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走下地獄。時之聖者也,時之兇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時節,此亦黯淡時節。此亦篤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麗之陽春,此亦絕念之窮冬。人或萬物具備,人或一事無成。我輩其青雲直上,我輩其黃泉永墜。
以上這段經典語錄,出自狄更斯《雙城記》開篇,被各種引用無數次,被奉為文學作品中最經典開場白之一,這段話氣勢恢宏、妙語連珠、充滿智慧及卓見,它顯示了狄更斯大文豪的卓越文筆。狄更斯—— 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812年2月7日生於樸次茅斯市郊,父親是英國海軍軍需處職員,母親名叫伊莉莎白·巴羅。狄更斯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1837年,狄更斯完成個人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這是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創作,該書圍繞一位獨身的老紳士匹克威克先生,展開講述的一系列故事,狄更斯塑造的匹克威克先生非常鮮活傳神,因為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不僅僅從人物內心世界來刻畫性格,也會運用大量文字,從人物的外部肖像、服飾、裝束、風度、使用的語言和生活的環境著手,全方位、多角度將人物展現出來。1838年,狄更斯出版長篇寫實小說《霧都孤兒》,這本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這本書也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及舞臺劇,《霧都孤兒》也是狄更斯第一部社會小說,小說中「奧利弗要求添粥」一節被編入多種英語教科書中。狄更斯的作品,多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醜惡百出的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行揭露批判,他表現出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鬥爭給以同情和支持。
![]()
1849至1850年間,狄更斯的長篇小說《大衛·科波菲爾》分二十個部分逐月發表,該作品被稱為他「心中最寵愛的孩子」,該書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融進了狄更斯本人的很多生活經歷。1859年,《雙城記》問世,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會矛盾,強烈地抨擊貴族階級的荒淫殘暴,並深切地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雙城記》更加表現了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揭露和諷刺法國大革命前的封建貴族政權和和大革命勝利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探討人性的善與惡。因為狄更斯的一部作品《聖誕頌歌》,他被譽為「英國聖誕節之父」,《聖誕頌歌》是第一部以聖誕節為主題的小說,他每年也寫一些與聖誕節有關的書、散文或短篇小說。所以直到現在,他都被認為是對聖誕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患腦溢血逝世,他去世後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詩人角,他的墓碑上寫道:「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
我有個原則:想到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得徹底。
《遠大前程》
機會不會上門來找人,只有人去找機會。
《遠大前程》
你,不要擠:世界這麼大,它容納的了我,也容納的了你。
《你,不要擠》
我愛她是違背常理,是妨礙前程,是失去自製,是破滅希望, 是斷送幸福,是註定要嘗盡一切的沮喪和失望的。可是,一旦愛上了她,我再也不能不愛她。
《遠大前程》
在你的人生中永遠不要打破四樣東西:信任、關係、諾言和心。因為當它們破了,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但卻異常痛苦。
最好的禮貌是不要多管閒事。
《德魯德疑案》
一句話,先是太膽小,明知不該做的事卻不敢不做;後來也還是太膽小,明知該做的事卻不敢去做。
《遠大前程》
不管我到什麼地方去,我是去找快樂的。我決不會到什麼地方去找痛苦, 因為我生來就是個尋歡作樂的人。只有痛苦找到我頭上,我才會痛苦。
《荒涼山莊》
有的時候,一支親切的樂曲,一處幽靜地方的潺潺水聲,一朵花的芳香,甚而只是說出一個熟悉的字眼,會突然喚起一些模糊的記憶,令人想起一些今生不曾出現過的場景,它們會像微風一樣飄散,仿佛剎那間喚醒了對某種久已別離的、比較快樂的往事,而這種回憶單靠冥思苦想是怎麼也想不起來的。
《霧都孤兒》
不公道的本身,對於每一個慷慨和心理正常的人就是一種傷害,是最不堪,最痛苦,和最難忍受的事;正因為如此,許多清白的良心飲恨以死,許多健全的心為之破碎,越是明白他們自己無罪,越足以增加他們的痛苦,越使他們沒法忍耐下去。
《老古玩店》
今天能做的事,決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陰之竊賊。要抓住他!
《大衛·科波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