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灣首富去世後留下400億巨款,子女無人知曉,也無法取出

2020-12-17 寧文山

談起「經營之神」,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日本的松下幸之助。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後,松下品牌的電子和家電產品在中國的風靡,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經營之神的名號也變得家喻戶曉。

但其實在我國臺灣地區,也有一位經營之神,他就是臺塑的創始人王永慶。王永慶本人在世時常年蟬聯臺灣地區的首富的寶座,2008年他的突然離世所引起的遺產風波,更是到現在還沒有落下帷幕。

米店小工開始,走向逆襲之路

和大多數臺灣人一樣,王永慶的家族也來自大陸,祖籍福建安溪,是個山城。王永慶的曾祖父一輩,因為生活難以為繼,全家人孤注一擲,一起渡海來到臺灣島。

一番顛沛流離之後,最後落腳於臺北附近新店直譚,並開始以種植茶葉為生。三代下來,雖然生計已經不再成為問題,但也沒有多餘的富貴,還是貧困的很

1917年,王永慶出生於這個清貧普通的家庭,等到了7歲,家裡只是翻出一文錢,給他買了一支筆,便送進了小學。和很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一樣,王永慶自小便是一個吃苦耐勞同時懂事的孩子。

小學畢業後的王永慶因為家裡貧困,沒有堅持繼續升學,而是決定出去掙錢補貼家用。1931年,年僅14歲的王永慶獨自一人,背井離鄉來到臺灣東南部的嘉義的一家米店當小工,日常工作主要是幫店裡往各處送米。

成功人士還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永遠不會甘於在原地徘徊,時刻醞釀著突破現狀。王永慶在送米之餘,開始暗中觀察老闆如何做生意、米店又如何經營。

不到一年,聰明有頭腦的王永慶便已經窺探出其中的門路。於是第二年,僅僅當了一年小工的王永慶便靠著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工錢,並且又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了一些後湊了200塊,在嘉義開了一家自己的米店

王永慶的米店很快經營得有聲有色,並且不久後又馬上開了一家碾米廠,打通了自己的上遊。

而作為日後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自然不會把眼光局限於米店上。在淘到了第一桶金後,他很快發現因為當時很多人蓋磚房,磚的需求量很大。

於是他又開設磚廠和磚店,並且特地搬到板橋地區,只因為那裡更容易取得燒磚用的煤炭,有利於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而後,王永慶又進一步進軍木材業。

到了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戰後的建設需要特別契合王永慶的產業,讓王永慶的事業又迎來了一次飛躍,很快身價就達到當時的五千萬臺幣,以34歲之齡,年紀輕輕就在工商界闖出了自己一番天地

抓住歷史機遇,成就首富之路

但這還都只是王永慶的起點。到了50年代年初,王永慶迎來了他歷史性的機遇。

臺灣地區在那個時候推出了第一個四年計劃,其中化工產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其中的PVC產業,得到了包括政府以及美國的大力支持。最開始感興趣的是當時臺灣化工業舉足輕重的企業家,叫何義。

可是當何義遠赴歐美和日本考察完畢後,認為臺灣地區本身市場太小,而在臺灣地區以外想要和歐美和日本等國的同類產品競爭,一來缺乏規模優勢而導致成本價格的上升,二來從技術水平和產品的質量和口碑上更是稍遜一籌,很難打開局面。

於是何義最終放棄了這一項目。而當時的王永慶,還是個化工產業的外行,連什麼是PVC都不知道,更無從談起涉足這一產業。但是何義的放棄使得王永慶獲得了這一他一生最大的機遇

機遇總是夾在時間的縫隙裡,在人們面前一晃而過,需要的是發現它的眼光和抓住他的勇氣。當時的「工業委員會」因為何義的放棄,開始轉而向其他企業家推薦這一項目,然而興趣者寥寥。而當王永慶得知這一項目後,對PVC產生了好奇心。

經過研究,他認為一方面相比金屬、木材等其他材料,塑膠產品的低成本和易加工性,將來社會生活中一定會有極其廣泛的應用,肯定大有前途;

另一方面,這一項目技術和資金方面得到了美國的支持,又能從政府那裡拿到很多優惠措施,機會難得,現在不做將來再進入,將會更難。於是王永慶決定鋌而走險,接受了這一項目,抓住了這一歷史性的機遇。

機遇這個東西,並不是一抓就牢的,倘若信心不夠堅定,稍一鬆手,就會從指縫裡溜走。王永慶決定投資後,周圍沒有人可以理解。

一個化工的門外漢,居然想做化工這一技術產業,實在是異想天開,只怕落得人財兩空,傾家蕩產。但王永慶認為戴著安全帽做生意,連生意的邊都沾不上。他決心已定,風險再大,他也願意擔著

1954年,王永慶在高雄註冊了新的公司「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的臺塑。按照計劃,王永慶需要自籌資金50萬美元,而由美國援助60~70萬,投產後預計月產100噸PVC粉。

籌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因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幹擾,甚至收到了美方準備暫停援助的電報,後來在政府的斡旋下,臺塑的廠房終于于1957年3月落成並投入生產。

投產之後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就如何義當初擔心的,因為塑膠加工業者對臺塑生產的PVC粉的質量的報以疑慮,以及成本因素,臺塑的PVC粉一度積壓如山,完全沒有銷路。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經營之神」王永慶走了一條有違常理的路

他非但沒有縮減生產,反而極大地擴大生產,同時自建塑膠加工廠,購買先進設備和技術,用優秀的產品直接面向客戶,走垂直領域發展的模式。

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資金,很多股東選擇了退出,但是王永慶選擇購買他們的全部股權,破釜沉舟。要麼是徹底的成功,要麼是徹底的失敗。之後,臺塑成功了。

1978年,臺塑的總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成為當時臺灣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而後,臺塑更是走向世界,躋身世界500強。而王永慶也當之無愧的的成為臺灣地區首富。他獨特的經營理念,也讓臺灣地區整個工業界受益良多。

熱愛慈善卻突然離世,留下遺產風波

90年代以來,王永慶積極投資大陸的同時,更是積極做慈善,他希望他的財富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他相繼興建了四千多所希望小學,他的目標是一萬所。2008年的汶川地震,王永慶大筆一揮就捐了一億人民幣

然而就在同年,92歲高齡的王永慶在美國出差的時候突發心臟病離世。因為走得突然,甚至沒有來得及立遺囑。而後子女們在清理遺產的時候,驚人的發現王永慶居然在瑞士銀行存有400億的巨款

這麼一大筆先前家族內無人知曉的資產,王永慶到底想要拿來做什麼呢?個中緣由眾生紛紜,有說王永慶為了照顧在外的私生子女,有說是王為了躲避臺灣地區高達50%的遺產稅,但人已逝世,「經營之神」的獨特想法,沒有人可以輕易琢磨得透

而因為王永慶的突然離世,以及瑞士銀行嚴格的規定,針對這筆財產王永慶的子女們沒有得到過法律意義上的授權,即使已經通過法院針對瑞士銀行發起了訴訟,至今仍然無法取回。王永慶的子女們自然已經繼承了臺塑龐大的產業,但豪門果然是有豪門的煩惱。

王永慶先生的一生頗為傳奇,無愧為「經營之神」。與現在的很多富豪不同,他的產業遍布實業,從不投機取巧。而所謂「經營之神」,不只企業是經營得好,更多的是其經營理念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產業經營和格局,能推動的社會經濟極大的發展

王永慶的臺塑無疑在臺灣地區成為亞洲四小龍的進程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而其經營理念深深地影響著包括郭臺銘在內的下一代企業家。

而王永慶先生的經營理念不光屬於臺灣地區,郭臺銘曾說過「艱、苦、卓、絕」是王永慶一生的最佳寫照,這無疑也是屬於自近代以來,中國愛國實業家們的最佳寫照。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
    「本來在周天寫好了這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字太多,圖片太大,無法通過手機端上傳。一直失敗,但因為實在喜歡這部電影,所以還是分享一下。」周六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起因是看到一個我喜歡的作家推薦了一部《比海更深》,但需要付費觀看,我這麼窮一定看不起對不對。於是就去搜了這個導演的其他片子,這部《無人知曉》據說是他聲名大噪的起點。
  • 康熙人物 | 許純美 · 無人知曉的故事
    許純美不止一次的在電視節目講到鄭奇松去世後,她時常感到孤單和寂寞,夜夜無法入眠,只能靠吃安眠藥入睡。她說她討厭許純美,整日光鮮亮麗的出現在鏡頭前,餵養著渴求新聞素材的媒體,小雲最後怎麼樣了?卻再也無人過問。
  • 當年,107歲的邵逸夫去世後,留下4子女,為何無人繼承商業帝國
    忠貞對於任何一段婚姻而言,都是有極大的意義,如果婚姻裡沒有忠貞,一邊說著甜言蜜語,一邊背對著愛人,暗中發展更多的情愫,甚至想把小三娶進門,這都是違反道德、違背感情的行為,不過很多時候,當事人無法發現自己的錯誤,他們只把自己當成在情場裡遊弋的浪子,直到看到兒女對他們的鄙夷,才讓他們明白
  • 「無人知曉的田馥甄」,是什麼樣的?
    聽見一個『無人知曉』的田馥甄 找到一個『無人知曉』的你自己 ▲戳圖收聽田馥甄五專《無人知曉》 今天上午11點,Hebe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錄音室專輯《無人知曉》正式在QQ
  • 81歲老人死亡兩周無人知曉:人到晚年,不怕生病,不怕沒錢,就怕……
    報警之後,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無法起身。就這樣光著身子躺在陽臺捱過了4天4夜。 這個天氣,陽臺上的溫度有多高可想而知。光是赤身躺在地上被太陽炙烤,就能被熱化。 況且4天4夜,滴水未進,該有多麼煎熬?
  • 《無人知曉》——有一種女人,永遠不配被稱為母親,真實事件改編
    媽媽早已經拋棄了這個家,四個孩子靠著她最後留下的一點錢艱難度日,沒有水沒有電,今天吃完的泡麵,要留著明天繼續拌飯,在水電停用通知書上進行自己喜歡的繪畫,渴了只能從公園裡偷水,把自己摔死的妹妹埋掉……這所有的一切,都無人知曉。
  • 「民國四大渣男之一」鬱達夫去世後,11個子女現狀如何?
    在相對長一段時間內,鬱達夫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漢奸",直到建國後才得以正名。鬱達夫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一位情人,在現代人看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渣男",在當時的人看來卻是才子風流,民國的百姓早已見怪不怪。多情的鬱達夫英年早逝後,留下了11個子女,早年喪父的他們現今過得還好嗎?
  • 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1156億身家3位子女,豪門爭奪戰比韓劇精彩
    他的鐵腕被熟知,更是在世界首富榜上常年霸榜。 7月9日,福布斯發布2020年韓國富豪榜顯示,TOP5首富中,三星家族上榜兩位。 三星會長李健熙財富居首,達173億美元(約合1156億元人民幣)!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在吉林省農安縣的一個村莊裡,這位老人因常年獨居生活,平時又很少和別人來往,所以當他在家裡突發疾病時,並無人知曉。一個人病死家中數天之後才被他人發現,當他它被別人發現時,已經有半邊臉被老鼠啃食。雖然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是這位老人的情況確實讓家屬無法接受,家人都非常後悔,讓老人常年獨居。
  • 那些獨居在家的老人:怕自己孤獨地死去而無人知曉
    嚇得這名住戶趕快報警,警察到樓上檢查後,發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樓上的獨居老人早已去世,房間滿是血水和腐臭……更令人唏噓的是,老人明明有兩個兒子都住在上海,但兩個多月時間,「小青,我於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 是枝裕和《無人知曉》:媽媽自私拋棄4個同母異父的"黑戶"孩子
    之後,自私的媽媽留下一點錢財便從此消失,明帶著弟弟妹妹勉強維生。日子一天天拮据,孩子們與飢餓努力抗爭,但悲劇最終還是發生,最小的女兒因長期挨餓體力不支從矮凳摔下後再沒有醒來,其他孩子面對妹妹的離世,無力挽救,只能將其偷偷埋葬。然而,這悲傷卻"無人知曉"。
  • 無人知曉的死亡:我在日本清掃「孤獨死」現場|故事FM
    「孤獨死」這個概念來自日語,它最早出現在 1970 年代的日本新聞中,指的就是獨居者因為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在家中死亡而且無人知曉的情況。2018 年何潤鋒和團隊開始籌備一檔叫做《無人知曉》的節目,他進入了兩家分別位於大阪和東京的特殊清掃公司,以實習生的身份徒手清理死亡現場,藉此去了解這個行業和日本「孤獨死」的狀況。
  • 老人去世留下百萬房產,繼母與子女爭奪遺產告上法庭,到底該歸誰
    有繼父與子女爭奪母親遺產的,也有繼母與養子女因遺產糾紛對簿公堂的。《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老人如何避免遺產爭奪?接下來,我們來看1個例子:老人去世留下百萬房產,繼母與子女爭奪遺產告上法庭,到底該歸誰?繼母與子女爭房產【案件回顧】2018年,某一線城市一位老人去世後,因為市區的一套房,繼母把老人的子女告上了公堂。繼母主張:老人於10年前在公證處做了一份放棄繼承前妻遺留房產二分之一產權的聲明書。
  • 無法上學、無人疼愛、停水斷電、缺衣少食,甚至死亡都無人知曉!
    無法上學、無人疼愛、停水斷電、缺衣少食,甚至最後面臨死亡。但是不是日復一日的生活會讓我們變得麻木?亦或者是變得堅強。《無人知曉》又叫(誰知赤子心)的故事簡介:新搬來的公寓這家人是母親惠子(You飾)帶著四個孩子:明(柳樂優彌飾)、京子、茂、雪。但母親卻得對周圍的人們撒謊說丈夫去海外工作,自己與長子兩個人在一起生活。
  • 《無人知曉》:會有一點快樂嗎?
    我在看電影《無人知曉》時只知道導演是著名的是枝裕和,但我當時對是枝裕和的印象也只有「著名」而已。選擇看《無人知曉》而不是其他的,可能只是因為「無人知曉」這個名字戳中了我內心的隱秘——當時也是無人知曉的寂寞狀態。至於為何要寫這篇文字,是因為我每看完一部電影後都有一個習慣,類似於必須翻看正確答案(高考荼毒後遺症),我習慣性要看評論或解讀,方能安心。
  • 香港首富國內撈金,卻回報他國4千億,臺灣首富到死還心繫大陸
    說起華人首富,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李嘉誠曾連續15年登頂亞洲首富寶座,可以說李嘉誠是一位極具商業眼光的人。不過商人的使命就是賺錢,李嘉誠可以說將這個使命展示的淋漓盡致。李嘉誠自己也說自己只是一位商人,不要用道德來綁架他。
  • 《無人知曉》願所有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是枝裕和在前不久才看完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後,裡面有一句話:「」生了孩子就成為一名母親了嗎?而且幾個孩子都沒有戶口,無法上學。為了不被其他的人發現,母親立下規矩,除了阿明以外,其他的孩子都不能出門過了段開心日子後,母親又找到了新歡,所以只偷偷地留下了20萬日元和一封信之後便離開了。
  • 解讀電影《無人知曉》——是枝裕和 (心話)
    前言:我在看電影《無人知曉》時只知道導演是著名的是枝裕和,但我當時對是枝裕和的印象也只有「著名」而已。選擇看《無人知曉》而不是其他的,可能只是因為「無人知曉」這個名字戳中了我內心的隱秘——當時也是無人知曉的寂寞狀態。
  • 臺灣首見10兆級集團,首富「鑄造機」,蔡家為什麼家底最厚?
    臺灣資產前十大集團排出,霖園集團總資產首次突破新臺幣10兆元,改寫臺灣集團史新高。霖園、富邦資產總額分列全臺300大集團之榜首,一個甲子多日子過去了,依舊長盛不衰,是實打實的臺灣首富家族。 生於1932年的蔡萬德,早期是臺灣與日本兩地貿易界的商界名人,也是五兄弟中行事最為低調的。
  • 芥末片場 | 無人知曉的少女之死
    簡單收拾後,一家人開始吃飯,這裡導演給出細節,因為筷子不夠,明使用的是一雙超大的筷子,這隱約中反映出家裡的拮据,但一家人卻很開心。為了不讓房東發現其他孩子的存在,媽媽立下規定:不許大聲吵鬧、不許到外面去,甚至陽臺也不行。這意味著,除了明以外的3個孩子,必須每天藏於狹小的房間裡,不能被人知曉,也無法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