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農業|助力鄉村振興,大開眼界的農業「黑科技」了解一下

2020-12-26 江西華嶽文化

「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

-------袁隆平

農業曾是落後的代名詞,人類潛心研究自然規律以求得糧食蔬果,幾千年來,無數人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脫離土地,躍出農門」。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技術手段逐漸被大規模應用,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現在,隨著衛星識別、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與5G技術的應用,農業生產更是進入智慧農業階段,方寸屏幕便可掌控萬畝良田,與傳統農業生產不可同日而語。

5G能給農業帶來的最大變化,無異於實現智慧農業了。

所謂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用傳感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臺(例如手機)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再通俗一些來講,就是利用設備收集大氣、土壤、作物、病蟲害等多方面的數據,來隨時隨地指導農業生產。

農戶身處田間地頭,打開手機,就能在線獲得水稻病蟲害的診斷;農技人員在田間地頭,通過視頻,就能為農戶提供精準的農技培訓服務……

技術賦能給農業帶來什麼具體變化?

就比方從水稻種植這一個微觀視角,來看看科技如何賦能農業生產,又是如何解決當前水稻生產面臨的兩大難題:一個是單畝產量增長受限,一個是種植質量亟待提升。

上等的稻種,才能長出上等的稻米。如果引入5G和AI相關技術,農業的精細化管理將會得到極大提升。

首先在選種階段時,智能識別技術就可以有效規避個人經驗不足的問題,智能篩選出顏色好、成熟度好、純淨度高、芽勢和芽率高的優良稻種。

然後,在育種催芽過程中,通過溫度和溼度傳感技術和高效率數據傳輸,及時監控種子的溫度和溼度狀況,提高催芽效率,讓每一塊土地都被精細化呵護和管理。

秧田的選擇,往往是農戶們基於自家的既有土壤與培育經驗來進行的,上述提到的兩個問題,也很少進入農業管理的範疇。

在5G和AI技術賦能以後,可以通過大量傳感器,對土壤質量進行精準的檢測,從而判斷出,這塊土地到底適合種植怎樣的作物,以及它需要補充哪些肥料,才能最大限度支持高產。

比如華為,將5G技術應用於農業。前段時間,華為攜手淄博禾豐無人農場開通首個5G站點。這是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目前已基本實現全程無人化作業。

前段時間,在雲南昆明,拼多多和中國農大組織了一場頂尖農人和 AI 的草莓種植大賽。人工智慧隊通過數據分析、算法策略制定出精細化的水肥管理方案,在第一賽季結束時,產量比農人隊高175%。

助力全國「三農」信息化,5G讓脫貧攻堅更智慧

近年來,各行各業一直在積極探索基於5G的數位化轉型。

如利用智能機械代替人工完成播種、施肥、收割的全作業流程;在室內就能控制溫室大棚的溫溼度,保障農作物科學生長;打開手機就可以溯源農產品的生長過程,消費者看得清楚、吃得放心……

農民不再「面朝黃土背朝天」,5G技術「下地」,在家也能輕鬆種地,農業生產更加便捷,黃土地變成科技田。

在四川涼山普格縣五道箐鄉,中國電信的物聯網平臺走進了蔬菜大棚,用手機掃描一下蔬菜大棚旁邊的二維碼,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基地的詳細信息,包括蔬菜生長過程中的各項環境參數、日常所使用的農藥化肥情況,以及現場的實時生長視頻。通過連結,還能直接進入天虎雲商銷售平臺購買這裡的蔬菜。

在河南漯河,插入土壤中的一排排水肥傳感器可謂是「偵察兵」,傳感器每隔30分鐘收集一次本區域的土壤水肥數據,然後把數據上傳到平臺大數據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判斷,發出預警和操作建議。

在廣東陽江,為滿足園區無線傳感器及高清視頻採集設備對環境數據及影像採集和傳輸的要求,陽江移動部署的5G網絡,藉助大帶寬、廣連接特性,實時將數據上傳至數位化農業管理系統,運用該系統,可實現茶葉溯源、水產養殖VR全景視頻展示、智慧交易等功能。

據了解,農戶通過該系統可實現茶葉種植信息的監測數據展示和管理,並對上傳信息進行匯總、存儲。通過對信息的採集、過濾、融合匯總、分析,以各類圖表形式進行展現,可充分掌握茶葉生長環境、生產動態信息,科學制定生產措施、分析增減產原因、預測作物生長趨勢,實現災害預警。

「黑科技」結合傳統技術,農業生產事半功倍

在嘗到了自動便捷的甜頭後,5G農業、農業區塊鏈、農業大數據等成為江西農業品牌批量生產與合作的「新寵」。

贛州市茅店九橙生態果園,在江西移動5G網絡的助力下,通過無人機拍攝,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自動統計果樹數量,還可以通過光譜成像技術對病蟲害進行智能診斷預警,幫助果農及時止損……

從果農到消費者,從線上到線下,5G技術讓果農種植更省心,也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從「提籃叫賣」到全球買賣,通信技術的發展幫助老區果農把豐收的甜蜜分享到世界各地。

在第二屆農博會南昌館上,南昌工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潮汐灌溉栽培模式令現場觀眾嘖嘖稱讚,這種潮汐種養技術,有別於傳統的種養模式,真正做到了零排放零汙染。

市民只需要為魚提供餌料,為水循環提供電力,魚、菜、微生物就形成了一個小的生態循環系統,以此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有機種養模式。

從無人機植保作業、納米農藥、以蟲防蟲等綠色防控技術,溫室物聯網技術,稻田綜合種養技術d到5G病蟲害智能診斷平臺、5G養殖解決方案等這樣一批可推廣、接地氣的「三農」信息化產品,在全省的林長制、河長制、智慧農業、智慧養殖、智慧糧庫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嶽觀點:

儘管從以上案例觀察來看,現階段的大部分5G賦能是大佬企業與頭部企業的強強合作,或者政府層面的牽頭。畢竟很多數字農業的投資都是「億」為單位,作為中小農業企業在現實層面很難執行

因此,以中小農戶為例,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以大田種植、設施園藝栽培、畜禽水產養殖、農機作業、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為主,推廣適宜農業、方便農民的低成本、輕簡化、一鍵傻瓜式技術應用,循序漸進,推動生產種植。

最後,科學技術大發展日新月異不可估量,相信在未來改變農業種植,不再是一句口號。

相關焦點

  • 青島農業大學參加「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0」論壇
    近年來,青島農業大學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的講話精神,率先與青島市共建山東省首家市級鄉村振興研究院,系統化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學校深入服務「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助力現代農業、海洋牧場、智慧牧場、鹽鹼地綜合改良等產業發展。
  • 清水縣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清水縣科學技術局立足全縣科技工作實際,緊扣「五個振興」要求,緊盯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鄉村振興科技工作管理。
  • 抓農業興旅遊振興美麗鄉村
    為加快推進農業與旅遊業的產業融合,尼木縣卡如鄉利用自身優勢,鼓勵合作社牽頭,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戶(旅遊點)」等形式,全面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打造「科學規劃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生態平衡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特色鄉鎮,以實際行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020-12-2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農業大學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科技服務鄉村振興
    浩蕩穿越中國9個省和自治區的遼闊土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山東省東營入海口三角洲地帶形成了800萬畝重鹽鹼地,嚴重製約著當地農業生產發展。如何既保護綠水青山、又發展金山銀山?如何走出一條適宜地方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 新疆烏什縣:發展設施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新疆興烏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馮奎國介紹,該種植基地共建設溫室大棚50座,每棟每年可種植各類蔬菜三到四茬。貢格拉提村溫室大棚種植基地採用「種植基地+村集體+農戶」的運營方式,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130萬元,還為村裡5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 看菏澤特色農業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吳店鎮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以玫瑰花種植及深加工為特色的生態休閒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牡丹區吳店鎮群眾吳壯壯承包了多個扶貧大棚,進行大棚玫瑰鮮切花的種植銷售。他成立了牡丹區藝茂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帶動玫瑰產業發展,有效增加群眾收入。」吳壯壯說,種植一畝玫瑰的純收益在4萬元左右。
  • 健康土壤帶來健康生活,孝心農業助推鄉村振興——「世界土壤日...
    第七個「世界土壤日」主題活動暨第二屆彎柳樹孝心農業論壇現場本屆論壇由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員會 、國家稻米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河南科技報社、北京綠十字 、河南省鄉村規劃設計研究院 、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千手行動組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省內外生態農業的推廣宣傳者、踐行者、志願者等100餘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 中山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各部門、各鎮街緊緊圍繞鄉村振興20字方針,全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產業、資源要素集群成鏈,才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去年以來,我市橫欄花木、東升脆肉鯇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圃腊味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全面穩步推進,三大農業產業項目全面提質升級。
  • 山東農業保險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新華財經濟南1月15日電(陳川)農業保險是避免自然風險損失、保障農業生產、穩定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進程中,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撬動社會金融資本投入農業發展,完善農業擔保體系,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 情系桑梓反哺家鄉,盛發農業集團助力小崗村實現鄉村振興之路
    考察期間,通過企業走訪洽談,更加確定小崗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要以科技賦能農業,夯實一產基礎;以品牌化模式運營,讓小崗村品牌變金牌,助推二產、三產發展。真正做到一、二、三產產業融合。現在的他,並沒有繼續深耕自己可能會取得更大成功的建築領域,而是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第三次創業,選擇新型農業領域,潛心打磨小崗品牌,做一個真正的現代農人。
  • 有機農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行路徑
    在「三農」工作方面,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基本原則,吹響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軍號。實踐經驗表明,推動全域有機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途徑之一。
  • 「柿柿紅」再登央視 大方集團天璽農業發展富平柿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12月30日晚間,中央電視臺 二套《生財有道》欄目對富平柿子產業進行了專題報導,天璽農業也再次通過央視鏡頭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大方集團天璽農業董事長王方勝 接受央視二套《生財有道》欄目專訪
  • 推進鄉村振興 提高農業競爭力
    2017年完成500個村退出、13.98萬人脫貧,其中通過農業產業脫貧7.98萬人,佔脫貧人口總數的57%;2018年,涼山實現19.9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7.1%……馬小合認為,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扶貧在實現脫貧退出中的根本性作用。今明兩年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的疊加交匯期。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部署了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工作。
  • 蘇墾農發與海門創新農業合作 助力鄉村振興
    12月23日,「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村企農業合作成果交流會在南通舉行。江蘇省江心沙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朱江勝、海門市正餘鎮黨委書記鬱逵、鎮長王思等在會上做了交流發言。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農村出現了「年輕人不會種地、中年人不願種地、老年人種不動地」的現象,許多農田被拋田撂荒。
  •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
    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之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曲周特色農業促鄉村旅遊
    這是曲周縣發展特色農業、旅遊業的生動寫照。曲周縣位於黃淮海平原,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近年來,該縣依託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的科技優勢,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綠色農業,建成曲周育苗產業園、四千畝銀杏林、東劉莊村多肉植物、前衙、胡近口村葡萄等一批特色農業。曲周縣2019年入選國家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等。
  • 正定塔元莊:推進農業產業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塔元莊現代農業示範園的溫室大棚內,尹計平與相關人員交流產業發展情況。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長城網訊(記者 馬靜)12月14日,正定塔元莊舉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活動,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推廣辦公室、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認證中心、中國安全農產品交易中心在正定縣塔元莊掛牌成立。正定塔元莊與龍濟集團舉行了籤約儀式。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推廣辦公室、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認證中心揭牌。
  • 山東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助力農業「插翅騰飛」
    中新網濟南11月23日電  山東省農科院23日公開發布該院「十三五」以來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此舉系農業系統內首次。這批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