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6+1的讀書方式,年讀300本不是難事

2021-01-09 清泉悅生活

我在上一家公司學到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方式:做計劃。任何一項工作,特別是項目,在開始行動之前,都是做計劃。

先總覽這個任務,看看要達成的目標、完成的截止日期、需要哪些部門配合,之後就是分解任務。

先分成幾個大塊,再將大塊細分成每一個步驟,最後標上完成日期,每個步驟的完成日期和大塊的完成日期都要有。

執行的時候,每天的工作就按照這個計劃進度走。一般都會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這個任務。少量由於特殊原因會延遲幾天,但都沒有影響。

當《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提出普通讀者一周6本、一個月25本、一年300本這樣的基準,我覺得是可以實現的,因為他給我們做了可操作的讀書計劃框架。

這個框架是6+1的閱讀方式。

一周6天讀書,一天「自由日」。在「自由日」,可讀可不讀,但一定要制定下一周的讀書計劃。在「讀書日」做到「今日書,今日畢」。

框架做好了,詳細內容就要我們自己填充了。比如:7本書的清單,每天在哪個時間段讀書,採用什麼樣的閱讀方法。

讀書的小板凳已經準備好了,現在要去找書了。去哪裡找呢?

喜歡紙質書的可以去圖書館、二手書店、實體書店;喜歡電子書的可以選擇網絡平臺(比如微信讀書)。

不想花錢的可以選圖書館和微信讀書,還有一些別的網絡讀書也免費。想留有墨香的選二手書店、實體書店或者網絡平臺購買。

一般的話,網絡平臺購買都有折扣,二手書店也有折扣,就看個人喜歡了。

實體書店放在最顯眼處的基本上都是新出版或暢銷的書籍。主要是時下的熱門話題和世人的興趣,有興趣的就去這些地方找。

獲取書籍的來源要不拘一格。

讀哪些書呢?怎麼列這個讀書清單?

賈伯斯有個故事,他很喜歡書法,Reed大學在那時提供也許是全美最好的美術字課程。從Reed退學後,他去旁聽這個書法課,最初的目的只是去學怎樣寫出漂亮的美術字。

後來,他將美術字應用到了Mac電腦系統中。最後,windows也使用了這一字體。

他說,跟著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

讀書也是,喜歡的書要讀,不喜歡的也要保持好奇心讀一讀,有意識地擴大興趣範圍,說不定以後有奇用。

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時,順帶選擇一兩本不太喜歡的書,避免千篇一律,也能發現更多驚喜。

印南敦史提到書籍有可快速閱讀的書,也有不能快速閱讀的書。

讀書的目的可以粗略劃分為兩種:

1、為了提升自我價值-書籍的內容為事實、主張。

2、為了追求心靈愉悅-書籍內容為故事、情節。

書籍的內容為事實、主張的可以快速閱讀;書籍內容為故事、情節的一般不可快速閱讀。

每年閱讀300本書的計劃,前提是每日必讀,且一天讀完一本內容為事實、主張的書。

也就是說在一周6+1天的讀書時間裡,6天讀內容為可快速閱讀的書,且一天一本。

故事性、情節性較強的書,在「自由日」閱讀,也可以與其他6本並行閱讀。

按照以上的計劃,我們讀完了一周的量,一月的量,甚至一年的量,如果年復一年,書太多了,要怎麼處理呢?

有人也許會說,他讀的是電子書,但電子書佔多了內存,也需要清理。

作者直接給的建議是定期處理藏書,因為一般情況下,讀過一次的書基本不會再看了。

不為存儲,只選擇流動,才會更加期待遇見新書。

我之前讀過的書,時間太久,發現長了書蟲。搬到太陽下曬之後,還是有書蟲。最後將書都丟掉了,立馬覺得整個屋子乾淨清爽了很多。

書架採用流水式的管理方法,藏書實現某種程度的流動,隨時通風換氣。

按出版日期,將所有書豎立排放在書架上,露出書名。時間久的過時的,可以毫不猶豫的處理掉。

如果這樣還是難以下定決心,請記住,網絡免費電子書大把。

每三個月整理一次書架,放棄過時的、不需要的書,最後保留下來的,就是對現在的自己有用的書。

哪些書需要留下呢?因人而異,根據自己心中的基準判斷。

前面提到「一行評論」積累到12本之後,就可以進行回顧,並從中挑選出最佳的一本。

一周讀6本,可以兩周進行一次回顧。周期性的回顧,有助於制定判斷保留或處理的標準。

通過「哪些書需要留下」,可以認識自己的價值觀和情趣愛好。從保留下來的書中,能夠看到自己。

以上印南敦史教給我們多讀書要如何做計劃、去哪裡選書、挑選哪些書以及怎樣管理讀過的書的方式方法,用起來,年讀300本書不是難題,

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只有多讀書,我們的思維和認知才能提升。願你進入一種「多度生活」的狀態,每日必讀,使讀書成為生活規律。

相關焦點

  • 《高效能閱讀》:他每年堅持讀300本書,愛上讀書,其實沒那麼難
    日本龍谷大學經濟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卻恰恰相反,他每年工作之餘至少能完成300本書的閱讀,其中還不包括各類報刊雜誌,差不多一天一本。這對於喜歡讀書的原尻淳一來說或許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厭讀的人來說,一年讀完一本書都是煎熬和痛苦,更別說一年300本。
  • 讀書| 一年讀50本書?太少!《快速閱讀術》教你一年讀700本(印南敦史)
    作者使用他的流水式閱讀法,一年讀700本書,每本書都有寫書評,並且書評還很受讀者歡迎,據說他寫過書評的書很快就會賣瘋。馬上就要到國際讀書日了,昨天人民日報發布了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要都學會了這流水式閱讀,那這閱讀量還不嗖嗖的往上漲啊。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不是一個人——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為讀書沒效果而焦慮,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一個在原地旋轉的陀螺。直到今年,我覺得終於把讀書的方法理清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用文章中的方法,你的閱讀能力將能得到極大的提升。讀書的三大誤區,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 讀書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卻是人生最好走的路
    書籍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會改變你對周遭的看法,讓你更有主見而不是被別人的觀點影響。讀書會讓失落的人重拾希望,會讓悲傷的人找到歸屬感。100天看完33本書,相當於3天讀完一本。而1年看100本,至少一周讀完兩本書。實不相瞞,100本書中有3000年的經驗,為什麼這麼說呢?
  • 讀書百本,讀一本忘一本?掌握「筆記管理法」,讓你學會有效閱讀
    1、「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你看過了,不等於你學會了。很多人都深有同感,書讀了不少,可真正能記住的沒幾本。別人問起來,說不出個大概所以然來,貌似一味在讀書,實質上毫無效果。還是讓筆記成為讀書時的好夥伴吧。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也許我們看的書不是紙質版的,而是電子版的;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書籍成為了睡覺的催眠劑。一讀書就瞌睡,根源還是讀書的效率比較差。1、沒有帶著目的去讀書當我們漫無目的的去讀書的時候,肯定食之無味,像亂飛的蒼蠅一樣到處碰牆。
  • 《快速閱讀術:從1頁5分鐘到每年700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1.內容具有較強的故事性的。比如小說、隨筆等,漫畫、繪本。小說中的情節走向非常重要,因此不能跳躍式閱讀。另外,很少有人會使用快進的方式看電影,同樣,一般來說,也不會有人想要急匆匆地閱讀漫畫、繪本。2.自己想要慢慢品讀的書籍。
  • 讀書慢?一讀書就犯困?不是你不適合讀書,是方法出了問題
    一、同樣是讀書,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最近看到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消息:軟銀集團掌門人、前日本首富孫正義曾經因為得了肝病,利用在醫院養病的2年時間裡看完了4000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個假新聞吧?1年才365天,2年就算800天吧,即便是這樣,那也要每天讀5本書啊!
  • 6年親子共讀,這些是我的心裡話
    我剛有Mia的時候,做為新手媽媽,對於養育孩子和早教啟蒙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過有一件事,我倒是憑著直覺做對了,那就是從小給孩子讀書。那會兒每次去商場,我總會特意繞道去童書區看一看,翻幾本,有喜歡的就帶一兩本回家,到家後像獻寶似的拿出來給孩子瞧,你看,媽媽給你買新書了哦!然後巴巴地坐在一起讀。
  • 從邂逅1%,到10年7000本書的世界在向你招手,您準備好了嗎?
    他曾經是閱讀1頁需要5分鐘的慢閱讀者,後來經過不斷練習,每天閱讀2-3本書,寫2篇書評,每年閱讀700本書,堅持10年。10年閱讀7000本。為什麼他要研究快速閱讀方法?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印南敦史希望幫助慢讀者,讓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將書順讀下來。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尤袤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當下的「讀書」在《讀書讀書》中,金克木就《談讀書和「格式塔」》提出一個現象: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之前不是有什麼「知識膠囊販賣者」,還有什麼「販賣焦慮者」,說白了,這其中運用的都是運營思維。大眾也是樂於接受的,畢竟,大多數人對「效率」的要求都還挺高的。當然,這樣的「讀書方式」有利有弊,且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書籍。誠如某人所說:「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1、讀書很勤奮為了天下成名,寒窗苦讀,容易讓人想起三更半夜挑燈。已是夜深人靜之時,讀書之人依然在「」苦讀。唐朝顏真卿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讀書的時候,班裡也有很多同學以此詩為座右銘,用來激勵自己。三更,在古代十二時辰記時法中為子時,「子」對應的十二生肖是鼠,因此,古人又把子時稱為鼠時。那時人們對這種計時方式再也熟悉不過了,就像現在我們熟悉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中二十三時是什麼時候一樣。子時又是老鼠在家中在夜間最活躍的時間段。讀書人與鼠相伴苦讀,是舊時常見的現象,自然就會引起民間一些人的聯想。
  • 2020年讀了100本書,這本帶給我的觸動最多也最大
    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11號晚上,我在視頻號直播間給書友們做了一場讀書分享,主題是:2020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是個還比較獨立的人,平時有自己要忙的事,閒的時候也有自己精神滿足的方式,所以,對於我來說,真正感到孤獨的時候,不是無人陪伴,而是不被理解,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 品讀·原創|讀書亦像人生,不應太匆匆
    作者:崔修建來源:《品讀》2020年第1期最近幾年,特別喜歡買書,網上購,實體書店選,地攤上淘……一批批新書舊書,將貼牆而立的整排書櫃擠得滿滿的,甚至牆角、寫字檯……也越壘越高。有朋友見我坐擁「書山」,驚訝地問我,你買那麼多書,能看得過來嗎?
  • 新概念英語學習法:見縫插針讀英語
    讀《新概念英語》100遍,需要用到見縫插針法。更多的英語內容,請看話題#英語秘笈從時間的運用上,有點類似現在流行的「碎片化學習」,即儘量用零碎的時間來讀英語。然而,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我以前經常是這樣:1.早上起床洗刷後,出去跑步2.回來洗澡,然後讀幾篇3.去飯堂吃早餐,回來又讀幾篇4.出發去上課之前,又讀幾篇5.下課回來以後,又讀幾篇6.午飯後
  • 提升學歷先讀大專好還是專本連讀好?
    然而,國家的這次擴招,針對的是全體社會成員,也就是說,即便是出社會工作了幾十年的大叔,也可以去讀書,並且,學習模式是業餘的,幾乎都是在網絡上面完成學習任務,不需要親自到校。最關鍵的是,它發的畢業證竟然是統招的,這真的是活久見,以前,業餘讀書可以拿到的學歷幾乎都是成人函授性質的,可見國家真的狠下心來要提高全民學歷了。第二,學考進一步擴招。
  •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一本好書匯集了一位精英人士的思想精髓,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人對話。2021年1月6日我在石家莊宅居,既然不能出去,不妨靜下心來,找一本書讀。讀書就像養花兒,需要你細心澆灌讀書不同於隨便翻開手機網絡小說,享受文字快餐;讀書也不是打開短視頻媒體,快速閱覽短小快的信息。
  • 特級教師張萬祥:給青年班主任的12個小建議,讀一讀
    比如想一個學期讀幾本教育書籍,寫幾篇教育隨筆,可是在昏頭昏腦中,時光流逝,一切付諸東流,只留下悔恨和遺憾。為防止遺漏,建議一天結束的時候,用一兩分鐘思考一下,然後在檯曆上記下第二天必須辦的事情,而且按輕重緩急排個次序。
  • 四年級女生一年讀書300本文字書 這得有2000萬字吧?!
    大概到了六歲左右,我們還是以繪本為主,每天講繪本後,我會讀一點橋梁書,慢慢加小說,一天一到兩章。因為這個時候,閨女開始喜歡上情節豐富的故事。我記得,我給她讀的第一套小恐龍的故事,11本書,用了7個月的時間。再後來,有時候我可能1個多小時的時間給她讀完一本迪克金·史密斯的動物小說,不是我看重閱讀的量,而是故事讀了就不想停下來,真的是非常好看。就是這樣讀小說給她聽,也堅持了三年多。
  • 最高效的 100 本讀書計劃,你來麼?
    不是被工作佔據,就是被生活瑣事填滿。而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讀完一本書呢?有那麼一群愛讀書的人不僅堅持每天閱讀還喜歡搞事情。這不,最近他們又玩出了不小的名堂...然而,走進『路上讀書』的編輯部,瞬間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流。這個 120 平米的小工作室,6 面牆全是書架。一群大小文青,就扎堆在書海裡,寫稿、斃稿、再寫稿...終日與「書」死磕到底,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