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是一個文明高峰
宋汝窯 是一千年了不起的大名牌
唐三彩都是花花綠綠的
但宋敢在花花綠綠中提出素樸風格
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
做到那麼素,霧面、亮都不亮
卻很美,沒有一點花邊、沒一點火氣
完全不表現,這是很難的
就像我畫畫,還是希望別人看到後
覺得我的技巧很好
就做不到「不表現」
宋瓷冰裂紋
全世界至今還在仿宋瓷
冰裂紋,本來是燒壞了
但宋人覺得裡面有種滄桑美
經歷時間後,叫開片
他們用不同火溫去燒出開片
本來是敗筆、損壞卻變成美
這是很特別的宋代美學
宋的版書-南宋張即之書金剛經
宋的版書
是全世界最珍貴的文化
我覺得它的排版印刷方式
是世界上最美的
在拍賣市場
宋版書是一頁頁賣的
十一世紀宋朝的活字排版印刷術
讓當時的知識、教育普及
造就庶民文化
還影響到十五世紀德國古騰堡聖經
(第一部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聖經)的印刷
越困頓,越美
宋的書法我會選蘇東坡的寒食帖
他四十三歲因烏臺詩獄被抓
寫了一首絕命詩,請獄卒帶給弟弟
經歐陽修等極力搶救,才下放黃州
黃州時期
是蘇東坡寫赤壁賦、寒食帖的年代
唯一留下的手稿是寒食帖
寒食帖
我剛剛看到這作品時
覺得字顛顛倒倒的,有什麼好
那時我的老師說:你將來就懂
蘇東坡年輕時,字寫得很漂亮
寒食帖是在人生摔一大跤後出來的
此時的他就不在意美,而是寫得很自然
別人說這字好醜
蘇東坡自嘲這是【石壓蛤蟆體】
這是人生最高境界,別人笑有何關係
因為我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很多東西必須在生命不同階段去領悟
越溫柔,越強
我常說故宮第一任院長是宋徽宗
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專業
他編了《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
完整整理收藏的書法和繪畫
宋徽宗 《瑞鶴圖》(局部)
宋徽宗的詩帖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
零露霑如醉,殘霞照似融
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會讓你驚訝
一個帝王可以愛美到這種程度
宋徽宗的書法
宋徽宗輸了帝國,卻贏了美
他建立統治者的另一種品格
從不會蠻橫粗暴,不炫耀權力和財富
宋有一種【柔的文化】
當時西夏遼金都比宋強
但宋比他們晚滅亡
南北宋三百多年
比唐朝的260年還長
宋徽宗 《聽琴圖》
畫方面,範寬「谿山行旅圖」
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
以前我隨故宮的老師讀書時
很「奢侈」的把這三張畫掛在一起看
現在是不可能的,因為太珍貴
谿山行旅圖
「谿山行旅圖」裡一座大山
人只是走在大山大水裡一個小小的存在
這是很了不起的天人合一觀點
也是後來歐洲人談的環保觀念
宋朝人知道
人不能自大到認為可以徵服宇宙
我們只是宇宙的過客,所以
用「行旅」,不是「旅行」
人要尊敬自然,要留下謙卑
範寬的大山中峰鼎立
是穩定、不動的
到神宗時想變法,就特別喜歡郭熙的畫
因為郭熙畫早春,代表變化、解凍
線條是流動輕鬆空靈的,構圖出現S型
抓住剎那間光的變化
在雲煙蒙蒙、有與無之間的美
早春圖
到李唐的「萬壑松風」
山卻像毛筆、手指一樣細
萬壑松風(局部)
那山峰像夢境,是非寫實的山水
他從範寬的寫實主義,轉成浪漫主義
也是北宋跨越南宋的重要橋梁
他帶動南宋畫的留白、文人詩意
「萬壑松風」是他總結北宋的一幅畫
萬壑松風
馬遠
(1190-1279)
南宋著名畫家
在當時影響極大,有獨步畫院之譽
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
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獨樹一幟
與夏圭齊名,並稱「馬夏」
成為繪畫史上富有獨創性的大畫家
他繼承並發展了李唐的畫風
下筆嚴正,用雄奇簡淡的筆法
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
以堅實、爽朗有力的淺染
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
善作平視或仰視的構圖
用焦墨作樹石
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
他風格獨特,富有詩意
在構圖方面,善於將複雜的景色
進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大膽取捨剪裁
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
畫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
對他簡潔有力的構圖
稱為「邊角之景」,也叫「馬半邊」
畫水,多描繪不同氣候環境下
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
用各種輕重不同的筆法
把平遠、迂迴、盤旋、洶湧、激撞、跳躍
以及微風吹起的微波
月光反映的灩蕩等水的動態
畫得十分動人,奇幻多姿
至今宋的書法山水畫
仍是世界公認最高的品格和風格
美學影響力都沒有消失
唐朝的美是大紅大綠
到宋朝竟敢用墨來畫畫
但墨分五彩,墨比彩色還要高
淡雅反而更形成高貴
宋工筆小品
宋朝歌頌梅花、枯木
他們含蓄內斂包容
尊重每個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
把缺陷變美,花很美,枯木也美
裂紋也可以構成美
鷓鴣斑、兔毫、窯變都是缺陷之美
美無所不在
就看你如何去發現
宋朝
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的歷史地位
在很多教科書中給人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
彷彿這就是宋朝歷史的全部
事實並非如此,陳寅恪先生曾言
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之世」
其實,綜觀中國古代
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宋代比民富、民樂
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
京城資產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
簡單來講
宋朝是一個馬力強大的發動機
所謂的「積貧積弱」的印象
只是輸出轉化出了問題
而文化輸出這一面卻是歷史最好的
宋朝比當代更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生活
在唐代的貧眼所驚之華麗器物
在宋代已經百姓尋常之物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
「唐人做富貴詩,多記其奉養器服之盛
內貧眼所驚耳
如貫休《富貴曲》雲
刻成箏柱雁相挨
此下裡鬻彈者皆有之,何足道在
宋人嘲笑唐人貧眼沒有見過世面
那是因為宋代民間財富
比前代所取得的飛躍性進步
南宋《觀燈圖》局部
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是學者之外
他還可以很悠閒,可以很瀟灑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品味
圖為劉松年《攆茶圖》局部
海豐有一個愛收藏的朋友
經常會收集一些南宋的茶器和香器
海豐也見過一些,非常驚訝器皿的型和韻
感嘆即使當代大師也難望其項背
宋朝
文人,心中有山水
宋代的文人不僅擅長詩詞歌賦
還精通繪畫、音樂、書法
成就斐然,世所公認
宋朝的文人非常多
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
可以念出一大串,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文人
他們為什麼在面對權利和財富時,可以不貪婪
因為他們心中有山水
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山水
他們很自信,他們知道
自己的生命比權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所在
就連宋徽宗這樣的皇帝
也認為心中的山水比權力更重要
宋朝
文人,追求生命的意義
宋朝的文人很喜歡喝茶
茶就很簡單,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
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這些就夠了
這就是他們生活的品味
他們不追求權力和財富
他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而那時候的雅集
是一個人展示自己品性和品行最好的場合
宋朝文人的品行和喜好
造就中國文化的頂峰之態
也為中國的美學貢獻良多
晚荷郭索圖頁 南宋,紈扇頁,絹本
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
踞於殘荷之上
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
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
稀疏的蘆荻作為背景襯託
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
圖中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
蟹用細筆勾描
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豔
群魚戲藻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小魚歡快地遊戲於荇藻之間
魚身用沒骨法墨染而成,線條圓渾流暢
黑脊與白肚之間過渡自然
口、眼、鰭、尾刻畫立體逼真
魚的遊向各異,遠近分明
荇藻輕靈富於動感,構圖生動活潑
是宋人畫魚的名作
春溪水族圖頁 宋,絹本
春暖花開,群魚戲藻
鰱魚擺尾漫遊,鯰魚回身在後
鱖魚則迎頭向上
隱喻了「連年有貴」的吉祥含義
3尾大魚均施以工筆重彩
用筆沉穩工致
片片魚鱗描繪得一絲不苟
而襯景的小魚、小蝦
和水藻則純用沒骨法漬染
將魚蝦的靈動
和水藻的輕盈表現得恰到好處
蓼龜圖頁 宋,絹本
溪水岸邊,泥坡碎石
紅蓼吐蕊,野菊綻放
一隻老龜緩緩爬上坡岸,未及出水
便被蓼花上的小蜂所吸引
駐足昂首仰望
其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狀態
通過仍浸於池中的後足得以充分表現
荷蟹圖頁 宋,絹本
殘敗的荷葉枯黃斑駁,半浸水中
一隻團臍雌蟹揮螯伏於葉上
潺潺流水中有水生植物
紅蓼、蒲草、浮萍、水藻等
葉片邊沿均以泛黃
顯示出秋日的來臨
金秋時節,正是蟹美膏肥之時
荷葉的頹勢與雌蟹的鮮活
形成強烈的對比
晴春蝶戲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體態雍容華麗的鳳蝶
嬌小素淨的粉蝶等蛺蝶十五隻和胡蜂一隻
或平展雙翼,或振翅飛舞
在明媚的春光下
宛若俏麗的花團漫天綻放
先以極細而淡的線條勾勒輪廓
然後以粉白、土黃多層積色
或在墨線中填重彩
展現出蛺蝶翅翼的絢爛之美
豆莢蜻蜓圖頁 南宋,蒲扇頁,絹本
豆莢一枝,果實乍結
一隻黃褐色的蜻蜓輕輕停落在枝端
壓得豆莢微微顫動
畫家用中鋒細筆勾勒豆莢枝葉的輪廓
用花青、石綠輕染,白粉點花瓣
線條沉穩,色彩豐富,寫實逼真
寫生草蟲圖頁 宋,絹本
狗尾、紫菀莛葉穿插
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
蜻蜓徐徐低飛,蚱蜢躍躍欲跳
整幅畫面充滿動感
3隻昆蟲在畫面上的等邊三角形構圖
平衡了叢生的野草所造成的重心偏倚
使畫面結構穩定
青楓巨蝶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嫩綠色楓樹一株,枝葉婆娑
一隻赭黃色巨蝶從右上側凌空飛臨
與楓葉構成平衡的對角關係
更有鮮紅色瓢蟲伏于楓葉之上
十分俏皮。細線勾勒,筆若遊絲
使蝶與枝、葉的形態皆極輕倩靈秀
設色淡雅明快,紅、綠、黃對比鮮明
給人以清新出塵之感,不落濃豔俗套
葡萄草蟲圖頁 宋,林椿繪,紈扇頁,絹本
葡萄累累垂掛
蜻蜓、螳螂、蟈蟈、蝽象伏於藤蔓綠葉間
昆蟲以雙勾填彩法繪製
在色彩上,敷色輕淡
葡萄藤的藤尖點染紅色
以示其新生初發之嫩
葉子的邊緣略以褐色渲染
表明葉片飽經濃霜重露之貌
菊叢飛蝶圖頁 宋,紈扇頁,朱紹宗 繪
叢菊盛開,燦若文錦
雖是籬邊野景,卻饒富貴氣象
蜜蜂逐花而至
蛺蝶上下翻飛,為畫面增添了動感
花瓣、葉片的勾染皆極為精工
花心用白粉點染,立體感很強
望似凸出於絹素之上
花鳥與山水相結合
是南宋花鳥畫的一大特色
北宋時期以崔白為代表的花鳥畫家
即已開始注重表現禽鳥之間的呼應關係
南宋時期的畫家
畫面中禽鳥形象生動,山水靜逸優雅
二者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營造出大自然和諧安寧的氛圍
體現了南宋畫家
對自然生靈敏銳的藝術感悟力
荷塘鸂鵣圖頁 南宋,絹本
煙霧迷濛,一曲清溪
兩岸夾植楊柳,間以紅花
溪中蓮葉點點,鸂鵣戲水,其樂融融
一行白鷺破空飛向遠方
將觀賞者的視線引向畫外
蜿蜒的清溪,則將視線推向了畫景深處
小小的冊頁畫中略用了深遠與高遠的畫法
就使畫面意境達到了深遠的效果
寒塘鳧侶圖頁 南宋,絹本
塘岸土坡,一棵白梅斜出
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開
兩隻野鴨嬉戲於水中
顧盼生姿,逗人喜愛
對岸土坡敗葦稀疏
兩隻藍色的小鳥前後相隨飛向遠方
從而把觀賞者的視線引向畫外
達到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梅石溪鳧圖頁 宋,馬遠 繪,絹本
畫面呈典型的對角線式構圖
巖石、梅樹都偏居畫面的左上部分
梅樹枝條的走勢更強調了此種布局的形式感
右下方的野鴨既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
又是全圖的點睛之筆
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
無限生趣,躍然絹素
烏桕文禽圖頁 宋,絹本
雪後溪邊,天色晦冥,老梅初放
樹棲綬帶鳥一雙,毛羽絢爛
樹下溪流湍急,水花飛濺
岸石上覆蓋積雪,畫家以水墨烘染陰天
以白粉表現積雪
以流暢的曲線描繪流水
最為獨特的是
為了表現溪岸巖石
為水衝蝕形成的蜂窩之狀
另創皴法,前此未見
紅梅孔雀圖頁 宋,絹本
溪邊春色,梅花盛開
兩側輔以山茶、古柏、翠竹、迎春
孔雀一對,雄者棲於樹幹,回首梳翎
雌者倘佯岸邊,低頭覓食
毛羽斑斕,與花樹匯成一片絢爛春光
此圖難能之處
在於布局繁密,但雜而不亂
設色富麗,但豔而不俗
霜柯竹澗圖頁 南宋,絹本
山間冬季景色,天陰欲雪
霜柯臨水,柯下溪澗奔流
水花飛濺,遠處竹林蔥蘢
兩隻山鳥棲於枝頭,眺望遠方
將觀賞者的目光引向畫外
從而收到畫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松澗山禽圖頁 宋,絹本
古松蒼勁,枯藤纏繞,怪石嶙峋
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飛濺
山鵲或凌空飛鳴,
或棲止啄食於山澗之中、樹石之上
形象生動
松幹用濃墨畫出
松針以花青勾染
竹葉採用嚴謹的雙鉤填色法描繪
而山石則用淡青加墨皴染
使之富有堅硬的質感
論極簡之美,宋朝的極簡遙遙領先西方
古代美學,到宋代達到最高
要求絕對單純
就是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
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
現在講極簡
宋朝就是最早的極簡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文化高峰,宋代審美由唐代花花綠綠、濃脂豔抹的審美風格突然轉向淡雅的極簡美學,因此,宋代無論從宋汝窯的素色瓷,到徽宗的瘦金體,再到範寬、郭熙的大山水,用如今的眼光看依舊並不過時,無不閃爍著高超的審美情趣和雅致的藝術追求。
中式美學的巔峰
出現在一千年
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之美,簡單、自然、溫和
清逸而高雅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葉皆是浪漫
無處不是禪意,無處不是生活
論極簡之美
宋朝的極簡遙遙領先西方
甚至影響了後世千百年
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壹 | 宋朝之美,美在瓷器
宋朝被西方學者認為是
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
宋瓷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
與元瓷相比,多了分細膩
與明清瓷相比,又少了些柔媚
宋朝的瓷器,工藝精湛複雜
但最後呈現出來的瓷器卻極其安靜,極其樸素
也許正應了道家所說「大道至簡」
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
簡到極致,便是大智
簡到極致,便是大美
貳 | 宋朝之美,美在繪畫
宋朝繪畫不僅僅是追求技術,
更追求畫中意境
少了矯飾之氣,多了份自然平和
夏圭 《山水十二景圖》
宋畫的山水,善用水墨,擅長留白
讓畫面保持一種清明和空靈
而不是塞滿的狀態
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感
幾條疏枝便可以成畫
多一枝為多,少一枝為少
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
懂得留白是一種大智慧
有舍才會有得
宋朝的山水畫另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
人常常只是山水中微小的存在
把自己放低一點
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和更美麗的風景
「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馬遠 《舉杯玩月圖》
有人說
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
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
宋朝的畫有壯闊的山水
也有渺小的昆蟲
你可以看到山水氣勢非凡
可以看到孩童嬉戲打鬧
蘇漢臣 《嬰戲圖》
也可以看到花鳥相映成趣
趙佶 《梅花繡眼圖》
還可以看到昆蟲瓜果的可愛
宋畫裡,一座山是美的,一條河是美的
一截枯木,一片殘雪
一隻昆蟲,也是美的
懂得發現生活中的每一點美好
我想這是宋畫最可愛的地方了
宋朝書法講求一個「意」字
正如蘇軾所說
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
宋人寫字不像唐人那般
規規矩矩寫楷書
而是很隨意
你可以在宋朝書法裡
看到書寫之人的感情
或激動,或悲傷,或灑脫,或瀟灑
很自由
黃庭堅 《花氣燻人貼》
說起書法
便不得不提瘦金體的開創者宋徽宗
宋徽宗不是一個好皇帝
卻是一個藝術天才和全才
他的字,他的畫都是藝術史上的瑰寶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
如屈鐵斷金,鋒芒畢露
將他對藝術的執著表現得淋漓盡致
宋徽宗 《欲借、風霜二詩帖紙》
除了書法
宋朝的版書也是絕美
即使今天看來依然驚豔
「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溼,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
宋版書簡潔、大方、實用
紙墨考究、裝幀大氣
刊刻精美、勘校嚴謹
沒有現在很多圖書繁冗的裝飾
卻獨有魅力
所謂墨香紙潤,秀雅古勁
宋刻本之妙盡之矣
宋朝人心中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宋代文人不僅擅長詩詞歌賦
而且精通繪畫、音樂、書法,成就斐然
世所公認他們中間的很多人
不講究物質的條件,
只講究心靈的品味
尋求內心最舒適的狀態
宋徽宗 《聽琴圖》
宋朝文人即使在朝為官
心中依然嚮往自然
知道春天來了應該去外面走走
下雪天該出去踏雪尋梅花
休息的時候聽歌、喝茶、焚香、插花
若發朋友圈,估計少不了類似的句子
佚名 《春遊晚歸圖》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如此美句,能不點讚嗎?
李嵩 《觀燈圖》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
很單純
很悠閒
很豐富
只要懂得捨棄
不沉迷於對財富和權利的追逐
生命微若輕塵
活得簡單一些
素樸一些
也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佚名 《蓮舟仙渡圖》
自宋代之後
明、清兩代各自有對極簡美學的傳承
明代家具
延續了宋代「簡單明快」的審美風格
近代著名收藏大家王世襄曾說:
「明及清前期家具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築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家具,竟也十分協調。
不難設想,如將上述的情況倒轉過來,把近二三百年來,豪華的西洋家具擺在我國的古建築中,必然會感到不倫不類,而為什麼明式家具和現代生活卻能這樣合拍呢?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正是由於西方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簡潔明快的格調在本質上和明式家具有相同之處的緣故。」
黑漆嵌螺鈿雲龍紋大案,四足內收,是明代的一種流行式樣。
通體髹黑漆嵌螺鈿雲龍紋。案面嵌5條飛龍,蜿蜒雲中,案其餘部位均飾龍戲火球紋,嵌制精細。案底面以螺鈿嵌「大明萬曆年制」六字款。
黃花梨寬邊方桌,桌面邊料甚寬,冰盤沿下起陽線。桌腿間連接牙條,兩端留牙頭,下裝高拱羅鍋棖與牙條相抵。
桌面四角下方另裝小牙頭,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撐桌面和固定四腿。四腿圓柱形,側角收分明顯,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點,造型簡潔明快,穩重大方,無雕刻裝飾。
紫檀書案,通體以紫檀木製成,案面光素,面下為素牙板,四腿中起陽線,兩側腿間安委角方格棖,下有託泥。明清以來,考究的案多用紫檀木、黃花梨木等名貴的木材製成,做工精湛。
此案為典型的平頭案,它的特點是用重材,顯得格外渾厚凝重,邊抹寬度15.8cm,厚6.5cm,紫檀家具用如此大料實屬罕見。此案造型方正,工藝精緻,裝飾簡潔,是一件典型的明代家具。
黑漆扶手椅,此椅搭腦、扶手、聯幫棍皆用弧形圓材,靠背板微曲。座面鑲板落堂作。通體髹黑漆,屬素漆家具,是明代製作和使用最為廣泛的家具品種。
據原登記檔案,此椅為上書房之物。上書房位於乾清內左側,清代雍正時設,為年及6歲的皇子及近支王公子弟的讀書處。
黃花梨方桌,方桌四腿直接桌面,腿間安羅鍋棖,棖上各施兩組雙矮佬。四腿及棖子均用圓材。方桌造形簡練舒展,具有濃厚的明代家具特點。據檔案記載,此桌曾在壽安宮陳設和使用。
而清代
最推崇極簡美學的皇帝是雍正
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不妨像古人一樣慢下來
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物、美景~~~
作者:道玄齋主~鳳凰菩提
別署:道玄齋主
筆名:鳳凰菩提 雲水禪音 鳳凰涅槃菩提心
讀書 品茶 聞香 聽花開的聲音
在煙火的紅塵 保持一份初心
閒聽方外曲 靜飲流水音
明月清風裡 修得菩提心
個人微信:xwbd20151231
投稿郵箱:2839314290@qq.com
主編微信:xwbd20151231
總編:渤海居士
執行主編:道玄齋主~鳳凰菩提
副主編:雲少白 曾藝 曉飛
編輯:lily 無為
合作平臺:雲輕聽 雲水禪心菩提文苑
掃二維碼添加關注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