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化的陰翳特性

2021-02-19 西安交大黎荔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其隨筆集《陰翳禮讚》中,禮讚過陰翳之美的獨特魅力。他認為,「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苔草流芳的林蔭深處,簷窗下聽雨的光線幽暗,在花木掩映的庭院中迂迴,紗窗,捲簾,盆栽,屏風,在極暗的燭光下觀賞和使用拙樸的茶器,還有,當夜空如洗,月華如水,樹影恍惚,隨風搖曳,庭院中如苔蘅交錯、積水空明,這些都是陰翳之美的呈現。

 

當漫步於古老的寺廟,那些年深月久的斑駁建築,在屋頂的蔭底下充溢著暗,以致於連室內的牆壁、廊柱等都看不清,但不經意間一抬頭,在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之處,突然看到一縷外面映照而入的纖弱陽光,如夢幻般顯出一種深沉的美,仿佛特意為居室塗築了一層金色柔和的沙壁,那牆壁上搖曳的淡金餘光,比任何裝飾都美。

 

谷崎潤一郎甚至這樣解讀漆器,「沒有黯淡作為條件,就無法體會漆器之美」。褐色、黑色、深紅色的漆器有什麼妙處呢?他說日本人之所以喜歡漆器,是因為漆器的色澤以其昏暗而散發出一種沼澤般的深邃與厚重,在燭光的搖映下,更容易顯現出一種朦朧曖昧的狀態,散發出無窮的魅力。用漆碗喝湯,當人們打開碗蓋拿到嘴邊的這段時間,凝視著幽暗的碗底深處,悄無聲息地沉聚著和漆器顏色幾乎無異的湯汁(日式大醬湯),並且可以從騰騰上升的熱氣帶來的氣味中,預感到將要吸入口中的模模糊糊的美味佳餚。這種心情不能不說有一種神秘感,頗有禪宗家的情趣。

 

谷崎潤一郎的寫作魅力實在是有小毒的:再平凡的事物,甚至通常被認為汙穢之地的廁所,經他絮絮道來,竟然都能翻出新意,諧謔、調皮、文字極美,口吻極親切,倒也很像那麼一回事,讓人只能會心微笑,而不是猛然搖頭。其實他的很多見解,只能說是一家之言,不乏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世界上任何事情,其韻味都藏在陰影裡,而不是在光線的直接照耀之下。正如中國人喜歡的玉石,那種經過幾百年古老空氣凝聚的石塊,溫潤瑩潔,深奧幽邃。關於這種陰翳美學,我想大概只有東方人才能懂得品味。西洋人喜光、喜潔淨、喜明朗,而東方人則迷戀暗與明、陰與陽的中間地帶。西方人喜歡一覽無餘,東方人卻喜歡意猶未盡。這是西方人性格深處的重理性重規則、東方人性格深處的中庸含蘊、內斂平處,這些因素作用的結果。

 

東方美學似乎總有一些陰翳、幽暗、模糊、暖昧的成分。與日本文化相比,中國審美文化中也有這樣的陰翳傾向。陰翳是一種含蓄、雖有空缺但留有餘味的狀態。「翳」,按《說文解字》的說法,意指鳥羽制的華蓋,上部「殹」為聲旁。古人多取其所含遮蔽之意。陰翳是遮蔽,是曖昧,是事物不能很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正如梁漱溟在《中國文化的命運》一書中認為,中國文化是曖昧而不明爽的。「以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類如西洋文化)——相對照,令人特有「看不清楚」「疑莫能明」之感。例如在宗教問題上,西洋有宗教,是很明白的,中國卻像有,又像缺乏,又像很多。又如在自由問題上,西洋人古時沒有自由就是沒有自由,近世以來有自由就是有自由,明朗而確實。中國人於此,既像有,又像沒有,又像自由太多。……一切一切在西洋皆易得辨認,而在中國則任何一問題可累數十百萬言而討論不完。這一面是其內容至高與至低混雜而並存,一面是其歷史時進又時退往復而不定。」

 

梁漱溟關於「中國文化是曖昧而不明爽」的判斷,的確是一番發力重千鈞的戳心之論。中國文化這種陰翳特性,既是一種嚴重缺陷,什麼事情都不能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地判斷界定,太多曖昧不明的事件或現象,太多含糊其辭的表述、解讀,太多反覆折騰的社會治理方式,從而容易帶給人們不安、恐懼、憂慮等情緒,即所謂的「不明覺厲」、「細思恐極」,從而派生了陰謀論生生不息的、不利於社會規則制定與執行的文化氛圍。但與此同時,中國文化的陰翳特性,也是一種對生命、對人性的洞察包容與體諒接納。中國文化需要面對的不是一個惟一的、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大堆相互矛盾的相對真理,所以人所擁有的、惟一可以確定的,是一種不確定的智慧。人世是複雜多變的,人性是混沌流變的,如曾國藩說的「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即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即時為小人」。在中國文化看來,生而為人,是一種用一生去不斷驗錯驗偽的曖昧之物。身如琉璃,內外明澈,淨無瑕穢,那是彼岸的佛,那是成聖的神,而非我輩凡人。

相關焦點

  • 陰翳之美——光影之中的東方禪意美學
    是在模糊空間裡的調和美學:日本人狹長的屋簷、室內凹進去的空間,讓光線在明與暗之間形成朦朧的影窩兒,在插花的周圍、百寶架的後面、特意塗抹的淺色的牆壁都減少反射,不像西方人把餐具擦得明亮耀眼,東方的玉器渾濁裡透露出厚重的時間感,而漆器表面閃爍朦朧柔和的光,這些都是陰翳的美學。
  • 日本文化的精髓:陰翳——所謂「物哀美」
    這樣平穩的陰影就是一種陰翳,谷崎潤一郎想要告訴我們的「陰翳之美」便來源於此。人們透過陰翳能夠看見光明,這正是陰翳的美好之處。也是日本物哀美的一個淺易表達。此外陰翳本身又是藏納汙垢的最好之處。日本人生性不喜歡展露其不雅之處,如打嗝、放屁、排便等,甚至他們總覺得這些事連說出來都要不得。然而一旦在陰翳之中,他們便會覺得安全,那麼一切就可以順應自然宣洩出來了。
  • 陰翳之美
    暗淡的光線孕育出了陰翳的審美情結與文化。」今日好書推薦——《陰翳禮讚》陰翳之美如何創造?「日本居室的美完全依存於陰翳的濃淡,別無其他任何因素。」 日本人十分理解陰翳的秘密,以及對於光與影的巧妙運用。 東方古人愛暗色,也是出於對「自然」的嗜好。我們的發色是暗色,就教給我們「暗」的理法。古人無意之中服從這個理法——「美,不存在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
  • 日本的陰翳禮讚,在日本生活後,感受的更加真切
    ——谷崎潤一郎 《陰翳禮讚》 你所了解的東方之美是什麼樣子的?東方與西方的美有什麼區別?日本傳統文化中對美又是怎樣定義的呢?事實上,「美」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眼,而是一種交融和對比,是物與物碰撞後,所映襯出來的獨特的體驗。
  • 陰翳論
  • 讀書|《陰翳禮讚》緩慢的感悟
    谷崎潤一郎對中國文化入迷,一生都不能走出這種迷戀。他是島國上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真正意義上的專家,更是東方文明本質上的傳承者和詮釋者。在趣味上他是老派人物,是最懂得保存和玩味的那一類頑固者。然而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上看,往往也只有他這樣的人才更懂得品咂生活,並且讓我們聽到品咂的聲音。他居然在禮讚「陰翳」——一種昏暗不明之美,即一種曖昧之美。這確乎是日本人才獨有的趣味。
  • 陰翳是欲望的別樣
    ●●●美並不存在於物體,而存在於物體之間的陰翳與明暗之中。陰翳美是間接光線產生的幽暗之美,身處其中,會覺得溫潤、沉穩和寂靜。如果你願意,她能引導你去體會禪的況味,那是一種更靠近靈魂的美。他在《陰翳禮讚》一書中,闡釋了日本文化中的陰翳之美。但其實,在中國文化中,早有「陰翳」之美一說。在現代的美學詞典中,被形象地敘述為「繁枝茂葉投在地面上的光影。」而在日本近代以來形成的美學中,「陰翳」一詞,訴說的理念,有隱晦、含蓄、朦朧之美。
  • 經典閱讀 《陰翳禮讚》
    ,均為谷崎代表作品,其中尤以開篇之作《陰翳禮讚》最負盛名,堪稱展現東方美學的文學經典。在此後長逾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以《痴人之愛》、《春琴抄》、《細雪》、《少將滋幹之母》、《瘋癲老人日記》等作品,創造出豔麗官能美與陰翳古典美的世界,始終走在日本文壇的至高峰。1965年因腎病去世。谷崎潤一郎曾以《細雪》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及朝日文化賞,以《瘋癲老人日記》獲得每日藝術大賞。
  • 光陰之美,不舍晝夜|陰翳禮讚
    不 光舍 陰晝 之夜 美。
  • 為了體驗谷崎筆下的陰翳之美,我們做了一款最文藝的涼蓆
    說到具有東方特製的「美學」概念,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一書中提到「陰翳之美」,可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種:所謂美,常常是由生活實踐發展起來的,被迫住在黑暗房子裡的我們的祖先,不知何時在陰翳中發現了美,不久又為了增添美而利用陰翳。
  • 日式陰翳之美——傳統建築篇
    「日本居室的美與否,完全取決於陰翳的濃談,別無其他秘訣。」  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美源自於生活體驗,在沒有電的時代,居住在幽暗的房屋中的日本人不知何時在陰翳中發觀了美,從此這種審美意趣便深深植根於日本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這一篇讓我們一起探尋日本傳統建築的陰翳之美。
  •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水火、陽光、陰翳各是什麼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時至今天,依然為每一個中醫所津津樂道。但是,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利波特,對這句精彩的論述,衍生出很多種解釋。雖然其最後的觀點基本一致,都能得出「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結論,但這只是殊途同歸而已,過程卻有點大相背離。所以,有必要探討一下其中的幾個關鍵字,讓初學者減少一些彎路。
  • 美 什麼是陰翳美,他說了算!
    年底,傳世的《陰翳禮讚》再版。所謂光陰之美,不舍晝夜。當下的人,常在談論日本美學,但又有幾人真正識得陰翳之美呢;燈火通明,恍若白晝,哪裡才能再見陰翳之趣呢?谷崎潤一郎說得很透徹了。因為光碟機散了陰翳之美,陰翳之美正是日式美學的獨特之處。何為陰翳之美?谷崎潤一郎用了一整篇文字來細細說明。這便是《陰翳禮讚》。谷崎潤一郎態度鮮明而濃烈:人們煞費苦心地照明,消滅死角的陰影,卻不知這和日本房屋的審美觀念勢不兩立。廣大幽深的庇簷會讓日本建築如同一把傘,房間內部的陰影深淺不一,呆在這樣的房間裡不會感到時間的逝去,能更好地認識「悠久」。
  • 重讀《陰翳禮讚》:設計聖經的4個啟示
    他從身邊接觸的事物出發,字裡行間直白地傾訴自己對於陰翳之美的追求。不少人只需淺淺粗讀一遍,就會有所感悟,繼而再精讀幾遍挖掘自己對於「美」的體會,今天來稿的作者(鹽罐)便是如此。(掃描二維碼一起讀)提起日式設計審美,有一本書,或者具體到一篇隨筆總是會被反覆提及,那就是——《陰翳禮讚》。
  • 手工甜品的陰翳之美
    最近讀谷崎潤一郎的書《陰翳禮讚》,對他在書中所描述的那種在幽暗中所呈現的柔靜之美深有感觸。
  • 東方水墨+大理石,演繹最美新中式!
    悅雲棠項目居遊一體的合院別墅設計,承載了更豐富的棲居美學和設計挑戰,由擅長「現代手法,東方精神」的 派尚設計 擔綱。鄭州,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是中原腹地的歷史文化名城。「東擴北移,跨河發展」這八個字,被視為鄭州最早的地理空間發展的戰略構想。這一戰略構想,著眼點是黃河。
  • 中國東方舉辦2020年「廉潔東方」金融文化論壇
    為深入貫徹駐會紀檢監察組和中國東方黨委關於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的總體安排部署,著力推動中國東方系統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持續打造「廉潔東方」文化品牌,厚植風清氣正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國東方於12月9日(國際反腐敗日)舉辦2020年「廉潔東方」金融文化論壇,主題為「新時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設與企業監督執紀的新使命」。
  • 陰翳與日本神話中的女性之美
    就像谷崎潤一郎所說:「美並不存在於物體本身,而是存在於物體與物體所產生的陰翳的圖像和層次之中。」尋覓母親的影子成為日本文學永恆的主題。 但陰翳中的美畢竟是可怖的,就像伊邪那美因丈夫的棄絕而發下了「每天殺死一千名國人」的詛咒。因此谷崎潤一郎將平安京時代的貴婦比作土蜘蛛,認為並非她們隱藏於重重黑暗之中,而是從她們肢體發梢噴吐出黑暗,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土蜘蛛為蜘蛛的一種,於夜間挖坑捕食,在陷阱裡等待獵物。
  •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