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閉挑戰」贏獎金活動引爭議
心理醫生:反常態行為影響身心
近日,在網絡平臺上有多家公司舉辦「禁閉挑戰」,挑戰者須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無任何時間提示、與外界零接觸的房間內獨自生活30天。如果挑戰成功,就能獲得5萬到10萬不等的獎金。對於此類極限挑戰,心理專家認為,禁閉30天挑戰屬於反常態的一種挑戰類型,普通人嘗試連續挑戰30天不具備現實可能性,甚至會對挑戰者的身心健康或日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禁閉」30天
挑戰成功可獲獎金
一家名為「西安禾速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在今年9月底開始籌劃「禁閉挑戰」活動。目前,該公司發布的挑戰信息在網上流傳,也引發爭議。
「其實這個禁閉挑戰也是作為商業推廣使用的。」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浩勳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禁閉挑戰活動規定,沒有電子產品,沒有時間信息,不得與外界接觸,挑戰者在無窗、有衛生間可洗漱、不能洗澡的寫字樓獨戶內生活滿30天,可獲得5萬元獎金。挑戰者參加後籤訂協議允許全程直播。
李浩勳表示,此活動在工商、消防和公安有關部門按照「密室逃脫」相關規定進行了備案。
據介紹,活動規定挑戰者可帶3件個人物品,包括魔方、筆記本、書等。舉辦方會每天不定時送足量水和食物,挑戰失敗,須按天收取每天200元的挑戰費用。
挑戰者自身必須年滿20-35周歲,提供市級醫院體檢健康證明,心血管和腦血管健康證明,以免突發疾病。同時挑戰者可按照要求,在家自行挑戰一周後再來報名,須提前繳納挑戰押金。
有網友提出質疑,認為主辦方很可能故意增加每天送餐次數,導致挑戰者錯誤判斷天數。還有人認為主辦方借直播收取流量從而獲利或騙取挑戰押金。甚至有人向警方舉報該活動「疑似傳銷窩點活動」。
舉辦方
請來心理醫生「監控」直播
針對質疑主辦方調整了規則。比如,工作人員會避免「不定時每日3餐送飯」,將其改為提前放置90頓各口味自熱米飯、自熱面等食物。同時挑戰失敗懲罰也更改成了按天分級計算,前10天挑戰失敗的,挑戰者按每天200元支付挑戰費,第11天至第18天失敗的,每天會從2000元依次返還100元。第19天挑戰失敗的,多返還100元,這意味著當天挑戰失敗,僅需繳納1000元挑戰費。
從第20天開始,如果挑戰失敗,每天費用依次增加200元。到第22天,每天依次增加400元,最後兩天,每天依次增加300元。這意味著如果在第29天挑戰失敗,需要支付5200元挑戰費。禁閉挑戰活動至今為止,最高紀錄為19天。而提前收取押金,只是為了規避一些風險,避免個別人「蹭吃蹭喝」。挑戰結束後,押金會退還給挑戰者。而由於被舉報「疑似傳銷窩點活動」,舉辦方配合有關部門檢查,叫停4場挑戰。
李浩勳稱,有網友針對「心理安全」提出質疑,「我們考慮到了挑戰者心理承受力這一方面,所以挑戰活動請來了專業的心理醫生。」工作人員將挑戰直播觀看授權給心理醫生後,醫生能24小時觀察挑戰者情況,如果出現異常行為,醫生也會通知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叫停比賽,對其進行測評。
挑戰者
撐到第九天時放棄挑戰
二十出頭的小馬是參與該活動的一名挑戰者,他是一位普通的公司職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裡面對電腦,很少與人接觸,他坦言參加挑戰的目的是為了「放空自己」。
小馬說,活動現場設置在一個小區裡。「進入房間前幾天感覺還不錯,對身邊環境抱有新鮮感。一天3頓飯配送規律和窗外定時傳來鄰居練鋼琴的聲音,讓時間不難推算。但過了幾天睡了吃、吃了睡的生活,讓我很快對周邊環境開始厭倦,心情越來越壓抑。」
小馬表示,他開始找東西消磨時間,便盯上了黑白格條紋桌布。他扯斷黑色垃圾袋當黑子,用白色餐巾紙揉成球當白子,攻守互搏,扛過一陣兒。之後他又用不同形狀的紙團當作象棋,更換思路,讓自己保持專注。玩困了就睡會兒,醒了繼續玩,這個時候,窗外的鋼琴聲對他來說已經顯得格外刺耳了。「我心想,怎麼一天到晚總彈一首曲子啊,也不換換。」
小馬回憶,在無聊的時候,自己會做仰臥起坐等簡易的運動來分散注意力,但心理狀態仍是越來越差,也越來越煩躁,到第九天時他放棄了挑戰。
心理醫生
強迫自己堅持可能影響日後生活
心理諮詢師高愛華認為,禁閉30天挑戰屬於反常態的一種挑戰類型,普通人嘗試連續挑戰30天不具備現實可能性,甚至會對挑戰者的身心健康或日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她認為通過此次經歷,可能會給挑戰者帶來安全感的缺失、信任度降低,狹小壓抑的環境會給挑戰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衝擊,視野的局限,會一點一點吞噬挑戰的樂趣,無形地增加焦慮委屈、孤獨無助、恐慌憤怒等情緒體驗,造成創傷性影響。
在這種特殊的環境刺激下,很有可能使挑戰者患上「幽閉恐懼症」。「雖然『幽閉恐懼症』多發於童年,但也可能與成年後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環境相關,一些潛在患者在不知情的狀態下進行禁閉挑戰,很可能加劇病情。」高愛華表示,讓挑戰者處在封閉環境中,是阻斷了個體與外界的聯繫,缺少了社會支持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挑戰者如果堅持挑戰,其焦慮水平會隨之上升,當愈發感受到不安和危險,會造成精神高度緊張,甚至產生瀕臨死亡的恐懼感。但如果是輕微症狀,只要脫離密閉空間環境,得到正確疏導,就能得到緩解和治癒。這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果沒有及時得到緩解和釋放,將來有可能會影響到挑戰者的常規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動功能。
本組文/王浩雄
來源:北京青年報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