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反哺家鄉,盛發農業集團助力小崗村實現鄉村振興之路

2021-01-18 YNET.com北青網

41年前,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位普通農民,貼著身家性命,以託孤的形式,按下了大包幹的紅手印,打響了中國農村改革的一聲驚雷,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大幕。

41年後,小崗村全體幹群惟農是務,努力打造創新小崗、美麗小崗、實力小崗和幸福小崗。奮力推進小崗村走在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排頭。

(小崗村十八位帶頭人)

2019年12月,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和小崗村在崗企業盛發農業集團董事長殷傳祥先生一行,應邀到訪合肥進行相關考察。考察期間,通過企業走訪洽談,更加確定小崗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要以科技賦能農業,夯實一產基礎;以品牌化模式運營,讓小崗村品牌變金牌,助推二產、三產發展。真正做到一、二、三產產業融合。

(當下小崗村村貌)

鄉村振興走在實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更離不開地方企業的全力以赴。在中國農村的每一處鄉村振興,都應該有當地的企業家站出來說,「我願意」、「我來做」。而盛發農業集團的董事長殷傳祥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小崗村在崗企業家。

(小崗村在崗企業盛發農業集團董事長殷傳祥先生)

一.小崗的年輕人,都想去外面闖一闖

敢闖,敢幹的小崗精神,流淌在每一個小崗村人血液。如果沒有這樣「敢為天下先」的基因存在,就不會有41年前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開端。

「當年小崗村的年輕人,都想去外面闖一闖」,殷傳祥先生這樣說。即使自己祖輩都生活在小崗村的土地上,他也並不甘心就這樣成為一個農民。20歲的時候,殷傳祥選擇走出小崗村,來到了鳳陽縣,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當時,做門窗生意並不容易。殷傳祥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出身,只能一個人帶著兩個工人,白天在縣城和鄉鎮,尋訪客戶,測量尺寸,安裝門窗。晚上兩個工人睡在門面房裡,自己只能睡在辦公桌上。就這樣靠著自己雙手雙腳,親力親為,逐步積累了口碑,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上天從不辜負任何一個努力的人。一次機遇讓殷傳祥了解到自己產品的款式在當時的鳳陽縣銷售非常緊俏。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殷傳祥當即決定,讓銷售人員將「24小時服務」的理念傳遞給所有客戶,只要一通電話,無論在鳳陽縣哪裡,送貨安裝即刻到位。

那一年,殷傳祥先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0年,殷傳祥掙到了50萬元。在一個萬元戶都是稀有的年代,殷傳祥可謂是鳳陽縣的風雲人物。

(大包幹紀念館)

二.我也失敗過,年輕人不要怕失敗

在創業路上,殷傳祥先生也並非一帆風順。隨著生意項目越做越大,後期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殷傳祥的第一次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具體的失敗原因,殷傳祥不願意過多的透露,但在他的眼睛裡,還是能夠看出些許的不甘。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殷傳祥的骨子裡有股中國農民特有的韌勁。面對事業的失敗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他並沒有一蹶不振。

「如果縣城不能給我翻身機會,那我就去更大的地方」。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殷傳祥選擇離開家鄉,去闖蕩外面更大的世界。在外面,殷傳祥當過小工,做過廠長,在祖國南疆做過小生意,在西南地區做過礦山。兜兜轉轉,幾年間做了很多嘗試。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更多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人生的不如意。殷傳祥先生表示很感謝這一段經歷,也正是這一段在外闖蕩的經歷,讓他更能夠感覺到,千好萬好,不如家好。

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特別是小崗村農民的孩子。殷傳祥說起小崗村來,總是那麼自豪得意。

他說,小崗村是全中國任何一個鄉村不能比擬的。即便是華西村,也不能跟小崗村比。因為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小崗村比華西村更能夠代表中國農村。也正是出去過,漲了見識,才知道,把小崗村建設好,比任何一個項目都要有價值。

「如果能夠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一定不會離開小崗」。

(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入口)

三.即便你一無所有,家鄉也會給你機會

「我心裡時常惦記著家鄉,想為小崗村做一些實事」,在殷傳祥的心中,衡量成功的標準,並不是財富積累得多少,而是對於家鄉,對於這個社會,自己能夠做多少事情。2007年,殷傳祥回到了家鄉小崗村。經歷了多年的社會磨鍊,他也更加成熟穩重。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是家鄉接納了他,給了他再次施展拳腳的機會和舞臺。

修渠鋪路、參與工程,只要是小崗村需要做的項目,殷傳祥不計成本也要爭取過來,不分晝夜親自把控每一個施工環節,保質保量的做好。從最初幾人發展到幾百人的團隊,殷傳祥秉承做企業需要膽大心細、腳踏實地、做人要誠信、做事要嚴謹,這樣才能把企業做大做強。憑藉著這樣做事、為人、做企業的準則,殷傳祥在建築行業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和經濟基礎。

2013年,在建築行業已經小有成績的殷傳祥先生和團隊,建設完成了石馬新村社區,也就是現在小崗村村民居住的社區。歷經從荒地變成了廣場,從草叢變成了花園,面對著幹淨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說起這種愜意的鄉村生活,殷傳祥仿佛在說一個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標杆項目。

「如果我繼續做建築的話,一定比現在要好。」殷傳祥先生半開玩笑地說著,同時對自己的建築生涯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尾。現在的他,並沒有繼續深耕自己可能會取得更大成功的建築領域,而是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第三次創業,選擇新型農業領域,潛心打磨小崗品牌,做一個真正的現代農人。

(小崗村石馬新村現狀)

四.成功之後,就應該做些更有意義的事

殷傳祥說,觸動他回到小崗村三次創業的原因,是在一次農博會上。在小崗村的展館裡,竟然沒有屬於小崗村的特色農產品。當時,那顆永遠向著小崗的紅心又觸動了一下。這讓他更加堅定信念回到家鄉,為小崗村奉獻自己的能量。

「自己家的孩子,能不為自己家做事情嗎?」殷傳祥這樣情真意切地形容自己這一次「跨界」。要做一個新時代「農民」,充分利用小崗村自身傳播力度的優勢,激發並凝聚蘊藏在小崗村品牌內部的創造力,以科技賦能,以智慧農業、循環農業提高農業產量產值。以品牌運營方式去做小崗村的二三產。腳踏實地,做好事,做實事,做大事。

只有真正的做好小崗村的內容,才能為小崗村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這樣才是給「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讓小崗村民獲得更多存在感、榮譽感、幸福感。「我也是在探索企業如何配套做到鄉村振興戰略裡來,如果我的模式可行了,那麼也將影響中國其他的農村」,殷傳祥在介紹「盛發生態農業產業園區」時說到。這一刻,殷傳祥望向園區的眼神仿佛又回到了那個20歲時,初次創業的堅定不移和意氣風發。

(小崗盛發生態農業產業園區效果圖)

41年前,小崗村在農村改革發展實踐中,傳世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幹精神和「敢於創造、敢於擔當、敢於奮鬥」的小崗精神。也祝願殷傳祥董事長和他的盛發集團持續秉承並發揚「小崗精神」,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的實戰經驗,加速小崗村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步伐。艱苦奮鬥,一步一個腳印,書寫現代農村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相關焦點

  • 鳳陽小崗村:接續改革發展 聚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鳳陽縣小崗村接續改革發展,聚力鄉村振興,在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上,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小崗人正用自己的行動書寫新故事、創造新傳奇。2019年,小崗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100萬元,同比增長7.8%;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00元,同比增長21.8%。
  • 把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在沂源縣龍子峪村揭牌
    構建的「藝術活化鄉村、產業富民興民」為理念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了農業、藝術、旅遊、教育等支撐產業規劃實施,尤其是藝術與鄉村融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領域的實踐,為中國鄉村別樣的發展找到了獨特的振興之路,推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成為具有創新意義的探索。
  • 天問集團教育助力土家山寨鄉村振興
    中新網·湖北天問集團教育助力土家山寨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9日 07:19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韓正: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國慶黃金周黃鶴樓列全國最熱景區第一新變化始於學校被宜昌天問教育集團託管。長樂坪中小學校長李龍介紹,「託管」就是保持學校國有資產、公辦性質、招生方式、收費標準「四不變」,天問教育集團免費派出8名優秀教師及管理團隊,助力長樂坪中小學「升級」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和後勤服務。僅一年時間,該校普高升學率躍入全縣第一方陣,成功逆襲。
  • 濰坊力促農民工家門口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人才。面對鄉村振興這一難得歷史機遇和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濰坊市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立足本土,放眼長遠,著力在抓引進、重培養、創機制、增活力、優環境、促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工作隊伍,繪就「人才興、鄉村旺」的美好藍圖。
  • 「五扶一美」助力鄉村振興 敏捷走出特色扶貧之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積極響應決戰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的國家號召,敏捷集團深度踐行精準扶貧行動。  2019年6月,敏捷集團在廣東省扶貧濟困日活動中認捐2.5億元,其中2億元定向扶貧梅州五華;2020年6月,敏捷再度捐資2.5億元,全力支持廣東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自2019年至今,敏捷集團積極開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及各類鄉村扶貧公益項目,項目覆蓋廣東省的廣州、梅州、中山、韶關、肇慶、陽江,以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貴州畢節、黔南州及新疆喀什等地。
  • 「隱舍鄉賢」:凝聚各方力量,反哺家鄉汕尾
    殷殷桑梓情,拳拳赤子心。有這樣一群遊子,在外依舊心繫家鄉、「反哺」故土。「隱舍鄉賢」團隊於2014年成立,從一開始的十餘人到如今的近四百八十人,隊伍逐步發展壯大,大多數成員是汕尾海豐籍、城區籍,領域涉及醫療衛生、農業、教育、文化藝術四個方面,大力支持家鄉發展。南方+記者專訪隱舍鄉賢主要發起人之一劉盛悅,了解這個團隊的成長之路。
  • 新疆烏什縣:發展設施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新疆興烏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馮奎國介紹,該種植基地共建設溫室大棚50座,每棟每年可種植各類蔬菜三到四茬。貢格拉提村溫室大棚種植基地採用「種植基地+村集體+農戶」的運營方式,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130萬元,還為村裡5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 鄉村振興,五個方面都要強
    倒排工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間表是如此緊迫: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是一個歷史過程,必須具備戰略定力,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劈波斬浪,久久為功。
  • 抓農業興旅遊振興美麗鄉村
    為加快推進農業與旅遊業的產業融合,尼木縣卡如鄉利用自身優勢,鼓勵合作社牽頭,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戶(旅遊點)」等形式,全面調動農牧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打造「科學規劃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生態平衡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特色鄉鎮,以實際行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 鄉村振興提速,兩岸青年如何融入?
    [新聞頁-臺海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又指明了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這為兩岸青年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機遇。
  • 安海鎮瑤前村成立青年合作社 探索產業發展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作為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近年來,瑤前村堅持黨建引領,團結鄉村各方力量,凝聚推動鄉村發展合力。該合作社將通過導入「共享創業」理念,推動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的目標。合作社成員大多為瑤前村的有為青年,合作社成員大多以資金、土地、基礎設施等方式入股合作社,進行資源整合,力促項目落地,助力鄉村振興。  瑤前村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偉鵬是該合作社的發起人。
  • 正定塔元莊:推進農業產業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長城網記者 馬靜 攝長城網訊(記者 馬靜)12月14日,正定塔元莊舉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活動,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推廣辦公室、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認證中心、中國安全農產品交易中心在正定縣塔元莊掛牌成立。正定塔元莊與龍濟集團舉行了籤約儀式。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推廣辦公室、中國安全食品河北省認證中心揭牌。
  • 「柿柿紅」再登央視 大方集團天璽農業發展富平柿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12月30日晚間,中央電視臺 二套《生財有道》欄目對富平柿子產業進行了專題報導,天璽農業也再次通過央視鏡頭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大方集團天璽農業董事長王方勝 接受央視二套《生財有道》欄目專訪
  • 啟動「雅者善助 攜手樂活」脫貧攻堅活動 雅居樂陳卓林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鄉村振興",自2018年起,在董事局主席陳卓林的領導下,雅居樂集團啟動了"雅者善助 攜手樂活"脫貧攻堅公益行動,並建立專項資金,在雲南啟動了產業扶貧計劃。
  • 直播帶貨、廣場舞PK……「文化+消費」公益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焦瑩 攝  文藝搭臺  農產品唱戲  「振興鄉村文化,助力消費扶貧」廣東省文化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活動是在廣東省扶貧辦、廣東省扶貧基金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活動推廣委員會的指導下,由碧桂園集團和廣東國強公益基金會主辦。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塔元莊村黨支部書記尹計平高興地說:「村企共建,同福集團從產業介入,建設十大園區,每年給村裡帶來1000多萬元的收入。等到工程全部建成後,可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十餘個關聯行業發展,帶動周邊10萬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同福大舞臺還推出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同福集團的出現,給塔元莊村的振興之路打開了新的視野。」
  •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政協重點提案】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2020-12-22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淑貞建言鄉村振興:出臺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身農村
    (原標題)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建言鄉村振興:出臺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身農村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攻堅行動」。
  • 中志集團:助力鄉村振興 創新推進富硒產業發展
    近日,安徽省政府資深參事、中國富硒產業發展聯盟榮譽理事長毛光祥,中國富硒產業發展聯盟執行理事長、安徽中志土壤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做客《科創群英匯》接受採訪時表示,科技創新助力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生產方式發展富硒產業有助於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精準扶貧。
  • 中山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各部門、各鎮街緊緊圍繞鄉村振興20字方針,全面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聚焦重點產業、資源要素集群成鏈,才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去年以來,我市橫欄花木、東升脆肉鯇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圃腊味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全面穩步推進,三大農業產業項目全面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