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絡平臺上有多家公司舉辦「禁閉挑戰」,挑戰者須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無任何時間提示、與外界零接觸的房間內獨自生活30天。如果挑戰成功,就能獲得5萬到10萬不等的獎金。對於此類極限挑戰,心理專家認為,禁閉30天挑戰屬於反常態的一種挑戰類型,普通人嘗試連續挑戰30天不具備現實可能性,甚至會對挑戰者的身心健康或日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11月14日《北京青年報》)
「禁閉挑戰」屬於舶來品,其模式將人關在封閉空間,只提供基本生活物品,不能與外界接觸,沒有手機、電視等電子設備,乃是對人體極限的挑戰,特別是精神方面的挑戰最大。由於人是群居性動物,對社交有著強烈的需求,一個人很難長期脫離社會,如果意志力不強,精神調整能力不足的話,有可能誘發精神崩潰、失常。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很多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有想逃避、減輕壓力的現實需求,還有人厭倦了電子產品、社交網絡,想過下清淨日子,也有人是為了杜絕外界幹擾,專心研究、準備考試等等。這些現實需求的存在,乃是「禁閉挑戰」得以發展的市場基礎。而且,「禁閉挑戰」並非一無是處,其做為一項人體極限實驗,在醫學、航天等領域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比如太空人進行太空飛行時,面對長期的孤獨壓力,如何幫助太空人更好地適應幽閉環境,亦是需要通過科研來解決。
「禁閉挑戰」的難度非常大,社會關注度很高,所引發的社會爭議也很大。從海內外類似挑戰情況來看,成功者鳳毛麟角,很多人衝著高額獎金而去,也有是為了挑戰自我、躲避俗世幹擾、減輕壓力等,但絕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沒能堅持幾天,就紛紛退出了。
可見,如果將「禁閉挑戰」做為市場項目發展,經營者可以獲得巨大流量,非常適合公司炒作、引流,經營得當的話,還能實現盈利。該報導裡的公司,即採取了「挑戰成功獎勵」與「挑戰失敗懲罰」並舉的模式,一個流程下來,盈利的概率非常大。「禁閉挑戰」與密室逃脫、真人推理等類型相似,均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其也潛藏風險,應做好萬全的安全保障措施。
「禁閉挑戰」最大的風險,就是挑戰者的精神抗壓能力,很多人在幽閉環境下,無法長期獨自生活,容易產生精神崩潰、失常,誘發自殘、暴力等行為,甚至患上「幽閉恐懼症」,給未來的工作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活動的組織者要對挑戰者進行精神測試,並採取全時段監測,觀察挑戰者的精神狀況,準備好心理醫生支援,如果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及時對挑戰者進行幹預,叫停活動,以防出現極端事件,保護挑戰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原標題《「禁閉挑戰」有市場需求,但要做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