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也有錦衣衛,地位比明朝還高,老大是正一品,皇帝的絕對心腹

2020-12-21 騰訊網

清朝

錦衣衛

明太祖朱元璋打完天下,看著手底下的老弟兄們開始享福,紛紛以開國功臣自居,咋看咋礙眼。

於是將自己的親信機構,正七品的拱衛司,改成了正三品的錦衣衛。錦衣衛幹的活聞名天下:找理由幹掉所有朱元璋不想看到,以及未來也可能不想看到的人。

這個可怕的機構,除了僅僅的幾年時間被廢,整個明朝,他們都讓群臣瑟瑟發抖。

後來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清朝。順治帝進了北京城後,接管了明朝留下的官僚機構,也包括其中的錦衣衛。原本以為,錦衣衛又要重振往日威風,但沒想到,順治帝直接取消了錦衣衛偵緝、監獄的職能,讓人聞風喪膽肯定是沒戲了。

▲順治帝畫像

當時,清廷讓內大臣輔國將軍錫翰,總理錦衣衛事。錫翰是努爾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兒子,算是順治帝和多爾袞的親信。畢竟與皇家相關,還是讓親戚管著放心。

在順治二年,錦衣衛改名為鑾儀衛。錦衣衛這個響噹噹的名號正式成為歷史。在清朝末年,為了避宣統帝溥儀的名字,改名"鑾輿衛"。(《清史稿》:宣統元年,避帝諱,改鑾儀使為鑾輿使,治儀正、整儀尉並易"儀"為"宜"。)

此時的錦衣衛,有種不復往日盛況的沒落感。不過,轉機出現了。

原來的錦衣衛,即使改成了鑾儀衛,還多少有點臨時工的意思,很有可能隨時被裁撤。在順治九年,順治帝將鑾儀衛徹底變成了常設機構,總管定為掌衛事大臣,全稱是"總理鑾儀衛事內大臣",主要掌管帝後車駕儀仗。

聽起來是個閒職,但恰恰相反,這可是大牛的崗位。

▲清朝一品武官官服

掌衛事大臣,是正一品的武官!

這可是清朝官制金字塔的最頂端,與三師大佬、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要知道,有封疆大吏之稱的九大總督,也僅僅是個正二品,加上兵部和都察院的名號也才從一品。正三品的巡撫就更不能與其相比了。

為什麼管理車隊的"車夫們"這麼牛?

清朝皇帝,無論是上朝集會,還是圍獵出遊,都會坐著鑾駕前往,鑾儀衛字面上看,只管理鑾駕。但實際上,這可是皇帝皇后的貼身侍衛。不管是御前侍衛、皇帝禁衛,那都是在鑾儀衛的外圍。

不管是殿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還是直隸總督,想要近得皇帝身邊,得要過了鑾儀衛這一關。

▲清朝官制

鑾儀衛從上到下的每一個人,都是優中選優,絕對的親信,他們是才是真正的,皇帝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掌衛事大臣更是皇帝絕不質疑的心腹。

想成為掌衛事大臣只有一個辦法:先成為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

▲和珅,領侍衛內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僅限於滿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每旗各有領侍衛內大臣二人,一共六人。之所以設置六人,是為了互相牽制。

遏必隆、鰲拜、索額圖、明珠、胤祥、傅恆、和珅、福康安等滿洲親貴,都曾任領侍衛內大臣,這可是位極人臣的標誌。

▲上三旗

掌衛事大臣卻只有一人,由領侍衛內大臣中,皇帝最心腹之人擔任,可見皇帝有多信任,將身家性命交給了此人。

鑾儀衛與明朝的錦衣衛類似,沿續了整個大清。

如今,故宮的東南角樓,就是當年鑾儀衛的總部所在。

▲鑾儀衛總部與鑾駕庫

綜上,清朝的錦衣衛,改名鑾儀衛,儘管沒有明朝時那麼囂張,卻成為皇帝真正的心腹,地位也遠遠高於明朝,成為正一品的機構。

冷翰

出品

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解讀:明朝「正一品」與清朝「正一品」,誰的權力大? 正一品,這是古代多少文物群臣的終極目標。明清宮廷劇中,正一品也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官職。其實,關於正一品的細節,估計大家就不一定清楚了。就性質而言,可分為文官正一品和武官正一品。
  • 悄悄告訴你:蝴蝶結襯衣+牛仔褲,不僅時髦還顯氣質
    除了那幾個逆天超品級的公侯伯之外,正一品大員,站在清朝官系的頂端,是無數學子的夢想。那麼,清朝的正一品大員都是哪些職位呢?正一品的大學士前面要冠以&34;的稱號。清朝學習的是明朝,明朝是四殿二閣(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
  • 清朝為什麼廢除了錦衣衛?只因倒騰出了一些更厲害的手段!
    ——《順治實錄》只不過轉過年來,到了順治二年,清朝的錦衣衛便被更名改姓了,改為鑾儀衛。在那個時代,剛剛建立起來的一個機構,在經歷了短短一年的時間就被改名,一切都還沒來得及鞏固完善,更不用說會留下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因此,在歷史上它當然不會廣為人知了。所以不能說清朝沒有錦衣衛,清朝的錦衣衛存在了短短的一年。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清朝入關以後,也沿用了這個制度。在九品十八級制度裡,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低於從九品的官職,被稱為「未入流」,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臨時工吧。那麼,正一品真的是最高級別官職嗎?並不是。事實上,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它們被稱為「超品」。首先,是皇族宗親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這6種爵位,他們都屬於超品,高於正一品官員。
  • 封建王朝巔峰的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
    明朝的特務機構總稱為「三廠一衛」,即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這是中國古代特務組織的巔峰,赫赫有名。其實,清朝皇帝當然需要特務機構,也設立有特務機構。只是它比較隱蔽,沒有象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的名聲響亮。
  • 錦衣衛:曾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昭獄臭名昭著,明朝一大弊政
    提及明朝,大家在想到天子守國門的同時,往往還有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其黑暗程度甚至有人超過清朝,比起清朝來如何如何暫且不論。明朝有好的可以值得稱讚的一面。不過也有非常糟糕的一面,錦衣衛便是讓後代歷史愛好者無數詬病的一個吐槽點。獨立於三法司,直接歸皇帝掌控。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在九品十八級制度之中,正一品官員的官職最高,而從九品的官職最低,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正一品就是當時最大的官了。但是事實上,並非是如此,因為還有九個爵位,它們都比正一品的官職高,因此被人們稱之為「超品」。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清朝官階的由來,以及劃分等級而在清朝時期的官吏等級制度當中,延續了自從漢魏時期以來便嚴格制定的等級制度,從高到低分為九品十八級。一品到九品的等級制度構成了當時清政府的統治結構。當然除此之外還存在著「超品」這樣的官吏等級,而這樣的頭銜只有十分罕有的部分人才會擁有,例如不是宗室而被封為伯爵以上的人。
  • 明朝皇家特務機關:錦衣衛、東廠和西廠誰的權利大
    明朝是漢人所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的政治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血腥恐懼的,而這恐怖政治的代言人就是由明朝皇帝一手建立起來的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雨公公 錦衣衛,全稱是錦衣衛都指揮使司,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創辦,原來屬於皇家近衛軍,專已保衛皇宮、保障皇帝出行安全的。
  •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位列一品官銜比總督還高,實權卻比縣令還低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集權達到了巔峰,也成為封建王朝諸多制度的一個巔峰,清朝為了能加強集權,也對官僚制度進行了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雖然主要沿襲明朝的制度,但清朝依舊有著不少改變。
  • 明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真的屈指可數!
    正一品,中國古代歷史上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古代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在古代歷史上,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就明朝時期,正一品的官職可謂屈指可數。比如明朝時期的六部尚書,只是正二品的官職。
  • 明朝錦衣衛
    很遺憾告訴你錦衣衛指揮使風光不一定要命倒是真的,作為替皇帝扛髒活累活的機構,無論幹得好還是幹得不好,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幹得好,得罪大臣,幹不好,得罪皇帝,有明一朝,能善始善終的錦衣衛指揮使,屈指可數。竇娥冤嗎?冤不過錦衣衛指揮使,不信的話,小院就帶大家回顧一下歷任錦衣衛指揮使的悲慘人生。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滿足這一條硬指標,才能在清朝成為御前侍衛,現在很多人不符合!
    歷朝歷代中,保護皇帝不受傷害都是頭等大事。在不同的朝代就有這不同的禁衛制度,就像是明朝的錦衣衛,不僅是皇帝的禁軍護衛,同時在全國各地都設有行署司,幫助皇帝刺探全國各地的情報,為皇帝的決策提供更真實的依據。
  • 清朝正一品官員的待遇有多高?年薪放現在來看,有100萬年薪嗎?
    說實話依舊很難,但值得一說的是,清朝正一品官的俸祿有多高呢?相當於如今的年薪百萬嗎? 說來在清朝若是真混到了正一品的地步,年薪還真不止百萬。
  • 正一品都是朝中重臣?並非如此,清朝這3種正一品形同虛設
    眾所周知,在古代,正一品官員就屬於朝中重臣了,他們位高權重,其說話在皇帝面前也十分有分量。清朝建立後,也沿用了漢人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朝中的百官被分為「九品十八級」。不過,在清朝有這3種正一品官職,他們聽起來名頭很響亮,實際上卻並沒什麼實權。究竟是哪3種官職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由於清朝是以八旗作為核心,其族人大多數為滿人和蒙古人後裔,所以在入關後,漢人的地位可以說急轉直下。尤其是以漢人貧農來說,其地位更是處在社會最低處。 清朝官員等級制度由來 清朝作為遊牧民族入關,還無法完全的控制並且治理明朝留下的廣袤土地,於是他們一直沿用了許多前朝的制度,就是為了加快統治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 明朝錦衣衛皆酷吏,唯獨他真實善良,三公兼三孤,還得以善終!
    明朝時期,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至此之後,錦衣衛延續了290年。本文作者『揮墨歷史』,歡迎閱讀文章後點讚、關注和留言。290年,錦衣衛除了「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的主要職能外,還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同時也參與情報策反工作。因此在歷史印象中,錦衣衛往往冷漠無情,殺伐果斷。
  • 清朝的「正一品」武官級別到底有多高?僅授予這3個職位
    在清朝官制中,有九品十八級的說法。正一品屬於級別最高的一個層級。能被提拔到這個級別的官職,十分的稀少。如果從地方官的角度來講的,也只有總督兼任大學士,才有機會被授予正一品官職。 不過,這也是因為大學士這個官職,本身就是正一品。一般的總督也只是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