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2021-01-20 我是渭水徐公

(朝聞道寫作社群已重新開放。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

身在社會底層,勉強活著的打工人,如果想快速賺點錢,有什麼靠譜的法子呢?

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

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

這些貧苦人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賣,但是隊伍排得那麼老長。就算一個人不賣,也會有十個人頂上。

他們每次賣血,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許三觀第一次賣血的時候,就學著同伴拼命喝水,把肚子脹得像西瓜一樣。據說這樣做了,血就會變得更多,他們也能多賣一些錢。

等他們費盡艱辛,被抽乾了血液,從醫院蹣跚走出時。他們能拿給自己的補償,不過是一盤炒豬肝,二兩熱黃酒,僅此而已。

舊時代的許三觀們,像極了那些累死、猝死、被送進ICU搶救,被強行趕出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

他們有的在賣血,有的求一個賣血機會而不得,有的已經被抽乾了血肉,已經苟延殘喘。

(一)新時代的賣血

在這個新時代,掠奪的行為披上了文明的外衣。那些直接掠奪血肉的針管,變成了變相榨乾血肉的網際網路,但掠奪手段的殘忍程度,卻並不在舊時代之下。

許三觀的幾個同伴,在賣血的時候,像比賽一樣喝著水,讓自己的身體膨脹,好多賣一些血。網際網路大廠的年輕人在加班時,也像比賽一樣比拼著時長,誰更加持久,誰就擁有更多可賣的血。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放棄。但在這個極度內卷的時代,只要一個人放棄,立刻會有100個人撲上去,爭奪那個空出來的崗位。哪怕這個崗位,就擺明了是個吸人血肉的崗位,人們也仍然前僕後繼。

你沒看錯,在這個時代,賣血仍然需要排大隊。

於是,那些年輕人還沒到30歲,便噩夢纏身,身體虛弱,卻仍然望房價興嘆,無法在付出了青春的城市安家落戶。

彼時彼刻,他們甚至還不如許三觀。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卻越混越慘了?

(二)沒有選擇的時代

很多人在詛咒網際網路大廠,這可真是風水輪流轉。就在幾年前,那幾位老闆還被人們奉為雞湯導師,人生贏家。可就這麼兩三年的功夫,他們就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我們換個角度看,你會發現事情很魔幻。一方面,年輕人對這些資本家人人喊打,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可當他們投簡歷的時候,卻一個賽一個的積極,恨不得把別人,都從面試臺上踹下去,就把自己一個人留在那兒,那才是最好的。

魔幻就魔幻在這了,因為這些年輕人,真的是別無選擇。

我在天津長大,因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很差,所以我經常會去招聘會逛逛。不客氣的說,我們天津市的公司裡,大概70%是皮包公司,20%是傳銷公司,只有剩下的10%,還算是像模像樣的正經公司。

頭幾年很火的天津某健,就是知名的傳銷公司。身為天津人,我可以交個底,雖然某健規模很大,但在天津的傳銷界,它只是個弟中弟。我們天津傳銷產業的發達程度,可見一斑。

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會比我們好一些。這邊的皮包公司,大都是「以招聘為名,套你的方案和創意」(不信的,可以去北京昌平投投簡歷,與騙子們面對面交流)。在詐騙這方面,人家的確是做出了一線城市的表率 。

在左傳銷、右皮包的大環境下,那些網際網路大廠,無疑就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一邊把你當豬宰,一邊用真金白銀收購你的血肉,年輕人會怎麼選?或者說,他們還能有什麼可選?

無論如何,對於年輕人來說,成為大廠員工,好像還有一點通過奮鬥,獲得新生活的希望。所以,他們真的沒什麼可選。

最後的結局,我不說你也知道。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在大城市站穩腳跟,而多數人,則在被榨乾血肉與青春之後,黯然回到故鄉。

北上廣的璀璨燈火之下,向來是森森白骨做地。舊的白骨化為塵土,新的白骨會自覺填上位置,繼續為下一年的璀璨燈火發光發熱。

(三)網際網路時代:時間就是金錢

如果我想圈一波流量走人,那麼我寫到這裡,大可以煽動大家仇恨資本家,呼籲支持打工人了。

如果這麼寫,我的這篇文章,大小也得是個爆款。

然而眾所周知,我渭水徐公,是一個專門研究流量,研究寫作的自媒體創作者。所以煽動情緒這種事情,誰愛幹誰幹,我要做的事情,則是進一步往深處挖掘。

我有自己的寫作課程,也通過這個課程,連結了幾百名優秀的創作者。其中不乏大廠的高階管理人員,甚至有多個知名傳媒公司的總裁、副總裁。接觸了這些人之後,我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了解,也就更深了一層。

從他們的真實經驗裡,我發現了一個原理。一旦你在網際網路時代錯過了時勢,錯過了風口,很可能就錯過了一輩子。

比如大家都在開發買菜軟體,A公司需要三天,B公司需要兩天,C公司需要一天。那麼C公司,就有很大的概率搶佔到先機,從而先一步拉到融資,這足以決定一個項目的生死存亡。

你以為網際網路時代,產品得做到這個水平才能上線。

實際上,做到這個水平,就必須得上線了。不上的話,分分鐘要完蛋。

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講究的就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等你萬事俱備了,估計黃花菜都涼透了。

為了把產品開發的速度提升到最快,資本家們的最優解,就是組建小型的項目團隊,並且極限壓榨他們的精力。哪怕多支付一些加班費,也在所不惜。

如果讓專人長時間加班,專人負責專項,這樣可以省去很多交接溝通的成本——身為一個資深項目經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時比人與狗之間的溝通,還要費勁百倍。

所以,雖然資本家壓榨員工這事很不要臉,但它卻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網際網路產品的良好體驗,從而讓它在競爭中勝出。

越不要臉的越能勝出,越要臉的死得越快,這便是世界的本質。

(四)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

如果想拯救許三觀,僅僅抓幾個組織賣血的血頭,或者整改一兩家醫院,短時間內或許有效,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其實在這場遊戲中,資本也好,中層也好,底層也好,還有終端用戶也好,我們都像籠子裡蹬著輪子的老鼠一樣,一邊盲目地追求著速度,一邊提前透支著生命。明知道這樣轉下去,我們人人都是輸家,但誰都不肯第一個停下來。

可一旦生命按下急停,你想不停都不行了。不僅事業會畫上休止符,那些愛你的人,也會蒙上一輩子的痛苦與陰影。

我們人類,對於這種全新的壓力,終歸還是缺乏應對經驗。

在幾十萬年的人類進化史中,我們在面對狼蟲虎豹、錛鑿斧鋸、磚頭水泥這些玩意的時候,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經驗。因為我們已經和這些東西,持續戰鬥了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早就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

但我們面對這種精神上的壓力,最多只有幾十年而已,大家並沒有進化出足夠強大的防禦機制。所以從許三觀到跳樓康,從馬福報到黃吸血,這種人間慘劇從過去到未來,永遠會層出不窮。

想讓這些慘劇不再發生,必須要有足夠多的鮮血警醒世人,以及足夠沉重的鐵拳打擊違規者。有了這些保證,才能為智人爭取足夠長的進化時間,從而應對文明世界的新挑戰。

80、90後這兩代許三觀的血,已經快被抽乾了,而00後許三觀的命運,又將走向何方?

(完)

(朝聞道寫作社群已重新開放。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
    1995年健康的人都要到城裡賣血,人們都認為只有賣血了才能證明自己是健康的。許三觀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倍棒,第一次賣了血。他用賣血的錢換來的錢點了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吃得有滋有味。,為了給她買好吃的補身體,許三觀賣了第三次血,同時也給自己的老婆戴上了一頂綠帽子
  • 《許三觀賣血記》:「愚昧」的表面下是最可貴的幸運和溫情
    01.許三觀的賣血觀念賣血這件事是他四叔告訴他的,在鄉下人的眼裡,賣血代表著健康,沒賣過血的連女人都娶不到。而許三觀正是在農村來的根龍和阿方的鼓勵下賣了人生第一次血,也正是賣的這一次血,讓他娶到了心心念想的許玉蘭。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於是有了一個又一個的賣血村,賣血村又成了一個個愛滋病村。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雜談——關於《許三觀賣血記》
    《高興》裡的劉高興賣腎後買了牛皮錢包和西服高跟鞋,希望日後娶到個漂亮媳婦;《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人生第一次賣血,就娶回來了漂亮的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在周邊言論的影響下,許三觀萌生了想要去賣血娶媳婦的想法。於是,他與同村的阿方和根龍一起去賣血。在許三觀之後的生活中,他賣了若干次血,是為了女人、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生活。隨著他們年紀逐漸增長,身體自然沒有以前那麼健壯。根龍因腦溢血去世,這也給許三觀帶來了打擊,他認為是賣血導致根龍的死亡。
  • 許三觀賣血記:掏空的身體,滴血的營生
    當他醒著的時候,他也會追求平等,他是一個像生活那樣實實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鄰居一樣,和他所認識的那些人一樣,當他的生活極其糟糕時,因為別人的生活同樣糟糕,他也會心滿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壞,但是不能容忍別人和他不一樣。這個人的名字可能叫許三觀…...倒不是說他賣血怎麼樣,賣血養兒育女是常情,可他賣血餵養的,是他老婆和別人的兒子,這就有些出格了。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但當兒子長大後,聽到人們粉粉議論一樂長得像何小勇,而非是他許三觀。他當時雖有懷疑,但也沒有多想,他認為許玉蘭不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但隨著一樂越長越像何小勇,他終於忍不住了。他終於忍不住向許玉蘭逼問,許玉蘭承認何小勇和她發生過一次關係。
  • 隨筆|三觀人生——《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的對待一樂。於情,他給予了一樂養育之恩;於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第二處,便是許三觀出軌。出軌,放到今時今日也不是什麼見得光的事情,更何況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一開始,我並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當。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大兒子一樂在農村大病,許三觀無奈將一樂送往上海,高額的醫療費用壓垮了許三觀身上最後一根稻香,他為救大兒四處借錢,一路賣血。在困苦和磨難的泥潭中奮力掙扎。難以置信的是,時隔數天連續賣血五次,險些喪命。這裡是小說的高潮,當我讀到他在天寒地凍的隆冬時節,為了能多賣點血,就著鹽喝冷水時,不禁淚如雨下。
  • 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
    原標題: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陣容號稱韓國最強   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   陣容號稱韓國最強   由中國作家餘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許三觀賣血記》於6月3日開機拍攝。
  • 「四季書香,同心築夢」丨讀書心得:《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是故事的主人翁,他在年輕時偶然加入了賣血的隊伍,當時流傳著「沒有賣過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的規矩,身子骨結實的人都去賣血,賣一次血可以掙三十五塊錢,抵得上一個年輕漢子在地裡幹半年的活。在中國底層社會,農民生活困苦,辛苦幹活還不一定能有好收成,判斷男人身體是否健壯的標準竟然是能不能賣血,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在傳統中國社會,農民勞動的價值似乎一文不值,甚至抵不過兩碗血的價值。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如渡河,渡人亦是渡己
    那時候許三觀和許玉蘭還在屋子裡,二樂和三樂坐在門檻上,他們看著一樂的兩條腿跨了出去,從他們的肩膀旁像是胳膊似的一揮就出去了,二樂看著一樂向前走去,頭也不回,就對他叫道:「一樂,你去哪裡?」一樂說:「去找我爹。」
  • 《許三觀》:河正宇改編餘華小說,用韓語來講中國故事
    他得知娶一個老婆需要用很多的錢,恰逢村上有人去賣血賺錢,於是許三觀也跟著跑到了醫院去,抽出了自己的第一份血。《許三觀》劇照婚後的生活許三觀和許玉蘭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一樂更是討人喜歡,但隨著一樂越長越大,村裡人都說他長得很像許玉蘭的前男友何小勇。
  • 【小作家】不急的,一起慢慢走|《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買菜計|安得一服清涼散|父愛如空氣|記憶深處的花香
    顧雨彤 10歲 城東小學鼓樓校區五年級指導老師:徐錦石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省泰中附中初三(8)班 呂佳雯        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一直驚豔著我們,從福貴到許三觀,書中展露出來的並不是簡單的人物性格,更是一個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 《許三觀》∶國產文學異國背景下的影視改編
    《許三觀賣血記》是他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並在後來入選為中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之一,並翻譯成英、法、德、意、韓等多種文字出版。2015年,韓國導演兼著名演員河正宇將鏡頭對準許三觀,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本土化改編。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 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原標題: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摘要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 卻還是找不到對象】網際網路大廠是熱鬧的,在大廠工作的年輕人卻正在經歷孤獨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界面新聞,原文標題:《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 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記者:伍洋宇,採訪:伍洋宇、姜菁玲、周伊雪 、佘曉晨、林北辰、陸柯言,編輯:文姝琪。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 網際網路大廠孤獨的年輕人:100個人加你卻還是找不到對象
    網際網路大廠是熱鬧的,在大廠工作的年輕人卻正在經歷孤獨。「孤獨,我覺得應該是我們大部分大廠單身青年遇到的一個問題吧,因為工作,很多人就是公司和家兩點一線。」一名騰訊員工表示。讓人感到孤獨的原因很複雜。分手之後,他再沒有時間去認識新的異性,好幾年了也還是單身——這是一個在採訪中得到的個例故事,同樣也是一部分大廠年輕人的感情模板。一名華為員工告訴界面新聞,和他同一批次進入公司的人當中,十個人裡也就有兩三個人處於戀愛狀態。「本來工作也比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感情),如果再是異地戀的話,鐵定是要分的,我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