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fresh meat!」
阿華站在櫃檯後,熱情地招待外籍客人,並以一口港式英語吹噓店內客人的質素。對方隨手拿起白浴巾,推門走到一排儲物櫃前,開始自在地寬衣⋯⋯
這裡是香港中環同志桑拿Central Escalator (CE),位置正好落在人來人往的中環扶手電梯旁,而阿華正是CE的老闆。外界視同志桑拿為深不可測的秘密基地,阿華卻樂於細訴這裡發生過的段段故事,有如閒話家常。
阿華在1991年創立的Central Escalator,至今已有25年歷史。
圍著白浴巾 走進黑暗的空間
1991年是同志平權史上重要的一年。香港政府正式刊憲宣布同性戀非刑事化,意味著在雙方同意下,男男交歡不再違法。自此之後,同志無須躲避在暗角之中,而同志娛樂場所亦漸漸冒起。由風靡一時的Propaganda酒吧,到這間CE桑拿,都是在1991年成立,至今已有25年的歷史。
筆者來到CE桑拿門外,其門面極為低調。沒有明目張胆的彩虹旗幟,只簡單寫著「CE」兩字。客人自然懂得找上門。
一進CE桑拿,走廊是一排供客人更衣的儲物櫃,走進去除了有幹蒸、溼蒸、按摩浴池等設施外,於簾後有一間昏暗的休息室。
在這裡,在一片昏暗之中,沒有道德審判,沒有世俗歧視的眼光,只有純粹的片刻放鬆、片刻歡愉。
無主孤魂的容身處
香港樓價高企不是新聞,去年政府統計處一份報告就指出,全港共有86,400個劏房(分割的出租房),劏房居民約為195,500人,當中14%的劏房戶月入逾2萬。香港年輕人無力置業,一般只能與家人同住,更遑論享有獨立、私人的生活空間。對於一些深藏衣櫃裡的同性戀者,帶伴侶回家,就更是天方夜譚之舉。
一向沒有去桑拿習慣的阿華,在1991年毅然決定開設同志桑拿,就是為了讓同志有一個聚腳點,「1991年同性戀合法化,但我知道有很多青少年就算讀完書,仍然要和家人同住。他們如果要找個地方相聚、談心就有點困難。當年希望開設同志桑拿,主要都是想提供一個地方,讓他們見面」。
他明言如果只是單純求財,桑拿理應針對龐大的異性戀市場,「做生意為何要單做一類型的客人?寧願做直人(異性戀市場)更容易啦。就是覺得他們好像無主孤魂般,無人收留他們,所以開個場讓他們有地方去」。
就因為這樣,每日亦有不少情侶成雙成對地前來光顧,只求在此有一處暗角享受二人世界。阿華解釋,不少同志仍與家人同住,平日難與另一半享受私人空間。在欠缺空間的香港,同志桑拿成為小情侶容身之所。
「當然做生意不外乎想賺錢,如果能夠為人民服務的同時又有錢賺,那已經很開心。」阿華笑道。
走廊成為客人更衣的地方。
來自剛果的桑拿客
CE桑拿的宣傳卡片上,如此標榜自己:「香港最國際化的桑拿。」
阿華一臉自豪向記者表示:「客人都說,全香港是我們的外國人最多。」據他所言,CE客人平均一半是本地人,一半外國客,「我估計全世界(每個國籍)的人都來過這裡,剛果、肯亞般冷門都有來過」。
CE位處中環,客人較為國際化並不叫人意外。但據阿華的解釋,CE成為國際化的桑拿,源於一個美麗的誤會。他解釋桑拿的全名「Central Escalator」頗為「翹口」,因此不少圈中人漸將之簡稱為「CE」。不知怎地,後來大家開始誤以為CE解作「Chinese English」。久而久之「華洋共處」自然成為了CE的一大賣點。
年齡層方面,阿華稱由18歲的年輕小鮮肉,到五、六十歲的中年男子,都可以在CE找到。如今桑拿每月人流逾千人,和其他同業相比人流不算高,但來訪的客人不乏知名人士,高官、大公司高層、或甚是演藝界人士。
來到桑拿的,亦有已經成家立室的一家之主,閒時到此尋求同路人,縱然可能只有短促的時光,亦希望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CE會為客人登記國籍資料,遇到冷門國家,職員就要依賴這張國家列表幫忙。
粉紅經濟走下坡
近年同志平權浪潮引發外界關注,性小眾社群蘊藏的龐大商機,並出現了所謂「粉紅經濟」(pink dollar)的概念。這些粉紅色鈔票,阿華賺了25年,但他形容近年生意下滑,生意較高峰時期少了約兩成:「可能同志pink dollar的神話,已經開始幻滅。」
「如今同志不一定要選擇在同志場所消費。以前就話要『溝仔』、要同聲同氣,但現在大同世界,愈來愈少人會歧視同志,那不用選擇同志地方啦,走去哪裡都可以了。」
他憶述到2000年至2010年間,是同志桑拿業發展最蓬勃的十年。當時香港大約有20間同志桑拿,深藏於鬧市的大街小巷中。不過近年經濟開始下行,桑拿減至大約15間,業界甚至掀起了減價戰。
這場減價戰,非常激烈。
位於旺角的同志桑拿Big Top,就有過大隻肌肉男的客人都有入場費折扣;尖沙咀的ABC就推出「快餐」優惠,一小時內離場的客人可享折扣;灣仔「My Way」設主題日,「小鮮肉」、「爆肌」、「中佬」、「大象」在不同日子各有優惠。
「從來未試過如此便宜,50、70元有交易。」阿華嘆道。
相比之下CE優惠不算多,入場費138元,年輕客人半價。不過面對同行攻勢強勁,阿華近日亦要搞搞噱頭,正籌備一場娛樂比賽,獲得名次的最高將有一千元獎金。
CE桑拿一角,牆上貼滿性感男子海報。
立足同志桑拿 見證香港25年變遷
CE由1991年至今,與香港共同經歷種種高山低谷,客人種類亦隨社會變遷。阿華憶述在1997年之前的殖民年代,不少英國同志來香港工作,造就CE當時外國客人比例較高。及後2003年自由行開放,愈來愈多內地客人找上門。
又例如25年前社會風氣保守,桑拿客人都顯得閃閃縮縮,甚至要以口罩遮面,走後樓梯上樓,深怕被人認出。25年後的今天,情況已大為不同,戴口罩、走後樓梯的情況已不復見,客人能夠大搖大擺自由進出,都算是一種時代上的進步。
而2003年的一場SARS,將香港拖入深淵,CE桑拿亦難倖免。阿華苦笑道:「當年真有過關門的想法!」他回想當年本地人都沒有意欲外出消費,更遑論去人多擠迫的娛樂場所。加上來港旅客人數大跌,導致主打國際化的CE受到重挫,生意額急跌足足五成。
不論經濟是好是壞,阿華認為同志桑拿始終有其存在的價值。一日香港人私人空間不足的問題未能改善,同志仍然要與家人同住,無法在家享有私密空間,同志桑拿正好提供了另一個價格較相宜的服務空間。
1992年阿華接受雜誌訪問,相中光上身男子正是其本人。
本地導賞團 遊走同志文化版圖
事實上,桑拿只是佔據整個香港同志生活版圖一個極渺小的部分。文化企業「活現香港」(Walk in Hong Kong)近期策劃了本地LGBT文化遊,帶領參加者在中上環一帶發掘與性少數群體有關的種種景點,讓本地人及遊客體驗香港獨特的LGBT文化。
除了同志桑拿外,這個LBGT導賞團亦會走訪相關商店、同志酒吧,甚至是俗稱「魚塘」,讓同志相聚相識的露天場所等。行程亦介紹了本地同志歷史的重要景點。活動仍處於試行階段,暫時只能不定期舉辦導賞團。
該導賞團導遊戚本乙解釋,世界各地不少國家都積極發展粉紅經濟,例如澳洲每年的同志遊行,就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旅客到訪。舊金山歷史悠久的同志社區卡斯楚(Castro),亦有為遊客舉辦這類LBGT導賞團。她希望這一活動除了能帶客人觀賞景點外,更希望做到有教育意義,讓參與者互相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