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
武昌區南湖街都市桃源社區
以鄰裡圈為載體,
將黨組織的神經末梢連接到小區和樓棟,
發動下沉黨員91名,
在所轄7個小區組建5個臨時黨支部和
2個志願者服務隊,
打通了社區治理和群眾滿意「最後一公裡」。
01
沁康園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胡凱
孫奶奶湊在「胖胡」耳邊說出密碼
朋友們經常喊胡凱「胖胡」,疫情防控期間,他多了一個身份:下沉南湖街沁康園小區防疫力量臨時黨支部書記。除了平時的黨支部管理,胡凱還負責摸排隔離、生活保障等工作。一個人用兩天時間摸排了6棟樓18個單元221戶。
86歲的孫奶奶和老伴是獨居老人,兒女不在身邊,平時的生活由保姆照顧。一天,孫奶奶把要購買的物資清單交給胡凱後,又給了他一張銀行卡。
「您這是?」胡凱納悶。
「我想讓你給我取5000元錢,我們阿姨(保姆)這些天格外辛苦,我給她發工資。」說完,孫奶奶湊在他耳朵邊把密碼說了好幾遍。
這可讓胡凱有點為難,孫奶奶笑聲爽朗:「我相信你!」這句話讓胡凱心頭一熱。
02
新世紀寶安花園臨時黨支部書記方莉
無接觸式紙條法摸清樓棟家底
「奶奶,這是給您送的菜,您看還需要點什麼?」
「丫頭,這幾天我想吃點麵食,你能幫我買點嗎?」高奶奶說。
「好嘞,您要多少?我馬上給您買」。方莉2月15日下沉社區後被選為新世紀寶安花園臨時黨支部書記,她與其他下沉幹部一道,承擔起所負責網格545戶居民的物資供應保障。
方莉協調物業與周邊家樂福等大型超市聯繫,每周組織1—2次大規模團購,針對群眾對零散物資需求,她創造性地提出組建「愛心小賣部」。小賣部設在小區北門,下沉黨員墊資採買油鹽醬醋、麵條、電池、酵母等不易團購的生活物資。
不僅如此,方莉還開創了「小紙條排查法」,提前在微信群發布排查提綱,請業主自行填好小紙條後粘貼在自家門上,工作人員逐棟、逐單元、逐戶去取,遇到排查無人的住戶,事後逐一電話聯繫,最終匯總形成《南湖街桃源社區網格信息採集表》。
03
七星雪香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黃雄
不能回去扶貧,就到社區防疫
黃雄是駐大悟新城鎮的扶貧工作隊隊員。1月23日,他回到武漢七星雪香花園小區家中,沒想到就此封閉在家。
「不能回去扶貧,就到社區防疫。」有著20年黨齡、12年軍齡的黃雄接到單位下沉的號召,隨即到所在社區報到。
「回家常通風、多消毒」「這兩天天氣涼,出門多穿點」「來給您測一下體溫」,黃雄常常忙到晚上12時30分才回家,遇到發放物資或幫忙採購,工作時間就更長了。
隨著七星雪香小區臨時黨支部的成立,28名黨員一致推選黃雄擔任支部書記,黃雄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七星雪香小區由於歷史原因,沒有業委會,居家人數較多,防控壓力很大,「一開始工作開展不順利,天天被人罵」。
儘管如此,第二天他照樣準時出現在值守點。不僅全面掌握了小區638戶居民的情況,還製作了居民排查情況表、弱勢群體幫扶信息表,大大提高了精細化服務程度。
04
都市桃源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桂曉雄
「夫妻檔」攜手,把好一道門
桂曉雄,一名曾參加1998年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的老兵、黨員,和妻子一同成為都市桃源社區的志願者。
疫情防控期間,晚飯是他們一家人相聚的時刻。飯桌上,他們最多的話題是,誰家的白菜吃完了,誰家的大米不多了,對面張大爺的藥還能堅持幾天。邊吃晚飯邊梳理當天的工作。
都市桃源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後,擔任支部書記的桂曉雄更忙了。他創造性地提出門崗值守五步操作法(一看、二問、三查、四登記、五通過),此法隨後在南湖街其他幾個社區得到推廣。
桂曉雄說:「這次疫情讓平時各自忙碌的家庭成員間有了長時間的相處,這是生活用另一種方式在考驗我們。所幸,我們攜手同行。」
05
博雅苑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胡東
「夜光排骨」的故事感動居民
胡東是博雅苑小區的業主,也是一名下沉幹部,她的身上流傳了一段「夜光排骨」的故事。
3月7日下午,博雅苑小區志願者採購團隊在中商為大家訂購了180份愛心肉。下沉幹部、志願者、業委會、物業團隊分工明確:拿貨,收款,發貨,維持秩序。
從超市拿肉回小區,已經是下午6時多,每一份肉的價格都不一樣,需要逐一核對收款。把居民按接龍號分為3隊,間隔兩米,有序取貨。
當日天色漸晚,寒氣襲人,所有人都堅守崗位,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儘快把肉乾淨衛生地交給居民。物業經理拿來一盞應急燈,大家就在微弱的燈光中,完成核對、收費等工作。
忙碌中,有人拍下一張照片,胡東穿著白色羽絨服,一直舉著手機電筒為大家照明。這張照片後來在小區居民中流傳開,他們說,在因病毒惶恐的日子裡,這是城市裡最美的燈光,及燈光下最可愛的人。
大成武昌
出品 | 中共武昌區委宣傳部 武昌區融媒體中心
來源 | 長江日報
投稿 | dachengwuchang@qq.com
聯繫電話 | 027-889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