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大獎出爐,奉俊昊導演執導的電影《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斬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而奉俊昊也一舉成為人生贏家。
一
這個事情有多牛呢?
1、奧斯卡有史以來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外語片。
2、《寄生蟲》開創了韓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新紀元。
3、四座小金人是單屆奧斯卡個人獲獎紀錄,歷史上只有華特·迪士尼在1954年在第26屆奧斯卡拿到過。
《寄生蟲》一個把血淋淋的現實分層撕開給你看的影片,按理說導演應該是一個渾身長滿刺,敢與天公試比高的鬥士。
但是我們看看這個鬥士的樣子,獲獎感言,只有兩個字:喝酒
而且續航持久。
這是一個用「灌酒量」表達快樂指數的男人。
這個抽菸,喝酒,燙頭的男人,紙醉金迷一副鄉鎮企業家的惱人模樣,怎麼看都不像一個底層的代言人,反倒是活脫脫的從他電影中走出來的、他試圖諷刺的那些人。
我一直很好奇奉俊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為什麼如此熱衷社會題材,又是怎麼做到花著「土豪財閥」的投資來諷刺財閥的?
在畸形韓國的電影娛樂產業中,社會題材究竟是藝術還是一門生意?是奉俊昊的自我表達還只是投觀眾所好?
奧斯卡又為什麼被稱作是一個美國本土電影人的公關大獎?
二
我仔細研究了奧斯卡的評審機制,說到底,這其實是一個電影行業的公關遊戲,公關對象是那些評委會成員。
拿獎的關鍵,就是要對他們的胃口,打動他們,無論是在電影之內,還是電影之外。
《寄生蟲》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少不了奉俊昊的個人奮鬥,但更離不開「歷史的進程」。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線索:2015年導演奉俊昊、主演宋康昊,受邀成為了奧斯卡的評委會成員。
要知道,奧斯卡近百年的歷史,從來沒有任何外語電影獲得過最佳電影這個最高大獎,基本上都是美國電影,與其說這是一個國際大獎,不如說是一個好萊塢的年底總結大會。
從本質上講,奧斯卡是一個「圈子遊戲」,評委們有三個特徵:老,白人,男性。我查到了12年的一組數據,其中,白人佔比94%,男性77%,平均年齡63歲。
所以電影圈才會詬病,奧斯卡大獎其實是「最受老白男人青睞」獎。
這些來自Screen Actor Guild和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的 old mony 和 old art,這群老大爺,每年開一次年會,定一定哪個是全世界今年最好的電影。
要知道,人群特質決定審美偏好。
如果評委會是我們小區物業的看門大爺團,你信不信最佳影片會是老司機帶帶我。
這群白人老大爺和我們看門大爺並無本質不同,都存在局限性,他們熱衷於大場面的宏大敘事,為下層疾呼的政治正確,普渡全世界的美式價值觀。
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這就是一種話語權的壟斷,大多數時候,政治正確、對口味,要比藝術性更重要。
正是有了這群政治正確的老男人,所以2010年《阿凡達》會敗給《拆彈部隊》;2014年《地心引力》敗給《為奴十二載》;2018年《三塊廣告牌》敗給《水形物語》。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按照道理來說,這樣一個圈子遊戲,奉俊昊是插不進去的思密達。
那為何今天做到了呢?
因為奧斯卡近些年的變化,女性、有色人種的比重在增加,這讓「話語權鐵桶」露出了一些縫隙。
坦率的說,政治正確過頭了,導致他們自己也被「綁架」了。
三
既然這個世界的規律從來都是屁股決定腦袋,那麼搞定屁股,就可以搞定腦袋。
這是奉俊昊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發行公司Neon的「專業運作」,我查了一下軌跡線,為了拿獎,奉俊昊其實在美國媒體上精心「表演」了很久。
Neon是一家美國的獨立電影發行公司,非常有資源和經驗,不只是寄生蟲,他還有另一部拿獎到手軟的片子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如何用一套「營銷策略」打動奧斯卡的那些評委,這家公司非常有經驗。
坦率地講,就是在評委們的視線中矯揉造作。
從2019年10月份開始,奉俊昊的「預熱」就開始了,從平面媒體開始The Atlantic、GQ、浮華世界、Vanity Fair、Time,這些主流媒體無一倖免。
推特之類的社交帳號也配合做了大量的互動:
如此密集的曝光頻率和掃射範圍,讓評委們的眼睛很難躲得開,奉俊昊成為了他們的「熟人」。
他們知道,這個人,有點東西。
兩個月之後,奉俊昊又上了那檔知名的脫口秀節目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immy Fallon。
第二天,節目裡他講的餓肚子聽鼓掌的幽默段子在全網傳開,這個捲毛、幽默風趣的韓國導演,簡直快讓美國人民愛死了,評委們自然也在掃射範圍之內。
尤其是,他是韓國人,完全符合美國對於小眾群體關懷的政治正確。
我們必須承認《寄生蟲》這部電影的優秀,但是也要看到,電影之外的功夫,人家下得也很足。
你看,成就偉大,沒有那麼多的個人主義,是需要被綁上團體戰車的。
四
歷史的進程之外,就是奉俊昊的個人奮鬥。
他的關注點,一直很有趣。
喜歡拍底層人民,抨擊醜惡,藿香正氣的奉導,其實出身並不底層,他是一個「藝二代」。
1969年,小奉在廣域呱呱墜地,他外公是小說家樸太元,父親是畫家奉尚均,一個文學,一個視覺,強大的家族基因給大導演在娘胎裡就打好了基礎。
19歲小奉考上了延世大學的社會系,這是韓國的三大名校一片天(S.K.Y.)組合中之一。
他的成長經歷中也沒有那麼多坎坷。完全就是一個聰明人的一生,年少得志的一生,1993年,奉俊昊畢業後開始做自己的實驗短片,24歲的時候,又跑到電影研究院深造,期間開始給知名導演做編劇。
奉俊昊年少得志的一生,順遂得不像個讀社會學的。
2000年,31歲的奉俊昊就拍出了自己的處女座《綁架門口狗 》,3年後就拿出了震驚韓國影壇的《殺人回憶》,隨後把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
光有藝術是不夠的,2006年奉俊昊拍出了科幻片《漢江怪物》,這部片子不僅僅拿下了大鐘獎最佳導演,還打破了韓國的影視票房紀錄。
自此,財藝兩道,揚名立萬。
無論是藝術還是商業,奉俊昊都如探囊取物,這年他才37歲。
凡是成就不可能的人,一生中,總免不了搭上幾次時代浪潮的託舉,沒時間經歷什麼苦難和挫折。
在做出《寄生蟲》之前,2010年到2019年他又去混好萊塢,《雪國列車》和《玉子》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特色鮮明,但是尚未成熟。
積極擁抱好萊塢,迎合美國的審美模板,是奉俊昊今天成績的另一個側面。
奉俊昊這個弄潮兒幾乎每次都能精準地踩到時代的節奏上。
五
歷史的進程和無數個人的努力,最終把《寄生蟲》送上了奧斯卡,拿回了四座金人,金人身後還有盆滿缽滿的票房。
藝術,在這個時代,從來也是一門生意。
經過無數人策劃奔波許久之後,期待的奧斯卡效應也如期而至。
我大概統計了拿下大獎之後《寄生蟲》全球票房的變化,趨勢只有一個:全線飄紅
9號拿獎,10號票房就增加了15%+,一周翻了一倍,同樣這也是《寄生蟲》北美上映之後的最好票房成績。
即便是在票房不景氣的周一,《寄生蟲》也同樣逆勢上揚,發行量翻了一倍,同時,發售的藍光版本也登上iTunes和亞馬遜的銷售排行榜榜首。
不止美國,在日本,英國,西班牙、土耳其、印尼這些國家同樣掀起票房狂潮,甚至部分國家還迎來史上觀影人數之最。
大獎一響,黃金萬兩。
六
一路順風順水,得名得利的電影藝術企業家奉俊昊,怎麼就那麼喜歡抨擊政府,揭露財閥的醜惡行徑,替民眾發聲呢?
眾所周知,幾大家族財閥控制下的韓國的電影行業是非常畸形的,頻繁曝出的醜聞和女星自殺事件,這是韓國社會的常態。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似乎韓國的電影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喜歡抨擊財閥和政客。
三星、樂天、LG、現代、SK、韓華、辰、GS、CJ這些巨無霸企業甚至可以佔到一個國家GDP的80%,這是很恐怖的。
出生在三星的醫院,住在三星造的房子,開著三星的汽車,用著三星的手機,最後再死回三星的醫院,這是一個普通韓國人逃脫不掉的宿命。
「三星打噴嚏,韓國就感冒」。
在韓國,這不僅僅是一個笑話,財閥掌權,手伸得很長,從軍工到民生,從生老到病死,概莫能外,韓國人的一生,是被財閥掌控的一生。
那麼又是誰,控制了韓國電影的一生呢?
我查了一下《寄生蟲》背後主要的製作公司是E&A和CJ,這不也是倆財閥巨頭嘛?
我從電影裡扒出來一些信息,然後發現了很多更有趣的事情,《寄生蟲》裡的樸社長,早年還坐過地鐵,從事的高科技行業,業務主要涉及到混合現實技術,地圖,硬體等等。
這不就是《寄生蟲》背後製作公司E&A的翻版?這家覆蓋虛擬實境,遊戲文娛的公司很多業務,都和電影中的會長存在重合點。
E&A自己投資罵自己?
學社會學的奉俊昊,做人果然也相當社會,花著財閥的投資,痛罵財閥,然後回頭一起賺大眾的錢。
得手後,豪紳的錢加倍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通過理解你,來賺你的錢,這是《寄生蟲》裡的故事,也是奉俊昊的生意。
一個頂級藝術富豪,拍一部替底層發聲的電影,窮人看得感動不已,富人賺得盆滿缽滿。這種站著賺錢的姿勢,銷魂極了。
理解規則,服從規則,進入規則,然後玩弄規則。
反體制本身就是體制的一部分,《寄生蟲》憑藉著出色的業務能力,敏銳捕捉大眾情緒的藝術嗅覺,大獲全勝。
民眾以為他們是真正關心自己的代言人,但是,看看這沉醉在名利場,享受著名聲大噪和前呼後擁的「大導演」。
其實這只是一場安眠曲。而且,還是按次收費的。
調整高壓鍋洩壓閥的,恰恰是使用這個鍋的人,你說諷刺不諷刺?
我特別喜歡《寄生蟲》這部電影,更喜歡奉俊昊的《殺人回憶》,同樣我也好奇這些作品的生命軌跡,作品背後坐著的那些人,還有他們的屁股。
我不是一個陰謀論愛好者,我只是熱衷用真實的信息,去還原這個世界的複雜。
作品是複雜的,人同樣也是複雜的,奉俊昊是這樣,或許有天,你我也會是這樣。
你看,奉俊昊,這個一頭捲髮,微微發福,溫和幽默的中年男人,再回首已是劇中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