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精髓:陰翳——所謂「物哀美」

2021-02-08 梓潤小語種


如約而至的第一期


推薦書籍:《陰翳禮讚》 『陰翳禮讃』(いんえいらいさん)

作者:谷崎潤一郎(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

☆本書現已出沒於梓潤教育書吧,歡迎借閱交流☆

谷崎潤一郎

たにざきじゅんいちろう


日本近代小說家,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源氏物語》現代文的譯者。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細雪》等。




眾人以為美為何物?

提到日本,人們無一不會想到櫻花,而提到日本的美,人們眼前具象化的總是櫻花吹落的場景,櫻花的轉眼消失也恰恰體現出了日本人所鍾情的一種獨特的美,我們將其稱之為陰翳之美。



什麼樣的美能被稱為陰翳之美呢?請環顧您置身的環境,若是在一間屋子之內則必然有較為明亮之處,也有較為幽暗之處。假若現在是天黑之時,電燈下面必然是明亮的,而屋子的角落則必然有陰影的存在。刻意地去觀察也好,不去注意它也好,它都平穩的居於此,只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這樣平穩的陰影就是一種陰翳,谷崎潤一郎想要告訴我們的「陰翳之美」便來源於此。







日本的美學有其非常獨道的一面,我們把它叫做「物哀美」。物哀: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われ)是平安時代出現的一種美學思想。其最高峰是《源氏物語》,其靠情緒感受自然的思想被後人奉為物哀經典。傳統的物哀分三個層次:對人的感動,對世相的感動,對自然的感動。其大致是說:情感主觀接觸外界事物時,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產生的幽深玄靜的情感,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心為之所動,有所感觸。



都說中國人含蓄,但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看來日本人才是真的含蓄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我上述提到的「物哀」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總喜歡透過一些相關的事物反觀與其有聯繫的事物所表達出來的意向,並通過賦予這些意向以內涵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





人們透過陰翳能夠看見光明,這正是陰翳的美好之處。也是日本物哀美的一個淺易表達。此外陰翳本身又是藏納汙垢的最好之處。日本人生性不喜歡展露其不雅之處,如打嗝、放屁、排便等,甚至他們總覺得這些事連說出來都要不得。然而一旦在陰翳之中,他們便會覺得安全,那麼一切就可以順應自然宣洩出來了。這也能算是陰翳的另一種美感吧,放大了說也可以是一種安全感的表現。



谷崎在本書收錄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散文《陰翳禮讚》中提到一個例子,關於日本的廁所。他大致說的是:總是陰翳的古老的和式廁所上起來更舒服更安心。故而我有了上述的敘述。文章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我在開篇提到眾人聯想到的日本之美或許都與櫻花有關。也許大家了解過日本人為什麼會喜歡櫻花,知道日本人喜歡櫻花或許是因為其易逝而美。其實我們也可以用物哀的方式來看待櫻花:因為易逝而更顯出開放時的美好,卻又在濃烈而極繁盛之時便可以預見死亡。

如此便可大致了解日本人為什麼會喜歡櫻花。我們以「物哀」作為連接基質,可以看見陰翳與櫻花的聯繫。由此可以窺見得一部分的日本美學和日本哲學。



我挑選這本書作為十二期書推的第一期,就是想要用它給各位開一個了解日本的頭。谷崎潤一郎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也好,他所寫的這本書也好。對於日本諸文化來說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關於日本的文化表現,日本的美學和日本的哲學思想,我們也都可以在《陰翳禮讚》這本書的各文中窺見到。

當然這本書也並不難讀,薄薄的一本其中僅僅收錄了六篇短文加一個後記,花一下午便可以閱讀完畢。如果只是淺讀可以看見日本的文化及文化表徵,如果細讀、深讀,那麼或許就能看到「物哀之美」了吧。



END


茶漬け的「讀懂日本」書籍推薦下期預告:

面對「恥感文化」的界定——正確與錯誤,來源於自己的思考


☆本書現已出沒於梓潤教育書吧,歡迎借閱交流☆

世界上哪裡還有比學長的書還好看的書?



梓潤教育,絕對走心,你值得擁有!

諮詢電話:0871-65693196

QQ:3012534195  

或掃二維碼關注加微信

 

地址:北京路同德廣場對面金色年華B座0911 

走路:往白雲路建設銀行旁邊的金色年華B口進入

開車:往北京路家樂福超市旁邊的金色年華A口進入

地鐵:2號線白雲路站D出口

公交:3路,10路,23路,236路,61路,71路,55路在白雲路口站下車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淺談日本美學,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日本是一個許多人都會選擇的旅遊國家,有人喜歡櫻花、有人喜歡神社還有的人喜歡文化。若說起日本的文化和美學,物哀、、幽玄這是最基礎的三種文化。而這三種中尤以物哀最廣為人知且擁著眾多。但其實如果單純的從字面的角度分析根本無法體會這種文化。物哀並不單純存在於文學,更是一種生死觀,甚至滲透入了整個日本社會中間。物哀的最初產生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概念,這種文學中的最佳體現,也著作《源氏物語》中有了更加顯著的體現。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東方文化的陰翳特性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其隨筆集《陰翳禮讚》中,禮讚過陰翳之美的獨特魅力。他認為,「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
  • 陰翳之美
    暗淡的光線孕育出了陰翳的審美情結與文化。」今日好書推薦——《陰翳禮讚》三宅一生的「陰翳」系列服裝,安藤忠雄對日本民居中「光與影」空間氛圍的提煉,黑川雅之的器物設計...而這本關於日本美學的經典讀物《陰翳禮讚》,居然出自一位小說家——谷崎潤一郎先生之手。也正是由於此,作者在描述對於美的體驗時,那種語言的細緻、精準、對細微感受的貼切細膩的比喻,真讓人不禁拍手稱讚。書中作者從個人體驗分析了關於日本民族為何偏好黯淡空間、黯淡顏色的由來。
  • 海賊王:喬巴,磁鼓王國的「物哀」之美
    「海賊王」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熱血漫畫。日本人的「熱血」是他們民族骨子裡的精神,而且推向極致,崇尚類似於宗教式的犧牲。這種文化本質與中國民族文化的「氣節」是極其相似的,這精神銳利得就像是武士的佩刀。路飛一次次為了朋友、理想而搏命,海賊王就是這樣一條熱血之路。
  • 美 什麼是陰翳美,他說了算!
    年底,傳世的《陰翳禮讚》再版。所謂光陰之美,不舍晝夜。當下的人,常在談論日本美學,但又有幾人真正識得陰翳之美呢;燈火通明,恍若白晝,哪裡才能再見陰翳之趣呢?谷崎潤一郎說得很透徹了。因為光碟機散了陰翳之美,陰翳之美正是日式美學的獨特之處。何為陰翳之美?谷崎潤一郎用了一整篇文字來細細說明。這便是《陰翳禮讚》。谷崎潤一郎態度鮮明而濃烈:人們煞費苦心地照明,消滅死角的陰影,卻不知這和日本房屋的審美觀念勢不兩立。廣大幽深的庇簷會讓日本建築如同一把傘,房間內部的陰影深淺不一,呆在這樣的房間裡不會感到時間的逝去,能更好地認識「悠久」。
  • 《金閣寺》:由「物哀之美」造就的時代價值
    也正因如此,在三島由紀夫眼中和他筆下的主人公眼中,燃於熊熊大火併即將成為廢墟一片的金閣寺,才是金閣寺的真正美之所在。可這種美從何而來?答曰:來自根植在日本歷史文化中的「物哀之美」。也正是其中的「物哀之美」,造就了這本書的時代價值。
  • 陰翳是欲望的別樣
    所謂陰翳,在美學詞典中的解釋,為:繁枝茂葉投在地面上的光影。
  • 覽 | 從日式美學到日本當代服裝設計
    谷崎潤一郎:「美,不存在於物體之中,而存在於物與物產生的陰翳的波紋和陰暗之中。」陰翳原指樹木遮蔽,繁茂成蔭的場景。而久居暗室的日本先人從明暗中發現了美,學會享受陰暗帶來的獨特氛圍,在模糊朦朧陰翳幽暗中,配合主觀想像達到美感。日本傳統美學起於物哀,歸於侘寂(wabi sabi)。
  • 日本的陰翳禮讚,在日本生活後,感受的更加真切
    ——谷崎潤一郎 《陰翳禮讚》 你所了解的東方之美是什麼樣子的?東方與西方的美有什麼區別?日本傳統文化中對美又是怎樣定義的呢?事實上,「美」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字眼,而是一種交融和對比,是物與物碰撞後,所映襯出來的獨特的體驗。
  • 光陰之美,不舍晝夜|陰翳禮讚
    不 光舍 陰晝 之夜 美。
  • 物哀,幽玄,侘寂
    以及佛教中諸行無常的想法但是由於時代氣氛不同所表現的美意識也不盡相同其中「物哀,幽玄,侘寂」是日本重要的三個審美意識傳 說 中 的 性 情 中 人就像《紫文要領》所說:懂得事物的情致物哀美包含著讚賞、親愛、喜愛、可憐、共鳴、同情悲傷、憐憫、壯美、感動、失望等諸多情緒的審美觀念其形成原因複雜多樣,即與日本的歷史傳統有關也與日本的地理環境、社會生活等方面有關
  • 日式陰翳之美——傳統建築篇
    「日本居室的美與否,完全取決於陰翳的濃談,別無其他秘訣。」  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美源自於生活體驗,在沒有電的時代,居住在幽暗的房屋中的日本人不知何時在陰翳中發觀了美,從此這種審美意趣便深深植根於日本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這一篇讓我們一起探尋日本傳統建築的陰翳之美。
  • 陰翳與日本神話中的女性之美
    對日本人來說,幽靈似的女性美本就是吸引人的,因為那是最初的母親的形象。在《古事記》中,伊邪那岐所生的三貴子之一的須佐之男心心念念想要到黃泉之國去,只為見被幽閉在死國黑暗中的母親伊邪那美一面。伊邪那美,又稱伊弉冉尊,是日本神話中的母神,日本諸神是她與其兄伊邪那岐所生。在火神出生時,伊邪那美難產而死。
  • 陰翳論
  • 《生日卡片》:母愛溫情下日本治癒性電影特點及日本物哀美學展現
    《生日卡片》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展現了日本物哀美學,而物哀美學也是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標誌性特點。所以本文我除了講述電影給我們展現的母愛、生活治癒力量之外,將結合本片分析日本治癒系電影中的物哀美學,讓人除了心靈被治癒,也能看懂電影中日本物哀美學之美。
  • 陰翳之美——光影之中的東方禪意美學
    是在模糊空間裡的調和美學:日本人狹長的屋簷、室內凹進去的空間,讓光線在明與暗之間形成朦朧的影窩兒,在插花的周圍、百寶架的後面、特意塗抹的淺色的牆壁都減少反射,不像西方人把餐具擦得明亮耀眼,東方的玉器渾濁裡透露出厚重的時間感,而漆器表面閃爍朦朧柔和的光,這些都是陰翳的美學。
  • 國度|物哀,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私以為日本文化的一絲魂魄在於「收斂」。      「日本文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殺父仇人的美麗女兒。」  這句話看了讓人思索半晌。  ——這應該也是日本曲調非常容易辨認的原因。  與中國民族音樂相對比可以發現的是,日本音樂就算是雅樂,仍然沒有所謂」大氣磅礴「的萬人合奏的華麗曲調。具有代表性的《蘭陵王 陵王亂聲》和《那獸利 當曲急》、《高麗亂聲》等,作為宮廷祭祀出徵等重大儀式的聖樂,卻縈繞詭譎晦澀的氣息,甚至描述為百鬼夜行也不為過。  若有興趣的話在這裡推薦《那獸利 當曲急》。
  • 讀書|《陰翳禮讚》緩慢的感悟
    所謂美,常常是由生活實踐發展起來的,被迫住在黑暗房子裡的我們的祖先,不知何時在陰翳中發現了美,不久又為了增添美而利用陰翳。
  • 「侘寂」「物哀」究竟是什麼?從日本美學看日系裝修風格
    關鍵詞日式裝修,色彩搭配,美學,川端康成,侘寂,物哀人群:需要家裝,喜歡日系風格,對日本文化美學感興趣————————————————————————————————————————近些年「日系」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