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要來了! 關于洋節要不要過的爭論話題似乎每年都能爭吵一番!無論過不過這個洋節日,反正到了每年12月中上旬時候,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夠隨處可見關於「聖誕節」的圖文宣傳,商家趁此機會進行打折促銷,給自己的營銷活動添加新的噱頭。
年輕人喜歡熱鬧,趁此機會各種禮物,各種聚會,各種浪漫情調,輔以話題獵奇新鮮,其實過這些洋節的人也沒幾個信基督的,就是圖個熱鬧氣氛!
網絡上甚至有人證實這個聖誕節起源於中國,證實的依據是這一天是羅馬「農神節(Saturnalia)」,而「農神節」又起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冬至節」。
至少在漢代或以前,中國的這個傳統節日即由絲綢之路傳至羅馬帝國,並且羅馬「農神節」也稱「冬至節」,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節」,時間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之間。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人即通過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的一個。
無論西方的聖誕節起源究竟是不是來自於中國,但是在千年之前的宋朝,確實是有聖誕節,而且這個節日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實打實的漢字:聖誕!
北宋大臣龐元英在《文昌雜錄》裡記載:「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聖誕與上元節同。」
這本《文昌雜錄》在當時就是作者的手記,平時記載一些見聞,以及朝章典故。
至於作者龐元英,此人在歷史上不太有名,不過他爹有名。但他爹有名不是因為學問、從政經歷或者軍事戰績,而是拜後世文人所賜。
龐元英的老爹就是在歷史劇裡反派角色龐籍,包公劇裡的龐籍被刻畫的是個令人憎惡的角色,常常弄點么蛾子,使個壞搗個亂,這都是信手拈來。
龐元英的老爹龐籍雖然有名,但是名氣不如親家名氣大,因為這位老親家是千古文宗歐陽修。
沒錯,龐元英是歐陽修的二女婿。值得一提的是龐元英曾經追隨嶽丈足跡,也走了一趟宋遼的高速路,在高速路服務區吃吃喝喝,並且發明了凍梨。(具體參考我的上一篇文章古代有高速路嗎?古代高速路上居然也有服務區?)
現在說回來,為什麼在龐元英的手記裡記有聖誕呢?這個聖誕和西方的聖誕有關係嗎?
答曰:這個聖誕和西方的聖誕沒一點關係,因為這時候的西方國家還在黑暗的中世紀,住的石頭房子,吃著發黴的魚乾黑麵包,連生活都不能算正常,那還有什麼聖誕一說!用西方的學者的話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
既然如此,那麼龐元英所記「聖誕」一詞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就要說到宋朝的一些稱呼了。
我們常看的歷史劇裡,官員大臣或者太監,動不動就稱呼皇帝為陛下或者皇上,這樣的稱呼在宋朝極為少見,陛下這個稱呼倒是在國朝盛典能出現,至於「皇上」這一稱呼,極為罕見,因為這時候眾人稱呼皇上為「官家」!而且是無論士庶,都可以稱皇帝為官家。
除了官家這個稱呼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就是聖人,這個稱呼叫法是承唐朝而來,隋唐稱呼皇帝大都叫「聖人」,比如熱播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個個都尊稱唐玄宗為「聖人」。所以宋朝也這麼稱呼皇帝,「官家」或者「聖人」都可以叫。
那麼皇帝如果要過生日了,那就是聖人要過生日,「聖人」誕生的日子當然是聖誕節,所以千年之前的聖誕節就是這麼來的,每逢聖誕都是要休沐放假的。
不過結尾要說一句,皇帝是經常換的,每個皇帝的生日不同,所以當時皇帝在位的時候,就以當時在位皇帝的生日為聖誕節,比如宋真宗,生辰是十二月二十三日,於是這一天就是聖誕節。
宋真宗的兒子宋仁宗,生日是五月三十日,那麼五月三十日就是宋仁宗當政時期的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