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父黑川雅之:混沌與曖昧即是東方美的靈魂|一刻·思想

2021-02-15 一刻talks

黑川雅之  日本設計大師 一刻講者

這是日本現今唯一跨全界設計大師,被譽為開創日本建築與工業造型設計新時代的教父級人物黑川雅之@一刻talks的演講,其設計橫跨建築、區域、室內、工業、家具及產品等領域,黑川先生榮獲「每日設計獎」、日本室內設計師協會「年度大獎」、GOOD DESIGN「金獎」、德國「iF獎」、日本G-MARK「終身設計獎」等。

大家好。關於東方文化的思想,能夠有機會向大家介紹我的一些思考,非常的榮幸。

這個地圖大家有看過嗎?這是理察,美國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築家,他所設想出來的一個地圖。這裡有日本、有中國、有印度,這邊是歐洲。這是離太陽最近的赤道,這是紐約、這是南美、北極在這裡。那麼這邊是西邊,那邊呢,我們叫它東邊。東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這兩者大家都覺得是不一樣的,理所當然是不一樣的,真是這樣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哪裡是不一樣的? 

距今5000萬年到5500萬年之前發生在地球上的一個重大的事件,這就是板塊的漂移,彼此互相碰撞形成了不同的大陸。地中海是被這幾大塊的地陸,擠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地,大陸當中的海洋,所以叫它地中海而印度也不斷地擠壓,這個地方形成了世界的屋脊,喜馬拉雅這樣的世界最高峰形成在這裡。這些大的事件為後來的東方、西方的富有個性的文化做了很好的一個鋪墊,它是一股力量,為日後的東西方的形成做了鋪墊。

現在仍然是每年大陸的板塊都在漂移著、碰撞著,印度的大陸還不斷地每年以20釐米的速度向中國的南部、四川等等這些地方進行著碰撞,地球每天仍然在各個板塊之間有著彼此互相碰撞的,這樣的一股力量,帶來了很多地球上的變化。

也因為這樣的地形,形成了東方的文化圈和西方的文化圈這兩大地帶。這是大自然所擁有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裡面交織著各種各樣的生與死,有各種各樣的生命的,和自然之間互相的碰撞而形成的文化。文化它是一個劇烈的生與死之間的這樣的碰撞而形成的,因為這兩個互為相反的東西,在一起了,交織在一起所形成的東西,這才是文化。

自然和人這也是相互互為悖論的一對概念,生與死同樣也是。這些都是形成我們文化圈的重要的因素,古希臘附近腓尼基。它形成了人和人之間產生對話的文化形成了古希臘哲學,執知性這是歐洲文化的最根本的起源之一。那我們再反過頭來看看中國的文明,中國是以大河、河流而形成的,中國人古代經常畫的畫叫做山水畫,會畫山、畫水,會畫流落下來的瀑布,所以很少很少能看見中國人在山海畫中去描繪海洋。

中國人非常講風水,這是它的一個象徵性的典型的一個圖,有山,然後有水,從山流出來的河,風水當中就是由山和水所組成的,風水核心就是山與水。

它並不是一個通過海洋飄落過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當中形成的文化,而是在人和大自然的對話當中所形成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的文化的一個特點。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美?我這麼多年一直在學習它。其實如果用一句話去形容美的話,那它就是生命,我認為美等於生命,這就是美的文化的特點,美它有多種多樣的美,我的美和你的美,他的美都不一樣,在知性的這個世界,正確的東西只有一個那麼在中國呢?有一位思想家叫莊子,在他的寓言當中所講的一個故事,給混沌開了七竅以後,混沌就死掉了。那這七竅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我認為這就是知,知性的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嘴去感受,這其實和知性很相象。但是如果你有了這個知性以後,這個生命他就消失了。知識阻礙著生命的發展,也就是說西方非常重視知性的發展,而東方說混沌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方面兩者是不一樣的。他得到了知性,但是混沌他死掉了,而混沌本身才是生命之所在,這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內容。

我們用知性,我們非常努力的想用知性把它填滿,這就是西方的想法。而東方相比較而言,在中國認為就說混沌就是混沌,讓它混沌著就可以了,就是人用自己的身體實際的去感受它,感受到了就可以感受它,所以我們不可能把它全部的弄個明白。如果你都把它弄明白了,生命本身就不存在了,因此東方的文化意思是說,我們要敬畏這個世界,要敬畏大自然,它根本就不是你可以弄明白的一個對象,所以我們對它懷有敬畏之念。

如果人心裡,你的心裡應該有兩個觀念,這兩個觀念是悖論的,一個是很想把這個混沌的地方弄得一清二楚,而另一方面你又告訴這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是不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

這是日本很有名的一個屏風畫,他沒有把這個畫畫的那麼滿,他畫的只是兩個神,風神和雷神,畫的就是兩個神,這中間沒有畫,什麼都沒有,叫做餘白,其實它就是一個混沌,原封不動的一個混沌,把它放棄為混沌的狀態,但是因為描繪了這兩個,有意的去描繪了這兩個神,所以顯得這個混沌的地方仍然是有生命力的,這個也一樣,他並沒有填滿這個畫布,基本上都是原封不動的,屏風的畫底。那麼比較一下西方的畫,他會把所有的畫布都填滿,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沒有畫過的地方,所有的地方全都是畫滿了,所有的世界都在這個方框當中,你會把它填的滿滿的,這是知性的一個表達、一個表現。

可是在我們東方的世界當中,我們追求的是對於美的追求,不是對於知性的追求,有很多留存著原封不動的地方。那麼有些地方有意的不去畫,有意的留下餘白,在建築物當中日本叫「尖」,這個餘白叫做「尖」,其實這就是混沌意識的一個反映。

它其實是在你的混沌當中浮現出來的一個東西。因為你有混沌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東西,那麼周圍的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混沌的一個餘蘊,一個留存的回想的東西。

在西方人們會對於身體用科學的眼光去探求生命,那麼在東方不會這麼去對身體,整個地方去弄明白它。用靜脈、用穴位去思考,東方人的思考是說生命是很神奇的,身體整體我們不可能把它每一個地方都弄得很明白,但是我把它的脈絡、把它的穴位動明白了就可以了。

所以這兩者,東方和西方的對比,東方重視的是美,西方是知性,西方重視的是哲學,東方重視的是美意,對於美學。那麼西方重視的是相對於神而言的秩序,而東方重視的是生命,這生命當中包括著生與死這樣的對抗,西方重視的是以人為主,東方重視的是自然,西方考慮的是整體,而東方更關注的是細微的一個個體。

所以我們現在,我們其實並不相信時間這個概念。我們相信的只是當下,我們並不相信的是人類,我們相信的是一個一個的朋友。所以我們通過一個一個細微的地方,而不是說我們把所有的事情當做一個整體去考慮,這是我們潛意識當中的一個思考問題的方法。

以歐洲為中心的神的世界,曾經有過形成以神為中心的文化,後來歐洲尼採說神已經死了、上帝已經死了,這樣就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西方的文化,就形成了人的本體、本位主義,導致了對大自然的破壞,人們反省說要回到原點、要重視自然。

人們對於文化的關注,我認為現在已經到了重新回到東方這樣的文化為主的一個世界,而東方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混沌,西方會說宇宙大爆發形成了宇宙。那麼其實,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麼?那其實就是混沌。所以佛教、基督教,或者所有的宗教都是以混沌為出發點的,因此這個概念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混沌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詞語去理解,有好的一面的意思,也有不好的意思,它加在了一起,這就是混沌。

這個樹也一樣,最終也回歸大地,回到大地,混沌的大地,樹也是從大地當中長出來,最後也回歸到大地當中。所以所有的東西、所有的材料,包括塑料也是,沒有任何一件東西不是誕生於大地的,包括人、包括蟲子、包括樹木、植物都是這樣。

最重要的,有一個概念就是物。莊子他其實也說過跟物相關是的概念,他所說的物這個概念到底是怎麼定義的?所謂的物是一種概念,它意味著存在。如果既然有物體存在,物一定是有意義的,所以物和存在和意義都是一樣的一個意思。

所有的概念之間它都有一個中心的,它是源於中心的、核心的概念,然後越到周邊越模糊,所以所有的物體都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中所誕生的,人也一樣。人是這樣,所謂的人工製造的物品也都是這樣,這也是設計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的一個概念。

為什麼說設計是一個這麼需要高度的知性的一件東西?為什麼它不簡單?就是因為它的原本的,最本來的概念是發源於這裡的。陰和陽,這邊是陽,這個深色的地方是陰,其實我認為陰就是混沌,在混沌當中這個陽並沒有能夠100%的從混沌當中全部的出來,人也是這樣,看起來好像完全從混沌當中已經擺脫出來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人不光是有愛,也有嫉妒,也有憤怒和怨恨,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不能夠完全的分割出來,在你的各種情感當中,這其實就是一種人,並沒有能夠完全隔離於,也就是說你有半隻腳一直都是插在混沌當中,才有你現在的存在。

什麼是生命呢?我們現在能說的就是說,你身上背負著死,同時你在不斷地生活著這樣一個狀態就是生命。所以人是在生與死兩者的這樣一個悖論之中所存在的,你的手掌,假如說你的手掌心是生,其實另外一面其實就是死,死和生總是在兩者互為一體的,這才是生命的最根源的、最根本的一個地方。

所以這才是我們認為可以把生命叫做美的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你身上背負著死,可是一直在生活著,你向死而生。那麼物又是什麼呢?物和我剛才說的是一樣的,是從混沌當中不斷地進行細分、進行分解、進行分類,但是卻又沒有辦法完完全全把它分得清楚,所以它永遠有非常曖昧的這樣的一個領域,那麼不能夠完全劃得開來。而你同時又想很好的去把握它,這就是東方的思想當中的非常根源的部分之一。

其實混沌本身和混沌以外的這個地方,中間就有一個,一開始就有一個非常曖昧的地方,這是我最近的一個思考。所以生當中一定會伴隨著死,而生和死之間是有非常連續,是連貫性的,很連續的一個東西。天和地也是這樣。那麼創造一件物體,它其實也就是將這個概念不斷地細分,比如說iphone,你在操作它,過去是沒有的一個東西,在混沌當中你把手伸進去,拿出了iphone。拿出來之後,這樣的話就會有一種,你可以看得到的一個設計,其實這種東西仍然某一些部分是和混沌聯繫在一起的,這就是各種物品不斷誕生的這樣一個過程。

這張圖也是,他只要站在那裡,他可以用一種歡喜,表面一種歡喜的表情,同時也表現一種悲哀的表情,也表現很多苦惱的表情,在這樣的一種面具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情感都包含在這裡。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設計具有美,具有和生命密切相關的特性,它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創作就是要製造、存在,要克服存在這種悖論性的東西。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不斷地挑戰和抑制它,張揚和抑制。

相關焦點

  • 黑川雅之設計,從日常生活開始
    在黑川雅之看來,無論是我們追求的安全感,或者是設計,都源於萬物的存在,設計是讓你由內而外、全身心感受到的安心和快樂。年:每日設計獎1994年:Good Design部門大獎1998年:部分作品被紐約當代美術館選為永久收藏代表性著作:1992年:《ARCHIGRAPH 黑川雅之與稻越功一》(TOTO出版)1993年:《黑川雅之的產品設計》(六耀社)1998年:《反對稱的物學》(TOTO出版)2002年:《設計的未來考古學》(TOTO
  • 讀書分享:黑川雅之《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3)
    這主要是黑川雅之先生對於日本審美意識的個人理解,他認為這八個審美意識是不分主次的,屬於既並列又互補的關係。這類似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作者認為,世界已經進入了多維文化共存的時代,在面對不同的思想和審美觀念的差異時,我們也感受到了能夠求同存異的欣慰。只有對自我意識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世界才有未來。
  • 日本設計界達文西與他的中庸之道
    黑川雅之是一位非常喜歡探討人與自然的設計師,他習慣性的會從「原點」出發、立在古今縱軸的刻度尺上、重新思考個體與世界的關係。與其說他是一位設計大師,倒不如說他對生活、欲望以及生命看的透徹。在《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一書中,黑川雅之提出,19世紀開啟了歐洲文化,20世紀開啟了美洲文化,而在21世紀,亞洲文化即將開啟。西方的思想在於「填滿」,而東方的美學強調「留白」。空故納萬境,它是那麼曖昧,那麼的感動,而美就在這一瞬間誕生了。
  • 周日起 日本設計教父黑川雅之等近30位大咖齊聚鷺島 共御美學之風
    公共設計如何深入城市肌理?  生活設計如何影響城市氣質?  且聽多位設計大咖觀點與作品的分享  在一年即將收官之時  聯發2019年文創產業與城市更新活動周  以設計審美與文化意識  凝聚時代創新原力  成就文創產業蓬勃生命力
  • 陰翳之美
    它是一本啟發了多位日本設計大師的美學著作,如三宅一生、安藤忠雄、黑川雅之等等,他們都從中受到啟發、汲取靈感,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他們的設計作品。三宅一生的「陰翳」系列服裝,安藤忠雄對日本民居中「光與影」空間氛圍的提煉,黑川雅之的器物設計...而這本關於日本美學的經典讀物《陰翳禮讚》,居然出自一位小說家——谷崎潤一郎先生之手。也正是由於此,作者在描述對於美的體驗時,那種語言的細緻、精準、對細微感受的貼切細膩的比喻,真讓人不禁拍手稱讚。書中作者從個人體驗分析了關於日本民族為何偏好黯淡空間、黯淡顏色的由來。
  • 大師之作 美學之合丨生活家地板「無界」系列驚豔面世
    當你以為地板就是鋪在地上方便行走的木板時,生活家已經對地板之「美」有了獨樹一幟的詮釋,攜手中、意、日三位國際著名設計師,創作出三種不同地域文化的地板作品,純個性的地面呈現,木材特質的更精妙組合,在木地板功能性之外,更有塑造內涵的力量,讓消費者不僅能享受到有溫度的地板,更能享受到「美」所帶來的的靈魂愉悅感。
  • 設計盛會:深圳國際家具展丨一場穿越時尚生活的設計派對
    宜家家居的願景是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而這一承諾宜家家居認為是必須通過對設計的理解和宜家家居一貫秉承的「民主設計」——即同時滿足外形、實用、質量、可持續性和低價五個維度的做法而真正實現。「自造」,是對原創製造甚至是對手工藝的尊崇;從而將帶有「自造」品質的設計力量積聚為「社」。因此,3月,自造社及其創始人宋濤將聯袂享譽全球的日本設計屆教父黑川雅之、米蘭國際展中國「贏家」周宸宸,在深圳國際家具展上告訴你東方原創的魅力所在。
  • James Brown——靈魂教父
    James Brown(詹姆斯·布朗)是「靈魂的教父(The Godfather of Soul)」,是一位多產的歌手,詞曲作者和樂隊負責人,同時也是放克和靈魂音樂中最具標誌性的人物之一。他獨特的聲音和音樂風格影響了許多歌手。
  • 【原創】日本室內設計憑什麼這麼牛?
    無論是家居設計,還是公共空間設計,我們都能深切感受到日本這個民族對「禪意」的強烈追求和嚮往。    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新時代」的教父--黑川雅之       世界著名的建築與工業設計師--黑川雅之,被譽為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之父,他開創了日本建築與工業設計的新時代
  • 靈魂騎士,混沌一擊!《小冰冰傳奇》十一月魂匣混沌騎士破暗而出!
    靈魂騎士,異次元的強者——混沌騎士,即將降臨《小冰冰傳奇》的世界。掌控虛空,神秘而又強大的靈魂騎士,會給玩家們帶來怎樣的震撼?
  • 世界級設工業設計大師——日本篇
    1957年,榮久庵創立了GK工業設計研究所(日本最大工業設計公司GK工業設計集團的前身),並任所長。在戰後日本社會中,他曾倡導任何人都能接觸到優美設計的「物品民主化」和「美的民主化」。
  • 【醉東方】禪妝美學高定晚宴,一場東方美學的爆發之旅!
    【東方禪繡】品牌原創人施威先生20年的創作歷程,如電影畫面般,鮮活生動呈現在我們眼前,一筆一畫,一心一意勾勒生命的全相,帶領「中國形象·世界美」全然綻放世界舞臺。  2、山野花香,盡顯東方禪意之美  山野花香·春夏秋冬,是施威先生與花療師畫恩的全新花療藝術作品,只為配合東方禪意之美,體現東方女子生命四季的靈悟。
  • 凝結氣韻與靈魂,中式禮服設計之美
    上述中式禮服均出自設計師郭培之手,除此之外,蘭玉、熊英等設計師同樣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在每一季作品中詮釋中式禮服之美。中式禮服是對手藝的沉澱,是匠人用心血打造的結晶,亦是對工藝的傳承。它的魅力,除了兼具超長工時的手工製作之外,還融入了底蘊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益求精。
  • 他引領了三宅一生、山本耀司,日本真正的時尚教父——石津謙介
    當你走進任意一間優衣庫門店的時候,很難忽視整面貨架上擺滿的高彈力牛仔褲、法蘭絨襯衫和格紋九分工裝褲,這些帶有強烈美式風格的服飾,是優衣庫創立之初的設計核心。從山本耀司到三宅一生,再到把街頭概念店玩的風生水起的川久保玲,這些日本的設計大師在全球市場中為自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群體。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
  • 簡約新中式風家居裝修設計實景,寧靜中有雅
    設計說明:最美不過新中式美到靈魂悸動家在中國人眼中不僅僅是一個住所,一個簡單生活的地方,家更是一個心的歸宿,是流躺在血脈裡的深沉情愫,我們在設計中更需要增添理想,賦於空間氣度與溫度,在細節裡體現藝術的傳承和時光的印記。
  • 東方文化的陰翳特性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其隨筆集《陰翳禮讚》中,禮讚過陰翳之美的獨特魅力。他認為,「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
  • 女神長澤雅美示範:如何分清女生7種曖昧行為
    女神長澤雅美最近在日本綜藝節目《TOKIOカケル》中,親自傳授「分辨女生曖昧行為真假」方法,通過7種女生常做小動作,教你如何分清「拒絕」與「無感」!女神長澤雅美親自拆解容易令人誤會的女生「小動作」!大家分得清接下來介紹的7種曖昧行為,到底是「請知難而退」還是「想發展的暗示」嗎?【1】餐桌下,兩人的雙腳意外碰在一起,女方卻沒有立即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