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鑑·拍一拍宋朝:領跑全球的宋朝科技,究竟多發達?

2020-12-26 看鑑

#拍一拍宋朝#中國的四大發明,除造紙術外,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都是成熟推廣於宋代

英國思想家 培根就盛讚三大發明 「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對人類的歷史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馬克思也稱讚道: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所以,三大發明在世界文明史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經歷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動亂,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樣讓社會長治久安,不讓宋朝又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他採用了很多辦法,比如杯酒釋兵權等等。

但是,在思想領域,用儒家的倫理思想重塑社會秩序就成為了重中之重的大事。

01

趙匡胤是如何運用儒家的倫理思想重塑社會秩序的?

首先是 重文抑武,大興讀書之風。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打壓那些赳赳武夫。宋代形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讀書人的社會地位空前的提高。所以,真宗皇帝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是這樣一個社會情況。

其次太祖皇帝在太廟立了一塊誓碑,上面要求他的後世子孫,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所以,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有宋一代,思想解放、政治寬鬆、社會和諧,人們社會的幸福感,幸福指數是比較高的。

最後就是 社會經濟高度繁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文人士大夫有閒、有錢、有心情、有膽量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

這樣一來,就湧現出了一大批偉大科學家,包括有:沈括、蘇頌、秦九韶等等,另外在民間也出現了布衣畢昇這樣的科學巨人,他們共同將宋代的科學技術推向了中國古代的巔峰 。

02

宋朝的三大發明

首先我們講一下印刷術,雕版印刷術最早出現在唐代,到了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年),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是繼雕版印刷術之後,印刷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式的一件大事。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活字印刷的作品,是1965年發現於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的一個經書的殘片,上邊有一個字,一個「色」字排反了,就證明這確實是用活字印刷術印製的作品。

但是,當時由於活字印刷術還不夠成熟,印製的書籍還不夠精美,一直到清代的晚期,中國人其實還是用雕版印刷術在印製書籍。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活字印刷術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重要作用,但是活字印刷術已像一個星星之火,在不斷地傳遞。

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向東傳入了朝鮮、日本,向西傳到了波斯、歐洲。到了1455年前後,德國人古騰堡就發明了鉛活字。在我們人類實現雷射照排之前的若干世紀,我們一直使用鉛字印刷,鉛字印刷的基本原理和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是完全相同的。

可以說活字印刷術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支柱,被人們譽為「文明之母」。

第二是指南針,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談》中寫道:「舟師也就是船工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這說明了指南針在當時航海中的作用。

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用天然磁石製作了司南,這是一個勺子形的指南儀器。

大約在唐朝的末期到宋代的初期,我們發明了指南針。當時的指南針還很簡陋。比如說有指甲法,就是把磁針放在指甲上;有水浮法,就是把磁針穿在燈芯草上,浮在水面等等。

到了南宋時期,又發明了指南龜、指南魚,其後就出現了羅盤,包括水羅盤和旱羅盤。1985年,我們在江西臨川縣的朱濟南墓中出土了一個「張仙人瓷俑」,這個瓷俑,他的右手就在胸前持一個羅盤。

指南針發明以後,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這對促進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以及發現美洲大陸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是火藥,火藥也是唐代的煉丹家發明的,最初它是作為藥物出現的,但是用於武器和戰爭當中是到了宋代,火藥一詞也是在宋代才出現的。

宋代發明的火藥被稱為「黑火藥」,它的主要成分有硫磺、硝石和碳。宋人還留下了很多有關火藥的配方,比如有「火球火藥方」、「蒺藜火球火藥方」等等。我們現在看來,這也都是一些燃燒彈或者毒氣彈之類。

真正的管狀火器的出現是在南宋時期,第一個就是長竹竿的火槍,它是把火藥放置在竹竿內,點燃以後通過噴射火焰來殺傷敵人。

再一個就是南宋開慶元年,壽春府軍民發明的 突火槍。突火槍是以竹筒作槍身,槍內裝有火藥和子窠,子窠就是子彈。通過火藥的噴射,將子窠發射出去來打擊目標。它與現在的步槍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可以稱之為最初步槍的雛形。

火藥發明以後,也是通過阿拉伯人、蒙古人傳到了西方。從此以後,火藥兵器替代了冷兵器,成為戰爭主要的一個手段。

上面我們講了三大發明,下面,我們著重講一下,宋代的又一科學成就—— 水運儀象臺

03

宋朝的第四大發明——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在北宋元祐元年間,由蘇頌設計和負責製作的。現在在開封市博物館的展廳內,就陳列著一個一比一複製的水運儀象臺。

這個儀象臺,高12米,寬7米,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為渾儀,中層為渾象,下層是報時及動力裝置, 所以水運儀象臺是集天體觀測、天象演示及報時功能於一體的天文儀器,同時也是一個大型的、複雜的、精密的機械設備。

為什麼這麼講呢?

其實渾儀、渾象,早在漢代時已經出現了,但它們都是一個獨立的裝置,到了宋代,水運儀象臺通過齒輪及動力傳輸系統,使渾儀、渾象與下層的計時、報時及動力裝置連為了一體,使這樣一個三層結構的天文裝置環環相扣,使渾儀可以自動地跟蹤天體,測定坐標;使渾象可以自動地隨天球同步旋轉,演示天象;使報時機械可以通過敲擊鐘、鼓、鉦等形式,自動顯示時、刻、更、籌的推移。

所以,這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機械設備。

除了三大發明和水運儀象臺之外,宋代還有許多科技方面的成就讓我們引以自豪,比如數學方面, 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在農學方面的 地力常新壯理論的推廣和應用;以及冶金方面的 溼法煉銅技術的發明及推廣等等。

宋代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凸顯了這一時期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已達到了當時的世界領先水平。

相關焦點

  • 看鑑·拍一拍宋朝:清正廉潔包青天,居然是個臨時工!
    #拍一拍宋朝01包爺究竟幾品官,該穿啥衣服?包爺上班打卡在開封府,擔任著首都市長的職務——開封府知府。甚至,在一些場合,人們會稱呼他為「包相爺」。大宋還規定,下一任的皇帝,才是法定的開封府尹,包爺不姓趙,轉正是沒戲了。可是,我們都知道包公年薪折合現在,也超過了幾百萬,一個臨時工哪有這麼多的錢?這就要說到宋朝的官制了。宋代官制分為官、職、差遣。
  • 看鑑·拍一拍宋朝:真正的生活,從夜晚開始!
    #拍一拍宋朝宋時市民生活有一個特點,就是閒暇時間多,休假時間多,宋神宗元豐五年時,官員一年 法定的節假日有124天。除了官員休假之外,軍隊,學校,服役丁人,甚至囚徒都有休假規定。市民階層又閒又富之後,自然要開始消費些淫靡之戲了。
  • 宋朝的科舉有利於「寒門出貴子」 拍一拍宋朝
    #拍一拍宋朝#近年來,關於「寒門」和「貴子」的討論一直不斷,而國家也在推進這寒門出貴子的政策, 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網絡討論仍然是不時出現,尤其是高考及錄取期間。針對宋朝的話題,這裡簡單說一說宋朝的科舉制度及如何避免寒門貴子入仕途。科舉制度,始於隋發於唐完善於宋朝,這是史學家公認的。那麼宋的科舉制度要點有哪些?宋代的科舉,主要有貢舉、制舉兩種,另外還有「童子舉」。
  • 西崑體的流行,是宋朝科舉發達和商業發達雙重現實下的必然
    西崑體的流行不是歷史的偶然,北宋士大夫們一掃白體詩的直白如話以及鄙俗,有著深刻的客觀現實背景,西崑體的流行是這一種現實下的必然。「寒門士大夫「的湧現與商業以及科技的發達「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不是別的朝代,這句話描述的正是宋朝高度發達的科舉制所產生的獨特現象。
  • 看鑑·拍一拍宋朝:用價值2億的碗喝粥,是什麼感覺?
    #拍一拍宋朝比如說著名的「南海一號」裡面的瓷器佔有量就非常多,其中宋代的瓷器佔了很大一部分。除了中國有瓷器以外,其他(國家)當時沒有瓷器,這時候瓷器,從唐宋以來大量行銷到海外以後,形成一種規模,中國的瓷器在那個時間到各地都受歡迎,因為他們沒見過,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使用器和陳設品。
  • 看鑑·拍一拍宋朝:人為什麼要有儀式感?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拍一拍宋朝這究竟是為什麼? 難道說中國古代就一直沒有平等的價值觀,對庶民有歧視嗎?其實管仲曾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麼多的禮數,要想周全,需要的可是實實在在的人力、物力。公卿婚嫁根據陋巷裡的媒婆子張羅指點,喪葬儀式多請和尚念經,道士作法,所謂「禮之不行,無甚於此」。過去依賴於官階品級而成立的禮儀制度,變得越來越難以應對士大夫們的現實需求。
  • 穿越時空,重回宋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拍一拍宋朝#有人偏愛盛唐,期待有朝一日夢回長安,亦有人嚮往宋朝,時刻將宋朝印記記於心間。那麼,習慣了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你是否也嚮往穿梭漫漫歷史長河,重回古代,體驗古代人的生活呢?近期,一部歷史短視頻《拍一拍,宋朝》的上線,喚起了觀眾對於宋朝的嚮往,宋朝有著繁華熱鬧的生活,有著婉約清麗的詩詞,亦有動蕩不安的年華……如果你有幸回到過去,你最想去往宋朝的哪一角落?最想成為怎樣的宋朝人?最想體驗怎樣的宋朝生活?嘗盡美食,穿梭於熱鬧市井。相比於其他朝代,現代人嚮往宋朝最大的原因在於,該朝代商業發達,既有遍地的美食,亦有自由的集市。
  • 宋朝是「世界首富」,為何底層卻那麼窮?但宋朝的錢都花給誰了
    宋朝面積最大時才2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卻擁有1億多人口,並佔有著當時全球一多半的財富。宋朝的京都是當時巴黎的13倍,宋朝在農業生產和工業製造上的部分水平到了19世紀才被後人超越。
  • 雖與宋朝之間隔一段漫長時光 但若細細品味 現代仍然有宋朝的印記
    #拍一拍宋朝#近日,一部史詩級的歷史短視頻《拍一拍,宋朝》給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其原因在於,宋朝文明十分接地氣,雖然時光流逝,歷史遠去,但從服飾、美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看,在當代人的生活細節之中,國人依舊能夠看到宋朝的印記。宋朝飲食,與現代飲食有異曲同工之妙。《拍一拍,宋朝》視頻為觀眾介紹了宋朝的日常飲食,宋朝人十分喜愛美食,不僅有新鮮的早市,有豐富的午餐,亦有熱鬧的夜宵。
  • 大宋朝軍事幾何?
    北南兩宋,上承五代,下啟金元,經濟發達,文化昌明,科技輝煌,是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值得誇耀於世界的一座古典文明高峰的朝代。然,大宋王朝在軍事上,卻給人留下「積貧和弱」的印象。從對仗大遼、抗衡西夏、到半亡於金,直至崖山亡於蒙古,似乎無處不是被動挨打。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學子的求學之路
    「我死之後,不可殺一文人。」這句遺言成為了宋朝天子奉行了三百多年的準則,這句諾言,成為了宋朝不亂於國內的堅實後盾。於是宋朝有了文宋一稱,於是宋朝有了八大家,有了繼承詩的詞,有了繁榮的發達的工商業,有了欣欣向榮的科技力量。這一切的一切同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科教立國。宋朝的寒門士子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憑藉著自己的水平,走上廟堂之高,為自己憂的民,說上一句話。
  • 宋朝天子腳下市民的一天!
    #拍一拍宋朝#「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宋朝是一個文人的時代,歷史學大家陳寅恪談到宋代時感嘆:「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學者餘秋雨也說「我最嚮往的朝代是宋朝」。
  • 宋朝的男人戴花、紋身你知道嗎?
    #拍一拍宋朝#宋朝從960年至公元1279年,一共經歷3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我們從史書上可知道,宋朝的文化確實非常繁榮。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三流九教,那是盛極一時。我一直喜歡讀《水滸傳》,對其中的兩個細節印象很深。大家知道,《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寫宋江起義的長篇小說。
  • 聊一聊宋朝科舉制不為人知的那些事兒!
    #拍一拍宋朝#01關於宋朝科舉制在宋朝建立後,我們都知道,宋朝統治者不斷加強中央集權,採取重文輕武的治國理念,所以,在選拔上,對於文官的選拔就尤為重要。一系列的制度也相繼推出。科舉初建於隋,發展於唐,而科舉到了宋代更加的豐富。眾所周知,科舉制,在歷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選官制度。首創於隋朝,影響深遠。
  • 生活在宋朝,有多幸福?
    發達的商品經濟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宋代商人普遍產生了自覺的廣告意識。《清明上河圖》上的廣告,僅粗略計算就有42處之多。城郊的荒寂漸漸被市區的熱鬧取代,一個人聲鼎沸的碼頭上,船夫、縴夫、搬運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幹著自己的營生,這條漕運發達的汴河,每年光是運米進京就可達數百萬石。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宋朝的行當據統計有400多種。
  • 清宮劇多如牛毛,宋朝古裝劇少得可憐?網友:「宋朝劇」都是經典
    跟多如牛毛的清朝歷史劇、宮鬥戲相比,宋朝古裝劇確實少得可憐,但別忽視一個關鍵點——宋朝古裝劇通常都是經典劇啊。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就被妥妥拍成了「宋朝劇」,而且還拍成很多版本,以及人物傳記類分支;電視劇鼻祖、黃日華和翁美玲聯袂的《射鵰英雄傳》,也算是宋朝古裝劇;還有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周杰和任泉主演的《少年包青天》、葛優和陳道明主演的《寇老西兒》、鄭少秋和徐帆主演的《忠烈楊家將》、黃曉明主演的《精忠嶽飛》,都是宋朝古裝劇。
  • 宋朝的審美,領先世界一千年
    而這種現代氣質不僅指當時高度發達的商業,成熟的審美,還包括當時那個時代人們對高質量的「活著」的追求。01 淡雅、簡約的「理性之美」-服飾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接著擁立趙匡胤為帝,宋朝也就在那時候建立。
  • 宋朝小姐姐就愛打扮捯飭。從中也看出宋朝女性地位高
    為了寫關於宋朝的圖文讓我更多地開始關注宋朝的畫作。在觀看這些畫作中我感悟到宋朝人對服飾是特別講究工藝製作的,更特別追求花紋和色彩的搭配,從這些畫作中觀摩宋朝女性著裝也能讓我們領悟到宋朝女性是被寵愛的,這證明了宋朝織造業以及服飾行業是異常發達的,宋朝女性地位也還真不是我們印象中男尊女卑所規定的低下。
  • 福建人柳永:宋朝第一「網紅」,娛樂天王,到底有多紅?
    在宋朝時期,柳永到底有多紅?可以這樣說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論繁華都市,還是鄉村僻壤,可謂是「凡有井水飲處,皆歌柳郎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代娛樂天王,紅遍大街小巷,無人能比。如果當時有金氏世界紀錄的話,柳永的粉絲量妥妥的第一。
  • 如果……穿越回宋朝
    寫小說,編劇本,拍電影, 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娛樂; 作詞,唱曲,寫散文, 掛畫 宋朝文人士大夫以收藏字畫為樂, 靜室一爐香,虛窗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