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2020-12-21 天地芳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

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父親的影子不知不覺就和許三多重合了,許三多在面對人生困難的時候選擇賣血,父親卻是要用沉甸甸的麻袋磨破自己的肩膀,手臂,還有近乎貼在地面的腰。

父親是農民,除了種地,再啥也不會。但父親是男人,是兩個男孩子的父親,只要是給錢的髒活累活,他都搶著做。

反觀許三觀,因為賣血,讓他一次次從苦難中脫身,他整整賣了12次的血,卻沒有一次是為自己賣血。等到他想為自己賣一次的時候,卻被人嫌棄白送都不要,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開始在街上嚎啕大哭。父親和許三多一樣,他們都是一個男人,有擔當男人。

所以,我想通過《許三觀賣血記》來為大家解讀什麼樣的人才算合格的男人: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01、【許三觀與許玉蘭的「婚姻」】:對於婚姻,男人往往選擇適合自己的,這不是男人的執拗而是倔強。

《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在第一次買血是因為鄉下的四叔說身子骨結實的人都會去賣血,賣過血的男人才能娶上媳婦。為了證明自己,為了一個男人的尊嚴,他義無反顧的選擇去賣血。

值得慶幸的是在他賣血的途中,他認識了兩個「引路人」——根龍和阿方。在他們的說教下,他喝完水後在「老血頭」那裡得以獻血。面對賣了兩大碗的血的35塊錢,他顯得很有主意。除了吃豬肝和喝黃酒,他多一份錢也捨不得花,他要把錢留給自己娶媳婦。

而對於選媳婦,他的首選是林芬芬,然後才是油條西施許玉蘭。而林芬芬似乎是不近人情,許三觀怯了。而許玉蘭則太容易接近了,他請許玉蘭一籠包子、一碗混沌、話梅、糖果、半個西瓜後,就讓她嫁給他,因為他為她花了八角三分錢。

許玉蘭自然不會同意,因為她已經有相好的叫何小勇。但這一丁點也沒難倒許三觀,他去找許玉蘭的父親,告訴自己也姓許,許玉蘭嫁給他,許家才會不斷後,許老爹一聽便立馬答應了。許玉蘭哭著去找何小勇,讓他出八角三毛錢給許三觀,何小勇不答應,許玉蘭只好嫁給了許三觀做媳婦。

所以,當我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不禁覺得許三觀是個有意思的人,最起碼他稱的上男人。因為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中,他的目標很明確,我就是用這些錢來給自己找媳婦的,再請許玉蘭吃東西的時候他沒有坦白自己的心思,而是等她吃完了,才告訴她吃了自己的東西就要做自己的女人,這樣的做法雖然野蠻,但不失為一個最直接有效的好方法。

最讓人覺得許三觀對許玉蘭倔強的要屬他明知對方有相好的,仍沒有放棄娶許玉蘭的心思。迎難而上,不到最後誰也知道最後的結局。所以,許三觀挺男人的去找許玉蘭的父親了,而他用來說服許老的理由就是他也姓許,嫁給了他,許家就不絕後。這樣的智慧和勇氣放在一起,我只能說他對愛情的倔強讓他抱的美人歸,用執拗來形容他是不合適的。

男人有時候之所以被人稱為「真男人」,那他一定具備了智慧和勇氣,這樣的男人在面對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從容不迫,很輕鬆的解決擋在自己面前的困難,難怕生活再難,他們照樣有勇氣活出自我,照樣能在絕境中求得生存。

許三觀用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換得了許玉蘭一生的陪伴,這是底層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對許玉蘭,許三觀是比何小勇更值得去寄託一生的人。因為許三觀有一股男人的韌性,這讓他在面對任何大風大浪面前,都不會輕易的放棄和妥協。他骨子裡的倔強,註定了他不會對生活認輸。

這樣分析下去,《許三觀賣血記》裡我們不難發現許三觀的確是一個勇於面對生活挑戰的鬥士。就算是面對常人無法接受的噩耗時,他也能在時間的長河中一次次去找尋到自己善良的本質,他能被生活所打擊,但他依然嚮往美好的生活。

這不僅使我想到了我們村的一位鬥士,他想要存錢買房,第一次剛存夠夠了錢,妻子重病讓他多年的積蓄毀於一旦,但慶幸的是他妻子的病好了。又過了幾年,當他第二次存夠了錢準備買房的時候,他的兒子賭博輸錢,他替兒子還了錢。但他沒有怨天尤人,他依然認真的在生活,在他的字典裡,男人的倔強不允許他向生活低頭。今年,他終於如願以償,買了套敞亮的大房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迷死,特別容易自我否定。從不會輕易的嘗試一件事,面對喜歡的姑娘,喜歡說我配不上。一遇到點小問題,立馬開始怨天怨地,從不去積極想辦法解決。很多時候,許三觀就是我們的英雄。

《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有一種倔強,他一旦在內心中認定了一件事,那他就會拼盡全力的去追求,他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也不忘結合自己的智慧。用頭腦和堅持去做一件事,這就是許三觀做的事。

生活的殘酷總在讓那些不知道反抗的人活得更糟。而對於學著改變和反抗的人,它總會在不知不覺給他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只要你不放棄,你就會有出路。

許三觀就做到了這些,他在遇到自己喜歡的油條西施許玉蘭,硬是用一個男人的倔強將她迎娶到家,正是因為和許玉蘭成了家,讓他學會了作為男人,要有更多的擔當和責任。

02、【許三觀與一樂的「親情」】:因一樂不是親兒子,之後是默默忍受,最後是拼了命的付出,男人有擔當的背後往往是善良。

《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與許玉蘭完婚後,許玉蘭掙氣的為他生了三個兒子,而他最喜歡的是大兒子一樂。

但當兒子長大後,聽到人們粉粉議論一樂長得像何小勇,而非是他許三觀。他當時雖有懷疑,但也沒有多想,他認為許玉蘭不會做對不起自己的事。

但隨著一樂越長越像何小勇,他終於忍不住了。他終於忍不住向許玉蘭逼問,許玉蘭承認何小勇和她發生過一次關係。許三觀當時就氣瘋了,他沒想到自己為別人養了這麼多年的兒子,他開始疏遠一樂,對一樂的寵愛沒有了。

所以,當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為許三觀叫起了委屈,也許這樣的事,放到誰的頭上,誰都會大發雷霆,甚至休妻。但許三觀沒有,他只是不那麼勤快了,他開始讓許玉蘭伺候自己,他要享受一下。

但這種享受還沒多久,一樂就把方鐵匠兒子砸壞了,方鐵匠讓賠償醫藥費,許三觀當然不認,讓許玉蘭找何小勇。結果,許玉蘭無功而返,許玉蘭只好讓一樂去找何小勇,但何小勇依然不為所動。但方鐵匠等不及了,他把許三觀置辦的家當全部給拉走了,許三觀表面說自己不管,後來自己一個人去買了血,才將全部的家當贖買了回來。

這樣的許三觀不這是一個為了家庭甘願捨棄自己的好男人嗎?表面上的絕情終究是他裝出來的,他還是在內心深處有許玉蘭,有一樂,有身為一家之長的擔當。

真正的男人或許不擅言辭,但他們的行動力卻是有目共睹的,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往往令人肅然起敬,但光這一點還不足以說明一樂和許三觀的親情。

他和一樂的「父子情深」,兩個人之間隔閡因為一次次矛盾的升級而和解,許三觀終究是放不下男人擔當背後的善良。他對一樂的愛,讓人一次次動容,這樣的父親可以說是全天下的男人的楷模。

在原著中,許三觀在「大躍進」時期,為了讓自己家人吃頓好的,他又去賣血了。但想到一樂是自己替別人養的孩子,他給一樂給了5毛錢,讓他買紅薯,而他們去吃一塊三的面。

一樂在吃完紅薯後,還是覺得餓。越想越生氣,邊去找何小勇,一個勁的叫爹,只為了吃上一碗麵。但何小勇不答應,根本不認他。所以一樂瘋了一樣,揚言誰要是給自己一碗麵,誰就是自己的爹。路人聽到後便告知了剛好回家的許三觀。

許玉蘭先去找了,許三觀無動於衷。但許玉蘭沒有找到,所以許三觀去了,他找到了一樂,但一樂嘴裡嘟囔著要吃麵,父子的矛盾在那一刻,許三觀發現自己始終放不下一樂,一樂就是他的兒子。所以,他帶一樂去麵館吃麵去了,從那以後,許三觀是一樂唯一的爹,誰要再說一樂是何小勇的兒子,許三觀就給誰急。

讀到這一情節的時候,我真的被許三觀對一樂的善良感動哭了。這樣的有擔當的男人,其內心的本質怎能不是善良呢。他對一樂的愛,超越了親情,這時候的許三觀像極了英雄,令人敬佩。

但許三觀不僅僅做了這些,在一樂不幸得了肝炎後,他做了一個足以超越一切愛的決定,他要一路賣血到上海,為一樂治病。

我真的看哭了,在他一生的十二次賣血生涯中,光這一次他就賣了五次血,其每次賣血都隔著幾天的時間,他是用自己的命在延續一樂的命,這是他的這種執著,他終於到了上海,將一樂從死神的手裡搶了回來。

作為男人,許三觀無疑是成功的。作為父親,許三觀無疑是偉大的。我除了用偉大來形容他的行為,我再找不出更好詞來形容他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父母為了子女總是在默默的付出,他們恨不得把自己的全部給自己的兒女。他們從不想自己能從兒女身上得到什麼,他們只想自己的兒女過得幸福快樂,無憂無慮。

在面對傷害的時候,許三觀沒有冤冤相報,他選擇了包容與釋懷。更為難得的是他更為對方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他用一種大愛,讓人感到了來自靈魂深處的溫暖。

一個倔強的男人,其背後的本質就是善良。他不懂得傷害別人,他不喜歡做語言的巨人,他只是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願意為對方犧牲,哪怕是生命,他們都不曾珍惜。

一樂遇到了許三觀,給了他生活所有的愛。這是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男人,讓他的生命煥發出了曙光,也正是這個男人,讓他真正感受到了人間值得。

03、【許三觀與根龍和阿方的「友情」】:因賣血而結識,對方走過的路就是自己正在走的路,男人從不輕易流淚

《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在四叔告知賣血的重要性時,得知鄉下人要想有出息就必須得長得結實,這樣才能賣血。賣血的男人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賣血的想法就這樣在許三觀心中扎了根。

在回城的途中,他碰到了要去城裡賣血的阿方和根龍,他們的友情也在此產生。阿方和根龍是老手,他們有賣血的經驗,所以在他們結伴賣血的途中,他們充當起了許三觀的老師,告訴他在什麼時候喝水,怎樣憋尿,怎樣才能抽血抽去的水多。

正是根龍和阿方的引導,他才得以如願賣了血,並拿到了錢。當他們賣完血後,他們告訴許三觀一定要吃盤炒豬肝,再喝上二兩黃酒,這樣才能把賣掉的血快速補回來。

在我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的內心崩潰的。當時窮苦的生活竟讓賣血成了一件光榮的事。但即便如此,面對不幸生活的男人,他們沒有抱怨,他們努力讓自己結實,用此讓自己能夠賣血,讓生活變得美好起來。

或許現在有人很難理解這種行為,但就是這種行為竟讓人覺得他們沒有那麼可悲,起碼他們還可以賣血來生存,並非走投無路。但轉瞬間,我覺得許三觀他們真的好可憐,這樣的生活怎能不讓人不去同情呢。

為了更好的生活,太多太多的男人選擇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家庭其他成員的幸福。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苦,就必須他們男人去忍受,他們也絕不會哭泣。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直不變,男人總是如同鋼鐵戰士一般,默默的付出著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就好像《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阿方和根龍三人,他們不畏賣血,他們只想要更好的生活,他們是男人,就要成為家庭的頂梁柱。

這樣分析下來,他們就是艱難生活裡的鬥士,從不輕易向生活妥協,哪怕是賣血賣到死,他們也要自己的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只想著犧牲自己,從沒有將自己放在第一位考慮。

在許三觀後來賣血的時候碰到了根龍,這讓原本不同意他賣血的「王血頭」看在根龍的面子上同意了,他和根龍賣完血後,從根龍口中,他得知了阿方因為憋尿把膀胱撐破了,再也賣不成血了。再和根龍一起吃炒豬肝,喝酒的時候,根龍因為賣血過多死了。

這時候的許三觀,我猜他的內心一定是絕望的。因為從根龍和阿方的身上他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可為了救一樂,他不顧命的賣血,也許這就是明知不可為卻為之的無奈和心酸。但作為一個男人,他知道他不能選擇退縮,他退了,他的家就要垮了,

讀完全書,許三觀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異常高大。他雖然過了一輩子窮苦的生活,但他的身上閃耀著的是一個男人最令人敬佩的光輝,有擔當,有智慧,善良,有責任心。

我不禁捫心自問,我稱得上一個合格的男人嗎?我有許三觀那份寬容與偉大嗎?鑄就一個人,往往不是因為他為自己做了啥,而是他為別人做了什麼?

《許三觀賣血記》為我們成功塑造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每個人也許都會面臨苦難,而在面對苦難挑戰中付出,卻都是有目共睹的,許三觀是我眼中的英雄,他的擔當讓人欽佩。

其實,每個男人在生活裡的擔當,是他們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男人不是不服輸,只是他們不能輸, 輸不起。

或許,真正的男人,都懂得擔當和責任。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文/庸俗的老阿姨初讀餘華的作品是《活著》,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黃昏的田地下坐著一位叫富貴的老人,與他的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畫面感很強,也被裡面的故事所震撼,於是對於餘華先生的其他作品有了期待。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
  • 許三觀賣血記:掏空的身體,滴血的營生
    當他醒著的時候,他也會追求平等,他是一個像生活那樣實實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鄰居一樣,和他所認識的那些人一樣,當他的生活極其糟糕時,因為別人的生活同樣糟糕,他也會心滿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壞,但是不能容忍別人和他不一樣。這個人的名字可能叫許三觀…...倒不是說他賣血怎麼樣,賣血養兒育女是常情,可他賣血餵養的,是他老婆和別人的兒子,這就有些出格了。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
    原標題: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陣容號稱韓國最強   韓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開機   河正宇河智苑演夫妻   陣容號稱韓國最強   由中國作家餘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韓國電影《許三觀賣血記》於6月3日開機拍攝。
  • 雜談——關於《許三觀賣血記》
    《高興》裡的劉高興賣腎後買了牛皮錢包和西服高跟鞋,希望日後娶到個漂亮媳婦;《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人生第一次賣血,就娶回來了漂亮的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大兒子一樂在農村大病,許三觀無奈將一樂送往上海,高額的醫療費用壓垮了許三觀身上最後一根稻香,他為救大兒四處借錢,一路賣血。在困苦和磨難的泥潭中奮力掙扎。難以置信的是,時隔數天連續賣血五次,險些喪命。這裡是小說的高潮,當我讀到他在天寒地凍的隆冬時節,為了能多賣點血,就著鹽喝冷水時,不禁淚如雨下。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01健康之幸許三觀是一個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人,在他生活的村子裡有一個規矩:只有賣血才能證明男人的身體強壯,在那個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是娶不到女人的
  • 隨筆|三觀人生——《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的對待一樂。於情,他給予了一樂養育之恩;於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第二處,便是許三觀出軌。出軌,放到今時今日也不是什麼見得光的事情,更何況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一開始,我並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當。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許三觀賣血記》:「愚昧」的表面下是最可貴的幸運和溫情
    把痛苦赤裸裸撕碎給人們看,在綿延不絕的苦楚和絕望之下,滲透出一絲絲的溫暖,帶來一點點生活的寄託。《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先生的早期作品,他以一種非常詼諧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悲劇的故事,而且是樂觀現實主義的悲劇。但在這種悲劇的表面下展現出的則更多是小人物的平凡與溫情。許三觀是一個平凡甚至有點愚昧的人。
  • 《許三觀》:河正宇改編餘華小說,用韓語來講中國故事
    《影》劇照餘華的作品除了《活著》被拍成了電影以外,《許三觀賣血記》同樣也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只不過這一次的導演是韓國人——韓國國寶級演員河正宇。《許三觀》劇照02 很多影迷覺得,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被韓國人改編真的可惜。
  • 許三觀賣血記
    1995年健康的人都要到城裡賣血,人們都認為只有賣血了才能證明自己是健康的。許三觀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倍棒,第一次賣了血。他用賣血的錢換來的錢點了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吃得有滋有味。,為了給她買好吃的補身體,許三觀賣了第三次血,同時也給自己的老婆戴上了一頂綠帽子
  • 「四季書香,同心築夢」丨讀書心得:《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是故事的主人翁,他在年輕時偶然加入了賣血的隊伍,當時流傳著「沒有賣過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的規矩,身子骨結實的人都去賣血,賣一次血可以掙三十五塊錢,抵得上一個年輕漢子在地裡幹半年的活。在中國底層社會,農民生活困苦,辛苦幹活還不一定能有好收成,判斷男人身體是否健壯的標準竟然是能不能賣血,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在傳統中國社會,農民勞動的價值似乎一文不值,甚至抵不過兩碗血的價值。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這些貧苦人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賣,但是隊伍排得那麼老長。就算一個人不賣,也會有十個人頂上。他們每次賣血,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 《許三觀》∶國產文學異國背景下的影視改編
    《許三觀賣血記》是他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並在後來入選為中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作品之一,並翻譯成英、法、德、意、韓等多種文字出版。2015年,韓國導演兼著名演員河正宇將鏡頭對準許三觀,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本土化改編。
  • 餘華:我寫《兄弟》是為了從理想的困惑來審視現實的無奈!
    兩個兄弟就是連接這兩個時代的紐帶,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天翻地覆,最終他們恩怨交集,自食其果。餘華他也是這樣,他真的是對「糞坑」情有獨鍾,《在細雨中呼喊》中孫光明的爸爸喝醉酒掉進糞坑裡死了,《活著》中福貴的爸爸,和《一個地主的死》中的地主都是倚著糞缸死了,《兄弟》中餘華又讓李光頭的親爸李山峰因偷看女人上廁所而掉入糞坑死了。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如渡河,渡人亦是渡己
    那時候許三觀和許玉蘭還在屋子裡,二樂和三樂坐在門檻上,他們看著一樂的兩條腿跨了出去,從他們的肩膀旁像是胳膊似的一揮就出去了,二樂看著一樂向前走去,頭也不回,就對他叫道:「一樂,你去哪裡?」一樂說:「去找我爹。」
  • 【小作家】不急的,一起慢慢走|《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買菜計|安得一服清涼散|父愛如空氣|記憶深處的花香
    顧雨彤 10歲 城東小學鼓樓校區五年級指導老師:徐錦石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省泰中附中初三(8)班 呂佳雯        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一直驚豔著我們,從福貴到許三觀,書中展露出來的並不是簡單的人物性格,更是一個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 無數本苦難小說的背後,餘華:我在醫院太平間睡過午覺
    一直以來,凡讀過餘華小說的朋友,大多都會認為,餘華和他父親的關係應該是非常緊張的,因為在他的小說中,許多男主人公的父親,下場都異常的難看。譬如《活著》裡福貴的父親,《兄弟》裡李光頭的父親,《在細雨中呼喚》中孫光林的父親,都毫無例外的在糞坑中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