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姓制度來源——奠定印度文明基礎的吠陀時代

2020-12-23 覽記

在哈拉巴文明神秘消失之後約二百年,古印度進入了吠陀時代。

「吠陀」這個詞的意思是知識,且特指崇高神聖的神明或宗教知識。古印度一直世代流傳著包含大量知識的宗教文獻。它們被統稱為吠陀文獻。

吠陀文獻分為四大部,分別為《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根據編纂時間和描述時代的不同,人們將古印度的吠陀時代分為「早期吠陀時代」和「後期吠陀時代」。《梨俱吠陀》所描述的時代被稱為「早期吠陀時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所反映的時代被劃歸為「後期吠陀時代」。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吠陀文獻的編寫者自稱雅利安人。而「雅利安」在梵語中的意思就是「高貴的、光榮的、令人尊重的」。在梵文經典中,雅利安人特指貴族階層。雅利安人的英文為Aryan,而如今伊朗的國名Iran便來源於此,因為古印度的雅利安人和伊朗人是同一人種。

當然,在當時的古印度並非只有雅利安人。事實上,雅利安人似乎是外來者。「早期吠陀時代」經典《梨俱吠陀》中,雅利安人將他們的對頭稱作「達薩」或者「達休」,並描述說「達薩」是長著低鼻梁、黑頭髮,操著另類語言的可憎者。雅利安人對達薩展開了長期的戰爭,並且佔據了優勢地位。

早期吠陀時代的起止約為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900年。在此期間,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雅利安人為主導的印度開始出現了等級劃分。這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肇始。

在早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活動範圍還局限於印度河上遊和中遊,恆河的上遊。而到了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足跡逐漸擴大,他們開始向東南方向不斷滲透,整個恆河流域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後期吠陀時代鐵器在印度被廣泛應用,印度的農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手工業也日趨繁榮。

更重要的是,影響印度幾千年的種姓制度被最終確立下來。

西方習慣將印度的種姓制度稱為喀斯特製度。「瓦爾納」在梵語中是品質、顏色的意思,雅利安人一開始自稱雅利安瓦爾納,後來,印度便開始了瓦爾納分級。最早的時候,雅利安人將自己和當地原住民一分為二,劃分出兩大等級。後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階級劃分更加細化,雅利安人自身先是劃分出貴族和平民兩個不同的等級,隨後,在雅利安貴族中,又劃分出祭司貴族和軍事貴族兩個不同等級。這樣,種姓制度的四大等級雛形便出現了。

後來,這個四大等級劃分逐漸固定下來。

現簡要介紹一下印度種姓制度的四大等級劃分。

第一等級為婆羅門,主要掌管祭祀,並可充當國王的顧問,對國家和軍隊的影響力巨大。

第二等級為剎帝利。剎帝利原為軍士階層,他們掌握著軍事和政治方面的種種權力。

第三等級為吠舍。主要是從事農牧業和商業的人。吠舍屬於雅利安人中的平民,在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給出錢財供養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

第四等級為首陀羅。這是最低的等級,其祖先極可能是戰爭中的原住民俘虜。後來,也有少數因各種原因被剝奪身份的雅利安人被打入首陀羅等級。他們沒有政治權利,地位低下,從事各種卑賤職業。

公元前600年左右,後期吠陀羅時代終結,印度進入紛亂的列國時代。

相關焦點

  • 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國家:古老與現代、宗教和現世、種姓制度、民族問題等等諸多因素混合在一起。印度是世界五大古老文明系統之一,在4000年前曾經獨立發明過一種文字,摩亨殊達魯文字(Mahenjodaro),印度是世界三大國際宗教之一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但印度始終沒有完全統一過,是英國入侵才統一了印度。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產生於什麼時代?
    第一種解釋來自婆羅門教古老的經典梨俱吠陀(RigVeda),根據吠陀經,四個種姓是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創造,梵天用口創造出了婆羅門(Brahmans),用手創造出剎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創造了吠舍(Vaishias),用腳創造出首陀羅(Sudras)。梵天創造四個種姓的身體部位的高低和各個種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諧的。
  • 「觸碰一下便有罪」,雅利安人與吠陀、種姓和印度之痛
    對方設若奪去他們的生命,也並不會因此付出任何代價,倘若這只是個人的暴行固然令人錯愕,但它如果是一幕社會長久存在的圖景,卻不由得引人沉思……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 in India),雅利安人給印度創造了無比輝煌的「吠陀時代」,這是讓印度足以自豪的古典文明,但是雅利安人也給印度留下了歷史的傷痛。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這種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 漫談吠陀時期形成四個階層的種姓制度,中國也有士農工商
    墓印度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特殊的等級制度,這種制度並非印度獨有,我們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制度。種姓制度在印度存在的時間最久,而且發展到極致,一直影響到印度的今天。區別於雅利安人和達薩人的一種制度,雅利安人自稱雅利安瓦爾納,而把黑色皮膚的被徵服的種族稱為達薩瓦爾納。這裡面就含有輕蔑、貶低之意。在吠陀時代早期,雅利安人部落內部由於階級分化尚未完成,整個社會還處於初級階段。社會勞動的分工還未完全成型。所以這種總種姓區分還未明顯。只是簡單的區分「黑與白」。但到吠陀時代末期。隨著雅利安人在西北印度定居和向恆河上遊的擴張。
  • 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果外國人在印度結婚算什麼種姓
    《巴霍巴利王》劇照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在徵服印度後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為了讓被徵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徵服者把原住民分了等級。《巴霍巴利王》劇照徵服者是最高一級,被徵服者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徵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徵服者有意識地毀滅原有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經過幾百年的時間種姓制度已經非常完善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漢教不可不知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5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和賤民。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相信了解印度的人一定知道,印度國內現如今還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除了那幾個最令人熟悉的四大等級之外,大家還知道被排在種姓之外的群體嗎,而這種群體是印度國內最卑微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這些種姓是如何產生的。
  • 印度種姓制度和現代社會,為何可以長期共存?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可擁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印度,卻沒有將他們千年古文明與現代文明合理結合起來,使整個印度的發展處處充滿腐朽老舊的氣息。一個人口大國,其發展還依然停留在上個世紀。充滿動物糞便的火車車廂,超載的鄉村汽車,直接生喝恆河水,處處透露上個世紀民眾尚未開化的模樣。
  • 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
    題/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文/蜘蛛路西法,喜愛寫作創作,閱文起點籤約作者,累計發布130餘萬字的小說。前言:印度是我們的鄰國,也是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古代印度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也同樣是舉世矚目的文明古國。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經常能瞥見這個古老民族野蠻的一面。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最近,因為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後,中國的抖音出現了一批印度人,他們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還會敲入自己的種姓以及自己的身份。一群印度的網絡移民們,正通過抖音,悄然把種姓制度的糟粕輸入中國。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出生就是貴族,還享有一終身特權
    我們的鄰國印度,和中國文明一樣,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他們比起中國,在過去更容易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而對於整個印度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種姓制度了,3000多年前,西方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在後期的吠佗時代制定了古代世界最典型最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而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究竟有多麼牛呢?作為古代印度一切知識的核心人群,他們是社會中最為崇高的姓氏。
  •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樣的一種制度?
    而且由於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不同人種之間不通婚,各個人種的特徵也被保留下來,有的印度人膚色黝黑,有的白皙。將這麼多人種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徵涇渭分明,這就要說到印度一個畸形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3500年前,居住在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南下,一支向西進入伊朗高原,另一支繼續南下進入印度地區,並且徵服印度地區原住民,建立了種姓制度,包括婆羅門(祭祀貴族)、剎帝利(政治貴族)、吠舍(平民)、首陀羅(傭人)和賤民(不在種姓制度內,被開除人籍,不算人),雅利安人佔據種姓制度最頂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其中婆羅門負責宗教祭祀,剎帝利負責治理國家。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在中外的史籍中所說的印度,並非指今天的印度,而是泛指南亞次大陸。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和斯裡蘭卡諸國。古印度文明,首先發生在今天之巴基斯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裡就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 歷史是連續的:印度有種姓制度,南亞其他國家呢?
    不僅僅是印度有種姓制度,與它相鄰的國家其實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國家,種姓制度的表現不同。更重要的是,種姓制度與印度教育是深度捆綁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雖然也有印度教徒,但是他們主體依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而伊斯蘭教在歷史上和印度教之間的問題矛盾也十分深遠。並且經常被用來抵制種姓制度的最佳法寶。
  • 《世界宗教源流史》婆羅門教-印度教之一:婆羅門教前生—吠陀教
    (1)神靈觀念  吠陀教指早期吠陀時代的宗教,它是由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人遊牧部落的信仰逐漸演化而成的,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反映了約公元前1000年以前城邦奴隸制形成時期的社會。
  • 浮沉千古五洲滄海之《世界諸文明各國家概貌及世系》(第六章)
    公元前1750年左右,哈拉巴文明神秘消逝。吠陀文明、婆羅門教與種姓制度哈拉巴文明被毀滅後,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自稱雅利安人(意為「高貴的」)的印歐語部落進入南亞次大陸,他們創造了以後的印度文明。早期吠陀時代私有制已逐漸產生,並開始出現了等級劃分現象,瓦爾那(種姓)制度萌芽。晚(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已從印度河流域移至恆河流域。
  • 印度高種姓為何盛產美女?看看她們被混血多少次就知道了
    為了加強對土著的統治,雅利安人創立了種姓制度,將土著達羅毗荼人定位為低種姓,並規定高種姓的人不得與低種姓的人通婚。雅利安人【梵文:ry】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後來有一支遷波斯、一支遷小亞細亞、一支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遷移至印度河上遊,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雅利安Aryan與伊朗iran英文發音相似,可見其與古波斯人的親緣關係很近,金髮碧眼白皮膚。
  • 甄博:什麼情況,印度高種姓開始嫉妒賤民了?
    透過此次騷亂可以清晰看出,印度教種姓矛盾是此次發生古吉拉特大騷亂的根本原因。究竟什麼是印度教種姓制度?它對印度社會產生了何種影響?強人莫迪能否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呢? ,但種姓制度作為一種在南亞特別是印度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教與文化制度安排,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