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業有所獲,是實現人們「安居樂業」的必要因素。珠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要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不斷推進住房保障工作,創新優化工作能力和效率,著力解決住房問題,提升我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據2020年珠海市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籌集任務,計劃籌集不少於1.2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
為深入了解我市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進展情況,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推出《珠海幸福安居工程》系列報導,依次對橫琴新區、香洲區、金灣區、鬥門區(含富山工業園)、高欄港區,高新區等六個地區的在建保障房項目進行跟蹤報導。本次報導將聚焦在橫琴新區在建項目:城市新中心保障房項目。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項目效果圖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工程位於保稅北片區,黑白面將軍山隧道以西,碑口村以南,連屏路以北,北鄰保中渠。項目用地面積為5.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4.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為11.4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為2.8萬平方米。一期開發面積為8.7萬平方米,二期開發面積為5.5萬平方米。項目的建成解決附近企業員工居住困難,為一體化區域人才引入提供保障。
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從整體布局、空間組織、建築形式、環境品質的把握,到與城市周邊的關係都力爭成為珠海開放式住宅區典範,具有標誌性和獨創性以及強烈的自身特色和風格,創造一種共享的康居社區。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項目平面圖
以「山水都市、生態島城」為規劃理念,從人與自然的本源關係出發統籌實施「綠色生態、健康生活」的規劃設計策略;以滿足均好性、宜居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為基本原則,規劃布局緊湊,以人為本,方便高效的組織各功能分區的關係。通過採取低碳、低衝擊、節能等可持續發展模式,利用「微循環」的規劃設計理念,建立城市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循環平衡。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項目功能配備完整,主要包括住宅(約2300套)、地下車庫、幼兒園(9個教學班)、配套用房等,建成後可解決周邊企業員工居住難問題。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效果圖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一期住宅標準層為裝配方式建造,樓層的設計採用南北通透的平層套型和兩梯多戶的板式建築體型,通過減少戶型種類,使標準單元樓層數量增加,充分發揮了裝配式建築優勢。
城市新中心保障房項目整體的外觀設計建築風格適應了周邊的建築風貌,彰顯了地區的時代精神,與已建成建築的風格和諧統一,同時又有所開拓創新。為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屋頂結合地域特色採用紅色坡瓦屋面,既有純現代主義風格的簡約大氣,又有構成手法風格的實用細膩;既保證造型的精緻,又嚴格控制成本。建築體塊邏輯化、韻律化、整體性、秩序性的立面元素在整體的形象上塑造出整體感強、統一大氣的造型效果,營造了一個高品質的保障安居示範小區。
【來源:本網-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