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懷疑腰椎間盤突出症?醫生教你5個自查方法,在家就能做!

2020-12-13 唯醫骨科

作者:王南翔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考古數據顯示,400萬年前人類由爬行變為直立行走 [1]。發展到現代,隨著人們不良生活習慣的積累,終於使腰椎間盤突出症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即使讀者您本人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但相信您的家人或朋友們總有不少得這病的吧?雖然患病人數眾多,但是,究竟什麼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呢?

腰椎間盤是個「軟骨墊」?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腰椎間盤。通俗的講,人體的脊柱是由一塊塊椎骨像摞積木一樣摞成的一個柱子,在每兩節椎骨之間有一個軟骨墊相連接,這個軟骨墊就是椎間盤了,位於頸椎部分的叫頸椎間盤,位於胸椎部分的叫胸椎間盤,腰椎部分的自然就是腰椎間盤了。

椎間盤的作用是維持脊柱的穩定,減輕運動的震蕩,緩衝脊柱所受到的壓力和載荷。要知道,腰椎間盤並不是單一均勻的一塊軟骨,它的結構在外周是一圈圈緻密的纖維環,纖維環中間包裹的膠狀物質叫髓核,它們的上下附著著兩片軟骨板,就好像兩片薄煎餅中間夾著一個煎蛋。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如何發生的呢?

腰椎間盤是怎麼突出的?

正常的壓力,腰椎間盤都能應對自如。可是如果腰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太大,腰椎間盤後方纖維環破裂(就像衣服穿的久了磨破了),髓核會沿著破裂的部位被擠出來並突出於椎間盤後方(就像漢堡中間夾的雞蛋被擠出來),擠出來的髓核壓迫後方走行的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從而產生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症狀,這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了。

腰腿疼痛≠腰椎間盤症,送你5個自查方法

很多人覺得自己腰/腿疼就懷疑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腰/腿疼≠腰椎間盤突出症,因為導致腰疼的疾病有很多,如腰肌勞損、腰部肌筋膜炎、腰椎小關節突功能紊亂、腰椎結核、腰椎感染、腎結石等。導致腿疼的疾病有腰椎管內腫瘤、梨狀肌症候群、骶髂關節炎、股骨頭壞死、下肢骨關節炎、下肢脈管炎等。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方法錯誤,輕者耽誤病情,重者會導致嚴重後果!那麼,為了讓大家都能夠達到有病「自查」的境界,我們總結了一套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查秘籍贈予大家:

① 仰臥直腿抬高:平躺於床上,雙腿放鬆伸直,保持一條腿不動,另一條腿在伸直狀態下逐漸抬高至80-90度,在此過程中若感到腿部後方從臀部至小腿或足部出現「一條線」放射樣的疼痛,則懷疑存在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神經受壓(圖1)。

圖1: 直腿抬高

② 站立前屈後仰:如圖在雙腿伸直站立狀態下做前屈和後仰(圖2A, 圖2B),前屈動作同仰臥直腿抬高的原理類似感到一側腿部後方「一條線」放射樣疼痛,則懷疑有腰間盤突出導致的神經根受壓。而大部分患者在後仰時會感到疼痛的症狀減輕,但是如果是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則會出現膝關節及大腿前方疼痛。

圖2: 前屈彎腰(作用與直腿抬高類似)

圖3:直立後仰

③ 在坐位或身體前屈時,用力咳嗽,體會是否仍然出現一側腿部後方「一條線」放射樣疼痛,若出現則懷疑腰椎間盤突出症。

圖4: 腹壓增加可誘發放射樣痛

④ 試著抬起雙足前腳掌用雙足跟行走或雙腳腳尖行走,感覺是否出現肌肉力量的減弱?若出現有肌肉力量的減弱,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壓造成(圖5,圖6,圖7)。

圖5:蹠行:用前腳掌或者腳尖行走

圖6: 跟行:用足跟行走
圖7:彎腰活動

⑤ 試著用比較尖的物體,如鑰匙、筆尖等,雙側對稱的劃自己的雙側小腿皮膚,按照雙側小腿內側、小腿外側、足背內側、足背外側及足底的順序,體驗雙側感覺是否相同,若出現感覺不同的情況,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壓造成(圖8)。

圖8:左下肢放射痛至小腿後外側

以上5種自測方法,只要有1個出現異常,就有可能是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表現,還需及時就醫檢查。

最後提醒注意: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起病的患者,由外傷或某種活動後引起急劇的疼痛,活動嚴重受限,甚至出現雙下肢無力、麻木、大小便障礙或失禁等情況,無需自查,緊急就醫!

去醫院就診,哪些檢查可以幫助確診

如果想確診疾病並且想讓醫生給出恰當的治療方法,相關的各項檢查必不可少。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確診,首選MRI檢查,其次是CT,最後是X線。

以腰椎來說,腰椎X線包括腰椎正側位(圖9)(主要看腰椎的序列是否正常、是否有腰椎滑脫、是否有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骨質疏鬆、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椎發育性疾病等大體情況),腰椎過伸過屈位(主要看腰椎有無活動狀態下的不穩情況),腰椎雙斜位(主要看腰椎是否有峽部裂,這是為選擇手術方式做準備的檢查)

圖9:腰椎正側位普通X線片

腰椎CT(主要看腰椎的骨性結構,椎間盤突出、骨化情況及骨性椎管是否存在狹窄,為手術方式提供依據)(圖10);

圖10: 腰椎CT顯示骨性及硬化的結構

腰椎MRI(主要看軟組織,MRI能準確顯示神經受壓迫情況以及椎間盤與神經根的關係等)。

圖11: 腰椎MRI可清楚顯示突出椎間盤與神經的關係

所以,各種檢查都有各自的必要性,沒有一種檢查項目是可以替代其他檢查的。以上這些檢查結果綜合在一起才會對您的疾病得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有患者可能會問:大夫,我這第一次去看病這些檢查太多了,如果我想先做一項最有意義的檢查,其他的以後再說,我應該選擇什麼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議首先做一個腰椎核磁共振(MRI),因為核磁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局部情況更加清晰。

在門診很多患者或家屬只帶著一張片子就想讓醫生明確診斷,甚至有的僅僅是拿報告前來就診,這是遠遠不夠的。醫生需要結合患者本人的症狀和體徵,並進行全面查體並閱片後才能給出明確的診斷治療意見。醫生針對的是病人,而不是單純的報告或片子。

相關焦點

  •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字之差,你可能沒病
    醫生看出她的焦慮,告訴她,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並不一定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 。那麼, 二者是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儘管「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症」只差一個字,但卻有著實質性的差別。一個只是結構變化,另一個則是真正的疾病。很多朋友都會把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混為一談,簡單的以為腰椎間盤突出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簡稱。當自己身上出現腰腿痛的症狀時,更是懷疑自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事實真是這樣嗎?
  • 專家教你兩個方法自測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
    「腰疼得厲害,我這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了?」、「腰腿痛又犯了,肯定是腰間盤突出……」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其實可以引起腰腿痛的疾病有很多,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只是其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病因。那如果懷疑自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要如何判斷呢?
  • 腰椎間盤突出症 (更新)
    1932年,美國醫生Barr和Mixter最先提出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的原因,並把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NEJM上。重要提示:本文篇幅較長,建議收藏、分次閱讀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很常見,但在門診和住院部,常看到患者對其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導致不能有效的診斷與治療。
  • 腰椎間盤突出症,您最關心的30個問題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導致腰腿痛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腰椎間盤的變性,纖維環部分破裂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引起的一種症候群。
  • 腰椎間盤突出症,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對於腰疼嚴重的患者可以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做起,建議先從「五點撐」開始練起,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做三組,每組30個,動作要緩慢,在空中停留5秒鐘,每次落下背部不要完全著床。  等腰背肌有一定基礎了,再開始按照同樣的頻率和方法進行小燕飛鍛鍊。
  • 福州腰椎間盤突出哪家醫院好?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腿痛,這5招幫你...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腰腿痛,甚至走路腿腳發麻疼痛等症狀,殊不知,這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導致的腰腿痛。 腰間盤突出為什麼會壓迫神經? 腰椎處於胸椎、骶椎之間,承受著人體上半身的重量。
  • 腰腿疼,有腰椎間盤突出症,該怎麼治才能斷根?醫生介紹4種療法
    如果這個突出的部分,壓迫到了脊柱周邊的神經,就會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症。本文,我們來一起了解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細節。為什麼纖維環會破裂?這幾件事情是誘因,希望你一個沒有如上文所述,纖維環破裂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根本誘因。以下幾件事是導致纖維環破裂的誘因:1、長期彎腰負重當脊柱豎直的時候,纖維環各部受力均勻,不容易損傷。
  • 脊柱退行性病變(一):腰椎間盤突出症
    結束完一天的工作,「腰痛」、「腿好酸」是很多人的感受。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症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1.年齡因素:30-50歲年齡段的人群容易出現脊柱退行性病變,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原因是椎間盤在成年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髓核易突破缺少韌性的纖維環;2.不良體位:腰姿不正導致腰椎局部的累積性損傷;3.職業因素:重體力勞動者、久坐不動者等相對更易患腰椎間盤突出症
  • 腰椎間盤,為什麼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症最為常見?
    由於95%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於腰4~腰5及腰5~骶 1椎間隙,故下肢放射痛佔80%,其中後型(椎管型)可佔95%。下肢放射痛分刺痛和電擊樣劇痛兩種,前者多見。疼痛多為一側性,極少數(中央型、中央旁型)表現為雙下肢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噴嚏而加重。坐骨神經痛多為逐漸發生,且多起於臀部,逐漸下行放射。少數病例可出現由下向上放射痛。
  • 腰椎間盤突出症?治不治?怎麼治?法典來了!
    本期大醫生的【醫身學堂】,邀請到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黃敏軍,給你分享腰椎間盤突出症防治最前沿的知識。黃主任說,絕大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得到有效緩解和臨床治癒的。但是,我所說的保守治療是指科學、正確的保守治療。
  • 腰椎間盤突出症年輕化,記住這2個動作不要做!
    ①蹺二郎腿二郎腿會導致骨盆傾斜,腰椎承受壓力不均,造成腰肌勞損,同樣也會導致腰椎間盤受力不均,長時間做這個姿勢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期,常蹺二郎腿容易形成駝背和脊柱彎曲。②彎腰搬東西直接彎腰搬東西,會導致腰椎間盤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間盤通過薄弱區域突出,很多腰痛患者就是在彎腰搬重物後症狀加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太疼了,怎麼辦?
  • 腰椎間盤突出,說白了就是「出軌」!
    我們家族從你們人類那偷了個最近很熱的名字——「出軌」!沒錯,腰椎間盤突出,就是我們位於腰部的椎間盤兄弟「出軌」了!我們椎間盤兄弟生活在主人的脊柱裡,一個陰冷的小空間。我們夾在兩段椎骨中間,就像一塊圓圓的軟墊,避免兩塊椎骨直接碰撞和摩擦。
  • 骨科精讀 | 一文讀懂腰椎間盤突出症
    1932年,美國醫生Barr和Mixter最先提出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的原因,並把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NEJM上。重要提示:本文篇幅較長,建議收藏、分次閱讀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很常見,但在門診和住院部,常看到患者對其認識存在一些誤區,導致不能有效的診斷與治療。
  • 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指脫出的椎間盤組織位於椎間孔外,機械性壓迫或炎性刺激同序數的神經根,造成同序數的神經根支配區劇烈的下肢
  • 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做手術能治好嗎?
    腰椎間盤突出是常見骨科疾病的一種,年齡日益走低。患者多見的症狀為疼痛,可表現為腰背痛、坐骨神經痛,典型的坐骨神經痛表現為由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如果不及時治療危害嚴重。很多患者關心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問題,必須手術治療才能好嗎?
  • 【醫療科普】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保守治療方法
    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中,保守治療屬於一線治療,是不伴有顯著神經損害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據統計,保守治療的有效率高達80~90%。保守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那麼,患者發病以後具體可以做哪些保守治療呢?
  • 腰椎間盤突出了,不用手術,這六個方法可以這治癒!
    事實上,腰椎間盤突出只是人體老化的結果,並不能算病,真正是可以認為病的應該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當然了,即便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也不一定就和腰疼有關係。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真正的危害是出現腿麻、腿疼等症狀。古時候,我們講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事實上這樣是極不科學的,比如比如腰椎間盤突出症導致的腿疼,如果只是治療腿疼,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 治腰椎間盤突出的十六張金牌秘方
    方解: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等症狀為特徵的腰腿痛疾患。「腰為腎之府」,治宜活血化瘀,強筋壯骨,行氣通絡。本方以地龍長於通行經絡為君;當歸、桃仁、川芎養血活血為臣藥;佐以杜仲、枸杞、川續斷補肝腎、強筋骨,獨活祛風溼、止痺痛,延胡索活血止痛,制香附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為使。
  • 腰突患者不用求人,這個絕招在家就能做,腰腿很快就不疼了
    腰突患者不用求人,這個絕招在家就能做,腰腿很快就不疼了生活就是現在這樣的,我們變化不了,但是想要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大家是有決定權的。針對腰椎突出的病發,一樣的大家也有決定權,如何選擇決定著,我們是繼續遭受痛苦還是從困擾中解脫出來。困難我們總會遇到,每個人都逃不掉,但是對待挫折,不同的方式和選擇,才是影響我們生活最重要的。
  •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幾種實用又方便的鍛鍊方法,堅持做遠離腰突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進行體育鍛鍊的主要目的在於加強腰背肌肉力量,維護脊柱的穩定性,矯正腰椎重心,減少腰椎壓力,消除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各種症狀。堅持一段時間之後,腰背肌會感覺到明顯的,穩定感和鬆弛感。以下幾種方法實用簡單,大家可以自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