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上癮」——我們其實都是一群不斷尋找香蕉的猴子

2020-12-26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

「搜索上癮」?其實我們是一群不斷尋找香蕉的猴子1997年,Larry Page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開發了引擎蜘蛛(「爬蟲」)的算法雛形PageRank,由此開拓了Google(谷歌)的商業帝國,並制定和引導了全球網絡搜尋引擎的標準;2016年,抖音用創新的推薦算法機制以光速席捲全球短視頻業務,一舉成為搜索算法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game changer),也成為了少有的由中國人自行開發的技術引領全球行業標準的科技公司。

這些網絡搜索算法到底是基於怎樣的基礎才獲得了如此的成功?又是怎樣的設計讓用戶深陷「搜索上癮」而無法自拔呢?

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剖析網絡搜索是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並解密人們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將「搜索上癮」替代成為現代生活的情感體驗新模式。

多巴胺:人類的獎品,猴子的香蕉

我們其實就是一群不斷尋找香蕉的猴子。香蕉的香,香蕉的黃,香蕉的外觀,香蕉的尺寸,有香蕉的香蕉樹,甚至類似於香蕉形狀的任何東西,都被我們所喜歡。

為了快感而活的可憐人類香蕉叫什麼,香蕉叫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一個對大腦信息的傳遞者,負責傳遞快樂、興奮,也就是大腦對人行為的正向反饋,負責判斷人的行為並且發放獎品,而這個獎品就是人所產生的愉悅感。

多巴胺的結構式和化學式。

獎賞機制是由於人們產生的行為觸發了愉悅感的產生從而達到獎賞的目的,也就是說,由於我們對快感的渴望而導致我們不斷參與到獎賞機制的正向反饋中,所以我們總是樂意尋找和發現那些能促使分泌多巴胺的行為,進而不斷激發愉悅感的產生。

香蕉(哦!不,多巴胺)分布在我們大腦的不同地方,比如我們吃到好吃的食物時會分泌它,聽到好聽的音樂也會分泌它,甚至跑了一個長距離也會分泌它,而可憐的猴子(哦!不,我們人類)為了得到它不斷地思考和創造不同的可以調動它的行為。換一句話來說,我們其實都是為了快感而活著。

多巴胺-上癮的元兇不過,多巴胺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角色,它可以幫忙傳遞信息,但不能分辨信息,也就是無論好壞善惡,甚至毒品或者淫穢的場景,都能呼喚它的出現,所以會有各種上癮,比如菸癮、酒癮、網癮、性癮,還有一種叫做搜索上癮,比如我最開始提到的那隻失心瘋的猴子。

搜尋引擎-現代社會的香蕉樹

網絡世界的我們就更像猴子,香蕉樹也有了別的名字,叫搜尋引擎,比如谷歌,維基百科,百度,搜狗,就算那公司不賣香蕉,也依舊用香蕉樹的模式吸引我們的眼球,比如各大網站的搜索框,比如各大榜單的排行榜,比如花花綠綠的香蕉圖不各種美食美景的圖片,都在無時無刻地召喚我們進行輸入,點擊,甚至付錢,下單。坦白說當下的我們並沒有很餓,需要吃香蕉,但是香蕉的香,香蕉的黃,都讓我們魂牽夢繞,欲罷不能。

是的呢,我們甚至會去找有斑點的香蕉,皮肉分離的香蕉,只要是香蕉,我們都喜歡。只要可以看到香蕉,我們都覺得特別踏實。我們甚至會抱著香蕉睡覺,因為沒有香蕉的猴生(哦!不,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可以理解為我們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導致了我們許多反常的行為,比如我們會下意識地搜索和我們沒有實際利益的東西,也就是說其實我們並不是為了搜索而搜索,我們只是很享受尋找的過程。Nina說我男朋友已經受夠了我在和他吃飯時不停地看八卦並且說我要是再看就和我一刀兩斷。而 Virginia 則表示自己特別沉迷Henry 被抓的消息,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相關信息的更新。

「搜索上癮」是為了獲得神經高潮1954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及團隊在研究老鼠如何學習的實驗裡發現把一個電極放到老鼠的腦裡並在某個特殊的角落給與電擊,幾天之後就算換一個電擊的位置,老鼠依然會跑回原本接受電擊的角落。而可怕的是如果電極放在老鼠的下丘腦,老鼠會自己開啟開關給自己電擊直到大腦癱瘓。人們會在搜索的過程中忘記自己本身的身體需要、家庭聯繫、社會責任,只為了那一點點的神經高潮。

不過搜索的過程只是單純的刺激大腦而並沒有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或者系統參與工作,所以搜索的快樂不如吃美食來得更有感覺。儘管實驗中的老鼠是不受自己控制著了魔的,但是其實在享受探索的過程以及豐富探索的方式,這又來源於哺乳動物的本能。動物學家Temple在書中Animals Make Us Human提到:我們總是會在寒冷時尋找洞穴、尋找平地,探索是我們本身的生存的動力。所以關在籠中的動物更傾向於尋找自己的食物而不是投餵給他們的食物。

所以我們每天都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搜索,當我搜索出自己原本沒發現的東西,就像帶斑點的香蕉,甚至是其他顏色的香蕉,我們都會無比的興奮,而某一個讓我們產生新的興趣點的食物,又會讓我們再次搜索相關的東西,比如我們熱衷於搜索明星的八卦住的房子、穿的衣服、用的品牌、面膜、坐的哪一班飛機、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朋友。這些原本只是我們喜歡某個電視劇的角色而導致我們喜歡這個明星,但卻衍生出了無數個新的可以搜索的東西。

網絡搜索改變了人類大腦的獎賞機制

尼古拉斯的文章《谷歌把我們變傻了嗎?》一篇指出:由於我們接受了更多的短篇知識甚至碎片化信息,導致現代人們的大腦正在被改變,我們無法適應更長的文章。

可惜的是我們的大腦只接受刺激而且需要不斷地被刺激,這也就是人類不被滿足的性格成因。我們會不斷地去發現、去尋找,永不停止。而由於每個人的腦迴路都有差異,所有人都會在尋找可以開啟我們興奮開關的那個點,甚至走上不歸路。其實也算是一種網絡裡的強迫症,一些網絡搜索上癮患者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搜索這些東西包括色情,暴力,導致了傳播網絡犯罪和網絡色情地產生,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最近廣受大家熱議地N號房犯罪嫌疑人翻供地時間。事主認為自己沒有在去有規模的去引導某種文化,販賣某種商品只是滿足自己或者他人地私慾並且對視頻中女性造成了傷害。所以我們可以看見N號房裡地視頻內容會不斷升級,會員也會不斷的有更變態的需求。

強迫症作為心理疾病裡的癌症總是有原因的。而網絡搜索上癮跟強迫症的運行體制較為相似,人們是無意識的不斷的去重複那個可以讓我們感到痛或者快樂的點,甚至不惜違法犯罪。 「只要你坐在那裡,你繼續下去的欲望會不斷產生,」 Berridge說。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都是尋找香蕉的猴子,我們所有的一切網絡媒介,都相當於一個又一個美味可口的香蕉引領我們不斷地使用甚至依賴,比如臉書、微信、抖音,甚至其他一切分享平臺無論是社區還是外賣。我們的生活也在不斷地被固化,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我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也被窺視的一覽無遺,我們的香蕉不用我們找都會被加粗加大地顯示給我們看,於是我們會因為更容易地尋找到快感受到刺激而非常自然地接受了一切的安排和控制。

如何解鎖「搜索上癮」?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能夠擺脫香蕉的誘惑,從容離開香蕉樹嗎?有的。在此,我總結出了如何正確尋找香蕉防止自己成為找香蕉的奴隸(也就是正確使用搜尋引擎和搜索功能)的三點方法:

設立目標防止漫無目的地搜索;規定時間並且有搜索中間休息時間;做筆記做記錄防止過度搜索。

相信你我最終都可以享受到找香蕉的樂趣以及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香蕉。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原創作者|Bear(《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猴子不能吃太多香蕉?
    《為什麼猴子不能吃太多香蕉?》朋友晚安,有哪些事情是讓你深深著迷的嗎? 小姪子下課剛回到家,一看到桌上亮黃色的香蕉,連書包都來不及放下就剝了兩根來吃。一邊吃還一邊調皮著說:「我就是愛吃香蕉的小猴子!」 看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樣,我笑著提醒他:「香蕉雖然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但也不能吃太多喲!英國就有間動物園就不給猴子吃香蕉呢!」
  • 猴子只吃香蕉嗎?
    「猴子吃什麼?」大多數小夥伴都會得意地回答「當然是香蕉啦!」 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提子、桃子,為靈長類動物提供水分、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靈長動物的菜單是怎樣調配的:飼養員必須調查在野生狀態下該種動物吃什麼,然後尋找跟其成份相近的食物。需要什麼營養,在飲食上有什麼習性,有什麼偏好,這些都要一邊進行調查和觀察,一邊做各種嘗試。
  • 為什麼覺得猴子天生就愛吃香蕉,兔子就該吃胡蘿蔔?
    其實,我們能夠發現,在影視作品中,有猴子的地方必有香蕉出現,比如深受小朋友喜歡的《熊出沒》。 野生猴子:香蕉是個啥 香蕉原產地是亞洲南部,雖然被人類帶到了世界各地,但沒被香蕉侵佔的地方也不少。所以,許多野生猴子這一輩子都沒見過香蕉。
  • 猴子吃香蕉,動物餵食體驗
    一款模擬餵食遊戲,遊戲中孩子仿佛置身於動物園中,每位玩家分發各自的食物,你要做的就是趕快餵飽飢餓的猴子們,猴子們最愛吃香蕉了,但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再吃了
  • 一群猴子引發的血案
    據衛星社10月6日報導,印度北方邦數千隻在城市中漫步的猴子已成為困擾當局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泰姬陵所在地的阿格拉
  • 經典桌遊大分享(一)——《猴子吃香蕉》
    其實在家遛娃同樣可以很歡樂,要有足夠的趣味性吸引娃可以反覆玩,有助於消磨時間安撫上躥下跳的小魔頭有益於親子互動、培養感情* 當然,強烈建議爸爸媽媽們關注我們哦,會讓您獲取更多高質量陪娃 Idea。一款模擬餵食遊戲,遊戲中孩子仿佛置身於動物園中,每位玩家分發各自的食物,你要做的就是趕快餵飽飢餓的猴子們,猴子們最愛吃香蕉了,但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再吃了,你能在別人前面把手裡的香蕉餵完嗎?
  • 猴子都開始打工了?印尼野生猴子幫婦女洗衣服,換取麵包和香蕉!
    「打工人」最新登上了熱搜,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讓人沒想到的是現在不僅人要打工,連猴子都知道打工了,人的工作已經很難找了,現在連猴子都和人搶工作,人就更難混了啊!如果再不努力的話,可能會被猴子取代啦!
  • 測評 阿波羅Fa-Q 「香蕉萬歲」與「瘋狂猴子」
    美國阿波羅公司的Fa-Q系列,香蕉萬歲(左)、瘋狂猴子(右)。帶塑封,包裝簡約,賞心悅目,個人非常喜歡。正面標註了尼古丁含量,均為6mg。比較有意思的是最下方印著生產於加利福尼亞。
  • 一群猴子正愁沒事幹,倒黴的貓咪恰好路過,猴子直接上手擼貓
    一群猴子正愁沒事幹,倒黴的貓咪恰好路過,猴子直接上手擼貓貓咪是現代家庭中很廣泛的寵物,很多貓主子都比較黏人,還能夠抓老鼠,反應能力非常迅速,就算是狗也會怕它三分,時不時還會給狗子來上一巴掌。但是,敏捷的貓咪遇到一群猴子,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 《超級猴子球:香蕉閃電戰HD》:看似簡單上手,實則勸退手殘
    前言《超級猴子球:香蕉閃電戰HD》是由世嘉開發並於去年十二月發行的一款卡通動作類遊戲,本作在早年PSV平臺發售的原版遊戲的基礎上進行畫面、作業系統等方面的高清重製版,如果當年擁有PSV遊戲機的玩家應該都有玩過這款遊戲,對於現在的玩家來說可能就陌生了
  • 泰國農民訓練猴子奴隸摘椰子,牙齒都被拔掉,最多每天可摘1600個
    原因是這些椰子是泰國當地農民訓練的「猴子奴隸」採摘的。動物保護組織Peta Asia調查發現,泰國一些農場專門訓練猴子爬樹採摘椰子。通常,一隻成年雄性獼猴每天可摘1600個椰子,而普通成年男子一天只能摘80個。網友評論網友:為啥要拔掉牙齒?
  • 猩猩給小猴子,小兔子送蘋果香蕉葡萄,教寶寶學習英語
    猩猩給小猴子,小兔子送蘋果香蕉葡萄,教寶寶學習英語 原標題:猩猩給小猴子,小兔子送蘋果香蕉葡萄,教寶寶學習英語
  • 可愛的猴子簡筆畫……
    第一步: 首先我們要先畫一個圓形,這個圓形要畫的大一點哦第二步: 然後再畫一個弧形,弧形的一點雨第一步中的圓形連接,弧度不要太大第三步: 接著我們畫上小猴子的手腳,此時它的動作是正抱著香蕉第四步: 然後我們就要畫出香蕉的形狀,香蕉大家都很熟悉,
  • 不用打發黃油の【香蕉巧克力麥芬】高溫產物熟香蕉
    從朋友圈進來的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的「哈爾濱美食網」關注我們 搜索
  • 泰國猴子,吃不了兜著走
    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歡泰國,不管是芭堤雅的夜生活還是攝人心魄的Ladyboy,相比之下,一個有趣的節日卻吸引了更多遊客。所以在我們還沉浸在大胃王們論斤掃蕩食物的時候,「國際化」的泰國早已開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 印尼一隻猴子幫婦女洗衣服,搓洗擰乾有模有樣,離開前收穫麵包和香蕉
    只見這隻猴子從肥皂水裡把衣服拿到水泥地上搓洗,反覆幾次做的有模有樣。猴子離開前婦女丟給它一塊麵包和香蕉,據悉該地區經常有野生猴子來尋找食物。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驚呆了!兩隻猴子接吻被發現害羞打鬧 究竟發生了什麼?此前,在雲南普洱,兩隻猴子接吻被人發現後害羞打鬧的視頻走紅。視頻拍攝者傅醫生稱,拍攝這段視頻是前段時間去山上採藥,無意間發現兩猴子接吻,覺得很稀奇就拍下來了。網友評論:像極了人類接吻被發現表情;都是旅遊的情侶教的。猴子每六個月懷一胎,每胎1-3仔。
  • Facebook、Twitter和Pinterest都是如何讓用戶上癮的?
    隨便想出任何一家成功的消費網際網路公司的名字,將公司產品名字輸入搜索框,再在後面加上「上癮」兩個字,例如「Facebook上癮」、「Twitter上癮」或「Pinterest上癮」,點擊搜索,然後你會看到一大串搜索結果,其中大部分搜索結果內容都是在抨擊嘲弄這些網站會讓人上癮並深陷其中的功能。這些公司是如何僅僅通過在電腦屏幕上寫一些代碼就似乎能控制用戶的大腦的呢?
  • 被猴子「入侵」的國家,兩群猴子當街群毆,當地採取行動將其絕育
    除了靠人妖出名外,泰國還有一個出名的就是猴子,已經成為當地特色,這裡的猴子很受外國遊客的喜愛,許多外國遊客感到好奇,會給他們食物,並與他們合影,而且這些猴子一點也不怕人。近年來,由於夥食的改善,這些猴子的數量翻了一番,繁殖速度非常快。但由於目前的世界形勢,來往泰國的遊客非常少,而這些習慣了被餵食的猴子也有一段時間沒有食物了,於是這些猴子開始「入侵」城市了。
  • 《猴子撈月》動畫片,內藏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
    《猴子撈月》動畫片,內藏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猴子撈月》這部動畫片,也是80後的經典之作,有很多人沒有看過,但是也都在課本上學習過,可以說是人人知曉,這個故事其實是來源於《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痴部》,經過後人的加工和渲染,成了如今的猴子撈月,這部動畫片並沒有完全按照課本的內容所拍,而是加入很多的豐富的內容,動畫片完全是無聲的拍攝而成,劇情配上音樂,讓這部經典的故事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