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2020-12-14 真相直說

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究竟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我們通常說的就是歐美文化,其太祖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其太宗是文藝復興。而這段文化的流變中,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呢?其歷史概括起來就是古希臘衰落,羅馬王國崛起,羅馬王國被日耳曼蠻族殖民,文藝復興開始。

概括的說:西方文化主要是科學、民主制度、法制、基督教信仰。

這其中,希臘提供了歐洲文化藝術的基礎,他們相信最簡單就是最美,真理一定是簡單的。所以他們把一切歸於數學,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可以用數學來表達,結合邏輯學,他們開始了科學的道路。因此科學就是源於這樣一種哲學論斷:「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用邏輯來分析,用簡單的數學結論表示的。」物理、化學等都是這樣。後來的心理學、醫學、生物學都產生於這一哲學論斷。但是人體究竟是不是數學,多大程度上是數學,卻沒有人再去考慮,心理是不是數學,多大程度上是數學,也沒有人去考慮。雖然近一個世紀也有人開始懷疑這個哲學基礎了,但是畢竟,已經沒有其他的哲學基礎來發明一門新的學科。

在希臘的旁邊,羅馬則提供制度、法律跟輸出戰爭。

如果說希臘是文藝青年,羅馬就是一個帶有保鏢的政客。而,基督提供信仰。

耶穌把猶太人的道德標準升華為宇宙大愛,從此,基督教就產生了。

但是,基督跟羅馬帝國怎麼相處,怎麼融合?

事實上,一開始的磨合有點不愉快。因為基督宣稱上帝才是唯一的神。但羅馬帝國的皇帝其實就是神的存在,國民將皇帝當神一樣對待。

兩者就此產生分歧,羅馬帝國試圖利用手中的劍讓基督教屈服,但劍可以消滅生命,要消滅思想就難多了。

就在事情變得無法調和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自己是個基督徒,等於放棄了世間的神位,羅馬帝國向基督低下了高傲的頭。整個西方歷史,基督教就是一個融合劑。

後來文藝復興,科學崛起,民主法治大幅健全,基督教由落後的「密宗」改成「顯宗」,使得文藝復興突飛猛進超過了西方古典時期。

西方的科學因為是數學和邏輯,那麼便不允許模糊,也不允許妥協,它最終要的是一個唯一的、簡單明了的結果。西方的民主和法治也是這樣,他們旨在易於操作,一件政治事件或一件法律案件要得出正確和錯誤的界限分明的結果。如果說這兩項文化太死板,太絕對,太唯一、太剛性的話,那麼基督教的博愛則是來調和前二者的剛性的,因為前二者始終有一個難以根除的缺陷,就是自帶原教旨主義傾向。原教旨主義是指這樣一種宗教現象:當感到自己所深信的、被人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權威學術或教義受到挑戰時,對這種挑戰毫不妥協,仍反覆重申原信仰的權威性,對挑戰和妥協予以堅決回擊,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軍事手段進一步表明其態度。所以,原教旨主義有極強的保守性、對抗性、排他性及戰鬥性。而基督教的博愛原則,則表明,原教旨主義傾向要不得。因為文藝復興的基督教改革所改掉的正是原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博愛則不允許傷害出現。

好了,簡單的梳理了之後,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清末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就一個勁地污衊中國的傳統文化,污衊中國人,給中國平民捏造各種罪名:愚昧、麻木、幫兇。然後瘋狂抹黑中國傳統文化,給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捏造了各種罪名:吃人、幫兇、愚民。甚至在民國的時候,發展到反漢字、律詩、反訓詁、反歷史考據、反皮影戲、反京劇、反中醫、反剪紙、反對聯、反詩賦、反漢服等,更荒唐的還有反人活到四十歲以上,反夫妻男上女下式。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西方文化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因此,接觸西方文化的人都帶有原教旨主義傾向,要知道,原教旨主義是邪教的特徵,是非常要不得的。

而東方文化呢?東方文化重視悟性思維。我們常常會敬佩那種多年以後悟得什麼道理的人,東方文化重視經驗主義。因此,中國是不可能產生無理數、虛數的,更不可能產生牛頓定律,這些在現實中不能體會到的東西是不可能在中國產生的。而邏輯雖然產生於印度,但是印度更重視形而上的哲學,也就是宗教哲學。中國文化自帶模糊和寬容,印度文化也一樣。因此,東方沒有產生科技革命,因為模糊是得不出簡單明了的結論的,也因為寬容,印度的印度教強大到用其哲學包含了世界一切宗教的最高教義,而中國的中庸之道,本身就是一種寬容,我和你,不存在對立,二一添作五,就好了。正因為寬容,所以不存在尖銳的對立和非此即彼的生死決裂,因此中國和印度成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西方文化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則使得戰爭頻發,爭議不斷,夫妻之間生孩子的興趣也不及東方大。

因此我們學西方文化要摒棄其自帶的原教旨主義傾向,多一點寬容;而學東方文化,則要多一分理性和追根究底,結果明徹的決心。

相關焦點

  •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別在哪裡?
    所以這兩種分法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只是每個民族在其歷程中發揮各有偏向。只有到了近代中國人,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很莫名其妙地說西方的學問是學問的全部意義之所在,東方的學問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中國人學西方我們中國人就得救了。這個連西方都不敢說的話,中國人敢說。這就是造成近代中國悲劇的原因,我稱為「五四的迷惑」。
  • 易解塔羅第一課,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塔羅牌,在西方被稱為「大自然的奧秘庫」,如果用東方文化解讀,就如同易經的卦象,屬於佔卜中的一種圖佔。塔羅牌在歐洲中世紀流行起來,關於其起源爭論不休。塔羅牌一共有78八張牌,大牌有22張,也是解讀的重點,小牌有56張,小牌和現代流行的紙牌有些類似(數字牌和宮廷牌組成)。在使用時候,可以分別使用大牌和小牌佔卜,也可以將大小牌混合以來一起使用。需要提及的是,塔羅牌的種類非常多,至今有上千種,和中國的佔卜一樣,形式多種多樣。塔羅牌目前主要有三大體系,即馬賽塔羅牌、偉特塔羅牌、託特塔羅牌,又稱透特塔羅牌。
  • 有純中國文化和純西方文化嗎?
    因此,那些高舉「純中國文明」或「純中華文化大旗」的人,或高舉西方文明和文化大旗的人,都有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們將東方兩個文明完全對立起來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種簡單的二元對立思維是有著很大問題的,既不懂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也不懂西方的歷史和文化似的。那些認為中國文化是與外界毫無關係的人,也是歷史上的無知派。
  • 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樣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為例,這種生物在古代東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謂是大相逕庭。雖然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頭可能是來自蝙蝠,使得其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現的。
  • 不論在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火星都是鬥爭、災難的極端象徵
    由於火星看上去顏色鮮紅,所以也被稱為「紅色行星」,在古埃及文化中,火星曾被視作農耕之神。 但事實上,火星之所以看著呈紅色,是因為地表的氧化鐵,且火星是一顆沙漠行星,地表表面有很多沙丘、礫石。
  • 中國文化典籍在西方的影響
    而他在《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和多封長信中的觀點,亦將啟蒙思想圈有關中國人究竟是無神論者抑或自然神論者的辯論推向頂峰。萊布尼茨對中國和歐洲的文化交流寄予極大的希望,在《中國近事》的序言中他開篇隨即指出:「人類最偉大的文明與最高雅的文化今天終於匯集在了我們大陸的兩端,即歐洲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如同『東方歐洲』的中國。我認為這是命運之神獨一無二的決定。
  • 西方飲食文化漫談
    中國古語有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也不是說這兩個季節就只能吃了這兩種食物,只是一種飲食要與時節向貼合的理念。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走進西方飲食文化的世界,與「博毅」一起看看西方的飲食文化。西方哲學有一個共性,就是都具備形上學的的特質。這種特質也反映在飲食文化當中。強調回歸食物的本源,充分發揮食物的特質,並沒有太多的修飾和裝扮。
  • 同樣是香,西方香水跟東方香氣的差別有多大?
    我們認識世界通常有六個途徑: 由眼而生的視覺、由耳而生的聽覺、由鼻而生的嗅覺、由舌而生的味覺、由身體而生的觸覺 、由心腦而生的情感和邏輯認知。其中,這六種途徑中,前面五中都是直接認知,唯獨第六種是間接認知。通過這六種認知途徑,不同區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環境下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認知,因此有了各種各樣的文化。
  • 【宸軒文化 私人定製】一場東方旗袍與西方洋服的碰撞盛宴
    宸軒文化旗袍與聖路易斯登皇家洋服舉行一場服裝定製交談酒會。時間:2014年8月3日地點:深圳市福田區中心五路星河中心商場一樓聖路易斯登時尚會館(地鐵一號線會展中心D出口)毗鄰星河麗思卡爾頓酒店,金中環酒店公寓門口右側宸軒文化 旗袍私人定製:程軒文化領先高級定製旗袍和中式女裝品牌!
  • 東方文化新表達方式!合拍動畫《許願神龍》圈粉
    假如...可以「湧有」一盞阿拉丁神燈,說出全部願望,一朝走上人生巔峰,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再假如,這「神燈精靈」還是只粉色神龍呢? 5月28日,由成龍、《怪物史萊克》系列動畫製片人阿倫·沃納以及Base FX視效公司創始人克裡斯·布蘭博擔綱製片人的中美合拍動畫《許願神龍》發布了第一則先導預告片。
  • 中西方文化差異常見的集中表現
    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裡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西方文化的思維模式注重邏輯和分析,而東方文化的思維模式則表現出直覺整體性,這一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的特徵。由於這種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往往特別重視直覺,注重認識過程中的經驗和感覺,在交往中也往往以這種經驗和感覺去「以己度人」。
  • 東方文化的陰翳特性
    褐色、黑色、深紅色的漆器有什麼妙處呢?他說日本人之所以喜歡漆器,是因為漆器的色澤以其昏暗而散發出一種沼澤般的深邃與厚重,在燭光的搖映下,更容易顯現出一種朦朧曖昧的狀態,散發出無窮的魅力。用漆碗喝湯,當人們打開碗蓋拿到嘴邊的這段時間,凝視著幽暗的碗底深處,悄無聲息地沉聚著和漆器顏色幾乎無異的湯汁(日式大醬湯),並且可以從騰騰上升的熱氣帶來的氣味中,預感到將要吸入口中的模模糊糊的美味佳餚。
  • 東方的人體和西方有什麼不同呢?
    進化論說: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早期祖先都是森林古猿,現在的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色人種都是智人這個物種;科學家說:如果對人種的分類,還是像以前那樣只是從膚色這麼表象的特徵來進行區分,那就並不具有合理性。那麼,東方和西方的人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 2300多年前坐擁當時最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對西方文化有多重要?
    「亞歷山大」(Alexander)是今天國人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個西方名字,它不僅是一個常見的英文人名,也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的名字,甚至有一種有害藻類叫做「亞歷山大藻」,有一種病被命名為「亞歷山大病」。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積弱不振,受到人家的欺負,遂不斷自怨自艾,說中國雖地大而其實物薄,中國人國民性有問題、文化基因不良等。2.「全盤西化」的聲音曾甚囂塵上,傳統文化和現代性之間發生的爭議不斷,您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的?在向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
  • 中國東方四大聖人,第一名在西方很有名,中國人卻不是很熟悉
    並且在西方哲學家評定世界十大傑出思想家時,來自東方的三名聖人赫然上榜,清一色的都是中國人。 只是第一名並不是我們都熟知的孔子,那這「東方三大聖人」又都是誰呢? 排名第三位的東方聖人——王陽明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的區別,中華民族向來就是由多民族匯聚而成,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從高原到海洋、從叢林到平原,56個民族各自發展又相互影響
  • 深度挖掘東方文化,比亞迪與中國匠人殊途同歸
    而在本次中國匠人大會上,其戰略合作夥伴也是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比亞迪,給出了一份基於科技匠心與文化情懷的探索。眾所周知,由於起步較晚,中國品牌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合資品牌的模仿者和追隨者。尤其是在外觀設計方面,汽車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審美方式最先由西方來定義。但是來自於同樣積澱深厚的東方文化,中國車為什麼不能在工業文明的基礎上進行文化表達的自我深度挖掘呢?
  • 被西方香水燻久了,都忘了中國千年的香文化,原來這麼時尚!
    當我們享受於「人工模仿和配合」等西方香水體系下產生的「自然味道」可曾想過那些廣告語中的「精粹天然」早已被我們的祖先以真正「天然的香料實現天然的運用」並形成一套傳承有序且極具生命力的東方氣味美學和香文化體系當我們每日被各種
  • 從英國校服看西方契約文化-牛劍兒低齡留學101問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很多家長或許心中都有疑問,我們現在送孩子出國性價比還像以前一樣高嗎?英國真的有些東西是國內學不到的嗎?那今天Chester老師就以英國的校服文化為例,來看看孩子們去英國究竟會學習和培養出怎樣的生活習慣,又感受到怎樣的本土文化吧!1、現在出國留學意義還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