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從來都是十分引人入勝的,在這片歷史之中,有過璀璨的中華文明良渚文化,有過唐宋八大家寫的散文,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穿透無數年光陰,直到現在仍然在中國佔據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極其美好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是畫作了,看著一幕幕美麗的畫作,歷經多年大浪淘沙,直到現在,仍然讓人們感到驚嘆不已,古人的智慧,就這樣薈萃在紙頁之上,薈萃在一幕幕丹青舞墨之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不過,由於中國曾經有過一段非常動蕩的戰爭歷史,所以那個時候,很多文物和寶貴的古畫都流離失所,散落四方,直到現如今,很多失落的寶物又被人重新拾起,重新給人以一段極其震撼的佳話。當它們被拂去風霜,重見天日之後,迎接它們的,就是進入中國藝術殿堂的命運,我們衷心為它們而感到自豪,也希望世間美好,都能得到善待。
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江蘇地區有一個男子,是江蘇一家老宅子的主人,他覺得自己家祖輩傳下來的這棟老宅子,顯得太過破舊了,就想把宅子進行拆遷、推倒重建,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整理了一下閣樓裡面存的東西,這才發現有一個木質盒子,這個盒子已經破爛不堪,一看就是經過了多年歲月的洗禮。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看似簡陋樸素的木盒子裡面,居然裝了一堆畫作,上面還有同一個人的落款和題名,不過老宅主人看不懂上面的字。此後,老宅主人就想把這些畫卷拿去販賣,不過在他的想法裡面,這些畫作不可能太值錢,最多就是賣個廢紙錢,不過看著上面的畫還挺漂亮的,說不定沾點光,老闆還能多給一點錢,在這種思路下面,老宅主人就一股腦的把這些畫作賣給了一個古董店老闆,這個老闆也不識貨,不願多給錢,討價還價一番後,一共才給了五塊錢。
十年之後,那時候國家逐漸步入繁榮,開始向全國人民發起保護文物的號召,因為當時中國已經初步變得穩定下來,經過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政治方面都變得更加繁榮,經濟和科技發展起來了,那麼文化方面也必須一同跟上,因此,國家選擇更加重視中國文物事業,推動文化保護和研究的發展。
當時國家派出的一些考古研究學者,來到基層進行了好多的研究,並且也因此找到了很多戰亂時期遺落在民間的寶貝,某一天,一些專家學者到了這家文物商店,他們一眼就看中了那幾幅畫卷,並且向這個古董店老闆,詢問這些畫作的來歷。
古董店老闆對此一問三不知,他只說這是自己十年前用一個極低的價格收來的,但專家們經過一番審慎的研究,翻閱了古籍資料,將這幅畫作的碳元素用專業儀器進行提取和分析,最終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些畫作真不是什麼贗品,也不是一堆廢紙,正相反的是,它是500年前著名畫家倪瓚的作品,其中還有一幅作品非常的有價值,它就是揚名全國的《苔痕樹影圖》。
倪瓚是元代時候的著名畫家,有「元四家」的美譽,他的畫作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從元朝流傳到今天,這種價值不但沒有降低,反而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愈發顯得濃醇。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文學藝術永遠是超脫於時代的,當年覺得十分美好的畫面,直到多年之後仍然能夠給予人極其深沉的感悟和思考,所以說,發現倪瓚的畫作,無疑是對我國的文化寶庫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藝術思想史上,同樣也寫下了極其寶貴的一筆濃墨重彩。
為什麼這幅畫作會在一個江蘇民家裡呢?倪瓚本身祖籍在江蘇無錫,所以專家猜測稱,倪瓚的一些作品在他所生活的地方流傳了下來,後來因為機緣巧合等原因散落到民家,而這個家族又把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了下去,雖然這個家族的人不太理解這文物的重要性,但是好在因為是祖輩傳下來的傳家寶,所以他們一直沒有把它丟棄,所幸他們保存的很好,沒有暴殄天物,否則如果倪瓚的畫作消失在了世界上,對中華文明真的是極大的損失。
江蘇出現倪瓚的真跡《苔痕樹影圖》,這件事情在全國上下都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文物保護運動推進的愈發熱烈,更多專家都投入到上山下鄉尋找文物、研究文物的路線之中。
對於這幅珍稀的名畫,當時江蘇無錫博物館以十萬元的價格收購,經過了多年歲月的沉澱,這幅畫現在已經成為了非常出名的一幅畫,甚至是成了無錫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無數遊客慕名前去參觀這部作品,此後在2017年的時候,專家對它進行新一輪估價,它價值過億。
一張價值過億的名畫,在幾年之前,曾經還被人當成是五塊錢的一張廢紙,壓根想不到會具有這麼大的價值。看來,「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上並不缺少那些珍奇的寶物,但缺少的,卻是能夠穿透迷霧、發現寶物的一雙慧眼,以及對歷史非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