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博:什麼情況,印度高種姓開始嫉妒賤民了?

2021-01-08 觀察者網

8月25日-26日,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發生大騷亂,50萬人上街遊行示威,隨後發生「打砸搶」,投擲石塊並縱火,造成至少10人死亡。印度軍隊開進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部分地區、蘇拉特等騷亂地區維持秩序,實行宵禁。莫迪總理通過電視廣播,呼籲家鄉民眾「保持冷靜」,強調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問題,「騷亂和暴力對誰都沒有好處」。

此次騷亂的參與者以古吉拉特邦高種姓的帕特爾人為主體,發動示威的目的是不滿政府過於偏袒和照顧低種姓階層和窮人。從25日晚開始,在21歲年輕人哈迪克·帕特爾的召集下,帕特爾人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艾哈邁達巴德集會,要求邦政府將他們列入「其他落後階級」(Other Backward Class,OBC),從而獲得政府部門、大學中的保留名額。

透過此次騷亂可以清晰看出,印度教種姓矛盾是此次發生古吉拉特大騷亂的根本原因。究竟什麼是印度教種姓制度?它對印度社會產生了何種影響?強人莫迪能否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呢?

古吉特拉邦騷亂中被燒毀的公交車

印度教種姓衝突:賤民孩子被活活燒死

在21世紀的今天,全球化浪潮勢頭強勁,每個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衝擊,但種姓制度作為一種在南亞特別是印度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教與文化制度安排,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種姓制度的負面影響依然瀰漫在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由此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前900-前600年)形成的,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瓦爾納制度分為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徵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更為低賤的職業。這四個等級中的前三個種姓屬「再生族」,除了經歷過一次肉體的出生外,還經歷過一次精神上的出生,他們是「潔淨的」,地位較高,其中婆羅門的地位最高。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外種姓」或「賤民」,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

經過長期演變,印度種姓制度越來越複雜,在四個種姓之外,又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亞種姓,是一種富有印度特色的傳統社會制度,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實質上是一種階級制度。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經歷了幾種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歷代剝削階級的統治工具。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

此次在古吉拉特邦亮相的帕特爾種姓是古邦的重要種姓之一,佔該邦人口的14%,是當地的富裕階層。在16-19世紀,帕特爾人通常為地主和農民,作為潘查雅特——村民委員會的成員為最低一級的村地方政權提供支持。19世紀,帕特爾人受益於英國殖民者的土地改革,積累了大量財富。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現代帕特爾人堪稱美國旅館業的統治者,全美大約40%的旅館和汽車旅館為印度人所有,其中70%來自古吉拉特邦,而這些人中3/4姓帕特爾。而在古吉拉特邦,帕特爾人主宰著製藥、化工、建築、鑽石等大量行業。

印度的種姓衝突並非是新現象,在過去10年間,就發生了多次具有代表性的種姓衝突,種姓制度悲劇也時常發生。

2004年7月,印度比哈爾邦發生激烈的種姓衝突,造成至少10人死亡,兩人受傷。該邦警察總監表示,襲擊事件發生在位於邦首府巴特那以南60公裡的查克瓦伊村。襲擊者是當地的上層種姓武裝團夥阿希爾萊什·辛格幫成員,他們經常在納瓦達地區襲擊低層種姓村民。襲擊中身亡的兩名低層種姓武裝成員屬於阿肖克·馬赫託幫,這一幫派平時也以高層種姓村民和敵對幫派為襲擊目標。在過去兩年間,比哈爾邦就有70多人死於與種姓相關的暴力事件。

相關焦點

  • 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果外國人在印度結婚算什麼種姓
    在公元前15世紀,一部分雅利安人離開原住地南俄與中亞的草原,開始入侵恆河與印度河流域。這部分入侵的雅利安人成為了印度雅利安人。前三個種姓的人那可以任意打罵首陀羅,而首陀羅反抗的話,會有很重的責罰。同時,首陀羅做的飯,高種姓的人不能吃,因為首陀羅被婆羅門定義為「不潔淨」的人。
  • 鮑魚夾咖喱腸:印度人是如何看待種姓問題和對待賤民的?
    高種姓的印度人在印度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種姓制度。由於首陀羅人長期勞作,所以皮膚偏黑,而婆羅門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所以皮膚整體很白,在印度就有一句諺語:不要相信白皮膚的首陀羅 和黑皮膚的婆羅門「,意思是不要相信無中生有的東西。低級印度賤民那麼印度人是如何看待這種制度的呢?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裡,將種姓制度,村設自治,大家庭看作傳統印度的核心支柱。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一般認為,印度種姓制度是西元前1500年左右,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始的古印度文明的繼承者反倒變成了低階的種姓、徵服者變成了高階種姓的人。印度四種姓的示意圖印度經歷過四次改革種姓制度的時期:最早為佛教與耆那教為首,這兩個宗教都宣稱眾生平等,一開始就是為了反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而創立的宗教,特別是佛教在日後還成為了普世宗教;第二個時期是隨著信仰伊斯蘭教的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徵服者統治印度,這些伊斯蘭教徒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種姓制度、大量低階種姓的人為了逃避次層次的生活改信伊斯蘭教;進入現代以後的第三個時期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產生於什麼時代?
    第三種是Tamas,Tamas包括了遲鈍、愚笨、缺乏活力和其他的負面的品性,所有的低級種姓都具有Tamas的品性,只是由高到低不斷增多而已。吠舍兼有Rajas和Tamas兩種品性,顏色是棕色,適宜從事農業、商業、手工業。而首陀羅則是純粹的Tamas品性,顏色是黑色,只能從事各種低賤的勞作。
  • 印度高種姓之首-婆羅門,白富美像明星一樣
    印度就是越白越高貴,種姓制度本身就是外來者製造的,印度土著都是低種姓,膚色都黑,外來的雅利安人膚色都白。印度當地人看遊客也是看膚色,你膚色白走大道上地位就高。雖然現在印度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你要是婆羅門天天和達利特一起玩,別人就是排斥你,印度國會裡一半都是婆羅門,那些印度明星也都是高種姓的白人,不會有首陀羅和達利特。這就和種族歧視一樣,不能放到書面上說,但實際上一直存在。男尊女卑也和種姓制度有關。因為高種姓男取低種姓女話女人也會變成高種姓。而高種姓女嫁給低種姓男女人的種姓也會變低。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漢教不可不知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5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和賤民。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樣的一種制度?
    近些年印度經濟發展速度很快,GDP的年均增速在7%左右。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印度人,他們膚色通常跨度很大,一些皮膚淺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捲髮的,是印度人。一些白皮膚,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髮黑眸的,也是印度人。一些皮膚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還是印度人。印度被稱為「人種博物館」,共有5大人種,包括雅利安—旁遮普人、東亞人、尼格力陀人、達羅毗茶人、原始澳大利亞人。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在中外的史籍中所說的印度,並非指今天的印度,而是泛指南亞次大陸。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和斯裡蘭卡諸國。古印度文明,首先發生在今天之巴基斯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裡就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 【饅頭問答·15期】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們和當地的土著人交戰,融合,繁衍,延伸出了古希臘人、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等等一系列分支。在學術上,雅利安人一般叫做「古印歐人」,他們使用的語言就是「古印歐語」,這種語言後來開枝散葉,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其實都屬於「印歐語系」。這裡要插一句,和希特勒有關。
  • 毛克疾:中國人最難以理解印度的一點,就是種姓制度
    印度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文明國家,大家對它的興趣是比較高,但是很多時候卻充滿了偏見和誤解。 但其實種姓這個事情非常有趣,遠遠不止教科書上說的那麼簡單。我相信,隨著未來印度經濟的發展,社會不斷地演化,種姓制度也會隨之發生非常大的演進。 在我們通常認識中,印度有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在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但是其實在印度的現實生活中,四大種姓的劃分法並不那麼實際。在印度的日常生活中,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次種姓。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真正的印度底層群體名叫「達利特」,意為「不可接觸之人」,也就是俗稱的「賤民」。在一則印度精神小夥的視頻中,兩位高種姓老哥勝利會師,言語中透露著高種姓的自豪感,覺得可以輕易吸引中國女性的目光,揮揮手就有美女投懷送抱。
  • 印度的種姓制度
    印度人又不重視記錄歷史,研究印度歷史必須藉助古代希臘、羅馬、中國和穆斯林國家的文獻,近代印度歷史則要依靠英語文獻。 一提到印度,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種姓制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還有一種存在於四大種姓之外的賤民,主要從事一些不潔的工作。種姓制度由來已久,是從歐洲東遷過程中,有一部分雅利安人進入伊朗,一部分進入印度。
  • 印度聖女:來自賤民家庭,將一生幸福奉獻給神,年老色衰後被拋棄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印度聖女制度是印度教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參加選拔的女孩年齡不能超過15歲,大多在十來歲左右。可以這樣說,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每天都有「聖女」因為疾病和勞累默默死去。1986年,印度官方出臺政策禁止了「聖女」制度,然而效果並不明顯,在很多地區依然存在,只是更加隱秘了。聖女是種姓制度和女性地位低下的一種畸形產物,只有消除種姓制度,提高女性地位,這種現象才會真正消失。
  • 印度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有的女性因自己的姓氏只能終身掏糞!
    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影響了一輩又一輩的人,現在印度人一直在強調不存在種姓的差別,但是那些高種姓的女孩子絕對不能下嫁給低種姓的人
  • 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
    題/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文/蜘蛛路西法,喜愛寫作創作,閱文起點籤約作者,累計發布130餘萬字的小說。02雅利安人入侵,哈拉帕文明覆滅,種姓制度開始形成哈拉帕文化的覆滅,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時期。
  • 人種性的因緣與印度種性制度
    去印度旅遊,仔細觀察印度一下人,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皮膚淺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捲髮的,是印度人。一些白皮膚,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髮黑眸的,也是印度人。一些皮膚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還是印度人。將這麼多人種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徵涇渭分明,這就要說到印度一個畸形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出生就是貴族,還永久享有一特權
    而在與中國相鄰的名叫印度的國家裡,種姓制度的影響卻一直傳承到今天,哪怕獨立以後種姓制度被廢除,低種姓高種姓的概念仍然存在,婆羅門就是印度種姓之中地位最高的一個階層。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古印度時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除印度之外,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等國家也都普遍存在,但以印度最為嚴重。
  • 印度高種姓人的衣服好看,但一般人買不起
    一直以來,印度人民都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開掛的民族,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一直是以人口多,髒亂差的環境,不完善的治安,交通雜亂無章等出名,好像很少提及印度的優點。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我們一直以來對印度的平民百姓都有著刻板得印象,卻並不了解印度地位較高的高種姓人的生活。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相信了解印度的人一定知道,印度國內現如今還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除了那幾個最令人熟悉的四大等級之外,大家還知道被排在種姓之外的群體嗎,而這種群體是印度國內最卑微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這些種姓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