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這樣一條消息,大象心率40次/分鐘,能活80年;烏龜心率10次/分鐘;而老鼠心率450次/分鐘,卻只能活2年。動物的這些心率和壽命長短讓人們也「感同身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心跳慢更容易長壽,生命應該在於靜養,而不在於運動,這是真的嗎?
生命應該在於靜養,而不在於運動?
可以比較明確地告訴大家,雖然在動物的心率和壽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這並不適用於人類,即便動物存在一定的壽命規律,但人是例外的。因為人掌握了科學和技術。比如當大象,老鼠生病了,並沒有相應的技術進行治療,但是人有,能夠通過治療和調理改善身體的狀況,避免死亡。
而且關於壽命和心率的關係,其實是一種相互聯繫的關係,而不是一種原因導致另一種結果的因果關係。你可以說動物的壽命和心跳快慢有關係,但不能說是因為心跳過快導致壽命縮短。所以,想通過心跳慢容易長壽,得出生命應該在於靜養的觀點是錯誤的。
其次,運動並不會因為加快人們的心跳而導致折壽,相反的是運動能夠延長壽命。如果人們覺得運動會折壽,似乎可以推導出運動員的壽命比較短。
但事實並非如此,有研究顯示,奧運會中的冠軍得主的壽命要比普通人長2.8年,而在對65萬名40歲以上的中年人的調查研究顯示,每周平均運動75分鐘的人,平均能夠延長壽命近2年,每周運動150分鐘的人,平均至少能夠延長壽命3年。這樣的數據難道不是最好的反駁嗎?運動不僅不會導致短壽,反而會延長壽命。
為何說運動會延長壽命?
主要的原因在於,運動能夠降低人體在平靜狀態下的心率,更容易延長壽命。雖然運動的時候,人們的心率會比較快,但是經過運動鍛鍊後,人們的心肺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鍛鍊,這就會影響人們在安靜的狀態下,靜息心率降低,更容易長壽。
正常人的靜息心率應該在75次/分鐘,上下浮動不超過15次,都是屬於比較正常的範圍。而堅持運動的人能夠將心率降低到60次/分鐘,甚至每分鐘60次以下,這樣的心率代表了心肌功能比較健康,更加強大,那也更容易長壽。
運動能夠讓人們的身體都得到鍛鍊,而且還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維持自己的體重,預防身體出現疾病,能夠幫助緩解糖尿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運動有利於健康是已經被科學證實的觀點,毋庸置疑。
所以,雖然運動的過程中,會讓人們的心跳加快,但在運動之外,每天還有超過20個小時的靜息心率都是普遍比較低的,那麼堅持運動的人,總心率也是更低的,更容易長壽。所以,生命應該在於運動,而不在於靜止。
誰說減肥不能吃肉?減肥不是「餓」出來的
男補鋅、女補鐵!原來吃飯也要注意「男女之分」!
祖濟堂冷敷凝膠(頸肩腰腿痛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讚、收藏、轉發給更多的人送去健康。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請長按上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有更多健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