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中國的金石學濫觴於秦漢,發展於宋,在清代乾嘉之際形成學派,並於清代晚期形成高峰。其間經歷了較為緩慢的發展階段。清代以前的金石學以唐代的碑版為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們能見到的唐、宋、明時期的拓本多以唐碑和宋明刻帖為多,金文拓片佔有一定數量,其他若磚文、陶文則十分罕見。到了清代後期文人書畫篆刻家十分重視新出的資料,因此除了金、石拓片以外也開始搜集甲骨、瓦當、磚銘、陶文封泥等文字的拓本。漢晉磚銘由於承載著歷史、書法、篆刻等重要信息並因其數量龐大而受到清代文人書家以及當代書家的青睞,因此磚銘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書法領域的意義
1、磚銘書法與同時期所盛行的書體比較
2、漢晉磚銘本身所具有的書法風格
3、磚銘書法對書法家的影響
漢晉磚銘對篆刻的影響
1、章法
2、字法
3、刀法
漢晉磚銘對書法領域的意義
古代磚銘不僅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它可以準確判斷墓葬年代、確定葬者身份地位、反映時代喪葬制度等。而其在書法領域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磚銘使用的高峰期正值中國書法變革的漢晉南北朝時期,因此磚銘能夠較為客觀的反映出當時民間書法風格演變的歷程。
1、磚銘書體與同時期盛行的書體比較
由於磚銘的使用時間跨度很大,因此磚銘書法的書體基本包含了中國書體中的篆、隸、草、行、楷這五種書體。
(1)篆書
1980年在陝西臨潼趙家背戶村秦代刑徒墓群中出土了18件刻畫在瓦片上的墓誌瓦文,這些文字為篆書體,結體瘦長,與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的篆書一致。但是由於這種文字是用堅硬的金屬器具直接刻畫在瓦片上的,因此文字線條以直線為主,表現出直爽、率意的書法風格,與李斯結體嚴謹線條婉轉的小篆又有一定的不同性。西漢時期的磚銘以多字方磚藝術成就最高。清代光緒三年(1877年)四川新繁出土了「富貴昌,宜宮堂,意氣陽,宜弟兄,長相思,勿相忘,爵祿遵,壽萬年」8方24字磚,這種磚的書法風格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在陝西以及山西也出土了同一時期的多字方磚,其中以「海內皆臣,歲登成郭,道毋飤人,踐此萬歲」16字磚最為有名。其他如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郊出土的萬世無極空心帶文字畫像磚也是極為珍貴的一種。這些西漢的磚銘以篆書為主,到西漢晚期出現了隸書磚銘。由於西漢時期的石刻文字存世量很少,這裡以公元前157年刊刻的《群臣上壽刻石》為對象來比較西漢時期多字磚和同期石刻資料的異同。
首先這些文字都是篆書,由於距離秦朝百十年的歷時,多數都受到秦篆的影響,但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徵,例如清光緒三年出土的24字方磚文字書法以曲線為主,線條勻挺,與後世唐宋時期的九疊文相類,應該是九疊文的源頭或早期形式。山西夏縣所出海內皆臣磚和陝西西安萬世無極空心磚文字則相對一致,結體呈方形,每一筆的起始都很方折,點畫則是直曲相參,嚴整之中不乏流美,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群臣上壽刻石》的書法與海內皆臣磚很相似,每一筆的起始以方筆為主,點畫則是曲直相參,在古樸中多有流美氣象。這兩種形式的書法並存於西漢中早期,地域跨度千裡之外,但具有相同的藝術特色,這足以證明磚銘的書法在石刻存世量很小的西漢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們是研究西漢時期書法的珍貴資料。
東漢以及魏晉也有相當數量的篆書磚銘,蔽齋也藏有兩方「冢安人興千子萬孫」、「建元元年八月朱祖嚴」以及「萬歲不敗「等篆書磚銘,當然這一類篆書在漢晉磚銘中已不是主流,它們的使用說明篆書在漢晉時代作為一種書體仍在使用,還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篆書磚銘中有一套磚銘具有特殊的價值,這就是紹興所出三國吳《鳳凰三年》篆書磚銘。此套磚銘計三種,內容分別為:鳳凰三年太歲甲午造作、鳳凰三年六月兒氏造增、會稽山陰兒建立葬。其書法風格與三國吳《天發神讖碑》極為相似。《天發神讖碑》刻於天璽元年即公元276年,鳳凰三年為公元275年,兩者相距僅僅一年。從地域上看《天發神讖碑》立石於南京江寧天禧寺,而《鳳凰三年》篆書磚出於紹興,兩地相距300多功公裡,而書法風格似出自一人之手,不難看出在信奉讖緯之術的吳國這種書體有一定的基礎性,或者說在某一領域還被不斷使用。這種風格磚銘的出現帶給書法界的是一種永恆的美和一種不間斷的思索,它的價值不低於發現同期的石刻資料。
(2)隸書
漢晉時期的磚銘以隸書為最多,是這一時期磚銘的主流書體。蔽齋所藏百餘種文字磚中隸書佔有很大的比例,當然這一時期的隸書與我們日常臨摹的漢碑隸書有一定的差別,磚銘中的隸書有的是篆書摻雜隸書的隸書類型,有的是純粹的八分,有的則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的隸書類型,這些書法相對於正式場合使用的碑刻書法更能表現出書體演變的細節。在眾多的隸書磚銘中尋找出與之相近的同時期的隸書作品相對容易,但找出一個有特色的點也非易事,我在2012年冬季有幸收集了同坑《永初三年七月磚》三種,此磚出於紹興上虞,同坑所出不同磚種共計八種,隸書體。劉正成先生編著的《中國書法全集》第九冊《金文陶文卷》收錄有三種,與蔽齋所藏兩種相同者,另外一種銘文是「永初三年八月孟氏作大壁歲己酉」。這一套磚銘是我很感興趣的一套,在《中國書法全集》第七冊《秦漢刻石》中收錄有出土於陝西綏德的《楊孟元畫像墓石題記》。這品題記刊刻於東漢永元八年即公元96年,《永初三年磚》製作與109年,時間上兩者跨度為13年,距離卻有2000公裡以上,但是在這兩種文字裡同時出現的「長」、「年」、「作」三個字,書寫非常相似,就是從整體的氣息看,兩種銘文的章法都是一致的。這種現象表明在1900年前的東漢中期,中央集權式文化的發展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了。
在漢晉磚銘隸書體系中有一種屬於篆書摻雜隸書的類型。這類磚銘或是有意或是無意將兩種書體摻雜於同一作品裡面,顯示出這一時期書體相對複雜的客觀事實。蔽齋藏有一套出於浙江的東漢時期的《周公磚》。此套磚有兩塊,銘文分別是「周公□□,憲嗣治喪,造壁抱悲,百祚來臻」、「周氏喪考,□□帷紐,造壁既閔思其壽」。磚銘中的「憲」、「造」「喪」等字與同一時期的印章書體繆篆屬於同一種書體。這種作品的出現是先人的無意為之,它正好處於這個歷史發展時期,因此沒有絲毫的做作之感,反而使得作品更加活潑。
漢晉磚銘中還有一種與簡書相似的類型,這種書法作品中故意誇張某些點畫使其向縱向發展,產生一種大開大合的藝術效果。蔽齋藏有一套兩種的晉「元康八年八月十日鄒氏專(磚)」。其中「康」、「年」、「十」字豎畫十分誇張。四川「延平元年」磚銘中的「年」字更是誇張與漢簡和《張景碑》中「府」字有同工之處。
另外在漢代磚銘隸書書體中有一種現象比較特殊,這一類書法非篆非隸,很像現在的美術字,它們就是江西所出的「大吉羊」、「大吉富貴宜子孫」等磚銘,這一類隸書磚銘取橫式,文字與邊框的處理極為巧妙,與清代伊秉綬隸書有相通之處,裝飾性很強,與今天的美術字相類,它們在漢代應該也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書體。
(3)草書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漢代的趙壹著有《非草書》,崔瑗著有《草書勢》。兩者在文中一反一正的觀點敘述著自己對草書的理解。這些都表明漢代草書的使用範圍以及書法家對草書的認識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樣的草書書體中的章草以及今草也呈現在這一時期的磚銘作品中。20世紀70年代,文物部門在安徽亳州挖掘了七座漢代曹操宗族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刻畫文字磚銘。其中元寶坑村一號墓出土陰刻磚銘140種董園一號墓出土刻畫磚銘77種,另外尚有約100種未發表。這些為東漢晚期磚銘,書體涵蓋了隸書、草隸、章草、行書以及今草,這些磚銘對於研究中國書體的演變提供的可靠依據,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胡海帆、湯燕先生編著《中國古代磚刻銘文集》中第0391、0473、0477、0500號這幾種為章草體勢,第0496號為草書。宋《淳化閣帖》中收錄有崔瑗《賢女貼》以及張芝《冠軍帖》等今草作品,但都被認為是偽託之作,不能真實反映當時草書的發展狀況。我曾收有一塊清代崔瑗《賢女貼》刻帖原石,上有清人題記一則:漢人但有章草,至二王始變今體,魏前故未有也。此帖與□伯英□均出□□人□,昔賢論之審矣,惟漢墨甚少,既相傳以為崔書,而筆法亦自不惡,故仍漢原□□□□。這段文字證明在清代書家的眼中漢代出現了章草,但到了東晉二王時期才將章草改進為今草。1977年安徽亳縣元寶坑村曹氏宗族墓出土的草書《日沮茪茪》磚銘則證實了至少漢代晚期就出現了今草書體,這種磚銘的出土改變了以往今草演變的觀念。另外一件著名的草書磚銘是1980年出土於南京棲霞區甘家巷的南朝梁《張承世師》磚。草書體勢的磚銘僅僅出現在刻畫一類磚銘中,模印磚中未曾出現。這種現象也說明草書體在當時是一種手寫體,不用於記功銘石或者磚銘中。
(4)楷書
楷書的出現至少在漢代晚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成為一種普遍流行的書體。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因此非楷非隸形式的磚銘在晉磚中佔有很大比例,這種磚銘的特徵結體逐漸變方,捺筆的波磔逐漸減弱。蔽齋所藏「晉元康八年八月五日造」、「元康五年六月庚申朔廿日乙卯造姓嚴諱嘿洪小」、「甘露二年丹陽徐使君」幾種磚銘,這一類磚銘結體方正,捺角處的波磔減弱,屬於隸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書體,是早期楷書形式,其中尤其三國吳「甘露二年丹陽徐使君」磚銘,此磚銘文已經是相當規範化的楷書作品了。楷書體勢的磚銘在漢代的磚銘中十分少見,只有在一些手寫的墨跡中偶有發見,這說明在漢代時期隸書作為時代書體具有根深蒂固的土壤。三國以及晉代出土有較多的楷書磚銘說明漢字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變化,隸書已經屬於一種舊的書體,而新的書體正在生長、成熟。磚銘作為民間書法的載體,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因而更顯的豐富多彩。
(5)行書
行書產生於漢代晚期,也是由隸書發展而來。目前見到早期的行書是1914年出土於西安的東漢永壽二年的《永壽二年瓶》,1977年發掘的曹氏宗族墓葬中也出現了漢代晚期的行書刻畫磚銘。這一時期的行書磚銘十分少見。相對大宗出土的是南朝齊《竹林七賢》等拼嵌畫像磚的編號磚銘,這些畫像磚由於是使用數十甚至數百塊磚組合而成,因此為了方便拼嵌會在磚的一側寫上編號,如「右獅子上行第十五」等,這種磚銘由於是工匠編號所用因此書寫較為自由,但又需要可釋讀,因此行書成了最適合的書體。蔽齋也藏有此類刻畫銘文,如出土於江西的漢《大吉羊》磚的一側以行書標寫「六十」的字樣,南朝蓮花磚上有「六十」、「第一三」等字樣,這些都是當時的編號,但從今天書法的眼光看,它們比模印磚銘更加活潑,更具有書寫意義,因此具有的價值更高。
2、漢晉磚銘所具有的書法風格
從書體的角度上分析,漢晉磚銘已經包含了篆、隸、草、行、楷五體。若從磚銘書法的本身看它所帶來的藝術效果又迥異於碑版、摩崖等銘石書法。眾所周知磚的製作材料是土,土經過塑形、燒制可以塑造成不同的物型,由於各個地方土壤的不同,製作工藝的不同,磚銘表現的書法風格也不相同。以四川和浙江的磚銘為例我們比較一下不同的土質不同的工藝對磚銘書法造成的不同影響。
四川處於盆地之中,四面環山。這裡的山脈以砂巖和頁巖為主,土壤多是河流衝刷山體而形成的,因此土中含有大量砂質。之所以我們見到的四川漢代文字、畫像磚中含有大量粗砂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這種質地恰恰讓四川磚銘形成一種特有的風格,這種風格與四川寬博的文字處於同一載體,使得原本寬博開張的四川書法又平添了蒼茫之感。高文、王錦生先生編著的《中國巴蜀漢代畫像磚大全》一書中的第二編為《文字磚與紀年磚》,其中收錄磚銘112種,多數是表層有砂質的磚銘,其中以「張公家後之墓」、「宣作宜世彈休之藏永元五年造作」為代表。浙江所出磚銘最多的地方是紹興、湖州、寧波,這幾個地方由於土質的不同多表現的感覺也不盡相同,其中寧波和紹興的較為一致,這一地帶土質細膩,所出磚銘大多精細,書法也是文人氣息濃重。湖州由於山體較多,因此土質中沙礫也比較多,此地磚銘燒制十分堅硬,書法較之紹興、寧波粗獷大氣。
無論是四川的磚銘還是浙江、河南以及江西的磚銘都有共同點也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這些磚銘書法或精巧、或嚴正、或詭秘、或開張、或誇張,正如康南海評北碑說「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多有異態,構字亦緊密非常,豈與晉世皆當書之會也?何其工也!譬江、漢遊女之風詩,漢、魏兒童之謠諺,自能蘊蓄古雅,有後世學士所不能為者,故能則魏世造像記學之,已能自書矣」。與魏碑一樣在眾多的磚銘中都有其可愛之處,都蘊含著那個時代書者對書法的理解和創造,我們若僅僅從碑版和墨跡等方面了解漢晉時期的書法是相對片面的,在民間的磚銘書法中也蘊含著新的生命力,這種態勢的蘊含遠遠比程式化的官方書體更有活力.
3、磚銘書法對書法家的影響
磚銘作為書法的載體之一,有其特殊的價值,宋代到清代時期的書家往往因得到一塊磚銘而欣喜若狂。磚銘帶給書家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字資料,它帶給書家的還有一種慰藉和對一千多年前文物的接碰撞,尤其將古代斷磚殘甓做成精美的硯臺,會使人更加愛不釋手。清代書畫家阮元因藏有漢晉磚銘八種而名齋館為「八磚吟館」。清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張廷濟因藏有八種漢晉磚銘而有「八磚精舍」之齋號。張廷濟作為清代金石大家,所蓄各類金石藏品非常豐富,並著錄有《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其中第五卷專門收錄磚銘,可見在清代金石家眼中磚銘的價值是非常高的,他每得到一枚便作大量記錄,有的還進行摹寫、刻銘,這些現象都表明當時的金石書畫家對古磚銘的青睞。在眾多書家中受磚銘書法影響較大的不能不提及晚清民國書畫篆刻金石大家吳昌碩先生。吳昌碩出生於浙江湖州安吉,湖州安吉是一個出土古磚甚多的地方,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編著《千甓亭古磚圖釋》一書的陸心源就是湖州人。吳昌碩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曾幫助陸心源搜集古磚,整理拓片,協助陸心源完成《千甓亭古磚圖釋》一書。在此期間吳昌碩得見大量漢晉磚銘,這一古樸蒼茫的書法風格給吳昌碩以後書法繪畫篆刻風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今仍有相當數量吳昌碩題跋的磚銘拓片,在題跋中吳昌碩或考據或論書法,有的還涉及了當時的作假信息,例如他在題跋《天璽元年大歲手卷》中題跋「元嘉廿七年」磚中說「骨董家往往鑿爛嘉字為壽字,充西漢磚賺錢,予曾有句雲'骨董射利肆作偽,商周而上還唐虞',破荷道人亂塗」。這些跋語說明吳昌碩對於當時的古磚交易十分明了,客觀上說明了吳昌碩對磚銘的喜愛程度。清代書家受磚銘影響的遠不及此,從清代著錄的書籍以及有關磚甓的題跋看,大量的金石學家、書法家都潛移默化的收到這一類書法的影響。時至收藏興盛的今天,更多的書法愛好者、書法家、篆刻家都投入到古磚的收集工作上來,這對磚銘文化是一個良好的態勢,也使得當今更多的人受到這一門類書法的影響,應該說磚銘是書法史上繼清代甲骨、瓦當、陶文、簡書發現以後的又一次書法史料的重大發掘,磚銘書法對書法篆刻界的影響會愈加顯著。
漢晉磚銘對篆刻的影響
篆刻自趙孟頫以後成了文人之事,這一現象到了明代文彭、何震幾乎成為文人必備的一種修養。清代時期的文人書家更以詩書畫印作為人生的追求。篆刻的文人介入使得這一技藝有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清代還出現了皖派、浙派,清末更有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三大家。他們學習篆刻以秦璽、漢印、南北朝印章以及唐宋官印為取法對象。到了趙之謙又提出了「印外求印」的口號,這種口號的提出使得印章的取法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詔版、錢幣、鏡銘、磚文等都成了他入印的範本,這使得他的篆刻風格多種多樣。現以磚銘中的幾個方面分析與篆刻的相同點和啟發意義。
1、章法
漢晉磚銘的章法多種多樣,有的是分格單字排列,有的文字是合文,有的則借用邊框,有的將文字變形誇張,這些都運用的相當完美,下面以蔽齋所藏幾個實例磚銘進行分析。
(1)江西漢代《大吉羊》,此磚銘裝飾性很強,正文巧妙的借用了邊框,使得「大」的的頂部像一個人物的頭部,「羊」字的豎畫連接裝飾性的半圓,使得羊字的下半部分修長活潑。磚銘的邊框用的是雙排線,與正文中的半圓弧線相互形成動感很強的感覺。
(2)浙江漢代《大吉宜子孫》磚銘,此磚銘為反書,其中「大」字巧妙借用了磚頂部的邊框,這種表現手法不但沒有造成誤讀,反而使得磚銘更加活潑,在篆刻的借鑑當中這種屬於普遍現象。
(3)浙江漢代《富貴》磚銘,磚的形式為條形磚,富貴兩字被拉的極為修長,佔據了整個磚面,這種手法在刻長條形的篆刻中是一種很好的借鑑手法。
(4)江西漢代《昌光山下入土下歸黃》磚銘,這一塊磚銘書法奇特,字的大小不一,其中「昌」、「歸」、「黃」字很大,相對於「下」、「土」等字,佔用了至少兩倍於它們的空間。這種參差錯落的章法為篆刻多字印提供了較好的樣式。
2、字法
趙孟頫有言「結字因時相宜,用筆千古不易」。文字的字法是根據不同時代而顯示出不同的體勢,但古代書者可能會為了章法布局而改變常規書寫樣式,這樣以便於更好的服務於整體。例如蔽齋所藏《周氏喪考□□帷紐造壁既閔思其壽》其中「壽」字十分誇張,頂部的橫畫用了四條直線,將這一個字的分量發揮到極致,如果再稍微加一條直線可能就會破壞整體的美感,這或許是古人出於對長壽的嚮往,但在今天看來確是為整體的章法帶來一種新的嘗試。這種創造力是應該值得發揚的。
3、刀法
磚銘中刻畫一類的磚銘十分豐富,尤其以洛陽與偃師交界處出土的刑徒磚為大宗,這些刑徒磚多數為單刀直刻,呈現出一種率意感。其中溼刻磚銘則為現當代陶瓷印章提供上好範本。不論是石質篆刻還是陶瓷印章,都能在漢晉磚銘中找到可以吸收的營養,這也正是磚銘書法在現當代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重要因素。
結語
漢晉磚銘的收集著錄工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前的歷史,它的收集有其歷史必然性。在文化事業蒸蒸日上的今天,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尋找歷史留下的遺蹟。古磚目前還沒有引起學術界的足夠重視,很多書家認為磚銘的書法不足取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磚銘作為書法一個重要載體會愈加顯示其歷史價值。最後也呼籲更多的人尊重歷史,尊重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吉光片羽。 (作者:趙冠群)
參考文獻:
⑴、《石刻文獻全編一先秦秦漢問晉南北朝》,國家圖書館善本金石組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
⑵、《千甓亭古磚圖釋》,清陸心源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4月。
⑶、《清儀閣所藏古器物文》,清張廷濟編著,臺聯國風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五月(1980年5月)。
⑷、《會稽甓萃》,會計甓社編,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5月。
⑸、《中國古代磚刻銘文集》,胡海帆,湯燕編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8月。
⑹、《中國巴蜀漢代畫像磚大全》,高文、王錦生編著,國際港澳出版社,2002年9月。
⑺、《中國書法全集 9 秦漢金文陶文》,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1992年10月。
⑻、《中國書法全集 7 秦漢刻石一》,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1993年3月。
⑼、《中國書法全集 8 秦漢刻石二》,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1993年3月。
⑽、《中國書法史兩漢卷》,華人德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二版。
⑾、《中國石碑》,王靜芬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11年4月。
⑿、《陳介琪藏古拓本選編古磚卷》,國家圖書館金石拓片組主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⒀、《中國書法全集 71 趙之謙》,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2004年5月。
⒁、《中國書法全集 77 吳昌碩》,劉正成主編,榮寶齋出版社,1998年11月。
⒂、《漢代書刻文化研究》,王元軍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12月。
⒃、《中國歷代篆刻集粹 1—9》,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5月。
⒄、《天發神讖碑》,上海書畫出版社發行,2001年12月。
⒅、《廣藝舟雙輯》清康有為著,崔爾平校注,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1月。
第三屆「風新氣正·心墨心語—2014學院派實力名家精品展(青州)」作品徵集中,一等獎五萬元。。。
普通會員(單位):
權益:
1、在協會(www.cicaa.net)官網首頁LOGO連結宣傳,為期半年;
2、常年在中國國際工藝美術師協會官方網站公布其會員資格;
3、贈送產品上傳微商城服務(限10件產品以內);
4、開設個人(單位)「網上展廳」,優先享有精品展廳首頁推薦服務;
5、免費頒發中國國際工藝美術師協會會員(單位)榮譽證書;
6、推薦藝術家在《協會網站和協會主管微信公眾平臺(收藏、藝術、懷遠教育、懷遠收藏、工藝美術)》發表論文3篇/年。
7、優先參與協會組織的重要活動及有關國際交流:如港澳臺展賣會、協會年會、新春聯誼會、團拜會、及協會組織的各種論壇;
8、優先參加我會的出境展覽和考察活動;
9、優惠參加我會舉辦的各種培訓,如專題講座、藝術品授權諮詢輔導等培訓;
高級會員(單位):
權益:
1、在協會(www.cicaa.net)官網首頁LOGO(團體會員)連結宣傳,為期一年;;
2、常年在中國國際工藝美術師協會官方網站公布其高級會員資格;
3、協會贈送價值12800元個人微官方網站一個,免費開通價值12800元的微商城(贈送活動於2014年底結束);
4、開設個人(單位)「網上展廳」,優先享有精品展廳首頁推薦服務;
5、免費頒發中國國際工藝美術師協會高級會員(單位)榮譽證書;
6、推薦藝術家在《協會網站和協會主管微信公眾平臺(收藏、藝術、懷遠教育、懷遠收藏、工藝美術)》發表論文12篇/年。
7、優先、優惠參與協會組織的重要活動及有關國際交流:如港澳臺展賣會、協會年會、新春聯誼會、團拜會、及協會組織的各種論壇;
8、優先、優惠參加我會的出境展覽和考察活動;
9、優先、優惠參加我會舉辦的各種培訓,如專題講座、藝術品授權諮詢輔導等培訓;
申請加入協會,請加QQ:1556856388 電話010-52259806 羅萍
《收藏》團隊 感恩 謹致
更多精彩內容請加我微信:shou--cang 嘻!
《收藏》使用指南
請關注之後回覆:「1」
請關注之後回復「8」有驚喜!!!
親:感謝各位好朋友捧場,關注。希望大家看後,轉發朋友圈,幫助更多需要學習的人!收藏的使命: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免費閱讀平臺,免費空中商學院!希望所有好朋友一起動動手指,讓中國與世界更多的人們得到免費學習的機會。為全人類的覺醒、博愛、平等、和諧,幸福而奉獻您的愛心!謝謝大家的付出!
更多精彩請關注:【收藏】
公眾微信號:shou--cang
掃描二維碼: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點擊右上角按鈕就可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