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雅之 日本設計大師 一刻講者
這是日本現今唯一跨全界設計大師,被譽為開創日本建築與工業造型設計新時代的教父級人物黑川雅之@一刻talks的演講,其設計橫跨建築、區域、室內、工業、家具及產品等領域,黑川先生榮獲「每日設計獎」、日本室內設計師協會「年度大獎」、GOOD DESIGN「金獎」、德國「iF獎」、日本G-MARK「終身設計獎」等。
大家好。關於東方文化的思想,能夠有機會向大家介紹我的一些思考,非常的榮幸。
這個地圖大家有看過嗎?這是理察,美國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築家,他所設想出來的一個地圖。這裡有日本、有中國、有印度,這邊是歐洲。這是離太陽最近的赤道,這是紐約、這是南美、北極在這裡。那麼這邊是西邊,那邊呢,我們叫它東邊。東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這兩者大家都覺得是不一樣的,理所當然是不一樣的,真是這樣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哪裡是不一樣的?
距今5000萬年到5500萬年之前發生在地球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這就是板塊的漂移,彼此互相碰撞形成了不同的大陸。地中海是被這幾大塊的地陸,擠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地,大陸當中的海洋,所以叫它地中海而印度也不斷地擠壓,這個地方形成了世界的屋脊,喜馬拉雅這樣的世界最高峰形成在這裡。這些大的事件為後來的東方、西方的富有個性的文化做了很好的一個鋪墊,它是一股力量,為日後的東西方的形成做了鋪墊。
現在仍然是每年大陸的板塊都在漂移著、碰撞著,印度的大陸還不斷地每年以20釐米的速度向中國的南部、四川等等這些地方進行著碰撞,地球每天仍然在各個板塊之間有著彼此互相碰撞的,這樣的一股力量,帶來了很多地球上的變化。
也因為這樣的地形,形成了東方的文化圈和西方的文化圈這兩大地帶。這是大自然所擁有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裡面交織著各種各樣的生與死,有各種各樣的生命的,和自然之間互相的碰撞而形成的文化。文化它是一個劇烈的生與死之間的這樣的碰撞而形成的,因為這兩個互為相反的東西,在一起了,交織在一起所形成的東西,這才是文化。
自然和人這也是相互互為悖論的一對概念,生與死同樣也是。這些都是形成我們文化圈的重要的因素,古希臘附近腓尼基。它形成了人和人之間產生對話的文化形成了古希臘哲學,執知性這是歐洲文化的最根本的起源之一。那我們再反過頭來看看中國的文明,中國是以大河、河流而形成的,中國人古代經常畫的畫叫做山水畫,會畫山、畫水,會畫流落下來的瀑布,所以很少很少能看見中國人在山海畫中去描繪海洋。
中國人非常講風水,這是它的一個象徵性的典型的一個圖,有山,然後有水,從山流出來的河,風水當中就是由山和水所組成的,風水核心就是山與水。
它並不是一個通過海洋飄落過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當中形成的文化,而是在人和大自然的對話當中所形成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的文化的一個特點。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美?我這麼多年一直在學習它。其實如果用一句話去形容美的話,那它就是生命,我認為美等於生命,這就是美的文化的特點,美它有多種多樣的美,我的美和你的美,他的美都不一樣,在知性的這個世界,正確的東西只有一個那麼在中國呢?有一位思想家叫莊子,在他的寓言當中所講的一個故事,給混沌開了七竅以後,混沌就死掉了。那這七竅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我認為這就是知,知性的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嘴去感受,這其實和知性很相象。但是如果你有了這個知性以後,這個生命他就消失了。知識阻礙著生命的發展,也就是說西方非常重視知性的發展,而東方說混沌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方面兩者是不一樣的。他得到了知性,但是混沌他死掉了,而混沌本身才是生命之所在,這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內容。
我們用知性,我們非常努力的想用知性把它填滿,這就是西方的想法。而東方相比較而言,在中國認為就說混沌就是混沌,讓它混沌著就可以了,就是人用自己的身體實際的去感受它,感受到了就可以感受它,所以我們不可能把它全部的弄個明白。如果你都把它弄明白了,生命本身就不存在了,因此東方的文化意思是說,我們要敬畏這個世界,要敬畏大自然,它根本就不是你可以弄明白的一個對象,所以我們對它懷有敬畏之念。
如果人心裡,你的心裡應該有兩個觀念,這兩個觀念是悖論的,一個是很想把這個混沌的地方弄得一清二楚,而另一方面你又告訴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
這是日本很有名的一個屏風畫,他沒有把這個畫畫的那麼滿,他畫的只是兩個神,風神和雷神,畫的就是兩個神,這中間沒有畫,什麼都沒有,叫做餘白,其實它就是一個混沌,原封不動的一個混沌,把它放棄為混沌的狀態,但是因為描繪了這兩個,有意的去描繪了這兩個神,所以顯得這個混沌的地方仍然是有生命力的,這個也一樣,他並沒有填滿這個畫布,基本上都是原封不動的,屏風的畫底。那麼比較一下西方的畫,他會把所有的畫布都填滿,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沒有畫過的地方,所有的地方全都是畫滿了,所有的世界都在這個方框當中,你會把它填的滿滿的,這是知性的一個表達、一個表現。
可是在我們東方的世界當中,我們追求的是對於美的追求,不是對於知性的追求,有很多留存著原封不動的地方。那麼有些地方有意的不去畫,有意的留下餘白,在建築物當中日本叫「尖」,這個餘白叫做「尖」,其實這就是混沌意識的一個反映。
它其實是在你的混沌當中浮現出來的一個東西。因為你有混沌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東西,那麼周圍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混沌的一個餘蘊,一個留存的回想的東西。
在西方人們會對於身體用科學的眼光去探求生命,那麼在東方不會這麼去對身體,整個地方去弄明白它。用靜脈、用穴位去思考,東方人的思考是說生命是很神奇的,身體整體我們不可能把它每一個地方都弄得很明白,但是我把它的脈絡、把它的穴位動明白了就可以了。
所以這兩者,東方和西方的對比,東方重視的是美,西方是知性,西方重視的是哲學,東方重視的是美意,對於美學。那麼西方重視的是相對於神而言的秩序,而東方重視的是生命,這生命當中包括著生與死這樣的對抗,西方重視的是以人為主,東方重視的是自然,西方考慮的是整體,而東方更關注的是細微的一個個體。
所以我們現在,我們其實並不相信時間這個概念。我們相信的只是當下,我們並不相信的是人類,我們相信的是一個一個的朋友。所以我們通過一個一個細微的地方,而不是說我們把所有的事情當做一個整體去考慮,這是我們潛意識當中的一個思考問題的方法。
以歐洲為中心的神的世界,曾經有過形成以神為中心的文化,後來歐洲尼採說神已經死了、上帝已經死了,這樣就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西方的文化,就形成了人的本體、本位主義,導致了對大自然的破壞,人們反省說要回到原點、要重視自然。
人們對於文化的關注,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重新回到東方這樣的文化為主的一個世界,而東方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混沌,西方會說宇宙大爆發形成了宇宙。那麼其實,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麼?那其實就是混沌。所以佛教、基督教,或者所有的宗教都是以混沌為出發點的,因此這個概念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混沌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詞語去理解,有好的一面的意思,也有不好的意思,它加在了一起,這就是混沌。
這個樹也一樣,最終也回歸大地,回到大地,混沌的大地,樹也是從大地當中長出來,最後也回歸到大地當中。所以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材料,包括塑料也是,沒有任何一件東西不是誕生於大地的,包括人、包括蟲子、包括樹木、植物都是這樣。
最重要的,有一個概念就是物。莊子他其實也說過跟物相關是的概念,他所說的物這個概念到底是怎麼定義的?所謂的物是一種概念,它意味著存在。如果既然有物體存在,物一定是有意義的,所以物和存在和意義都是一樣的一個意思。
所有的概念之間它都有一個中心的,它是源於中心的、核心的概念,然後越到周邊越模糊,所以所有的物體都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中所誕生的,人也一樣。人是這樣,所謂的人工製造的物品也都是這樣,這也是設計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的一個概念。
為什麼說設計是一個這麼需要高度的知性的一件東西?為什麼它不簡單?就是因為它的原本的,最本來的概念是發源於這裡的。陰和陽,這邊是陽,這個深色的地方是陰,其實我認為陰就是混沌,在混沌當中這個陽並沒有能夠100%的從混沌當中全部的出來,人也是這樣,看起來好像完全從混沌當中已經擺脫出來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人不光是有愛,也有嫉妒,也有憤怒和怨恨,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不能夠完全的分割出來,在你的各種情感當中,這其實就是一種人,並沒有能夠完全隔離於,也就是說你有半隻腳一直都是插在混沌當中,才有你現在的存在。
什麼是生命呢?我們現在能說的就是說,你身上背負著死,同時你在不斷地生活著這樣一個狀態就是生命。所以人是在生與死兩者的這樣一個悖論之中所存在的,你的手掌,假如說你的手掌心是生,其實另外一面其實就是死,死和生總是在兩者互為一體的,這才是生命的最根源的、最根本的一個地方。
所以這才是我們認為可以把生命叫做美的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你身上背負著死,可是一直在生活著,你向死而生。那麼物又是什麼呢?物和我剛才說的是一樣的,是從混沌當中不斷地進行細分、進行分解、進行分類,但是卻又沒有辦法完完全全把它分得清楚,所以它永遠有非常曖昧的這樣的一個領域,那麼不能夠完全劃得開來。而你同時又想很好的去把握它,這就是東方的思想當中的非常根源的部分之一。
其實混沌本身和混沌以外的這個地方,中間就有一個,一開始就有一個非常曖昧的地方,這是我最近的一個思考。所以生當中一定會伴隨著死,而生和死之間是有非常連續,是連貫性的,很連續的一個東西。天和地也是這樣。那麼創造一件物體,它其實也就是將這個概念不斷地細分,比如說iphone,你在操作它,過去是沒有的一個東西,在混沌當中你把手伸進去,拿出了iphone。拿出來之後,這樣的話就會有一種,你可以看得到的一個設計,其實這種東西仍然某一些部分是和混沌聯繫在一起的,這就是各種物品不斷誕生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張圖也是,他只要站在那裡,他可以用一種歡喜,表面一種歡喜的表情,同時也表現一種悲哀的表情,也表現很多苦惱的表情,在這樣的一種面具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情感都包含在這裡。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設計具有美,具有和生命密切相關的特性,它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創作就是要製造、存在,要克服存在這種悖論性的東西。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不斷地挑戰和抑制它,張揚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