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審美,領先世界一千年

2020-12-13 不可思議的斯黛拉世界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自上映以來收穫好評無數,大家很好奇為什麼會用李清照的詞來當做劇名。可,細細地觀察劇中人物的服飾選擇上無不是符合宋朝服飾的特點,比較貼近歷史。

曾經有研究歷史的人說過:把當時宋朝的東京跟其他當時任何一個世界上的城市做對比都是在貶低東京。因為,當時的東京不僅是全世界最大和最繁華的城市,它還是具有一個獨特現代氣息的城市。

而這種現代氣質不僅指當時高度發達的商業,成熟的審美,還包括當時那個時代人們對高質量的「活著」的追求。

01 淡雅、簡約的「理性之美」-服飾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接著擁立趙匡胤為帝,宋朝也就在那時候建立。當時的趙匡胤為了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再次發生,採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針。

後來受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影響,比如文人居多,軍事上和政治上力量薄弱,外來遊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出現了程朱理學和以維護封建道統為目的的聶崇義《三禮圖》,從而讓宋代的整個社會文化變得越來越保守。

「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這個「程朱理學」的「言理面不言情」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當時的人們美學觀念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整個社會輿論主張服飾應當崇尚簡樸,不宜奢侈華麗。因此,宋代服裝具有質樸、理性、高雅、清淡之美。

宋朝時的男裝大體上是沿襲了唐代的樣式,一般老百姓,他們多穿交領或者圓領的長袍,然後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多是黑白兩種樣色。而當時士大夫一族多穿一種叫【直裰】的對襟長衫,以及頭頂再戴一頂【東坡巾】的方通行帽子。

宋代當官上朝穿的官袍則是以隋唐時期的圓領袍衫形制為主,與官服配套的是革帶、佩魚、方心曲領等配件,這些是與官員的品級有著密切的聯繫。宋代的幞頭形制和前代有明顯的不同,成為文武百官的規定服飾。

宋代貴族女子的服裝形制仍是以寬衣大袖,長裙頭梳高髯為主,衣飾華麗,和晩唐、五代貴族女穿著基本相似。不過,宋代貴族女子的便裝卻流行瘦、細、長的款式,與以前各個時期不太相同。

衣著配色也打破了唐代以高飽和度顏色為主的習慣,多採用各種間色,比如粉紫、黑紫、沉香色等等,色調偏向淡雅和文靜,合理地運用了高級的中性灰色調。

02 最傳統的時尚配色

正如前言所說,宋朝的服飾多是淡雅、簡約為主,因此與之相配的顏色也是同樣的屬性。

雖然宋朝貴族女子的衣服色彩大多沿襲唐朝形制,但大多數的平民百姓穿的衣服色彩是偏中高明度。純度比較低,對比色的運用不多,不如唐朝時的色彩,不過顏色搭配是十分諧調的。色彩上追求的雅致,藍綠色、淡粉色、粉紅色、墨綠色、白色等帶有冷色調的顏色,都是宋朝人民喜愛的顏色。

宋朝人最愛的配色的小秘密,他們偏愛冷色調,色彩集中在藍色、綠色和紫色,而且喜歡用低明度低純度的色彩進行搭配。而那些高飽和度的顏色如黃色、紅色和橙色在宋朝則以低飽和度的形式出現,融入這些冷色調中。

宋朝人對冷色調的追求也融入了藝術品中,可以從當時的瓷器看出來他們最愛的顏色-藍綠色。宋朝可是說是瓷業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數量和質量都堪稱世界一流。

宋人掌握了樸與拙、素與雅的完美結合,用特有的簡潔造型和淡雅清新,詮釋著對自然生靈的敏銳感悟力,從傳世的梅花圖、裂紋青瓷、窯變釉瓷器來文物來看,宋人試圖讓殘缺變成欣賞的聚焦點,用樸素、淡雅和拙成成就一種獨特的審美情趣。

03 宋朝的生活美學

宋朝,是一個真正能擔得起「風雅」二字的朝代。宋代的文人和士大夫們,普遍都追求著隱逸生活,在這個隱者一般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種雅致的生活美學,並且在民間迅速流行。

四藝「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讓人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這是宋代雅致生活沒學的集中體現。

中國飲茶之風是興於唐,盛於宋,宋代茶文化從上而下得到各個階層的推崇,可謂空前繁榮。從唐代精緻的煎茶法中創造出雅致的「點茶法」,因此成為當時飲茶的主流方式。

「點茶法」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茶餅壓輾成粉末後置於盞中。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以水注點,隨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水充分交融,混合成乳狀再飲用,這種飲茶方式也深深影響到日本的抹茶道。

中國插花始於隋朝之前,唐朝時只在宮廷盛行,到了宋朝則普及到一般文人雅士。不同於唐代插花的富麗堂皇,宋朝的插花走的自己一貫的內斂,淡雅路線,對內涵的重視更甚於形式,被稱做「理念花」。

宋朝的人還有佩戴「簪花」的習慣。這個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上至君主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為時尚,有一句話說「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而且,在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盛大的「花朝節」,人人都來賞花。《夢粱錄》記載:「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

中國歷代文人墨客都是愛香成癖,在盛唐事情,焚香、薰香、評香成為高雅的藝術,此時的香道文化已經慢慢成形。在宋朝的適合,將這個幽靜風雅之氣推向極致。上至文人雅客,聚集品香撫琴,吟詩作畫,談詩論道。下至庶民百姓,解酒安神,燻衣待客,甚至衣著妝容,真是無物不香。大文豪蘇東坡,在他的晚年,就是與弟子一起以沉香為伴,終日焚香作賦。

「掛畫」最早見於唐陸羽《茶經》,它指掛於茶會座位旁的畫作,這個畫作必須是與茶相關。後來到了宋代,宋太祖賜茶肆畫圖,因此成為當時飲茶掛畫的始由。在那之後,掛畫內容題材不僅局限於與茶相關,但大多以詩、詞、字、畫的捲軸為主。

從此,賞畫也成為宋朝人家居鑑賞或雅集聚會的重要活動。在茶肆掛書畫,或者茶前掛畫,都是是對品茗環境的營造。這個做法有助於飲茶時,可以平靜內心,然後欣賞畫中之趣。

四藝對應著嗅覺(焚香),味覺(品茶),觸覺(插花),視覺(掛畫),這四藝合一展現宋朝文人雅士的風雅以及充滿極致韻味的生活美學。

宋朝,是一段讓人沉醉的一個朝代,在這個朝代的人們用極簡、極素和極拙創造了世間大美。雖然,宋之風雅已經隨歷史的洪流遠去,但是其中蘊含的生活情調與獨特的審美觀,卻並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湮滅。那就是一種追求雅致,講究生活品質的態度。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都面對著加快的生活節奏,我們不妨學宋人一樣把前行的腳步放慢一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物和美景,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體悟。

相關焦點

  • 宋朝審美,為什麼領先世界一千年?
    論及生活的雅致和審美的品位,甚至千年之後也難望其項背。現代生活節奏是如此很快,追逐世俗名利,流於行色匆匆。但你的生命不應一直「烽火揚州路」,只惦記「西北望,射天狼」。也應時常放慢腳步,體會「風簫聲動,玉壺光轉」的爛漫時光,從宋人那裡,汲取雅致生活的智慧。
  • 宋朝四雅,領先世界一千年
    宋朝流行「四般閒事」,哪四般?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些對於後人來說,是一門非常高雅的藝術,對宋朝人來說,不過是一種日常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焚香、點茶、插花傳入日本後,成就了日本傳統三雅道:香道、茶道、花道。焚香我國的香事有著久遠的傳統,一是禮制中的祭祀之用。
  • 宋代美學,領先世界一千年
    又明日入朝,則凡在坐客,各一張易其舊者矣,其上所施之物悉備焉。莫不嘆伏而謝之。今達宦者皆用,蓋始於此。」交椅可以摺疊,方便攜帶。現在加裝一個荷葉託,又可以仰首休息,所以在士大夫中非常流行。有些士大夫外出遊玩,也會帶著這種交椅。宋代佚名《春遊晚歸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就畫有一名僕人扛著一把交椅,隨主人出遊。
  • 漢服正出圈:宋朝審美大熱2020
    在這些線索的背後,是一群年輕人身體力行的尋找當代青年審美意識的探索過程。  一、宋制漢服:一場醞釀已久的「破圈」風暴 大概在一個月前,一個以種草社區為主打功能的花夏APP正在積極地邀請漢服愛好者們在APP上發布漢服種草清單,負責運營的凡心卻看到,很多用戶不約而同地提交了宋制漢服的種草安利。
  •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宋朝環衛工無以克論淨詩意審美
    就這個問題,網上討論也分成兩派,我們且看宋朝的環衛工人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風飄萬點正愁人「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這句詩是杜甫《曲江二首》中一名句,說的是暮春時節,杜甫遊賞曲江,他從飛舞的落花中,看到了春天衰微敗落之勢,不禁愁緒萬千。
  • 試一試,宋朝流行的喝茶方式
    點茶、掛畫、焚香、插花,宋朝四般閒事皆是風雅。文人雅士共聚,更成為時代佳話。劉松年的《西園雅集》,畫下聞名宋朝的雅集之一。蘇軾、黃庭堅、米芾、圓通大師……盛會於王詵的西園。揮墨、題字、作畫、論道,君子雅聚,何等超然。
  • 宋朝人審美到底有多絕,看看這些宋制漢服,風格端莊又優雅
    宋制漢服在所有朝代的漢服中可以說是非常神奇的存在,人們都說宋朝人的審美領先世界其他朝代一千多年,很多人都不信,其實這是真的。宋制漢服可以說是所有形制中最時尚的一種,無論是百迭裙,飛機袖上衣還是兩片裙,這些衣服的款式即便是放到現代也毫不落伍。
  • 宋朝作為當時世界的經濟強國,為何給人留下「積貧積弱」的印象?
    在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麥迪森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一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由此可見,宋朝是富裕、強盛的。可宋朝作為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卻還是給人留下了「積弱積貧」的印象。這一奇怪現象,讓不少人為之疑惑,今日就讓我們來談談這特殊的現象。民以食為天、耕種在明朝之前,世界多數都處於農耕時代,宋朝也不例外。北宋期間,農業生產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回顧宋朝:中國的迅猛發展不是「崛起」,而是「復興」或歷史回歸
    一 新冠肺炎疫情像一塊試金石2020年是極其不尋常的一個年頭。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全人類推入了一場厄運之中。這個國家在過去兩千年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甚至在進入19世紀後多年仍然如此。從歷史上看,這個國家一直是主要製造中心和出口國,能夠生產出規模驚人的貴重商品。宋朝經歷了一場近乎工業化的革命,比英國早了7個世紀。絲綢和瓷器都是中國的發明,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消費品,也就是那個時代的iPhone。
  • 領先世界1000年的宋朝美學,莫非即是日本侘寂美學的祖師爺
    它仿佛是日式審美的總綱,亦是理解日本文化、藝術和日常的關鍵詞。侘——在陰暗處照亮美寂——從破滅中尋找真「侘」起源於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侘茶之道:黯然枯寂,歲月洗鍊後的古雅、簡樸、收斂與粗糙。宋瓷,充分體現出宋人的高雅審美趣味,以及「減」的人生智慧。減去濃墨重彩,留下情緒克制的中性色;減去繁複的雕琢,留下純粹自然的痕跡——冰裂紋。「冰裂紋」原是在焼瓷過程裡的一抹「敗筆」,它意味著瓷器被燒壞,所以留下了殘次的紋理。
  • 千年的宋朝美學,感悟那一份無可替代的完美——作者:道玄齋主~鳳凰菩提
    宋是一個文明高峰宋汝窯   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唐三彩都是花花綠綠的但宋敢在花花綠綠中提出素樸風格宋的版書-南宋張即之書金剛經宋的版書是全世界最珍貴的文化我覺得它的排版印刷方式是世界上最美的在拍賣市場宋版書是一頁頁賣的十一世紀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術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千年之前的宋朝就有聖誕節
    無論西方的聖誕節起源究竟是不是來自於中國,但是在千年之前的宋朝,確實是有聖誕節,而且這個節日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實打實的漢字:聖誕!北宋大臣龐元英在《文昌雜錄》裡記載:「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聖誕與上元節同。」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宋朝的鳳冠如今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珍貴的中國瑰寶「鳳冠」為何會出現在美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精髓,唱不盡的清平樂卻成了現在道不盡的惋惜。漂泊在外的文物所以我國歷史上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飄流四方,流失於世界的各個角落,難以回到祖國的懷抱。
  • 宋朝火器強大,領先於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金朝?
    宋朝也是弩箭發展的一個高峰,為了應對北方重甲騎兵的威脅,宋朝一刻也沒有停下弓弩的創新,神臂弓和床子弩,是其中兩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這兩樣殺器,名聲在外,這裡就不多作介紹,宋軍曾在澶州城頭架起床子弩,一弩射死了遼軍大將蕭撻覽,在遼軍中投射下恐怖氣息。
  • 看鑑·拍一拍宋朝:領跑全球的宋朝科技,究竟多發達?
    #拍一拍宋朝英國思想家 培根就盛讚三大發明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對人類的歷史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馬克思也稱讚道: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所以,三大發明在世界文明史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卻不穿龍紋黃袍了?
    甭管真假,反正這套理論沿用了上千年,為了讓大家相信皇帝是「真龍天子」,是九五至尊,統治者們通常都會採用「龍」作為圖騰,以此來彰顯帝王威儀。但也不是每個皇帝都是如此著裝,宋朝皇帝就是其中的典型,凡事喜歡宋史的人在研究宋朝皇帝的時候,都能從他們的皇帝畫像中發現,宋朝皇帝畫像並不是龍袍加身,而是穿著相似於宋朝官員所穿的紅色官服畫像,衣冠不僅沒繡龍形圖案,而且給人一種就是一個正常官員的表現,毫無皇帝具有的九五至尊的大氣。事實上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並不都穿黃色。
  • 歷史偵探:大宋朝到底有多有錢?佔世界GDP80%?還原真正歷史數據
    第一個,是宋朝GDP的問題,要估計古代GDP是非常困難的,不說人口、稅收、生產力那些常常記錄不詳,只能估計的,且幣值都不同了,今天的100美金與百年前的100美金都無法準確的換算,何況是1000年前的宋朝,那麼宋朝GDP佔世界80%是怎麼出來的?
  • 「上有衣象徵天,下有裳代表地」,漫談宋朝服飾中的美學藝術
    引言眾所皆知,唐宋兩代可謂是中國歷史的高光時期,在這一時期,無論是國力、經濟還是文化,皆取得了顯著成就。而相對於國強民盛的唐朝,宋朝在後世評論中大多褒貶參半,兩代明明成就伯仲之間,為何宋朝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卻傳聞一詞?除開國力對比,提到唐朝,人們的直觀印象便是雍容華貴,反觀宋朝,則是拘謹呆板。
  • 宋朝黑科技了解一下!
    相信很多人其實是和我一樣的,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紙幣了,那我們今天姑且不論行動支付的好壞,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在錢變成數字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史前世界大家都以物易物,就是說我想要你的某一個東西,那我就用我的一樣東西去換,如果說雙方都認可則就是交易成功。
  • 宋朝黑科技了解一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紙錢了,今天我們姑且不論行動支付的好壞,我們來聊一聊在錢變成數字之前是什麼樣的。 自秦統一鑄幣標準千年之後,宋朝人不幹了,為什麼呢?因為有錢了!有個詞叫腰纏萬貫,腰纏萬貫可能不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