的第一人,不過這樣的纏足只是宮廷中的個別現象,民間還尚未出現。
  • 知否中一定要關注的宋朝文化冷知識——服飾篇
    這部劇從方方面面展示了宋朝時候的眾生百態,包括禮儀舉止,衣食住行,娛樂消遣等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知否,看一看這部劇被人遺漏的宋朝服飾文化。一、唐宋時期「紅男綠女」的婚服特色而古裝劇中給我們呈現的古代婚服,男女都著紅色,從而給觀眾以錯覺,認為中國古代女子結婚都是大紅嫁衣的。其實,不同朝代,大婚禮服顏色和形制都有所區別,唐宋時期,盛行「紅男綠女」的顏色搭配,女子成婚穿紅嫁衣的習俗,其實是從明朝開始的。當然,知否也不是唯一一部展現「紅男綠女」的婚服特色的電視劇,在之前播出的《獨孤天下》也出現了這一場景。
  • 為什麼宋朝的皇帝不穿黃龍袍?
    後世人們留下的畫像中都是身著繡著九條龍,統治者通常會用「龍」的形象來彰顯帝王威儀。唐高祖還下令,除皇室王族外,不得僭越穿黃色的衣服,從此黃色的衣服才成為王室專屬,也有了對龍袍的沿襲。可也不是每個朝代皇帝都是「龍袍加身,黃龍在世」的著裝,其中宋朝皇帝就是個典型。
  • 雖與宋朝之間隔一段漫長時光 但若細細品味 現代仍然有宋朝的印記
    其原因在於,宋朝文明十分接地氣,雖然時光流逝,歷史遠去,但從服飾、美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看,在當代人的生活細節之中,國人依舊能夠看到宋朝的印記。宋朝飲食,與現代飲食有異曲同工之妙。《拍一拍,宋朝》視頻為觀眾介紹了宋朝的日常飲食,宋朝人十分喜愛美食,不僅有新鮮的早市,有豐富的午餐,亦有熱鬧的夜宵。
  • 看鑑·拍一拍宋朝:清正廉潔包青天,居然是個臨時工!
    也就是說,包爺薪水和權力都不小,但必須穿綠色衣服!按照包公那膚色,妥妥的埃託奧轉會到了北京國安,有木有?除了衣服的顏色,還有無論是《包青天》還是後來的《少包》,宋朝大臣的官服上總有各式的圖案。宋因唐制,皇帝的衫袍一般是黃色,但不是影視劇中那種明晃晃閃瞎觀眾眼睛的顏色,而是赭黃、淡黃,還有宋朝皇帝畫像中常出現的喜慶大紅色。還有就是,宋朝皇室的衣服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穿著。據《宋史》記載,天子之服主要有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