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有的女性因自己的姓氏只能終身掏糞!

2022-01-08 半島奇聞


     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影響了一輩又一輩的人,現在印度人一直在強調不存在種姓的差別,但是那些高種姓的女孩子絕對不能下嫁給低種姓的人,不然她們就會被自己的家人殺掉,以此維護家族的名聲。

    印度的種性制度將他們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實就是貴族、普通人和賤民這三種類型之分。這幾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每個人的種姓、社會地位,以及他們從事的職業都是代代相傳。那些高種姓的人不需要努力就會得到好的職業,從事好的工作,享受優厚的待遇。

    但是那些所謂的「低種姓」的人,一輩子只能從事被認為低賤的工作,印度所有的廁所以及骯髒下水道的排堵工作,全部落在了他們的身上。他們工作的環境非常惡劣,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都是徒手掏糞。他們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卻拿著最少的工資,還經常吃不飽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得不到任何的尊重,還要經常受到那些所謂的上等人的謾罵。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所謂的低種姓中大部分的人都逆來順受,他們認為那些高種姓的人是因為上輩子做了很多好事,這輩子才成為了上等人,擁有大量的財富和權利。他們之所以過得這麼辛苦是因為他們上輩子做的壞事太多,所以這些人根本就不會去反抗這種不公平的制度。

    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影響了一輩又一輩的人,現在印度人一直在強調不存在種姓的差別,但是那些高種姓的女孩子絕對不能下嫁給低種姓的人,不然她們就會被自己的家人殺掉,以此維護家族的名聲。而且律師、老師等工作都是高種姓的人,那些打掃廁所、撿牛糞、清理下水道的人都是一些「賤民」。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證明印度的種姓制度一直都存在,只是他們自欺欺人,裝作不存在罷了。

相關焦點

  • 印度的種姓制度,如果外國人在印度結婚算什麼種姓
    《巴霍巴利王》劇照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在徵服印度後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為了讓被徵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徵服者把原住民分了等級。《巴霍巴利王》劇照徵服者是最高一級,被徵服者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徵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徵服者有意識地毀滅原有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經過幾百年的時間種姓制度已經非常完善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下,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在印度有一種十分「可怕」的制度,便是種姓制度。雖然種姓制度在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但是這種現象在印度尤為嚴重。那麼在如此等級森嚴的種姓下,如果中國人去印度旅遊,屬於哪個級別?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出生就是貴族,還享有一終身特權
    我們的鄰國印度,和中國文明一樣,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他們比起中國,在過去更容易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屬於自己特有的文化。而對於整個印度社會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種姓制度了,3000多年前,西方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在後期的吠佗時代制定了古代世界最典型最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而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究竟有多麼牛呢?作為古代印度一切知識的核心人群,他們是社會中最為崇高的姓氏。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相信了解印度的人一定知道,印度國內現如今還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除了那幾個最令人熟悉的四大等級之外,大家還知道被排在種姓之外的群體嗎,而這種群體是印度國內最卑微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這些種姓是如何產生的。
  • 從哈拉帕文明開始到雅利安人入侵,一篇文章看完印度種姓制度歷史
    所以,他們順理成章的通過膚色的區別,來劃分人的等級。種姓制度的起源就是如此,而種姓(瓦爾那)原本的意思就是顏色和品質。伴隨雅利安人在印度的不斷擴張,內部社會分化也日趨嚴重,森嚴的種姓制度就此形成。他們決不允許通婚,如果低種姓的男子迎娶高種姓的女子,將會構成「逆婚」罪,因此受到重罰。而他們所生下的子女,會被稱之為「賤民」或者「不可接觸者」,其地位與印度原住民相當,備受社會的歧視。這些群體不允許居住在城鎮之中,而且做著被社會所鄙夷的工作,如掏糞工、抬屍工、屠戶、劊子手等。
  • 階級固化下的印度,最底層女孩長得再美也只能世代掏糞?
    對於大部分的女性而言,她們只可以使用露天的廁所,所以對於使用抽水馬桶這一事情,她們許多人都是非常的奢望的。要知道在印度至今為止依然保存著「種姓制度」。在印度的真實事件:一位大學教授,叫考沙爾,是達利特人,在印度屬於賤民,也叫「不可接觸者」。她上學的時候學校高種姓穿白色校服,低種姓只能穿藍色校服。有一次她非常口渴,到一居戶家喝水,居戶主人是婆羅門,厲聲對她吼,你喝了水以後都把所有的水都變鹹了,我們也不敢喝了。還有一次她穿著藍色校服去買酸奶,營業員故意把酸奶倒到她身上,因為這會引來蒼蠅會發臭。
  • 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比佛教都悠久?是什麼力量讓佛教在印度消失
    這種「瓦爾那」制度把印度居民區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由此可見,前兩個種姓是壓迫剝削階級,後兩個種姓是被壓迫剝削階級。古代亞非諸國,由於農村公社長期保存,村社內部社會分工,都形成過種姓制度,在印度則通過宗教編造了理論根據,又以國家政權的法律形式把它固定下來,所以最為典型。處於四個等級之外的,還有一大批「不可接觸者」,就是所謂「賤民」。
  •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回事?漢教不可不知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5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和賤民。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
  •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樣的一種制度?
    而且由於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不同人種之間不通婚,各個人種的特徵也被保留下來,有的印度人膚色黝黑,有的白皙。將這麼多人種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徵涇渭分明,這就要說到印度一個畸形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3500年前,居住在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南下,一支向西進入伊朗高原,另一支繼續南下進入印度地區,並且徵服印度地區原住民,建立了種姓制度,包括婆羅門(祭祀貴族)、剎帝利(政治貴族)、吠舍(平民)、首陀羅(傭人)和賤民(不在種姓制度內,被開除人籍,不算人),雅利安人佔據種姓制度最頂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其中婆羅門負責宗教祭祀,剎帝利負責治理國家。
  • 印度的種姓制度
    網上曾流傳「《羅摩衍那》中記載,印度教大神溼婆和烏瑪交媾,一次就達 100 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眾神對溼婆的生殖能力感到驚慌,就央求溼婆把他的精液傾瀉到恆河之中",但這個故事屬於以訛傳訛,交媾100年的事情是有的,而精液變成恆河的神話並不存在。最近的中印對峙,讓印度問題又成為一個熱點。
  • 維基精選:【印度種姓制度】
    由於賤民毫無社會地位,因此至今印度仍然經常發生賤民因不慎接觸到四個瓦爾那的人而被毆打甚至殺害的事件,而這些動手之人甚至不必負起任何法律責任。瓦爾那與種姓制度同時,除了婆羅門與賤民這兩個極端外,其他瓦爾那之間的種姓在現實社會中亦無明確的階級關係,大多數的情形是種姓們彼此處於一種模糊的權力分工與關係上,而且經常與瓦爾那階級矛盾。如此,瓦爾那階級究竟反應多少真實性,其與現實中的種姓制度關係為何,便成為許多相關研究者探討之焦點。有些早期學者,如人類學家亞瑟·莫裡斯·侯卡特,認為瓦爾那理論只能解釋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不適用於近代以來的情形。
  • 【饅頭問答·15期】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前,雅利安人往東南遷徙的那一支,開始進入古印度,並遭遇了印度河文明以及當地的土著達羅毗荼人。經過長期的鬥爭,久經沙場的雅利安人最終徵服了達羅毗荼人,不僅如此,他們還滅絕了達羅毗荼人的語言和文化,開創了「雅利安時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誕生的。接下來我們要說第二個名詞:婆羅門教。
  • 印度高種姓人的衣服好看,但一般人買不起
    一直以來,印度人民都被中國網友戲稱為開掛的民族,在我們的印象中,印度一直是以人口多,髒亂差的環境,不完善的治安,交通雜亂無章等出名,好像很少提及印度的優點。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我們一直以來對印度的平民百姓都有著刻板得印象,卻並不了解印度地位較高的高種姓人的生活。
  •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產生於什麼時代?
    無種姓者(Outcastes,賤民包括在內)同樣是Tamas品性,但沒有相應的顏色,因為沒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了,賤民只能從事最骯髒的比如清掃人畜糞便,清理動物屍體等工作。各種種姓和副種姓的來歷都可以通過Guna和Karma的不同比例成分和搭配得到解釋。  種姓制度的真實來源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雅利安入侵,也就是第三種解釋。
  • 印度種姓制度和現代社會,為何可以長期共存?
    雖然在印度宣布獨立後就已經明文規定廢除種姓制度,但由於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已經存在已久,且它是古代世界最為森嚴的等級制度,世代相襲,不易更改。婚姻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是重生,但在印度不是,印度的每個種姓都有規定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各種條條框框約束著印度的男女,自由戀愛在印度聊勝於無。在印度高低種姓之間是不可以通婚的,很多高種姓的族群為了保證自己的血統純潔性,也不會讓後代去找一個低種姓的配偶,往往講究門當戶對。
  • 種姓制度來源——奠定印度文明基礎的吠陀時代
    在此期間,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雅利安人為主導的印度開始出現了等級劃分。這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肇始。在早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活動範圍還局限於印度河上遊和中遊,恆河的上遊。而到了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的足跡逐漸擴大,他們開始向東南方向不斷滲透,整個恆河流域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 印度高種姓之首-婆羅門,白富美像明星一樣
    印度就是越白越高貴,種姓制度本身就是外來者製造的,印度土著都是低種姓,膚色都黑,外來的雅利安人膚色都白。印度當地人看遊客也是看膚色,你膚色白走大道上地位就高。雖然現在印度憲法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你要是婆羅門天天和達利特一起玩,別人就是排斥你,印度國會裡一半都是婆羅門,那些印度明星也都是高種姓的白人,不會有首陀羅和達利特。這就和種族歧視一樣,不能放到書面上說,但實際上一直存在。男尊女卑也和種姓制度有關。因為高種姓男取低種姓女話女人也會變成高種姓。而高種姓女嫁給低種姓男女人的種姓也會變低。
  • 「觸碰一下便有罪」,雅利安人與吠陀、種姓和印度之痛
    通過世俗和婆羅門教的不斷努力和神跡傳唱,瓦爾那制度就這樣日漸完善和成熟。世人對種姓制度的一個誤解在於:以為婆羅門、剎帝利代表的是一種姓氏,其實並非如此,所謂的種姓制度不如說是一種階級制度,婆羅門和剎帝利代表的都並非是姓氏,而是一種身份和階級,在印度也沒有姓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人。
  • 抖音成了印度種姓制度的新戰場
    最近,因為印度TikTok被印度政府封禁後,中國的抖音出現了一批印度人,他們取名十分有意思,除了打下英文名外,還會敲入自己的種姓以及自己的身份。一群印度的網絡移民們,正通過抖音,悄然把種姓制度的糟粕輸入中國。
  • 甄博:什麼情況,印度高種姓開始嫉妒賤民了?
    ,但種姓制度作為一種在南亞特別是印度延續了幾千年的宗教與文化制度安排,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種姓制度的負面影響依然瀰漫在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由此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前900-前600年)形成的,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